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磁共振該留意什麼?不注意3點,醫生警告:或會變成植物人

2020-12-20 奇妙的本草

提起醫院的核磁共振,關於做磁共振時發生的事故層出不窮。

曾在美國發生過一次嚴重的核磁共振事故,一名女護士違反規程將氧氣瓶推入了核磁共振掃描室裡,結果氧氣瓶飛入了磁體中心,導致一名正在做磁共振掃描檢查的六歲兒童被砸中死亡。

其他類似的事故,除了人為的大意疏忽,還有包括腦動脈瘤夾在掃描時嚴重移位,心臟起搏器折斷導致病人死亡,甚至是眼部金屬異物導致失明等……這些都讓人觸目驚心。

我們去醫院為自己的健康尋求安全保證,卻同樣也不能忽視檢查流程出現的安全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核磁共振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做核磁共振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

核磁共振具有無輻射損傷、軟組織解析度高、可以進行多參數成像、可以多平面成像等優點,對病變的檢出更加敏感,診斷更加準確,所以它被用於各種疑難雜症的檢查。比如:

核磁共振可以尋找病灶內細胞膜或其它有特點的代謝成分,精準鑑別腫瘤與非腫瘤;核磁共振可以擴散加權成像,在2小時內發現急性腦梗塞;核磁共振可以評估組織臟器的血流灌注,診斷早期腦梗塞等缺血性疾病。核磁共振事故頻發:是人為?是意外?

《印度快報》曾報導過一出發生在醫院的慘劇,一名男子陪同親戚做核磁共振檢查,當他帶著一個打開的氧氣瓶進入掃描室的一瞬間,就被一股強大的磁力吸入儀器內。被搶救出來之後發現,由於吸入過多的純氧,該男子已經死亡。

很多人不知道,核磁共振設備周圍5米內,具有強大磁場。因此,在臨床操作中,不光各類大型金屬物體禁止進入共振室,患者在檢查前,也要把身體上的金屬物全部取出放在儲物櫃,以免因為強大的磁力被吸入機器,造成人員傷亡。

做核磁共振,不聽醫生話,後果你不想知道

1.換好病人衣服

做核磁共振檢查前,要換好醫生準備的病服。一方面是為了方便活動,另一方面是為了避免自己的衣服上帶有金屬拉鏈等危險物品。

2.不能帶任何有磁性的物品進入磁共振環境

前面說過,如果帶入有磁性的物品進入共振室,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因此,在做核磁共振之前,要把身上所有的金屬物品去掉,比如項鍊、耳環、手鐲、眼鏡、手錶、皮帶、文胸等,容易讓人忽視的還有銀行卡、假牙等。

3.讓醫生仔細檢查身體內是否含磁性物體

對於一些以前裝有心臟支架或者肢體部裝有鋼釘的人來說,做核磁共振前要讓醫生檢查體內是否含有磁性物體。通常多數的支架和鋼釘都是非鐵磁性材質的,但為了以防萬一,還是要謹慎,以免體內的金屬在磁場裡面出現產熱的反應,影響檢測結果。

核磁共振與「核」無關,不存在輻射

民間有傳言,核磁共振具有輻射,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的危害。事實上,核磁共振雖然帶了一個「核」字,但是卻與我們想像中的「核」無關。

前面提到,核磁共振裡的核是氫質子核,人體內水分子的組成成分就是氫質子核。也就是說,核磁共振就是利用人體內水的比例大、氫質子核含量多的特點進行成像的,主要採用的是電磁波原理。

電磁波的輻射就相當於電視、手機產生的輻射,微乎其微,對人體的傷害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核磁共振不存在輻射。

此外,目前世界上還沒有核磁共振引起副作用的報導。至於一些人做完核磁共振時候會出現頭暈、腦漲、噁心等併發症,是因為檢查時間過長、過於緊張、睡眠不好等因素導致的。

預防核磁共振事故,應該是誰的責任?

