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的稅負竟然比包租公重,簡併稅制統一稅率很有必要

2020-12-22 金金財稅

企業的稅負問題,一直是社會的熱點話題,作為第一大稅種的增值稅在決定企業稅負高低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有人大代表提出我國當前的增值稅稅制過於複雜,建議簡併稅制,統一稅率,取消普通發票。

一、政策複雜,實務處理難。

增值稅是我國的第一大稅種,2019增值稅收入62346億元,佔全部稅收收入的39.46%。

與其第一大稅種相對應的則是大量的稅收政策規定,老周大概查了下,僅僅總局和財政部針對增值稅專門的文件就有340多個,而且其他部門的文件也有可能涉及增值稅,再加上總局的政策解讀,僅僅是把政策全部記住就非常困難了,更別提正確的理解運用了這些政策了。

政策越多,自然也就越複雜。

就拿增值稅進項留抵來說,從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也就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出臺了三種進項留抵退稅政策,每個留抵退稅政策的適用條件和對象都有很大差別,僅僅是留抵退稅的計算,就有很多人弄不明白,就比如2019年4月出臺的進項留抵退稅政策來說,其前置條件就有5個,允許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增量留抵稅額×進項構成比例×60%,這個進項構成比例,有幾個人能搞的清楚?估計好多稅務幹部都還沒搞清。

再說說這個增值稅優惠政策。

粗略的查了下,目前關於增值稅優惠的政策就有80多條,這裡面有些優惠政策是比較常見的,也是納稅人熟知的,比如自產農產品免徵增值稅,一般符合條件的農業生產企業也都享受到了優惠。

但是有些優惠確實有些冷門,而且操作複雜,比如財稅【2019】21號文中關於退役軍人自主就業的增值稅優惠政策規定:自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當月起,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12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政策是好,但估計很多退役士兵都沒有享受到。

退役士兵當個體戶老闆,角色轉變巨大,但他們之前接觸的都是軍事業務,對稅收業務幾乎完全不懂,很多退役士兵都不知道自己可以享受這個優惠政策。

有人會說,稅務局不是要宣傳稅收優惠政策嗎?告訴他不就得了?

稅務局是要進行稅收優惠政策的宣傳,但一般都是宣傳當前最新的政策,不可能把所有政策每天都宣傳出來,那麼多的政策條款,也很難宣傳到位。而且,金三系統也無法主動識別哪個是退役士兵,想要稅務局想要主動的、有針對性的宣傳稅收優惠政策並不現實。

所以,如果一個退役士兵不主動到稅務局做退役士兵稅收優惠政策備案,根本就享受不到這個優惠。

二、稅率不一,稅負不公平。

這個確實是當前矛盾比較突出的問題。

目前增值稅的稅率有13%、9%、6%共3檔,徵收率有5%、3%、2%、1.5%、1%、0.5%共6檔,這在以增值稅為主要稅種的國家來說是非常少見的,比如我們的鄰居日本的基本稅率只有一檔,為5%,英國的增值稅基本稅率為也只有兩檔。

就拿一般納稅人來說,目前是稅率是3檔,分別是13%、9%、6%,區分稅率的是不同的行業,跟企業規模沒有任何關係,我們都知道,工業企業的稅率13%,建築施工是9%,為啥不同的行業要設置不同的稅率?根據增值稅的立法原理,是因為這兩個行業的利潤率不同,通常利潤高的行業其稅率為更高些,可是,行業利潤高低,並不代表單個企業的利潤水平,況且,又何以見得工業企業的利潤就比建築施工企業的利潤高?

