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是客觀規律,看看原理就明白了

2021-02-19 三觀信仰國學

    一、奇文緣起

    我有個同事是數學老師,人高馬大,聲如洪鐘。他總要問我「心理持續自我激勵法」的原理是什麼?

     我對他說是心法,與催眠、暗示的原理一樣,念叨、磨嘰、叨叨多了的話都進潛意識,變成自覺。

      但,他總是不滿意,還總問我到底是什麼理論,什麼原理,我想給他講電子雙縫幹涉的影響實驗,他又沒時間聽,對話都是在午餐時匆匆解決的,現在寒假,我忽然有了靈感,就寫出來。

  二、奇文開始

    1.根本原理:

    上圖左側是大腦細胞分布,右側是已知宇宙總星系概覽,很明顯,宇宙就是個大腦,腦細胞就是星系群,我們自然就是宇宙的一部分,或者是宇宙做的夢。既然我們就是宇宙,宇宙當然會自己幫助自己,所以心想事成的規律就是自然而然的,誰會誠心給自己找彆扭呢?

2.客觀規律:

    我們看看潘建偉教授是怎麼說的:

   

   上面是潘在節目中說的,完整視頻在下面(該節目由主持,關鍵7分42秒之後):

三、電子雙縫幹涉:

量子物理對念叨法的解釋

1.雙縫幹涉實驗

  著名光學實驗,在1807年,託馬斯·楊總結出版了他的《講義》,裡面綜合整理了他在光學方面的工作,並在裡面第一次描述了雙縫實驗:把一支蠟燭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前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點光源(從一個點發出的光源)。現在在紙後面再放一張紙,不同的是第二張紙上開了兩道平行的狹縫。從小孔中射出的光穿過兩道狹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這就是現在眾人皆知的雙縫幹涉條紋。

用水波做這個實驗,情況一樣。因為水波、光波都有波動性,與分子、原子等能夠直線前進的粒子性質不同。

2.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這是一個令物理學界炸鍋的實驗。讓眾多電子通過兩個更小、更窄的狹縫後,屏幕上竟然有幹涉條紋。(中間多,越往邊上越少,即大概率打到了中間及附近,小概率打到了邊上)電子竟然有波的特徵,怎麼解釋呢?電子自己跟自己幹涉?

物理學家很聰明,他們讓電子一個一個的通過狹縫,時間長了,屏幕上還是有幹涉條紋。太令人費解了,除非自己跟自己幹涉,電子變成了電子波,同時走過兩個狹縫,太神奇了。

但,這就是事實,即任何粒子、物質都有波、粒二象性,同時具有粒子的直線運動特性,也有波動的幹涉、衍射特徵。

物理學家在狹縫旁邊按了個觀察器,通過觀察器發出電磁波,探測一下電子究竟怎麼過去的,看看電子一個個緩慢釋放時,到底走的哪個狹縫,它不可能兩個同時走啊。

當探測用的電磁波頻率小,與飛過的電子沒有作用時,各個幹涉條紋沒有變化。

科學家逐漸增加電磁波頻率,即用更大,必能擊中目標。結果發現當探測用的電磁波頻率增大到某一程度時,詭異的事情發生了,電子走了其中一個狹縫,屏幕上沒有幹涉條紋,只有兩條與狹縫相似的兩條電子打擊痕跡。

拿掉觀察器,不探測了,屏幕上電子幹涉條紋出現。放上觀察器,幹涉條紋又消失了,空餘兩道痕跡。

反覆實驗,不放觀察器,屏幕上有幹涉條紋,放好觀察器,屏幕上只有兩道電子痕跡,沒有幹涉條紋。

天哪,難道電子知道我們在觀察它,變老實啦,成粒子了?不看它,它就表現為波?