雖然核磁共振已經做到了絕對安全,但是由於醫院和患者的疏忽,還是出現了一些事故。對於患者來說,聽從醫生的指揮是最重要的。對於醫院來說,也不可避免地承擔起責任,預防核磁共振事故發生。

第一,定期檢查並建立相關的程序和安全政策。核磁共振機器價格昂貴,上海發生一起輪椅被吸入核磁共振機器的事件,據稱相關的維修費就高達幾百萬。因此,不對於機器維護方面,醫院要定期檢查。而且,為了起到警示作用,建議建立規範的程序和安全政策。

第二,正規培訓評估醫護人員的相關安全知識。前面說到的印度發生的病人家屬被吸入核磁共振機器的案例,就是因為一名醫務人員要求男子進入掃描時幫忙搬動病人。因此,醫護人員一定要全面了解做核磁共振的注意事項,並及時指導病人,避免發生危險。

第三,使用非磁性輪椅或輪床將非癲癇患者帶入磁共振環境。不少核磁共振事故,都是因為行動不便的病人坐著金屬輪椅進入共振室,如果將金屬輪椅換成非磁性輪椅或輪床,就能降低事故風險。

有的患者聽說核磁共振存在一定的風險,就會產生牴觸心理,其實大可不必。核磁共振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影像檢查方式,作為一種新型的影像檢查技術,不會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只要檢查的時候遵守相關的規定,就高枕無憂了。

