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奇文緣起
我有個同事是數學老師,人高馬大,聲如洪鐘。他總要問我「心理持續自我激勵法」的原理是什麼?
我對他說是心法,與催眠、暗示的原理一樣,念叨、磨嘰、叨叨多了的話都進潛意識,變成自覺。
但,他總是不滿意,還總問我到底是什麼理論,什麼原理,我想給他講電子雙縫幹涉的影響實驗,他又沒時間聽,對話都是在午餐時匆匆解決的,現在寒假,我忽然有了靈感,就寫出來。
二、奇文開始
1.根本原理:
上圖左側是大腦細胞分布,右側是已知宇宙總星系概覽,很明顯,宇宙就是個大腦,腦細胞就是星系群,我們自然就是宇宙的一部分,或者是宇宙做的夢。既然我們就是宇宙,宇宙當然會自己幫助自己,所以心想事成的規律就是自然而然的,誰會誠心給自己找彆扭呢?
2.客觀規律:
我們看看潘建偉教授是怎麼說的:
上面是潘在節目中說的,完整視頻在下面(該節目由主持,關鍵7分42秒之後):
三、電子雙縫幹涉:
量子物理對念叨法的解釋
1.雙縫幹涉實驗
著名光學實驗,在1807年,託馬斯·楊總結出版了他的《講義》,裡面綜合整理了他在光學方面的工作,並在裡面第一次描述了雙縫實驗:把一支蠟燭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前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點光源(從一個點發出的光源)。現在在紙後面再放一張紙,不同的是第二張紙上開了兩道平行的狹縫。從小孔中射出的光穿過兩道狹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這就是現在眾人皆知的雙縫幹涉條紋。
用水波做這個實驗,情況一樣。因為水波、光波都有波動性,與分子、原子等能夠直線前進的粒子性質不同。
2.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這是一個令物理學界炸鍋的實驗。讓眾多電子通過兩個更小、更窄的狹縫後,屏幕上竟然有幹涉條紋。(中間多,越往邊上越少,即大概率打到了中間及附近,小概率打到了邊上)電子竟然有波的特徵,怎麼解釋呢?電子自己跟自己幹涉?
物理學家很聰明,他們讓電子一個一個的通過狹縫,時間長了,屏幕上還是有幹涉條紋。太令人費解了,除非自己跟自己幹涉,電子變成了電子波,同時走過兩個狹縫,太神奇了。
但,這就是事實,即任何粒子、物質都有波、粒二象性,同時具有粒子的直線運動特性,也有波動的幹涉、衍射特徵。
物理學家在狹縫旁邊按了個觀察器,通過觀察器發出電磁波,探測一下電子究竟怎麼過去的,看看電子一個個緩慢釋放時,到底走的哪個狹縫,它不可能兩個同時走啊。
當探測用的電磁波頻率小,與飛過的電子沒有作用時,各個幹涉條紋沒有變化。
科學家逐漸增加電磁波頻率,即用更大,必能擊中目標。結果發現當探測用的電磁波頻率增大到某一程度時,詭異的事情發生了,電子走了其中一個狹縫,屏幕上沒有幹涉條紋,只有兩條與狹縫相似的兩條電子打擊痕跡。
拿掉觀察器,不探測了,屏幕上電子幹涉條紋出現。放上觀察器,幹涉條紋又消失了,空餘兩道痕跡。
反覆實驗,不放觀察器,屏幕上有幹涉條紋,放好觀察器,屏幕上只有兩道電子痕跡,沒有幹涉條紋。
天哪,難道電子知道我們在觀察它,變老實啦,成粒子了?不看它,它就表現為波?