2015年夏天,帶著這個問題,我到北京大學,採訪了物理學教授,他們說這個實驗的確存在,結果也是這樣。

我問:「究竟怎麼解釋呢?」

教授說:「你不觀察它時,它是機率波,從哪個縫過去的機率不同,有各種可能性。一旦觀察,就會形成機率塌縮,某個可能性就變得越來越大,直到百分之百,所以你一看,它就機率塌縮,變成一種可能,你不看,它就是各種可能的波動現象。」

我接著問了教授「薛丁格死貓活貓問題。」

這是物理學家薛丁格的想像實驗:一隻貓被封在一個密室裡,密室裡有食物有毒藥。毒藥瓶上有一個錘子,錘子由一個電子開關控制,電子開關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變,則放出阿爾法粒子,觸動電子開關,錘子落下,砸碎毒藥瓶,釋放出裡面的氰化物氣體,雌貓必死無疑。薛丁格說,在打開蓋子之前,貓處於死活兩種狀態,只有打開看,才能確定是死是活。

教授說「的確是這樣。」

 

3.潘教授證詞:

潘建偉教授,他於2016年3月15日說:我們看一眼的這個行為,對我們的客觀世界是有影響的。

但潘教授並未解釋怎麼看一眼,而是用量子退相干的宏觀比喻說明了一下。咱們在這裡可以解釋:

即,我們睜開眼睛,看到這個世界,說明這個世界發出或反射的光進入我們眼睛,形成視覺,但若我們閉上眼睛不看,則這些光(光就是電磁波)部分被眼皮吸收,部分被反彈回客觀世界。

別小看這些反彈的電磁波,它們當初可是改變了電子雙縫幹涉的圖樣。即,無數人眼皮反射的電磁波,就會對我們的世界產生客觀的影響,即,「觀察」這種行為,是有物理影響的,看一眼、想一下(想,就是腦電磁波的發射)對我們周圍的世界必然有影響,這種影響持續時間長了,就會有奇蹟般的效果。

 

4.量子理論解釋「念叨法」

我很感謝這位教授。我明白了念叨法的量子理論依據了。

我們在念叨一個目標之前,這個目標是否實現,有各種可能性:可能實現,可能不實現,可能實現百分之二十、三十、三十五,等等,許多可能。

但是,我們持續在心裡念叨這個目標,激發了強大的動力、體力、綜合學習能力。這個目標被完全實現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只要我們足夠專心、用心,機率塌縮到百分之百完全實現或超額實現是一定的,前面的和沒有展示的大量案例證明了這一理論。

(1)王哲同學的物理奇蹟

王哲是高一3班的學生,當時9月份剛開學,我給高一1班學生講了自我激勵法,他也打聽到了,就暗自定下物理要考88分的目標,每天心裡都想著物理要88分,結果他聽課、筆記、作業、改錯、複習、總結等學習環節都像88分的,在後來的月考、周測及期中考試中,他連續3次考了物理88分。

我們分析一下,如果他超常發揮,可以考98,發揮失常,可以考78,因此考一次88分的概率是1/20,考三次88分的概率是三個1/20相乘,即1/8000,為什麼這麼小概率一下子被他蒙上了呢?

就是因為他每天都對「物理要考88」這事施加影響,即每天想,每天影響這事,把一個極難發生的小概率事件不斷升高實現概率升高,從1/8000升到1/800,繼續每天想著88分這事,概率進一步升高到1/80,還是天天心裡念叨物理88分,事情的發生概率提高到1/8,進而1/4,進而1/2,進而2/3,進而100/100,完全實現。

(2)毛宇同學的高考奇蹟

 毛宇初中時是個小淘氣,精力旺盛,喜歡飈高音學維塔斯,他在初中時應用自我激勵效果不錯,就繼續在河北上高中時使用。高一、高二時名列前茅,到了高三第二學期,他默念一模考試要考到600分,每天早上跑步都踩著步點念叨六零零、六零零.,自然他各方面做的也都像600的樣子,一模考試果然是600整,這還不算神奇,最神的在下面:

由於他一模出色,取得了到北京科技大學單招面試的機會,即,只要高考不低於河北省一本線,他將順利進入北京科技大學。因此從一模後,毛同學念叨的目標變成了「單招通過、單招通過」.

