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很多人問我,你的英語水平這麼好,是怎麼進行學習的。當我告訴大家我是通過讀外刊學習的時候,又有很多人說,你哪裡來的外刊閱讀渠道。其實現在網絡這麼發達,想要通過外刊學習英語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我來分享分享我的學習經驗。
一.外刊選擇
我一般選擇是經濟學人,華盛頓郵報,BBC這些。一般來說,這些文章篇幅不長,信息量大,邏輯性強,表達地道,內容覆蓋政治經濟娛樂社會熱點等方面讀來不像英文原著那麼枯燥。
二.下面是我平時讀外刊的步驟
1.選好一篇文章,先通讀,像考場做閱讀一樣儘可能的理解文章意思,猜單詞。有不懂的詞,好的表達可以順便標記出來。(這裡我經常會藉助到notability,它做標記特別方便。)
2.精讀每一段,不懂的詞可以查字典;詞夥,地道表達,長難句分析可以記錄下來,鍛鍊自己長難句的理解能力。還有一直很模糊的詞義辨析啦,比較複雜的動詞時態變化啦,甚至是你覺得以後寫作文可以套用的觀點,都可以記錄下來。尤其是那些你寫的出來但就是和文章表達方式不同,自己都感嘆巧妙的時候,記下來,這種印象比較深,留著以後裝逼用。
3.繼續看文章,每段的段意get到了嗎,它在全文表達中起到什麼作用,和上下段的聯繫是怎樣的,來進行文章框架結構的梳理。
三.外刊去哪看
1.seed:它可以根據興趣去篩選話題,界面簡潔還有實時翻譯功能。每篇文章還有難度和閱讀時間指示。
2.Kindle的訂閱功能:上面說的這些期刊都能訂閱。什麼你沒有Kindle?巧了我也沒有,去下個Kindle APP一樣一樣的。
3.GZ號:我自己關注的有「獨霸上海的妖怪」「英語書架」「阿卡索外教網」,這些有非常詳細的批註,我經常直接看這上面的文章。只是看的時候儘量忍住不要被夾雜的翻譯幹擾。拿到文章還是先用考場狀態通讀一遍吧。
四.我對閱讀外刊的看法
在高中我就發現,一段時間不做閱讀,好想就沒了手感,看完整篇文章尤其遇上科普類的就看不下去。升入大學後,因為我們學校是全英文授課,每天面對各種文獻,慢慢一篇篇的文章下來好像沒那麼吃力了。所以我覺得讀外刊就是培養自己閱讀感覺的過程。
就我而言,它只是培養我英語興趣,鍛鍊閱讀感覺,順便積累一些知識點的工具。真正要運用在考場上還是好好背單詞,做題吧。我不會指望我讀了一篇文章 裡面的詞語就能記住,長難句信手拈來。當然我也不會固定每天一篇外刊去讀,擺正好心態,當作一種興趣愛好去做這件事就好啦。然後吃嘛嘛香,身體倍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