[1]《核磁共振到底有沒有輻射?放射科醫生告訴你真相》. 生命時報. 2019-11-30[2]《【醫學科普】核磁共振那些事》. 泰興市人民醫院 .2016-08-05[3]《核磁共振檢查,一個人可以完成嗎?》. 搜狐健康. 2018-03-2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醫生:做磁共振檢查前不注意這兩點,或會變成植物人!
    [這兩天醫生讓我去做個核磁共振,我很擔心啊!][醫生讓做就做唄,你擔心啥?][我聽說啊,這核磁共振很是危險,風險特別大,曾經在美國還出現過重大事故,導致一名6歲的女童身亡......][這麼恐怖?那得趕緊問問醫生,有沒有什麼副作用才行。]
  • 幽閉恐懼症患者害怕做磁共振怎麼辦?醫生:7點建議助你完成檢查
    只見陳先生臉色蒼白,自言自語:「醫生太可怕了,我心跳加速,呼吸不暢……」 案例2: 患者張女士,因肩頸痛前來湖南旺旺醫院放射科行頸椎磁共振檢查,一進入檢查室她就怯怯的探著頭往裡面看,她告訴醫生,她一想到要躺到機器上做檢查她就害怕,心慌。 曾經兩次嘗試做核磁共振,都失敗了。
  • 防止肝炎轉變成肝癌,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請聽醫生怎麼說
    那麼,得了肝炎一定會變成肝癌嗎?為了預防肝癌,得了肝炎的人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呢?這是很多B肝家庭非常關注的問題,龍醫生今天就來談一談。此外,還有不太多見的肝纖維癌、肝母細胞瘤和血管肉瘤,等等。我們今天談論的是肝細胞癌。大部分肝癌在發生的時候,由於缺乏特別的症狀,使得醫生在診斷的時候,癌症已經進入中晚期,導致癌症的結局比較差。所以早期發現肝癌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比「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似乎更重要的問題。
  • 總感覺心臟不舒服,該做什麼檢查?醫生給出4個建議
    有些患者在檢查的時候,容易出現緊張的情緒,這種情況會導致心跳加速,因此,應克服該情緒。除此之外,在檢查的時候,應該選擇左側臥位的方式,因為心臟在人體左側,這種臥位有利於超聲的穿透。二、心臟磁共振心臟磁共振也是心臟病患者經常做的一種檢查,通過磁共振成像技術,可以診斷心臟的結果、功能以及心肌活力等情況,獲得不同角度的圖像,是一種無創性的檢查方式。
  • 磁共振(MRI)檢查有什麼作用,什麼情況需要做,為你解開神秘面紗
    磁共振(MRI)檢查有什麼作用,為你解開磁共振的神秘面紗不少人去醫院看病的時候,尤其是看五官科、神經內科、骨科的病人,醫生會給他們開具核磁共振檢查。磁共振機器好比一個大磁體,把人放進去之後發射無線電波,關掉無線電波後,人體發出信號,該信號被接受用來計算出人體不同組織的圖像。與CT等其他檢查方法相比,磁共振沒有輻射,國內一些大醫院已經開展了胎兒畸形的磁共振檢查。磁共振是一項精細的檢查,一般都要求有人陪同才能做。而做不同部位所需的時間也不相同,少則需10分鐘長則要40分鐘左右,具體視各人的情況而定。
  • 男子頭暈十多年,做磁共振儀器報警,原因讓醫生震驚!
    浙江台州臨海的林先生卻和大家想像得完全不一樣痛?飆血?都沒有!而且身體裡有根3釐米長的釘子這事兒他還是最近才知道連工作24年的醫生也感嘆這病人運氣太好了!頭暈想做磁共振,儀器報警林先生是個木工,體格敦實,今年55歲。
  • 老人做磁共振檢查的注意事項 記得取下金屬物件
    原標題:老人做磁共振檢查的注意事項 記得取下金屬物件   磁共振這種影像檢查,老年人在做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磁共振檢查是一種不能代替的檢查方法,所以應該要正確的看待。在這裡,為大家所總結的是老年人做磁共振檢查的注意事項,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 磁共振場地相關注意事項及安全
    磁共振安全問題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在了解磁共振安全之前,應該先了解磁共振場地的相關注意事項。本期內容介紹一下磁共振場地的相關注意事項及涉及到的安全規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磁共振安全(MR safety)是進行磁共振檢查前的重要注意事項。
  • 這些磁共振檢查的注意事項,醫生可能沒告訴你
    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場內所產生的信號經重建成像的一種影像技術。因此,人體接受磁共振檢查時位於強磁場環境裡。這個強磁場有多強?這裡不說科學術語,只給你一個宏觀印象:一個辦公室轉椅,靠近核磁機器時將產生600到800公斤的吸力;病人輪椅靠近機器,將產生一輛汽車重量的吸力。01、除去身上所有的飾物醫生會告訴你,核磁檢查時要取下金屬飾物,如耳環、戒指等。
  • 磁共振有輻射不能做?醫生提醒:3類人還真不適合做,儘早了解
