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大學生都在面臨這樣的問題:實習時,遇到了心儀的工作,而且待遇不錯,老闆又很器重你,而你想繼續考研深造,面臨這樣的選擇,你會怎麼做?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凡事有利必有弊。向左還是向右?該如何抉擇?
就先說說我自己吧,大四實習的幼兒園在北京,園內環境很好,待遇也不錯,園長對我很好,雖說是一名實習生,但是由於集訓時成績不錯,直接頂崗實習,當時開心得不得了,也很感謝園長對我的信任。
就在實習快要結束的時候,我決定考研,而且父母的意見也是如此,父母的意思就是,考研以後好找工作,工資高,當時的我也同意這樣的說法,於是下定決心要考研。
我去跟園長辭職,園長不同意我的決定,語重心長地說了好多。
講述她的經歷,她當時和我一樣面臨考研的抉擇,但是最後她放棄了考研,而是選擇了工作,現在的她發展得很好啊。
把她自己的經歷講述給我,告訴我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遇到一個器重你的領導很不容易,但是我並沒有聽從她的意見,還是辭職了。
辭職後的我選擇考研,但是我失敗了,就在成績出來的那天,園長還給我打電話詢問成績,並表示隨時歡迎我回去。但是礙於自尊,我選擇了放棄。
說實話,我現在非常後悔,後悔當時沒有留下來。雖然現在的園長對我也很好,但是內心覺得還是挺對不起那位園長對我的信任。
講述我自己的例子是什麼意思呢?我想說的是,人一定要給自己留退路,不要盲目地做出決定。
比如我當時把話說得很「死」,就是要辭職,絕不留下工作。後來想一想,自己沒必要那麼做,既然受到園長的器重,那她一定會同意我成績出來後再做決定。
當時的我就是自信心太滿,覺得自己已經準備那麼久了,一定沒問題,誰知最後沒考上,都是命運。
遇到一個賞識你的人很難得,一定要學會放棄,換個角度想想,本科畢業就可以找工作,而研究生還要再讀三年,這三年學費不算,別人可能在這三年裡已經賺夠了錢,而你27、8歲了,都還沒有一點成就,而且,你能保證研究生真的會比本科生賺得多嗎?
現在的公司要的都是有經驗的人才,學歷只是一個敲門磚,三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積累很多經驗,成長很多。
三年的時間,在社會上經歷的遠比在學校學到的多得多,而且有些東西在學校是學不來的。
我之前看到過一個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天才兒童」,他很聰明,18歲就拿到了博士學位,但是由於他一直被父母照顧,甚至穿衣服都要父母幫忙,因為他不會,18歲不會穿衣服,這是一件讓人多麼震驚的事情。
現在三歲的孩子都會自己穿衣服,而他不會,他的父母只是讓他學習,覺得生活上的事對他來說都是耽誤時間,也不帶他出去玩,沒有朋友,他的世界裡只有學習,話說,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嗎?
生活不能自理,可以說學「傻了」,如今的社會,沒有社交能力是定不能的,你會再多的知識又有什麼用。
所以說,我個人認為,如果工作是你喜歡的,領導又很重視你,你可以適當地選擇放棄考研。
現在的社會,一點都不缺研究生,缺的是有經驗的人才,可以說,研究生「遍地都是」,他們就一定比本科生發展得好嗎?
三年的時間,發展得好的本科生已經升職加薪,而你才剛剛開始你的職業生涯,你的起步就已經比人家晚了。
個人認為適當的放棄並不是一件壞事。俗話說「做人要圓,做事要方」,凡事要懂得變通,也許開闢的就是一條通往成功的路。
所以,面對選擇的問題,一定要慎重考慮利與弊,「工作」與「學業」就是人生的一個分叉口,是決定一生的命運。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人們總是在不停地追求美好,卻往往錯過了當下的美好。其實,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
說的是人要學會知足,放棄一些美好的你會得到更好的。
個人認為可以適當地放棄考研,或許你可以發展得更好。當然,每個人的看法不同,選擇的方式也會不同,我的個人案例只供參考,畢竟這是人一輩子的事。
如果你選擇了就要堅定地走下去,不要後悔,不要放棄。自己選擇的路再難都要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