再說說這個人出租住房增值稅的問題,目前個人出租住房增值稅徵收率為1.5%,但是小規模納稅人的徵收率為3%(不考慮疫情期間特殊時期的1%徵收率),一般納稅人稅率至少也是6%。

我們都知道,創業做生意的成本付出和風險遠大於當包租公,你說開企業一個月掙20萬和一個月收租20萬,哪個風險大?哪個利潤高?肯定是收租簡單啊,利潤也會更高。

可是,在稅收政策上並沒有對應的體現,利潤更高、風險更低的包租公的稅率為1.5%,而辛苦創業、風險更高的企業或者個體戶,至少也是3%,稅負卻更高。

你覺得這樣合理嗎?之前炒的火熱的逃離北上廣,背後暗含的也是這個理,辛辛苦苦幹了一年,發現最後都是在給房東打工,而且他還比你少交稅,這樣多少有些不合理。

三、以票控稅,發票違法多。

發票違法幾乎隔幾年就會出一個大案,最近山東警方破獲的虛開發票案,涉案的金額就超過300多億元。再往前,也就是2019年上海破獲的虛開發票案,虛開企業達379戶,涉案金額88億元。

這些都是大案,還僅僅是被公安機關抓到的,那肯定還有沒被抓的,實際情況比這個還要糟糕。至於那些小額虛開發票的現象估計每天都在上演。

一邊是強調以票控稅,加強發票管理,一邊是減少行政審批,強調即時辦結。其結果就是一些違法分子,利用行政審批的漏洞,虛設公司領用發票,進而做虛開發票的生意牟利。

國家嚴如此厲打擊發票犯罪行為,為什麼每年還有那麼多的發票違法案件?

除了放鬆行政審批後有漏洞可鑽外,最重要的是虛開發票有很大的市場需求,有利可圖!

一些違法分子,冒用他人信息開設企業,然後直接網上領發票,根據稅務局發票領用規定,新辦納稅人首次申領發票,專用發票份數不超過25份、單張開票限額不超過10萬元,普通發票不超過50份、單張開票限額不超過10萬元,屬於即辦事項,也就是說稅務局不用審核就可以直接把票發給你。

虛設一家企業一個月就可以領25份票,單張發票可以開10萬元,也就是說一個月可以虛開發票250萬元,如果虛設10家企業,那麼一個月就可以虛開2500萬的發票,按照一些案件審核透漏的信息,專票一般按票面16%的價格買賣,虛開2500萬元的發票,就可以賺400萬元。

開公司是認繳制,零成本,稅務局領發票也是不收費的,也就是那開票的稅控機需要幾百塊錢,有個萬把塊錢就可以幹這個大生意了,利潤回報是400倍,幾乎是空手套白狼,一些膽子大的,怎麼可能不動歪腦筋。

俗話說得好,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如果把增值稅以票抵扣取消了,或者說取消普票,全部用專票,那麼專票的需求量自然就少了,買賣發票的現象估計會少很多。