2015年夏天,帶著這個問題,我到北京大學,採訪了物理學教授,他們說這個實驗的確存在,結果也是這樣。
我問:「究竟怎麼解釋呢?」
教授說:「你不觀察它時,它是機率波,從哪個縫過去的機率不同,有各種可能性。一旦觀察,就會形成機率塌縮,某個可能性就變得越來越大,直到百分之百,所以你一看,它就機率塌縮,變成一種可能,你不看,它就是各種可能的波動現象。」
我接著問了教授「薛丁格死貓活貓問題。」
這是物理學家薛丁格的想像實驗:一隻貓被封在一個密室裡,密室裡有食物有毒藥。毒藥瓶上有一個錘子,錘子由一個電子開關控制,電子開關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變,則放出阿爾法粒子,觸動電子開關,錘子落下,砸碎毒藥瓶,釋放出裡面的氰化物氣體,雌貓必死無疑。薛丁格說,在打開蓋子之前,貓處於死活兩種狀態,只有打開看,才能確定是死是活。
教授說「的確是這樣。」
3.潘教授證詞:
潘建偉教授,他於2016年3月15日說:我們看一眼的這個行為,對我們的客觀世界是有影響的。
但潘教授並未解釋怎麼看一眼,而是用量子退相干的宏觀比喻說明了一下。咱們在這裡可以解釋:
即,我們睜開眼睛,看到這個世界,說明這個世界發出或反射的光進入我們眼睛,形成視覺,但若我們閉上眼睛不看,則這些光(光就是電磁波)部分被眼皮吸收,部分被反彈回客觀世界。
別小看這些反彈的電磁波,它們當初可是改變了電子雙縫幹涉的圖樣。即,無數人眼皮反射的電磁波,就會對我們的世界產生客觀的影響,即,「觀察」這種行為,是有物理影響的,看一眼、想一下(想,就是腦電磁波的發射)對我們周圍的世界必然有影響,這種影響持續時間長了,就會有奇蹟般的效果。
4.量子理論解釋「念叨法」
我很感謝這位教授。我明白了念叨法的量子理論依據了。
我們在念叨一個目標之前,這個目標是否實現,有各種可能性:可能實現,可能不實現,可能實現百分之二十、三十、三十五,等等,許多可能。
但是,我們持續在心裡念叨這個目標,激發了強大的動力、體力、綜合學習能力。這個目標被完全實現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只要我們足夠專心、用心,機率塌縮到百分之百完全實現或超額實現是一定的,前面的和沒有展示的大量案例證明了這一理論。
(1)王哲同學的物理奇蹟
王哲是高一3班的學生,當時9月份剛開學,我給高一1班學生講了自我激勵法,他也打聽到了,就暗自定下物理要考88分的目標,每天心裡都想著物理要88分,結果他聽課、筆記、作業、改錯、複習、總結等學習環節都像88分的,在後來的月考、周測及期中考試中,他連續3次考了物理88分。
我們分析一下,如果他超常發揮,可以考98,發揮失常,可以考78,因此考一次88分的概率是1/20,考三次88分的概率是三個1/20相乘,即1/8000,為什麼這麼小概率一下子被他蒙上了呢?
就是因為他每天都對「物理要考88」這事施加影響,即每天想,每天影響這事,把一個極難發生的小概率事件不斷升高實現概率升高,從1/8000升到1/800,繼續每天想著88分這事,概率進一步升高到1/80,還是天天心裡念叨物理88分,事情的發生概率提高到1/8,進而1/4,進而1/2,進而2/3,進而100/100,完全實現。
(2)毛宇同學的高考奇蹟
毛宇初中時是個小淘氣,精力旺盛,喜歡飈高音學維塔斯,他在初中時應用自我激勵效果不錯,就繼續在河北上高中時使用。高一、高二時名列前茅,到了高三第二學期,他默念一模考試要考到600分,每天早上跑步都踩著步點念叨六零零、六零零.,自然他各方面做的也都像600的樣子,一模考試果然是600整,這還不算神奇,最神的在下面:
由於他一模出色,取得了到北京科技大學單招面試的機會,即,只要高考不低於河北省一本線,他將順利進入北京科技大學。因此從一模後,毛同學念叨的目標變成了「單招通過、單招通過」.