2016年高考,毛宇正常發揮,考了603分,高於河北省一本線,他就來科技大學面試了,面試考三門:數學、物理、寫篇短文,他得分284.5,就回家等消息去了。

他後來說,暑假忽然接到信息(見上圖):我校錄取規則,降一本線284.5分含以上.意思就是半分都不差,多考半分,依然是最高檔,少考半分就歸下一檔。

這小朋友一模1分不差,單招面試半分不差,這記錄很難再被打破了。

 

上面講了很多的案例、實驗。當然大部分學生考試的案例都是接近目標、超過目標實現的,嚴絲合縫的一分不差實現目標的案例較少,目前經過十年實踐,在上千個案例總,也就30個左右是一分不差實現的。

因此,理論上,我們的人生發展、世界變化,都是不確定的,未來是有各種可能性的。各種可能的未來都疊加在一起,按照現狀發展,只是某種可能性的機率很大。即算命算的是大概率事件,而如果我們個人、集體積極努力地改變現狀,向一個更好的目標、未來進發,那美好未來,即小概率事件實現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直到接近實現、正好實現或超額實現。

但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怎麼從理論上、從思想上、從信仰上、從客觀上讓我們的學生學業進步、言行進步、道德品質進步呢?

如果他用這個方法做些損人也不利己的事情怎麼辦呢?

我發現的下面這個理論--「謙虛就會積攢能量」的理論,就是解決這個疑惑的,即負能量多的人只能念叨出不好的事,消磨自己的負能量;正能量足的人只能念叨出好事,消磨自己的福報。

關鍵看心。

 

中國目前的問題的根本在於教育,教育不等於教學,文化課教得再好,學生都去了美國、歐洲、澳大利亞,在國外安身立命,報效祖國從何談起?

      但目前評價體系很難改變,在很長一段時間依然是學生拼知識、拼刷題,走入社會才知道,更應該拼人品、道德、誠信。應該讓他們知道「為國做貢獻是積攢很大正能量」。

      總說要建立好的三觀,可目前我們只有一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他的核心人生觀、核心世界觀都要靠教師、學生、家長自己摸索,對一個國家來說,這是很大的危機。

      現在, 沒有一本教科書明確的告訴學生:好人有好報,好人百分百有好報。

      連「好人有沒有好報」都不清楚的國家,誰會想著要當好人呢?這不就是貪官汙吏、村霸鄉匪的人生信條了麼?欺騙盛行、強拆遍地、食言自肥、農藥互害,就成了正常的推論,很快演變為客觀現實。

      三觀不能靠臨時摸索,是幾千年文化的積澱,國外積澱出了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等,且都成了所在國的國教。在宗教教條的指引下,人們都以天堂為目標,哪能不樂善好施呢?怎麼能欺騙盛行呢?

      「鞠躬實驗」是我在2006年發明的,只要大家先後向前面站著的同學鞠躬致敬,此人必定頭暈、腿軟、胸悶、不舒服,200多次實驗證明如此。

       這個實驗將為建立社會主義核心人生觀、世界觀奠定基礎。

        下面的視頻是在2019年底做的成年人鞠躬實驗:

        鞠躬實驗的原理很簡單,就是下面這六個物理現象,有的教師一看就明白了,有的教師死活看不明白,其實是不想明白,而且也不願意親身實踐,他們壓根就認為這個世界一切都是巧合,沒有什麼規律可言,那麼這類教師的科學精神在哪裡?在這個問題上,充當了社會進步的絆腳石。

      有個四川的高中數學教師和我爭論,說鞠躬實驗的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會附和你的說法,我說我在實驗前沒說會有會什麼反應,只是引導平時的淘氣包、愛驕傲的人來參加體驗。