從長遠來看,簡併稅制,統一稅率是趨勢,簡併稅制可以降低企業稅會處理的難度,有利於降低稅務部門、企業的稅務管理成本,也可以讓增值稅的抵扣鏈條更為順暢。

任何一項改革,都是長遠規劃和現實需求共同推動的結果,目前來看,現實需求已經有了,就看長遠規劃,高層是怎麼考慮的。

總的來看,繼續推動增值稅深化改革勢在必行。

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任澤平:中美稅制及稅負比較
    在中美貿易摩擦和全球產業競爭的背景下,中美稅負孰高孰低?稅制有何不同?如何改革中國稅制?摘要一、中美稅收制度對比:美國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對稅收的徵收和使用相對獨立,稅收法制化程度高,以直接稅為主。中國稅權高度集中,以間接稅為主,法制化程度有待繼續提高。美國實行財政聯邦主義,聯邦、州和地方相互獨立,沒有上下級關係。
  • 【專家視點】何代欣:為什麼大家越來越關心稅率和稅制?
    接下來的問題是,大家為什麼關心稅率?稅率中的哪一項內容又觸動了各方呢?  關心稅率的實質是關心稅負。一個簡單的邏輯是,企業和個人在一定時期內的收入或產出是一定的。稅率高低決定稅負高低。且慢,邏輯和現實還是有距離。首先,稅負高不一定稅率高。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宏觀稅負水平在40%以上,但他們各個稅種的實際稅率並不比發展中國家高多少。
  • 增值稅稅率簡併方案的設想、測算與分析
    朱為群和陸施予(2016)在充分考慮稅負水平和財政收入影響的基礎上認為我國增值稅稅率簡併的最終目標應該為12%左右的統一稅率,而增值稅稅率的統一需要5年或者更久並通過一系列過渡政策才能得以最終實現。王朝才、許軍和汪昊(2012)圍繞「部分擴圍和普遍擴圍、差別稅率課稅與統一稅率課稅哪個更有利於經濟效率」兩個問題,得出「統一稅率最優」的結論。     基於上述學者們的研究結論,本文將在國外經驗借鑑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現行增值稅政策,設計增值稅稅率簡併方案,並基於投入產出表測算設計方案對各行業增值稅稅負和全國增值稅收入的影響,從而確定最優稅率簡併方案。
  • 我國稅制的「前世今生」
    但我們覺得有必要再對新中國稅收制度的發展,或者說稅制改革的歷程來一次梳理。因為透過歷史,可以更加了解「營改增」的歷史地位。希望《「營改增」公民讀本》最後一篇報導,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觀察視角。  1950年7月,國家對稅收作了進一步調整,調整的內容主要包括:減並稅種,把房產稅和地產稅合併為城市房地產稅;決定薪給報酬所得稅和遺產稅暫不開徵;減並貨物稅和印花稅目,將貨物稅原定1136個徵稅品目簡併為358個品目,印花稅由原定30個稅目簡併為25個。同時調低稅率,增加所得稅級距,把鹽稅、所得稅、貨物稅和房地產稅的某些稅率調低。
  • 企業所得稅新稅率確定為25% 統一內外資企業稅率
    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徵管」的稅制改革原則,該草案借鑑國際經驗,旨在建立各類企業統一適用的科學、規範的企業所得稅制度,為各類企業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統一併適當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    【新聞背景】現行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均為33%。同時,對一些特殊區域的外資企業實行24%、15%的優惠稅率,對內資微利企業分別實行27%、18%的二檔照顧稅率,稅率檔次多,稅負差距大。
  • 分制時代結束 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擬統一為25%
    內外資企業稅負不同的分制時代將結束  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擬統一為25%  法制網記者 郭曉宇  備受關注的企業所得稅法草案12月24日首次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這部法律草案參照國際通行做法,體現了「四個統一」,即內資企業、外資企業適用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統一併適當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和規範稅前扣除辦法和標準;統一稅收優惠政策,實行「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的新稅收優惠體系。  法制網列出九個關鍵詞,對企業所得稅法草案作全面介紹。
  • 2019年自考中國稅制知識點:所得稅制
    (2)優缺點/區別①分類徵稅制:A優點:課徵簡便,易於按各類所得的性質採用分類稅率,能夠控制稅源,防止偷漏稅款。B缺點:不利於實行累進稅率,難以體現按能負擔的原則。②症候群稅制:A優點:可以採用累進稅率,體現合理負擔的原則。B缺點:核實所得額比較困難和複雜,容易造成偷漏現象。
  • 中青報:宏觀稅負不降低 企業總稅率下不來
    原標題:宏觀稅負不降低 企業總稅率下不來   其實所謂勞動力稅率高,抬升了總稅率,很難說是中國企業負擔重的最主要因素;宏觀稅負高才是企業稅負重的重要因素。   玻璃大王曹德旺最近三番五次地站出來澄清:我沒有跑,不想跑,也不會跑。
  • 【特別關注】海峽兩岸稅制差異與稅制協調研究——兼論平潭綜合實驗區先行先試「臺人臺稅」的路徑