2016年高考,毛宇正常發揮,考了603分,高於河北省一本線,他就來科技大學面試了,面試考三門:數學、物理、寫篇短文,他得分284.5,就回家等消息去了。
他後來說,暑假忽然接到信息(見上圖):我校錄取規則,降一本線284.5分含以上.意思就是半分都不差,多考半分,依然是最高檔,少考半分就歸下一檔。
這小朋友一模1分不差,單招面試半分不差,這記錄很難再被打破了。
上面講了很多的案例、實驗。當然大部分學生考試的案例都是接近目標、超過目標實現的,嚴絲合縫的一分不差實現目標的案例較少,目前經過十年實踐,在上千個案例總,也就30個左右是一分不差實現的。
因此,理論上,我們的人生發展、世界變化,都是不確定的,未來是有各種可能性的。各種可能的未來都疊加在一起,按照現狀發展,只是某種可能性的機率很大。即算命算的是大概率事件,而如果我們個人、集體積極努力地改變現狀,向一個更好的目標、未來進發,那美好未來,即小概率事件實現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直到接近實現、正好實現或超額實現。
但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怎麼從理論上、從思想上、從信仰上、從客觀上讓我們的學生學業進步、言行進步、道德品質進步呢?
如果他用這個方法做些損人也不利己的事情怎麼辦呢?
我發現的下面這個理論--「謙虛就會積攢能量」的理論,就是解決這個疑惑的,即負能量多的人只能念叨出不好的事,消磨自己的負能量;正能量足的人只能念叨出好事,消磨自己的福報。
關鍵看心。
中國目前的問題的根本在於教育,教育不等於教學,文化課教得再好,學生都去了美國、歐洲、澳大利亞,在國外安身立命,報效祖國從何談起?
但目前評價體系很難改變,在很長一段時間依然是學生拼知識、拼刷題,走入社會才知道,更應該拼人品、道德、誠信。應該讓他們知道「為國做貢獻是積攢很大正能量」。
總說要建立好的三觀,可目前我們只有一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他的核心人生觀、核心世界觀都要靠教師、學生、家長自己摸索,對一個國家來說,這是很大的危機。
現在, 沒有一本教科書明確的告訴學生:好人有好報,好人百分百有好報。
連「好人有沒有好報」都不清楚的國家,誰會想著要當好人呢?這不就是貪官汙吏、村霸鄉匪的人生信條了麼?欺騙盛行、強拆遍地、食言自肥、農藥互害,就成了正常的推論,很快演變為客觀現實。
三觀不能靠臨時摸索,是幾千年文化的積澱,國外積澱出了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等,且都成了所在國的國教。在宗教教條的指引下,人們都以天堂為目標,哪能不樂善好施呢?怎麼能欺騙盛行呢?
