8月10日,浙江普萊得電器有限公司提交中澳原產地證書申請信息不到2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界面立即顯示「審核通過」。而從信息提交到審核通過,全程不超過5秒鐘。
「澳大利亞客戶昨晚催促儘快把原產地證書發過去,今天一早我剛把申請信息發送給海關,立即就收到了審核通過的回執,可以馬上列印出證寄給客戶。審核速度『秒放』!」普萊得電器公司業務員小方欣喜地說。
這是浙江啟動原產地證書智能審單試點後產生的第一單。
同一天,杭州、寧波、上海、深圳等全國9個海關一同開啟了原產地證書智能審單工作試點,包括普惠制證書、非優惠證書等在內的16種原產地證書被納入改革範圍,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原產地證書籤證智能化、標準化、規範化。
原產地證書「智能審單」,是指在原產地證書審核過程中,基於風險分析和大數據研判,針對各類原產地證書制定不同的籤證審核判定規則,建立智能審核資料庫,由智能審單系統依據規則對各類原產地證書進行自動審核。符合籤證審核判定規則要求未被命中人審覆核的證書電子信息,企業從點擊「發送申報」到接收「審核通過」,將以秒計算,數秒之內即完成審核。
與原來以「小時」甚至以「天」來計算的周期比較,大部分原產地證書的籤證審核時間縮短至「秒」計。由「機審」代替「人審」,則在極大提升海關籤證效率的同時規範了企業申報行為,為廣大出口企業節約了大量的原產地證書籤證等待時間。
據了解,本次原產地證書「智能審單」試點涉及的證書涵蓋了企業常見的一般原產地證書(CO)、普惠制原產地證書(FORM A)以及中國-東協自貿區原產地證書、中韓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中澳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等各類區域優惠原產地證書,試點範圍比較廣,涵蓋的證書種類也比較多。
原產地證書是享受關稅減免和其它優惠待遇的重要憑證,是廣大外貿企業「走出去」的「金鑰匙」和「通行證」,在國際貿易中享有「紙黃金」的美譽。
「智能審單既緩解了業務現場的籤證壓力,又統一了證書審核標準,有效避免原有模式人工審核有可能導致的籤證標準尺度不一問題,提高了籤證質量。」據杭州海關關稅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7月,杭州關區的金華、嘉興、溫州等海關共籤發各類原產地證書15.21萬份。據此測算,智能審單改革將為企業節約辦事時間至少60萬小時,惠及7900多家企業。
此前,海關總署已經實施16種原產地證書自助列印,再加上此次原產地證書智能審單的重大改革效果疊加,企業真正實現足不出戶,「立等可取」。
其實,自2016年以來,寧波海關已積極開展原產地證書智能審單模式探索,自主開發了「原產地證輔助審單系統」,將證書審核要求轉化為可被系統自動識別的審單和抽批規則,由審單系統對原產地證書電子籤證數據進行校驗、預警、判定及抽批提示,實現風險預警、自動攔截和統一布控。電子審核同時輔助人工審核,既減輕海關籤證人員的工作壓力,也統一審核要求,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工作效能,為本次海關總署智能審單試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此次寧波關區(除隸屬海曙海關)共有鄞州、慈谿等13個籤證點被納入本次試點範圍。
據統計
微信公眾號:國際商報
文字/劉昕
編輯/徐若濱
視覺/郭小溪
審核/王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