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待業三年,中國家庭新式啃老族,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2020-12-13 觀向標

啃老族很多人都聽過,是指那些成天不工作生活,憑藉著老人的退休金收入等維持自己生活的子女們,很多人都很鄙視這種人,覺得是好吃懶做,榨取父母最後一滴血的債主,但現在中國家庭悄然出現一種新式可老族,我們來一起探討。

近日有媒體報導,湖南長沙一位54歲外賣員講訴自己的送外賣經歷,因為年紀大頭髮又早已經花白,被很多顧客商家搭話,他也是強顏歡笑,自己上有80多歲的老人要贍養,下有一個畢業三年待業在家的兒子,妻子也沒有什麼工作,家裡的重擔全都落在他一個人身上,外賣常常跑12個小時以上,工作雖辛苦但收益還是比較可觀。

在他心裡兒子才是自己的心結,也想跟兒子談心去外面走走找個工作,可是他卻聽不進去,時間一久,他開始擔心兒子是否有心理疾病,想讓去看但每次都被兒子「你才有病呢?」的對話戛然而止。

他也分析過自己原因,孩子想讀中專提前畢業工作可被他決絕了,最後兒子聽從安排念完高中後又讀了個大專,雖然也是學的之前喜歡的計算機專業,但卻一直找不到對口工作而在家待業3年之久。

他說:「自己年紀大了,外賣員只能跑到56歲,幹不了這份工作還能幹什麼,他和妻子常常談起此事。

據悉,有關媒體找到了他家,想幫助兒子做心理疏導,但兒子始終不願開門,所以未能見到其兒子,現在他唯一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子能走出房門,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平淡生活。

對此事件,許多網友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有網友稱:不去工作整天呆在家裡,飲食起居又來父母養活真實氣憤;認為父母從小對兒子溺愛導致現在的結果。

網友們各抒己見,都有其一定的道理。

筆者認為,當今中國已經出現了一個新型的啃老群體,大學生群體,由於大學的逐年擴招,大學生也是越來越多,社會中的崗位已經很難滿足眾多大學生的需求量。

其一,很多高精尖的人才需求量大,但對於很多畢業大學生專業技術不過關導致遲遲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加入啃老群體。

其二,對於企業一些技術工種,工廠高級技工也是很稀缺,但對於很多大學生而言,工廠早已排除在外,事少、錢多、離家近的是自己理想工作。

第三,父母的溺愛早已經侵蝕他們的精神世界,曾經有遇見過一個上大學即將要畢業的女孩子,連過馬路都不會,還要被別人帶領下通過,父母的過度溺愛,孩子獨立能力的喪失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所以針對此類情況,部分大學生年輕群體,應根據自己個人特點去進行擇業,夢想、詩與遠方應該有,但我們現實生活更應考慮,先去試著自己走出去,先就業再擇業,這樣才能從迷途中逐漸醒悟,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才能為社會做貢獻!

