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美國蓄意打壓中國的電子信息技術,所以就想學跟電子技術有關的專業,為國家在這個專業上做出一些貢獻」這是2020年河南省駐馬店理科狀元吳思琪在採訪中說的一段話。
吳思琪在2020年的高考中以706分考入清華大學,並報考了電子工程專業。因為去年了解到美國對華為的技術打壓,所以她就想為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出一份力,能夠有所建樹,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少年強則國強,希望吳思琪能夠不忘初心,在追夢路上砥礪前行,成為奔湧的後浪!
同樣的有這麼五位本科生,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1.8歲,卻主導完成了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這款晶片,被稱為他們的「最硬核畢業證書」。
這五位同學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16級的畢業生,在接觸這個「一生一芯」計劃前,本科生用幾個月的時間設計出一枚能夠運行超複雜作業系統的晶片,簡直是天方夜譚。
由於外界的技術打壓,中國的處理器晶片設計界缺少人才,做這個項目意味著在他們面前,是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沒有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參考借鑑,他們就需要自己去試錯嘗試。從2019年8月正式啟動項目到12月做出設計圖紙,這個五人組一直在踩坑、挖坑、再從坑裡面爬出來。
如今「一生一芯」計劃已經進入到第二期了,一些國內外的知名大學也加入了這項研究中,在這個領域裡努力研究的年輕人,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改變著中國,他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
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青年有理想,國家就有力量。想必大家一定記得之前的一個熱搜:「00後大學生自製火箭成功發射並回收」。這位00後大學生名叫劉上,就讀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從初中開始,他就開始接觸製作火箭,最開始只是打算做模型,漸漸地有了做固體火箭發動器的想法,花費了半年多的時間,通過自學和愛好者們的交流。劉上最終實現了火箭發射並回收。
在B站2019年的第一個視頻裡劉上這樣寫道:「這個項目我會持續做下去,這是個充滿著困難與挑戰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我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地去探索。不斷地去嘗試,但只要我一直堅持下去,說不定哪天就成功了」。
正是因為每個領域裡都有發光發熱的人,中國的未來一片光明,作為當代年輕人,我們更要積極向上的去努力,有理想有抱負,才能在未來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擔以重任。
「看到成績的那一刻,是我這30年來人生最光輝閃耀的時刻」這是曹同學備考三年終於拿下CPA證書時激動地說道。曹同學是一名空乘,在備考CPA之前沒有任何基礎,為了追求她的夢想備考CPA。
曹同學因為高考失利學的是空乘專業,但她的理想一直是進入會計事務所工作。她所在單位每年都會有事務所進行審計,我們作為被審計單位都很尊重審計人員,自己也羨慕審計人員的工作。在考慮很久之後,曹同學決定在職考CPA。
在職備考缺的就是時間,於是曹同學每天5點半起床,在上班前學習兩個小時,下班後在單位學2-3個小時再回家。「審計的書較為晦澀難懂,審計這個科目需要具備審計思維,所有的知識碎片應該最後構建起自己的框架,這樣配合記憶才能遊刃有餘。」這在備考中使曹同學深刻體會到了。最終在曹同學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拿到CPA證書,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實現了自己一直以來的理想。
現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用自己的不懈努力點亮著一個屬於中華民族的偉大時代,我們更應該積極向上,在每一個領域發光發熱,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青年有理想,國家就有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