      我說成年人的鞠躬實驗也有,他就不相信,我說可以找一個班的高中生向你鞠躬,你體驗一下,他說這讓他很膈應。

     用膈應來搪塞科學實踐活動,四川教育也就這樣了。

     下面的鞠躬實驗視頻是我在2019年暑假在邢臺做的:第9分多鐘一個小孩竟然吐了,把大家嚇了一跳

      到目前為止,我及我的同事、粉絲們至少做了205次鞠躬實驗,就像下面這樣(這是在2018年底在陝西寶雞做的):

     小孩並不真認為謙虛使人獲得好處、智慧、能量、福報,他們並不能真正理解,更談不上真心去做,但做多了,有了體會,特別是這個鞠躬實驗,他會逐漸發起真心。

      下面這個也是在寶雞做的,讓家長體驗鞠躬實驗:

      教育從來都是用言行去影響心靈,教學有設計,教育更要設計,需要動腦子,需要平心靜氣地來比對、研究,需要掌握大量資料。

    這個實驗,誰來做,效果也一樣,你不讓她親身體驗,她這輩子也很難理解謙虛的物理意義,早早樹立這樣謙虛積攢正能量的觀念:

      大家都來試試「鞠躬實驗」,讓人們理解為什麼小日本平均壽命世界第一,理解為什麼謙虛使人進步,理解為什麼謙虛積攢能量,理解為什麼驕傲丟失能量。

      下面是我在河北高碑店講座時的片段:      

     下面的視頻是我在北京平谷區的一個講座,從長手指開始,第21分40秒,鞠躬實驗結束,我們聽聽這個被鞠躬的家長怎麼說的,他說腳丫子冒涼氣。

     由此,我們想到了古代的皇帝,他們超過80的只有五個,因為被那麼多人鞠躬、尊敬,真的很消耗自己的正能量。

     我們更想到為大眾摸頂的活佛,活佛是為了大眾智慧,主動把自己的能量貢獻給大眾。       

       讓我們回到1989年,按照藏曆,這一年是蛇年。十世在班禪的日程表裡,今年要進行的第一件事是前往日喀則主持五世至九世班禪合葬靈塔落成開光典禮。1月9日,班禪大師離京前往西藏,1月26日,班禪大師在扎什倫布寺為等待已久的信教群眾摸頂祝福。這一天,有成千上萬的僧俗群眾來朝拜,一眼望不到頭。 

      班禪大師高坐在法臺上,用手一一給從下面鞠躬走過的僧眾摩頂賜福。班禪大師的胳膊和手一直這樣伸著,很久很久,非常辛苦。

      忽然,班禪大師感覺後背發涼,旁邊的工作人員趕緊找來很厚的棉被墊在大師的後面。幾天來,因開光大典獲得圓滿成功而一直處於亢奮狀態的大師,心情突然變得沉重起來。他不無憂慮地說了聲「不好!」 1月28日凌晨4時許,班禪大師感到身體不適,胸部疼痛,找醫務人員,服藥後躺下,小睡一會兒。6點 30分醒來,隨行醫生為他作心電圖檢查,服藥後又躺下。8點30分再次醒來,醫務人員為他檢查時,他說了句:「好多了,胸部還有些痛。」神智清醒。8點35分,大師「噢」地大叫一聲,隨即昏了過去,心電圖顯示急性下壁及廣泛前壁心肌梗塞,後經中央派來的專家小組和自治區的醫務人員全力搶救,但終因搶救無效而離世。