對於大學生待業情況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想了解更多新鮮內容請關注:觀向標

相關焦點

  • 最容易成為啃老族的3種大學生,畢業就一直待業在家,父母管不了
    相信大家對啃老族這個詞都不陌生,啃老族就是指很多已經成年的人還賴在自己年邁的父母家裡蹭吃蹭喝,自己卻遊手好閒,不知道去找工作來養活自己或者供養父母。這類人必定是非常招人討厭的,同時也對我們的社會造成了不小的傷害,因為如果社會上這種懶惰的人越來越多,那麼社會遲早會停止運轉。
  • 那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待業在家快崩潰了…
    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待業在家經常看到知乎和豆瓣上都有人提問: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大學畢業,還在家待業的嗎?下面一連串的互動:我啊,我就一直待業在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能怎麼樣!有,現在就是不知道幹些什麼好。我呀,感覺畢業以來做了太多錯的選擇了,本來還有幾個offer,可挑來揀去現在啥工作都沒有了。
  • 中國大學生生活現狀調查:57萬大學生待業在家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屢屢碰壁,「沒有經驗」成了他們被拒之門外的理由;更有不少大學生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高不成低不就」,放棄了手中的就業機會。種種原因,造就了一支龐大的「大學生失業軍團」。   據《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在2011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有近57萬人處於失業狀態,10多萬人選擇「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對工作的滿意率也只有47%。
  • 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兩年內一直在家待業,真的是因為就業難?
    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兩年內一直在家待業,真的是因為就業難? 高校不斷擴招,大學生人數不斷上升,按道理來說這應該是一個美好的時代。但是,也因為大學生人數的不斷上升,直接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等到畢業後找到的工作,專業不對口、與期望薪資產生巨大反差等情況是有發生。
  • 怎麼會有越來越多「啃老族」呢?看看啃老族形成的這三個原因
    從字面意義上,啃老族指的是不找工作,不參加就業培訓或輔導,又不接受教育的一群人。實際上隨著「啃老族」的稱呼進入中國,人們更習慣地將一切接受父母援助的情況都稱之為「啃老」。比如說,讓父母帶孩子、幫忙付首付、幫忙供月供、去父母家蹭飯吃等等。尤其是去父母家蹭飯,當然子女們幾乎是啥都不帶的,吃父母的,喝父母的,可是更形象的「啃老」了。
  • 中國大學生生活現狀調查:57萬人待業 10萬人啃老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屢屢碰壁,「沒有經驗」成了他們被拒之門外的理由;更有不少大學生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高不成低不就」,放棄了手中的就業機會。種種原因,造就了一支龐大的「大學生失業軍團」。  據《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在2011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有近57萬人處於失業狀態,10多萬人選擇「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對工作的滿意率也只有47%。
  • 我們該如何看待「啃老族」的的行為,該如何讓避免?
    據研究人員統計,在中國目前有30%的人依靠父母生活,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在這些人中有許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也有很多工作好多年,甚至結完婚的,還有一些沒有上過學,學歷低,無技能人群。導致他們啃老行為有很多原因,最直接的就是現在嚴峻的社會就業形勢,使許多年輕人就業之途坎坷曲折。
  • 啃老族待業在家沉迷網絡成廢材 養兒防老成笑話
    現在許多青年從小物資豐厚、吃喝玩樂慣了,等畢業後也是遊手好閒、待家坐吃父母本。本文中的小徐就是這樣,大學畢業後在家上網玩遊戲、談女網友,竟這樣渾噩地過了7年,父母一管就惡言相向。而另一位女青年小葉從想法上就一直是啃老準備,而父母竟也繼續寵溺著。這樣的遊手好閒啃老的青年不勝枚舉,「啃老族」問題已在發出強烈汽鳴聲。這一個不容社會忽視的隱患。
  • 為何很多大學生,畢業後會選擇待業在家等考公務員?
    為何很多大學生,畢業後會選擇待業在家等考公務員?大學生就業難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畢竟現在的大學生也沒有幾十年前那麼吃香,每年幾百萬大學生畢業,往往前一年的大學生還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後一年的畢業生就又將湧入求職市場,一茬接一茬,但是,這也只是外部環境而已,雖然說就業難,但是只要肯努力,還是能找一份不錯工作。