    關鍵詞:海峽兩岸、稅制差異、稅制協調、「臺人臺稅」 改革開放以來,交流合作是海峽兩岸關係的主流。長遠看,祖國統一和兩岸合作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當前,海峽兩岸稅制及稅負還存在較大差異,影響了兩岸之間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資源的最優配置。稅制協調對促進兩岸經貿往來具有重要意義。
  • 稅負輕重決定國運興衰
    1稅負輕重與治亂興衰之有條件正相關「稅負」輕重與治亂興衰之正相關性之所以是有條件的,是因為,只有在既定政體基礎前提下的稅制,納稅人的「稅負」越重,這種稅制對納稅人財富的剝奪就越多,稅制就相對惡劣,越會消減每個國民的福祉總量。
  • 上海稅改革試點近兩個月 部分企業稅負不減反增
    個別試點企業稅負增加怎麼辦  上海設專項資金,對稅收負擔增加企業給予過渡性財政扶持  上海的一家運輸企業反映,從企業納稅申報的情況看,試點後稅負增加了。  對此,鄭建新分析認為,交通運輸行業適用11%的增值稅稅率,總體而言其稅收負擔不會增加。
  • 綜合所得稅制是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最佳選擇
    有鑑於此,對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應加以改革和完善。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筆者認為,改革的主要思路應是簡化稅制、擴大稅基和體現中性原則。  一、由分類稅制向綜合稅制轉型  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課徵模式是「分類所得課稅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一方面徵收不公平。扣除不合理,同等收入的人稅負不同;另一方面徵收效率較低,易形成合法避稅。
  • 中國總稅率高達68% 宏觀稅負偏高位列世界第12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2月28日訊  玻璃大王、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近期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在談及製造業成本高時感慨,中國稅負比美國高很多  近日,世界銀行和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布關於全球企業稅負情況的報告(下稱「報告」),統計了190個國家和地區反映企業稅費負擔指標的總稅率,2016年所有國家(地區)平均總稅率為40.6%,而中國總稅率為68%,遠高於平均水平,位列世界第12。
  • 對優化我國現行稅制一些問題的研究
    1994年我國工商稅制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達到了「統一稅法、公平稅負、簡化稅制、合理分權」的預期目標,為此得到了國內外廣泛的肯定。經過四年的運行實踐,新稅制需要進一步完善之處也已越來越清晰,對此理論界和實際部門也基本上沒有異議,因而各種優化完善方案紛紛出臺。
  • 「營改增」一周年 深圳四大行業稅負降19%
    行業   部分金融機構遭遇適應陣痛期   「營改增」要確保所有行業稅負都「只減不增」。但記者留意到,一些行業的部分企業稅負在稅改後面臨不降反增的壓力。多家銀行計財人士反映,自新稅制施行以來,所在機構稅負不降反增。
  • 綜合稅制可以省多少錢?
    按此標準並結合稅率結構調整測算,取得工資、薪金等綜合所得的納稅人,總體上稅負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負下降明顯,有利於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解釋,看個稅,不能單純考慮一方面因素,而要綜合考慮各方面要求。
  • 中國企業稅負全球第12?官方:實際稅負沒這麼大
    近日,世界銀行和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布關於全球企業稅負情況的報告(下稱"報告"),統計了190個國家和地區反映企業稅費負擔指標的總稅率,2016年所有國家(地區)平均總稅率為40.6%,而中國總稅率為68%,遠高於平均水平,位列世界第12。
  • 印花稅法草案擬提請審議 意見稿未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率
    相關部門表示,從實際情況看,印花稅稅制要素基本合理,運行比較平穩,可基本保持現行稅制框架和稅負水平總體不變,將《暫行條例》上升為法律。由於《徵求意見稿》中也涉及證券交易印花稅,因此較受投資者的關注。1992年,國家統一規定對滬深兩市證券交易徵收印花稅,經過多次政策調整,目前證券交易印花稅按1‰的稅率對出讓方徵收。
  • 營改增範圍推及全國全行業 稅率稅制變化帶來哪些影響?
    改革後,稅率稅制的變化,會給金融企業、個人、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銀行業:精細化管理 企業長遠減負  實際稅率上升0.66 抵扣助推投入  按照稅制設計,「營改增」後,金融業從原來繳納5%的營業稅,改徵6%的增值稅,實際稅率僅增加0.66個百分點。
  • 新個稅試實施後實地調查 個人所得稅率表一覽
    稅制從分類向綜合跨越  這次個稅修法,最根本性的變革是稅制模式的變化,實現了從分類走向分類與綜合相結合。  原個人所得稅法採用分類徵稅方式,將應稅所得分為11類,實行不同徵稅辦法。「分類稅制下,由於是在無法歸集不同來源的所得情況下對總所得徵稅,因而導致總所得相同的人由於所得性質不同而稅負不同,不利於稅負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