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菀君
老早就想寫一篇18年上半年的讀書小結,一直沒有動筆,現在寫算是有點姍姍來遲了。
上半年差不多讀完了30本書,以文學歷史為主;另外,由於工作需要,粗讀的社科經管和認知工具等方面的書大概有50本,裡面也不乏一些相當不錯的好書。
今天推薦一下我認真讀完的幾本書。
1.《殺死一隻知更鳥》
作者:哈珀·李
這是一本經典,書名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我今年是第一次讀,讀完覺得特別喜歡,感慨頗深。
我特別喜歡用孩子的視角寫成的小說。這本書的主人公和哥哥在小鎮裡過著孩童時期有趣的生活。但是緊接著,作為律師的父親因為替黑人打官司,使她的家庭遭受了非議。父親同情黑人,孩子們在他的影響下學會了人間大愛。孩子們也漸漸地發現,原來父親並非他們原先認為的那麼文弱,刷新了對父親的認識。
《殺死一隻知更鳥》讀起來讓人備受感動。書中父親教育孩子們的方式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2.《望春風》
作者:格非
讀《望春風》是第一次讀格非的書。《望春風》有著《米格爾街》式的敘述方式:一個小村莊裡,各種普通人物過著家長裡短的生活。有紛爭的時候,也有一同奮進的時候。最終,隨著城市的擴展,農村走向了衰落,主人公老年之際想著,是不是有一天能春回大地,重新過上往日那樣的生活。
但是,那樣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了。
書中主人公的「愛情」比較有意思,讓人有點意想不到。讀完之後不禁感慨:也許最初的那個人,就是你最終的那個人吧。
3.《周末圖書館》
作者:加裡·施密特
這是我三月份所讀的最愛的一本書。這本書是以一個初中生的口吻寫成的,主人公道格搬家之後,人生遇到了一系列變化——作為混混的二哥被懷疑成盜竊犯、從越南戰場失去雙腿後回家的大哥就業屢屢碰壁、父親家暴傾向越來越嚴重、學校的老師對他不信任,等等。
但是道格並沒有對生活絕望——每個周六,他都先去替小商店送貨賺錢彌補家用,之後再去小鎮上的圖書館裡欣賞杜邦的《美洲鳥類》,跟著裡面的管理員學畫畫。他暗下決心,要把杜邦畫中丟掉的那幾頁全部找回來。
道格在逆境中的舉動感染了很多人,在幾個善良的良師益友的幫助下,他身邊的境況開始逐漸變好。但是就在此時,對他的成長起到關鍵作用的小女孩卻得了絕症……
說實話,這本書讀起來讓我感動了很多次。而且,這本書裡面有很多精美的插畫,這在現在很少見。小說中還有很多對杜邦《美洲鳥類》構圖的講解,我這種繪畫小白讀了之後,突然覺得自己也懂得一點欣賞繪畫的方法了。
4.《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
作者:奧爾罕·帕慕克
《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既是帕慕克的個人傳記,也是伊斯坦堡的傳記。伊斯坦堡這座城市古老而有魅力,是土耳其歷史的象徵。但是這座城市最值得慶幸的還是,有帕慕克這樣的作家去寫它的歷史、寫它的小說。
土耳其歷史和中國歷史很相似,都是古老的大國,都經歷過侵略和衰敗,都經歷過革命和改革。但是,中國沒有一個享有盛譽的作家專注於去寫古老的北京,寫它的歷史滄桑,寫它的沉淪,寫它的糾葛,寫它的變革,寫它的涅槃復生。也許有人寫過,但是這個人肯定無法比肩帕慕克。
帕慕克的書很值得一看,尤其推薦《純真博物館》。
5.《美國的故事》
作者:畢藍
這套書剛買回來的時候我忍不住罵了一下九州出版社,因為裝幀我一點也不滿意,像練習冊一樣,完全被網上的圖片給騙了,還花了我一百四十多塊錢。
但是,讀了第一本之後,我忍不住讀完了第二本,之後一口氣讀完了七本。這套書從宗教改革和北美殖民地的形成開始講起,一直講到美國建國之後的五位總統時期。
超級好看,也很專業,可以作為了解美國建國史的入門書。在這裡強烈推薦一下,個人感覺也適合送朋友或親戚家的孩子看。
6.《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
作者:羅伯特·波西格
剛開始讀的時候覺得特別無聊,讀完之後深為感動,具體可以查看我的這篇書評,講得很詳細:談一談《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這本「神書」
7.《我牙齒的故事》
作者:瓦萊裡婭·路易塞利
這本書讀起來真的讓人捧腹大笑,但是讀到最後又備受感動。
作者之所以寫這本書也比較有意思:她是為了緩解工廠裡面工人的無聊,每寫一段就讓廣播讀給工人們聽,最後完成了這篇小說的創作。所以,這本薄薄的小說特別關注底層社會的生活。
8.《森林母語》
作者:丁慶中
這本書絕對是今年讀過最好的書之一,中國的一位不知名作家寫的。具體講的是什麼,感興趣的可以去讀一讀(當然了,你不一定讀得下去,有點厚)。別查豆瓣,因為你根本查不出什麼東西。這本書太冷門了,網上講的特別少。
但是,從筆法上來講,我覺得可以與福克納的《喧譁與掃騷動》媲美,故事情節也很有現實關懷,獨樹一幟,是難得的好作品。
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多了,你讀了多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