     偉大的十世班禪圓寂了。

    首先頂禮十世班禪,然後,我可以從能量的觀點也可追尋一下這個過程。

    在信眾眼中,班禪大師是活佛,是以人的外表顯現的佛菩薩,但同時也是一個能量有限的人。

     當大師在莊嚴地坐在高處,僧俗大眾在低處謙虛、虔誠的經過,被賜福摩頂時,顯然能量從高處流向地處,能量從無私的班禪大師身上流向大眾。

     所以,大師燃盡了自己的能量,照亮了大眾的心。

相關焦點

  • 自然界存在各種各樣的客觀規律,交易中是否也存在客觀規律?
    地球圍繞著太陽旋轉,這是客觀規律;高山流水往低流,這也是客觀規律;不管是自然界還是人文界都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某些客觀的規律。有人說交易行業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不確定性。話雖如此交易行業也存在著相對客觀的規律,利用規律也是我們的目標。
  • 思維慣性和客觀規律的關係
    這種語言上的習慣和定勢,和思維的習慣和定勢是同一的,這和人類所發現的客觀規律其實是潛在地同一的。之所以稱為「潛在地同一」,是因為表面上存在一種經常性的誤解:客觀規律僅僅是屬於客觀世界的。形成於主觀內部的這種習慣和定勢,從來都是和客觀生活須臾不離的。主觀客觀的分離,是文明時代的意識特徵,在漫長的原始人的生活中,並沒有主客的分離。
  • 這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觀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重要的基礎性地位眾所周知,然而,其基礎的本位究竟何以體現,該書第一章從思想政治教學原理體系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根基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重要指導3個層面指出了其根基性地位,並指明通過研究可於學域內坐實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根基,於學域外獲得廣泛的認可。
  • 《天道》中關於「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對話
    丁元英說:「馬克思主義的道理歸根到底一句話: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什麼是客觀規律?歸根到底也是一句話: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前半句:馬克思主義的道理歸根到底一句話: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L110.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尊重事物客觀規律性與人主觀能動性發揮)
    首先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規律是指事物發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人們只有在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才能達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們能夠創造歷史但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其實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正視和利用客觀規律承認客觀規律性,並不說人民在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通過自覺的活動能夠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對自然和社會的改造,人都需要利益是歷史活動的重要動因
  • 2018考研政治複習: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的關係
    其中,「一個關係」指的是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的關係,這不僅屬於高頻考點,同時也是唯物論部分唯一可能命制材料分析題的考點,2018考研考生需要著重複習:   一、知識點闡釋   正確認識和把握物質的決定作用和意識的反作用,必須處理好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係:   首先,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 我們是怎樣「心想事成」的!
    今天想分享「心想事成」的話題,這是我們平日裡經常用的一個祝福語。我們都希望心想事成,對吧?大家還記得一些「心想事成」事件嗎?這類「心想事成」事件發生前,我們是怎樣的一個想法和感受?發生後我們又是怎樣的心情呢?有空可以回憶一下,這些心想事成的過程,會告訴我們一些什麼樣的信息?我們這種心想事成的事件發生的頻率高嗎?大家都說不高,一種祝福嘛,對吧?我們這裡一般都把它想的是正向的,符合我們願望的事情。
  • 不斷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規律問題的重要...
    水平來自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掌握。」在浙江擔任省委書記時,他又指出:「認識規律、把握規律,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也是提高領導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所謂規律,就是自然界和社會諸現象之間必然、本質、穩定和反覆出現的關係,是事物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繫,決定事物發展的根本方向,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法則。
