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縣一幼兒園女教師在社交網絡平臺上傳與男童親吻的視頻引起熱議。並配文:「我想犯罪怎麼辦?女朋友在此,我可以等他十年」等言論。還在抖音裡向孩子各種提問:「老師和媽媽掉進水裡你救哪一個?」
據報導消息稱,「網紅幼師發布親吻男童視頻」事件調查處置工作組發布通報:7月8日,該幼兒園己將涉事幼師文某某予以辭退。目前,縣教育部門已責令該幼兒園停業整頓。相比較對該幼師行為感到反感和憤怒的網友,當事人媽媽的態度則更令人疑惑。居然還說「還好我的是兒子,我不擔心」這種言論。在旁人認為是猥褻的舉動,在媽媽眼裡變成了「沒事,我們是兒子,一點兒都不吃虧」。
在許多人的傳統觀念裡,覺得只有女孩才會被性侵。誤以為男孩很「安全」。這個觀點大錯特錯!
事實是,男孩被性侵併不少見!
紀錄片《男性性侵·打破沉默》提到:性侵案中,男性受害者佔比約為1/6,每個小時約有8名男性遭遇性侵。
性教育的缺失,讓孩子在面對傷害的時候茫然不知。而成年人對性教育的誤區,更是令人感到後怕。
怎樣給孩子做正確的性教育?
一:教育孩子認識自己的隱私部位
很多家長一說到性教育就會覺得難以啟齒,因為在自己的那個年代也是沒有從小被教育過的。隨著現在兒童性侵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應該要意識到,兒童性教育越早越好。
要知道,你嫌孩子還小、性教育太早,可壞人不會嫌小。
從3歲起,孩子就開始有了性別的意識,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有必要的,隱私地方不能看不能碰,不管陌生人或是熟人,論男孩女孩。
隨意地把親嘴等親密的接觸當做一種表達愛的方式,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可能會導致:孩子會不知道什麼是親密的界限,模糊性別意識。
張亮曾經在綜藝節目《新生日記》中聊到親子關係時說,他從來不親女兒的嘴巴,都是親頭髮、額頭或者手背,也是為了讓女兒從小養成自我保護的意識。
二:培養與孩子的信任感
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孩子在被猥褻後都不敢跟家長說。大多數都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發現異常。其實寶寶也是怕被父母責備或者是被侵犯者威脅,所以大多數選擇沉默。從小應該培養寶寶對於父母的信任感,爸爸媽媽要強調:我們是你最親近的人,如果遇到任何壞人壞事記得都要第一時間跟爸爸媽媽說。
三:教會孩子保持距離
告訴孩子每個人的身體都是自己的領土,我們不能讓任何人觸摸自己的私密部位;也不能隨意觸摸他人的私密部位。
第二句話尤為關鍵,也常常是很多家長忽略的。在很多性侵案例中,一開始都是猥褻者要求孩子觸摸他們的私密部位。
我們常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事實上,孩子什麼都輸得起,唯獨安全,真的輸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