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時而動,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家長們有一個通病,總喜歡拿自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那麼美。國家放開二胎政策後,家裡孩子多了,又喜歡拿一個和另一個比。其實,由於孩子與孩子的性格氣質各不相同,家長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確分析自己孩子的優勢和劣勢,因材施教,不要盲目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在一個家庭中,也絕不厚此薄彼,對待不同的孩子更要做到一碗水端平。
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美,那是因為看到的只是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沒有看到「別人家孩子」的缺點。拿別人的優點比我們的缺點,受傷的只能是自己,只會讓我們的孩子越來越沒自信,越來越沒信心。
所以,一定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要走適合自己的路,努力學習本領,提升自己的價值,讓自己更優秀。要超越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營造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
說到家庭氛圍,我要說一下夫妻關係。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只能排第二。良好的夫妻關係會給孩子帶來幸福感。夫妻是一個系統,不能割裂,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人們常說:家庭和睦神仙來幫忙。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一個唱戲,一個拆臺,後果可想而知。當然,夫妻二人教育模式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夫妻倆為了教育孩子互不相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互相爭執不休,這樣不好。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時,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吵開架不但不能教育孩子,反而會傷害孩子,所以遇到問題時,夫妻倆要私下商量,誰的教育策略高明按誰的來。如果確實不能分清高下,那就只能約定一方來重點教育孩子,另一方選擇忍讓,家庭作為一個小集體,是為了發展而不是為了爭輸贏,犧牲一下小我又有何妨?
如果是在單親家庭中,負責任的單親爸爸或媽媽同樣也可以給孩子融洽的家庭氛圍。總之,孩子需要的是安靜祥和的環境,吵鬧的環境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必要時可以牽著蝸牛散步
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不用過於著急,家長輕鬆,孩子才會輕鬆,孩子的心態很多時候決定於家長,尤其是處於幼年期和少年期的孩子,三觀還沒有發展成熟,羽翼還未豐滿,更需要家長的引導和指點。
作為家長,就要穩穩噹噹,以輕鬆客觀的心態去面對孩子,孩子才會投桃報李,不辜負家長。但是,家長也不是坐在那裡,只等奇蹟出現,人們常說,做家長是門藝術,做家長沒有說明書,需要自己摸索,所以家長朋友們也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不斷學習教育知識,和孩子一起成長。
另外,給家長朋友們出個主意,「學藝不如偷藝」,可以向別的優秀的家長學習,看看別人怎麼做,取人所長,補己所短。
我們知道,植物的花期不同,就連相同的動物發育階段也各異,所以,充分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科學理性對待孩子。網上最流行的一句話:如果我的孩子真的是一隻蝸牛,那我寧願牽著蝸牛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