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跟一個目前在縣城發展的同學聊天,他現在有兩個孩子,一個剛上初中一個在讀小學。他跟老婆一年一共賺9萬多塊錢,而倆孩子的教育投資就佔了6萬,再加上在縣城買房也要供房貸,他現在月月靠信用卡續命。
我們知道,縣城工資不高,他老婆為了接送孩子找了一個時間自由但工資很低的工作,兩人個收入少可以理解。但是我納悶的是,現在孩子上學是九年義務教育免費,他們在孩子教育上怎麼還花這麼多錢呢?
其實,很多人心中也有疑問:為啥義務教育免費,花在孩子身上的錢反而更多呢?對此,過來人說多了都是淚。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當出現免費時,也可能是「最貴」時
先說說我那位同學吧,很明顯他說花在孩子教育上的投資佔了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二。其實,大多數投資都是在校外輔導班,另外還有他為了讓孩子能在縣城上學,一開始租房,後來買房,其實這些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投資。這些情況,其實大城市更明顯。
像我一個表哥,在深圳那麼打拼。為了讓孩子能在那邊上學,他老早就開始攢錢買房,還有遷戶口,還有找關係。就這,想進當地公立學校,還要結合各種條件進行篩選。這樣算下來,說是九年義務教育是免費的,但是想夠得上這個免費,他花費的金錢比他小時候交學費上學要多得多。
也就是說,我們要想孩子享受免費教育,就必須符合免費的條件,而為了達到這些條條框框的規定,所花費的精力、財力真的不少。或許,很多人會說如果他在出生地發展,孩子就能享受免費了,但實際情況是有多少人大學畢業後會留在家鄉工作?大概有不少年輕人都是在外地發展,然後安家落戶吧。而就算在家鄉發展,孩子教育方面花錢也不少。
沒有競爭沒有懸念,老師沒有當年的拼勁,輔導班就誕生了
為什麼說在本地上學花錢也不少呢?問問身邊的過來人就知道了。我聽身邊很多寶媽寶爸反映,孩子雖然在公立學校不用交學費。但是,老師要求孩子的作業要由家長輔導,手工課也要家長幫忙做,甚至連試卷也要家長批改。家長忙不過來,就要拜託給輔導班。還有的家長是親力親為輔導了,但是因為學歷有限,或者現在的教學內容跟自己小時候差異太大,輔導不了,孩子不出成績,總是被老師點名,無奈也給孩子報輔導班了。
因此,現在有不少家長都抱怨,因為九年義務教育免費了,老師們沒有競爭沒有懸念,也就沒有當年的拼勁,校外輔導班就誕生了。而上輔導班,自然是家長買單。有人仔細算算,一年上輔導班的錢,比過去上完小學花的都多。
所以也有很多家長感慨,真懷念小時候上學交學費的年代。那個年代,老師上課認真教課,下課批改作業到深夜,還會給孩子做輔導。而現在這些,都要家長花錢「買」了,所以寧願現在上學不免費。
家長們,你對義務教育免費,花在孩子身上的錢反而更多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