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820萬人 ,而且未來幾年,人數還將有所增加,那麼這麼多人都流入到什麼地方呢?今天小編根據自身的經歷給大家分析一下。
大學畢業後無非三種選擇,一是就業,二是深造,三是家裡蹲。
首先說就業,其實剛畢業的大學生大部分是不能夠找到滿意的工作的,因為自身的觀念與社會一定會有所差別,而且說實話才畢業沒有工作經驗,也確實無法勝任很多工作,至少從工資上來講,是比較低的水平。
找工作可以考公,也可以考國企、事業單位,這是一個挺不錯的選擇,只要考上了自身就有保障。但是每年招的人數有限,也不可能是大部分人的選擇,而且據說考公務員比考研還要困難,至少從人數上來講是這樣。
另外可以去外企、私企,一般來講外企待遇不錯,但是壓力比較大,比較適合奮鬥的年輕人。而私企的話大公司不錯,比如騰訊、阿里,但是小公司就沒辦法保障,甚至會出現一些騙子公司。
當然也可以選擇去創業,但是說實話剛畢業的學生一沒有資金,二沒有經驗,創業基本上就是體驗生活。這個也分家庭情況,比如王思聰創業就不用擔心太多,而且一般成功率也很高的,不過對於一般人需要謹慎。
對於深造的話,無非兩個選擇,一是考證,二是考研,而且考研的居多。當然讀研可以在國內讀,也可以出國留學,這個根據自身的條件可以進行選擇。不過近年來雖然研究生一直在擴招,但是讀名校的壓力還是很大,考生需要考慮清楚,不要隨波逐流。考證的話,其實比例並不高,因為有想法考證的學生,大學四年都考的差不多了,但是一些證書含金量還是很高的,比如精算師、二建、教師資格、註冊會計、法律職業資格等。
還有一些學生,因為自己的想法也好,家庭情況也好,並沒有選擇出去工作,就呆在家裡,俗稱家裡蹲,可以說是佛系就業吧,不過也有好處,那就是結婚早,一般沒有選擇出去工作或者繼續上學的,畢業一兩年之內就會結婚的,就小編的身邊情況,畢業一年之內結婚的人數很多,當然也不全是沒有出去工作,但至少有一部分。
儘管目前學歷含金量並沒有以前高,每年畢業的學生很多,但是總的來說上大學的人數還是相對較少的。四年的學習經歷,對於自身的發展一定會有用處,畢業後就算晚就業,也一定不要虛度光陰,年輕就該奮鬥,生活本就不易。現在的自己奮鬥,以後自己的孩子就會輕鬆很多,這說起來可能不好聽,但是現實就是這麼現實。
如果你還在上學,或者你剛就業,又或者你工作多年,歡迎大家來分享自身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