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0-1歲是兒童語言習得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兒童語言習得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通過大量發聲練習掌握語音系統。
從大量的科學研究結果看,3個月後嬰兒能夠逐步發出清晰可辨的元音(如a,o),6-8個月開始能夠將輔音(如d,m)與元音連起來發出「dada」,「mama」的聲音。
6個月前的嬰兒一般較少發出輔音與元音相連的完整音節。密切注意孩子語言發展的進程,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與孩子的對話應當從幼兒期開始,因此,希望父母們能夠隨時激發自己孩子的個性與說話能力。
0~12個月
與寶寶目光交流,隨時隨地與寶寶說話;寶寶出生後發出的第一個聲音,便是「哭」;等3、4個月大時,開始會發出「咿咿啊啊」等單音;到了8個月大後就開始喃喃自語,甚至發出一些單字。
1.與寶寶接觸的任何時候都要與寶寶說話
每一次的聲音交流都會讓寶寶的聽覺變敏銳,不管是換尿布、餵奶或洗澡時,都要隨時隨地保持與寶寶說話的習慣。
2.回應寶寶的牙牙自語
只要媽媽經常回應,寶寶也會開始學著表現自己的感覺,而且情緒也會更明顯易懂,在與寶寶應答時最好邊說邊撫摸寶寶,更能強化親子的交流。
3.從日常生活的聲音中學習
不需要太過安靜,生活中出現的吸塵器的聲音、水龍頭的流水聲、洗碗洗衣的聲音等,都可以讓寶寶感受接觸更廣,邊做家務邊和寶寶說話,也是一種良好的親子互動方式。
13~24個月
與其說單字,不如說成語這時期的寶寶多半已經會走路,相對也更加了解大人所說的意思,也會說比較多的單字。從這個時期起,媽媽和寶寶的交流對話豐富而頻繁的話,寶寶學會說話的時間更快。
1.練習發音
把單詞的發音嘴型做給寶寶看,反覆幾次以後,寶寶也會試著發出正確的音了。
2.配合肢體語言來說話
與寶寶說話時,配合肢體語言還輔助引導寶寶,如用手指身體的各部位,配合說話、或者邊做「坐跑站跳」等動作,邊說這些單字,不但增加趣味感,也讓寶寶更容易記憶。
3.有耐性的等待寶寶的反應
這階段的寶寶對大人的話似懂非懂,自己所會的單字語言也有限,但偏偏又非常愛表達,這時父母就必須很有耐性等寶寶慢慢地說、清楚講明白,降低寶寶的挫折感,才能順利讓他升級到下一個說話的階段。
25~36個月
說話時多形容狀態這個時期的寶寶,會的單字雖然多,但還無法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也總是反覆說著「那個」、「不是」等字句,這時必須開始用敘述及形容的句子來教寶寶說話。
1.描述式的說話法
如果媽媽要回答寶寶的說話,也儘量使用連結性的句子,當寶寶說「那個、那個」,即使媽媽知道「那個」是什麼,也必須回答「是這個餅乾嗎?」或「是放在桌上的玩具嗎?」,務必引導寶寶再回答出「對,是那個餅乾」等句型。媽媽此時的任務在於訓練寶寶開口說話,而不是拿「那個」餅乾讓寶寶閉嘴。
2.說較長的句子時要段落分明
當媽媽說較長的句子時,得注視寶寶的反應,配合明顯的肢體動作,段落清楚地說給寶寶聽,來訓練寶寶的「聽話」能力。
3.練習讓別人了解寶寶的表達意思
常常遇到一些寶寶說的話只有身邊的媽媽才聽得懂,別人要了解寶寶說的話還得先通過媽咪的「翻譯」。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現象,也為了讓寶寶能增加信心跟外人交流,平常就得訓練寶寶發出正確的音和正確的單字或句子,而不是只有母子倆才知道的幼兒式語言。
語言是一種溝通工具,口齒清晰、表達清楚的寶寶才能與人很好地進行交往。而成人的日常會話常常是寶寶的模仿對象,只有自然的、規範的對話才能給寶寶良好的示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