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教育,是牽著「蝸牛」散步,愛孩子,就讓ta快樂

2020-12-16 奉獻愛心代表你有能量

教育孩子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時而動,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家長們有一個通病,總喜歡拿自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那麼美。國家放開二胎政策後,家裡孩子多了,又喜歡拿一個和另一個比。其實,由於孩子與孩子的性格氣質各不相同,家長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確分析自己孩子的優勢和劣勢,因材施教,不要盲目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在一個家庭中,也絕不厚此薄彼,對待不同的孩子更要做到一碗水端平。

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美,那是因為看到的只是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沒有看到「別人家孩子」的缺點。拿別人的優點比我們的缺點,受傷的只能是自己,只會讓我們的孩子越來越沒自信,越來越沒信心。

所以,一定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要走適合自己的路,努力學習本領,提升自己的價值,讓自己更優秀。要超越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營造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

說到家庭氛圍,我要說一下夫妻關係。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只能排第二。良好的夫妻關係會給孩子帶來幸福感。夫妻是一個系統,不能割裂,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人們常說:家庭和睦神仙來幫忙。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一個唱戲,一個拆臺,後果可想而知。當然,夫妻二人教育模式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夫妻倆為了教育孩子互不相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互相爭執不休,這樣不好。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時,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吵開架不但不能教育孩子,反而會傷害孩子,所以遇到問題時,夫妻倆要私下商量,誰的教育策略高明按誰的來。如果確實不能分清高下,那就只能約定一方來重點教育孩子,另一方選擇忍讓,家庭作為一個小集體,是為了發展而不是為了爭輸贏,犧牲一下小我又有何妨?

如果是在單親家庭中,負責任的單親爸爸或媽媽同樣也可以給孩子融洽的家庭氛圍。總之,孩子需要的是安靜祥和的環境,吵鬧的環境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必要時可以牽著蝸牛散步

對於孩子的學習,家長不用過於著急,家長輕鬆,孩子才會輕鬆,孩子的心態很多時候決定於家長,尤其是處於幼年期和少年期的孩子,三觀還沒有發展成熟,羽翼還未豐滿,更需要家長的引導和指點。

作為家長,就要穩穩噹噹,以輕鬆客觀的心態去面對孩子,孩子才會投桃報李,不辜負家長。但是,家長也不是坐在那裡,只等奇蹟出現,人們常說,做家長是門藝術,做家長沒有說明書,需要自己摸索,所以家長朋友們也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不斷學習教育知識,和孩子一起成長。

另外,給家長朋友們出個主意,「學藝不如偷藝」,可以向別的優秀的家長學習,看看別人怎麼做,取人所長,補己所短。

我們知道,植物的花期不同,就連相同的動物發育階段也各異,所以,充分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科學理性對待孩子。網上最流行的一句話:如果我的孩子真的是一隻蝸牛,那我寧願牽著蝸牛散步。