  • 英語動詞的體貌(二)「體」與「貌」,主觀意圖與客觀規律
    「體」這個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到了具體的句子中,「體」如何同其他因素互動,也是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人的主觀意志只能決定交際目的,這個目的一旦確定了,要選擇什麼「體」的動詞,在句中如何互動,就由客觀規律來決定,主觀意志就不能左右。
  • 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考點梳理:馬原-哲學-唯物論-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規定了人們的活動要受客觀規律的制約, 而規律作為一種必然趨勢是由多種可能性構成的「可能性空間」,哪種可能性能夠實現,取決於主體的自覺選擇。
  • 泛談人與客觀環境
    但有一種理論,幾乎使人感到絕望,那就是人存原理。顧名思義,我們所感知的宇宙之所以是這樣的,因為我們是這樣的。這個理論證明了人的獨立性,也充分證實了不確定性。在狗和人的眼睛下觀察到的是兩個不同的宇宙。那所謂的客觀事實又是什麼呢?
  • 沒有核輻射的氫彈,為何遭到國際禁用.看看爆炸原理就明白了!
    沒有核輻射的氫彈,為何遭到國際禁用.看看爆炸原理就明白了!
  • 兒童符號表徵能力的發展規律,揭示了孩子認識世界的客觀規律
    本章是《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第3章,根據兒童的發展規律教育,才能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本章的內容跟專欄第一章的認知發展規律有關,最好結合第一章的內容一起閱讀。本章我們將介紹兒童符號表徵能力的發展規律和特點。符號表徵符號表徵能力是指用一個事物代表另一個事物的能力。比如兒童用香蕉假裝手機打電話,在這裡,孩子便用香蕉代替了手機,這便是一種符號表徵。
  • 警惕那些把握「客觀規律」和手握「客觀真理」的助學者
  • 3星座好運來敲門,健康快樂,金玉滿堂,心想事成
    3星座好運來敲門,健康快樂,金玉滿堂,心想事成。一起來祈福和接福吧!一、白羊座在白羊座的心裡,成功和好運都是事在人為,付出了多少努力就會有多少收穫。所以你看,就算處於困境中,白羊座也不會怨天尤人,如果確實自己能力一般,那就認命知足常樂,如果確實自己能力卓爾不群,那就不認命乘風破浪。
  • 關於雙色球號碼規律的思考
    祝君心想事成筆者在之前的文章裡,從曾經對彩民做過一些分類,其實,彩民一直分兩類,一類是覺得中獎完全是隨機,認為分析完全沒用;一類是認為可以通過各種分析方法來選定一些可能性高的號碼。筆者認為,雙色球原理上是一種隨機數據,理論上無法根據已有的數據預測下次開什麼球。但是,仔細考慮實際情況,雙色球畢竟是用機器來模擬隨機數據,實際上,除了上帝,誰也不能真正的做到隨機,這裡面有兩個問題需要思考,第一,隨機數據裡也有很多局部的規律性,隨機也是一種事物,如果從辯證法角度看,本身一定有矛盾性,一定有對立統一性。
  • 我帶著一本《經濟學原理》走到鏈家的門口,書忽然自焚了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花兒街參考(ID:zaraghost)作者 | 林默我上高中的時候,政治課上老師講馬克思主義哲學,那個胖胖的大鬍子說,規律是客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繫我理解經濟學原理的悲痛。這麼多年,它屢屢拋出金子般的觀點,力證帝都房價、天朝房價存在著巨大的泡沫,然後泡沫笑了笑,把經濟學原理碾壓成渣。經濟學原理拋出的第一個規律,叫租售比。租售比是神馬?經濟學的解釋是,「房屋租售比」= 「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月租金」/ 「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房價」。
  • 英語單詞客觀存在這些科學規律,學習英語單詞者必備
    英語單詞的構成有它的科學規律,比如單詞有它的含義部分和發音部分,又比如單音節英語單詞的含義在開頭的輔音字母上,再比如多音節單詞一般可以分為前綴、詞根、後綴。我們學習和了解了這些規律,我們就打開了理解記憶英語單詞的大門。但是由於沒人總結整理這些規律,我們一直打不開英語單詞記憶的大門,更有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英語單詞客觀存在這些科學規律。
  • 《心想事成》推薦語
    (註:本文是孫先紅、Jim Owens、馮侖等人給翟海潮所著《心想事成:如何成為成功、健康、幸福的人》一書寫的推薦語)《心想事成》通過一位年輕人與智慧老人的對話來講述人的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年輕人從智慧老人那裡得到教誨,經過不斷實踐,獲得成功、健康、幸福,從而實現了自己理想的生活。
  • 哲學│唯物論原理及主觀題知識體系構建
    唯物論原理三:3,規律原理四句話(1)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有其客觀規律(2)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要求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違背規律(3)在客觀規律面前,人並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熱點連結:運用規律的知識,分析如何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