    醫生提醒:3類人還真不適合做,儘早了解。首先解釋第一條,磁共振到底能不能做?3類人不適合做磁共振:01身體中有金屬的患者不適合做磁共振如果身體中有金屬的存在,並且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個磁共振會怎麼樣?有一個女性患者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千萬不要這麼做。女性患者身體中有節育環,在磁共振之後,出現了移位現象,導致自己的子宮穿孔,引發併發症。
  • 拍了片還要做磁共振檢查 到底為了啥?
    &nbsp&nbsp&nbsp&nbsp拍了片還要做磁共振檢查 到底為了啥?&nbsp&nbsp&nbsp&nbsp相信不少外傷患者、特別是傷筋動骨的患者都在醫院經歷過拍片、做磁共振等雙重檢查。
  • 腰腿疼,磁共振比CT照得更清楚?醫生闢謠,有錢選不對,也白搭!
    但是臨床上,我們病人在就醫時候也往往會面臨一些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有的腰腿關節疼的病人,我們醫生會建議只需要拍個CT就好了,而有一些病人就一定要拍一個磁共振呢?說什麼CT看不清楚啥的,甚至有一些病人可能前兩天拍了個CT,然後這幾天又被要求拍個磁共振,就不能直接一次性到位拍個磁共振嘛?像我們平時接觸到的X線、CT、磁共振是不是越貴越好?
  • 患者裝了心臟起搏器,能不能做磁共振
    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就診,醫生說需要做個磁共振檢查。可一聽說周阿姨3年前安裝了心臟起搏器,醫生有些犯難了。接診的骨科專家打電話諮詢心內科的項美香教授,她是專門做心臟起搏器的。了解情況後,她告訴骨科醫生,周阿姨的情況不能做磁共振。
  • 女子做磁共振,身上一個東西被機器吸走,嚇壞了醫生!
    不對,我的睫毛怎麼飛走了!」  正在做核磁共振的張女士(化名)  突然叫喊起來。    醫生靠近一看,  機架上粘著一個像是黑色毛毛蟲一樣的物體,  正是張女士的假睫毛。  可是,  常規的假睫毛都是塑料的,  應該不至於會被磁體吸引,  那為什麼張女士的假睫毛會被吸走呢?
  • 探秘植物人的意識:40%的植物人神志清醒
    起初,醫生偶爾會彎腰在他眼前揮舞手指,然而,他的目光對此始終沒有反應,醫生最終放棄了。護理人員守候在他身邊,希望能發現眼睛轉動或抬手指的跡象,但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們也放棄了。最後的診斷結論是:已經沒有意義再在他身上做努力了。霍本曾經是一名通曉四種語言的的工程系學生,而且還是武術能手,但現在只能歪著身體無望地坐在輪椅上。
  • 磁共振有輻射不能做?這3類人確實不適合,3點事項要先知
    其具體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磁共振檢查的費用較高、花費的時間長,還在於部分患者認為磁共振檢查有輻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那麼磁共振到底有沒有輻射,還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磁共振對人體有輻射?1、患有幽閉恐懼症的患者不能進行磁共振檢查,磁共振檢查需要用到的儀器是核磁成像儀,此種儀器的檢測空間是狹窄且幽閉的,就容易發生幽閉恐懼症。2、孕婦進行磁共振檢查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雖然磁共振檢查對於人體沒有輻射,但它是通過磁場的原理來進行相應的檢查,所以孕婦在進行檢查的時候還是要慎重注意。
  • 妻子懷孕180天,變成植物人,3個月後剖腹產子,丈夫:心裡很難受
    妻子在懷孕180天後,變成了植物人。她繼續懷孕3個月後,剖腹產下一個兒子。妻子的堅強,孩子的頑強,丈夫的不離不棄構成了一樁甜蜜又心酸的愛情故事。妻子叫劉冬琴,來自於四川,生病前是個清秀乖巧的女孩。她21歲那年只身前往福建打工,認識了在同一個工廠打工的範楊智。兩個人相戀2年後,劉冬琴懷孕了。
  • 孕婦突變植物人,胎兒足月後,順產生下
    即使變成植物人也要努力生下孩子!據新聞報導蘇州崑山,懷孕3個月的邵女士突然感覺頭疼,暈倒在廁所,經治療後,她保住了性命,卻成了植物人。在胎兒8個月大時,處於植物人狀態的邵女士順產,生下了一個女嬰,讓醫生驚呼「這簡直是奇蹟!」
  • Lancet經典:植物人意識狀態的床邊檢測
    當由經驗豐富的團隊評估時,多達43%的被診斷為植物人的患者被重新分類為(至少擁有)最低意識。但是,即使在專門中心進行了廣泛的臨床研究後,也可能存在未被發現的意識清醒的患者亞群。功能性神經影像學的研究結果質疑了植物人診斷的幾個核心原則。特別是,臨床醫生僅憑患者對外部刺激沒有明顯的行為反應可以真正認為患者對自己和周圍環境不了解的程度。
  • 植物人有意識嗎?如何與植物人對話?
    但是,在現代醫院只依據呼吸、心跳判斷死亡就不合適。這一問題,不僅與個體有關,與家庭成員如何決定是否撤銷維持呼吸心跳的機器有關,也與人類普遍關心的生死問題有關。神經生物學結合現代成像技術,可以化解這個貌似哲學問題的神經生物學問題,找到物理學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