「鞠躬實驗」是我在2006年發明的,只要大家先後向前面站著的同學鞠躬致敬,此人必定頭暈、腿軟、胸悶、不舒服,200多次實驗證明如此。
這個實驗將為建立社會主義核心人生觀、世界觀奠定基礎。
下面的視頻是在2019年底做的成年人鞠躬實驗:
鞠躬實驗的原理很簡單,就是下面這六個物理現象,有的教師一看就明白了,有的教師死活看不明白,其實是不想明白,而且也不願意親身實踐,他們壓根就認為這個世界一切都是巧合,沒有什麼規律可言,那麼這類教師的科學精神在哪裡?在這個問題上,充當了社會進步的絆腳石。
有個四川的高中數學教師和我爭論,說鞠躬實驗的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會附和你的說法,我說我在實驗前沒說會有會什麼反應,只是引導平時的淘氣包、愛驕傲的人來參加體驗。
我說成年人的鞠躬實驗也有,他就不相信,我說可以找一個班的高中生向你鞠躬,你體驗一下,他說這讓他很膈應。
用膈應來搪塞科學實踐活動,四川教育也就這樣了。
下面的鞠躬實驗視頻是我在2019年暑假在邢臺做的:第9分多鐘一個小孩竟然吐了,把大家嚇了一跳
到目前為止,我及我的同事、粉絲們至少做了205次鞠躬實驗,就像下面這樣(這是在2018年底在陝西寶雞做的):
小孩並不真認為謙虛使人獲得好處、智慧、能量、福報,他們並不能真正理解,更談不上真心去做,但做多了,有了體會,特別是這個鞠躬實驗,他會逐漸發起真心。
下面這個也是在寶雞做的,讓家長體驗鞠躬實驗:
教育從來都是用言行去影響心靈,教學有設計,教育更要設計,需要動腦子,需要平心靜氣地來比對、研究,需要掌握大量資料。
這個實驗,誰來做,效果也一樣,你不讓她親身體驗,她這輩子也很難理解謙虛的物理意義,早早樹立這樣謙虛積攢正能量的觀念:
大家都來試試「鞠躬實驗」,讓人們理解為什麼小日本平均壽命世界第一,理解為什麼謙虛使人進步,理解為什麼謙虛積攢能量,理解為什麼驕傲丟失能量。
下面是我在河北高碑店講座時的片段:
下面的視頻是我在北京平谷區的一個講座,從長手指開始,第21分40秒,鞠躬實驗結束,我們聽聽這個被鞠躬的家長怎麼說的,他說腳丫子冒涼氣。
由此,我們想到了古代的皇帝,他們超過80的只有五個,因為被那麼多人鞠躬、尊敬,真的很消耗自己的正能量。
我們更想到為大眾摸頂的活佛,活佛是為了大眾智慧,主動把自己的能量貢獻給大眾。
讓我們回到1989年,按照藏曆,這一年是蛇年。十世在班禪的日程表裡,今年要進行的第一件事是前往日喀則主持五世至九世班禪合葬靈塔落成開光典禮。1月9日,班禪大師離京前往西藏,1月26日,班禪大師在扎什倫布寺為等待已久的信教群眾摸頂祝福。這一天,有成千上萬的僧俗群眾來朝拜,一眼望不到頭。
班禪大師高坐在法臺上,用手一一給從下面鞠躬走過的僧眾摩頂賜福。班禪大師的胳膊和手一直這樣伸著,很久很久,非常辛苦。
忽然,班禪大師感覺後背發涼,旁邊的工作人員趕緊找來很厚的棉被墊在大師的後面。幾天來,因開光大典獲得圓滿成功而一直處於亢奮狀態的大師,心情突然變得沉重起來。他不無憂慮地說了聲「不好!」 1月28日凌晨4時許,班禪大師感到身體不適,胸部疼痛,找醫務人員,服藥後躺下,小睡一會兒。6點 30分醒來,隨行醫生為他作心電圖檢查,服藥後又躺下。8點30分再次醒來,醫務人員為他檢查時,他說了句:「好多了,胸部還有些痛。」神智清醒。8點35分,大師「噢」地大叫一聲,隨即昏了過去,心電圖顯示急性下壁及廣泛前壁心肌梗塞,後經中央派來的專家小組和自治區的醫務人員全力搶救,但終因搶救無效而離世。
偉大的十世班禪圓寂了。
首先頂禮十世班禪,然後,我可以從能量的觀點也可追尋一下這個過程。
在信眾眼中,班禪大師是活佛,是以人的外表顯現的佛菩薩,但同時也是一個能量有限的人。
當大師在莊嚴地坐在高處,僧俗大眾在低處謙虛、虔誠的經過,被賜福摩頂時,顯然能量從高處流向地處,能量從無私的班禪大師身上流向大眾。
所以,大師燃盡了自己的能量,照亮了大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