相關焦點

  • 孩子的成長就是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作者:寶寶知道 恬恬寶媽咪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父母細膩的呵護。這篇文章,讓看過的父母都止不住淚流……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 教育孩子就像,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好吧!鬆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 牽著蝸牛去散步的感悟
    無意間看到這篇文章,不禁聯想到自己與自己的孩子,現將感觸分享給大家。很多時候,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慢養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我們一起走入這首小詩,去感受教育孩子的心聲!《牽著蝸牛去散步》文/張文亮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 牽著蝸牛散步,你真的能忍?
    比如初為父母,最本真的願望,差不多都是:但願我的孩子能健康成長、長命百歲。可是,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往往會對他寄予越來越多的期望,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簡單來說,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稟賦也好、資質也好、家庭環境差異也好,決定了「我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是沒有可比性的。
  • 養孩子就像牽著蝸牛去散步
    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在電臺收聽廣播的,經常會聽到有一個叫「牽著蝸牛去散步」的聽眾,自己當時還笑他:「牽什麼不好非得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蝸牛那麼慢,牽著它怎麼去散步?&34;!張文亮的這首詩其實是寫給每個做父母的人如何對待孩子的,詩中這樣寫的「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 「奶爸」的成長日誌: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圖)
    其實核心一點,就是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快樂。」和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很多父親都放棄了陪孩子一起成長的權利,成長的快樂。他則認為,事業上成功是快樂,多掙錢提高生活水平是快樂,但陪孩子一起慢慢成長,也是一種快樂,而這種快樂現在卻常常因為工作或者生活的壓力而被人忽視。  和先生說,寫了這麼多,很多朋友建議他的日誌可以出書。對此,和先生稱,等有條件了,等孩子長大了,一定要出書。
  • 明之星教育專欄第六期——《愛的禮讚之牽著蝸牛去散步》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而作為家長,只需要,陪著自己家如同蝸牛般慢行的寶貝前行即可。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最後,分享給大家一首詩《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 牽著蝸牛去散步,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
    上帝聽了他的煩惱,就給了年輕人一個任務,叫他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告訴不要鬆手,要一直牽著它。年輕人在前邊走著,蝸牛跟在後邊,可是蝸牛爬得實在是太慢了。年輕人又是催促又是嚇唬又是責備,可蝸牛隻是用抱歉的目光看著他,說道:「我已經盡全力了!
  • 是蝸牛,牽著我們去散步……
    一篇《牽著蝸牛去散步》感動了我。文章說:上帝給一個任務,讓「我」牽著蝸牛去散步。但是蝸牛太慢了,「我」生氣,鬱悶,甚至發火……可是孩子們呢?不是孩子向家長屈服,就是家長向孩子臣服。是家長錯了嗎?或是孩子錯了?孩子健快樂成長是每一個做家長的心願。孩子高興快樂是每個家長特別關注的事情。但在「牽著」蝸牛前行的路途上,我們看著孩子那麼慢,是不是也想踢拉、拽、扯著「蝸牛」?
  • 教育是牽著蝸牛去散步
    閱讀《教育是慢的藝術》,讓我聯想到臺灣作家張文亮寫的《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文章寫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上帝交給我一任務,讓我帶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可我卻嫌他爬得慢,催他,唬他,責備他。放棄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聞到了花香,聽到了鳥叫,體會到了這些以前沒有的東西,我恍然大悟。教育孩子不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嗎?這首詩本來是寫給忙碌中的爸爸媽媽的,但我卻認為寫給為人師表的我們更合適。
  • 養孩子就像牽著蝸牛去散步,應該怎麼做?請溫柔以待!
    文:兒童心理課堂,寶多媽臺灣作家張文亮的作品集《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出版近十年,《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這首散文詩幾乎成了每個父母養孩子的金句。當你著急的時候,當你想發火的時候,當你恨鐵不成鋼的時候,你得讀讀這首詩,然後告訴自己:養孩子要像牽著蝸牛去散步,簡言之,慢慢來,不能急。
  • 教育孩子好比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什麼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唉!
  • 如果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就讀一讀《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慢養,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 關愛智力殘疾人群,牽著「蝸牛」去散步
    一個個身穿白色T恤的「蝸牛」(殘疾人暱稱)們,在愛心志願者們的帶領下走進自然感受美好。據了解,「牽著蝸牛去散步·綠色行」是2020年中國智協「牽著蝸牛去散步」全國聯動大型公益活動。湖南智協、嶽陽智協和嶽陽市德馨助殘服務中心與民進市委機關、民進醫衛支部會員、中共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所黨委黨員、嶽陽樓區疾控中心黨支部積極響應中國智協號召,共同開展此次「牽著蝸牛去散步·綠色行」活動。當日上午8時許,蝸牛、蝸牛家長、志願者們早早趕到活動現場,迫不及待地和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 牽著蝸牛去散步 詩畫風光綠色行
    10月21日上午,由江山市殘聯、江山市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江山市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五屆「牽著蝸牛去散步」愛心公益活動在賀村鎮耕讀農場舉行。我市精神、智力殘疾小朋友和家長共45人參加了活動。
  • 那個牽著受傷的小蝸牛散步的媽媽
    2019、5、5日,玥在日記本上抄下了這首詩: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接上孩子,玥又是一陣教育,可兒子除了眼睛眨地更厲害了之外,並不承認半點、氣的玥晚飯都沒有吃!
  • 「牽著蝸牛去散步」 市殘聯加強與改進未成年殘疾人思想道德建設
    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邵其珍心智障礙朋友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為平時動作比較慢,被比喻為「蝸牛」。蘭州市殘聯在加強與改進未成年殘疾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下大力氣,舉辦的「牽著蝸牛去散步」活動為心智障礙未成年人融入社會打開了一扇門。
  • 好物分享|如果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就讀一讀《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慢養,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 牽著蝸牛徒步走!招募志願者,陪自閉症兒童散步陪家長散心
    「對於我們來說,如果不出去活動孩子在家裡就會特別鬧騰,我們在家帶孩子就會特別累。」自閉症兒童樂樂的媽媽說,現在疫情比較穩定,她會每天帶孩子在小區玩,定期帶孩子出去玩。「心智障礙人士因其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等方面存在較大障礙,他們在就學和融入社會生活等方面也將面臨更大困難。」
  • 牽著蝸牛散步——親愛的孩子,拉住老師的手,一起走
    班上總有幾個「笨」孩子,成績不太好,面對他們時我曾經面紅耳赤,聲色俱厲。事後和同事們說起時,我常自嘲的笑笑:「當時跟瘋了一樣,簡直氣死我了,恨不得把他吃了!」想到當時挨批的孩子的無助、自責的眼神,我也有些後悔。但下次教育他們時,仍不免會激動,會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