  •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兩年依舊在家待業?真的是因為就業困難嗎?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兩年依舊在家待業?真的是因為就業困難嗎?自從我國大學擴招之後,每年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幾乎都達到了就業的峰值,所以自然會有很多同學開始抱怨就業困難,但是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兩年後,依舊在家待業,對於這樣的學生,真的是因為就業困難嗎?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 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有哪些用處?畢業三年你就懂了
    可真正能成功的人,他們大多都對自己的人生有清楚的規劃。所謂規劃,不是指條條框框的限制,而是知道什麼是自己該去做的,而什麼不值得自己去浪費時間。那麼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有哪些用處呢?很多時候大學生是處於異想天開的群體,他們有知識、有涵養、有夢想、有激情,很優秀卻很可笑,因為他們沒有規劃。有人想要開店,卻不知道要辦營業執照;有人想要當老師,卻不知道光有教師資格證是沒有用的;有人想去私企,卻不知道企業招人的標準是什麼。沒有規劃,沒有目標,該學什麼都不知道,學再多又有什麼用。
  • 大學生畢業後,寧可待業也不進工廠打工,究竟為什麼?
    甚至對於他們來講,只要有份工作,完全不介意是在工廠流水線上,還是在工地上,所追求的,不過是有份工資,能夠養活一家人即可。但是如今有個現象,那便是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對於工廠他們是不屑的,甚至目標是非辦公室類型的公司不進,不然的話,寧願待業。這種現象雖說還是相對較少,但卻是存在的。那麼,為何大學生寧願待業,也不願意進工廠打工呢?工廠打工,又真的丟了大學生的臉嗎?
  • 54歲還每天送餐12小時,只因兒子在家待業三年不出門
    因為他也有他的苦衷,這位「外賣大爺」上有80歲的老父親需要照顧,妻子也沒有穩定的工作,他有一個兒子,已經在家待業三年了,他想讓兒子先找一份工作再說,可是兒子根本不聽,也不跟他溝通。上有80歲的老父親需要照顧,妻子也沒有穩定工作,還有許多事要操持,做過摩的司機,擺過地攤,好不容易辛辛苦苦把兒子培養成為一名大學生,讀的還是計算機專業的,畢業後反而在家裡待業三年,不出去工作。24歲了,本該正是努力奮鬥的年紀,反而在家裡啃老。在這裡筆者不禁要問,你有什麼資格啃老?你是富二代?你是官二代?
  • 目前中國的啃老族已經佔據60%的家庭,你認可嗎?
    有專家說,目前中國的啃老族已經佔據了60%的中國家庭,你認可嗎?在當下收入與消費不成正比的情況下,這個數字應該還是有可能的。首先從孩子踏入社會婚嫁上來說,目前居高不下的高房價,對於工作沒幾年的年輕人來講是很難承受的,一般我們這邊三線城市,剛畢業的本科生工資也就四千元左右,但房價基本上都維持在近萬元,年輕人平常開銷又大,想攢錢買房結婚,其難度可想而知,即便是年輕人能夠耗得起,父母也耗不起,所以,正常情況下孩子的房子需要父母拿出養老錢來買,有的是房子首付又父母來出,也有些房子的月供父母幫孩子一起還,這樣啃老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
  • 「啃老族」成為未來中國家庭「第一殺手」(圖)
    據悉,該書通過一個個曲折離奇的真實案例,揭示了中國「啃老族」的生存現狀。中新社發劉君鳳 攝  文/梅志罡  最近十餘年,「啃老族」一詞在中國的都市中流行。許多處於青壯年階段的人,無論是否參加工作、有無收入、收入水平高低,都要繼續依靠父母養活。這一現象徹底顛覆了中國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
  • 54歲外賣員送餐12小時養家中老小,兒子畢業三年一直在家待業
    54歲外賣員送餐12小時養家中老小,兒子畢業三年一直在家待業現在的街頭最多應該就是各種外賣小哥穿梭在街道裡,為生活奔波著。在湖南長沙的街頭,總是能看到一名白髮蒼蒼的外賣小哥,經常有商家顧客看到他之後,忍不住關心:「老人家,慢點下樓,別摔著咯」「老人家你年紀這麼大了,還送什麼外賣,在家享福多好」。面對眾人的關心,他很感動但是也很無奈。
  • 發現了沒,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在家待業,真的是就業難的原因?
    最後,只能回到老家處於待業狀態。親戚家的小林是今年6月份畢業的,就讀於某211高校建築類專業。讀大學時,他和家人都認為這個專業未來就業形勢和薪資待遇都非常不錯。但是,進入大學後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個專業,渾渾噩噩度過了大學四年。畢業之後,他投過很多簡歷,也參加過多場招聘會,但是始終找不到自身期望與能力相配的工作。
  • 名校大學生畢業後在家躺3年,成「啃老族」,父母卻束手無策
    「啃老族」在社會和家庭中,都是「負能量」的存在。身強體壯和學有所成的他們,本應該脫離父母開拓自己的人生新篇章,卻依然像吸血鬼一般依附在父母身邊「謀生存」,旁人不管怎麼看都無法理解他們的腦迴路。名校大學畢業生成「啃老族」,在家躺3年,父母卻難以管教曾看到這麼一件事,昔日令父母驕傲的復旦才子譚偉明,今日變成了令人談起即搖頭嘆氣的「啃老族」,箇中原因需要慢慢說道。譚偉明復讀了好幾年才考上復旦大學,所以他的年齡比同學大很多,又因性格較內向,家庭情況較困難,所以老師和同學對他格外照顧。
  • 「啃老族」折射人才消費短視
    調查發現,當前北京地區大學生「非就業」狀態呈上升趨勢。調查稱,面對就業壓力,「啃老族」悄然出現,他們多為獨生子女,父母溺愛導致獨立生活能力低下、吃苦耐勞精神不強、依賴心理嚴重。尤其是近幾年,大學畢業生數量增長快,就業壓力加大,一些學生在找工作過程中對家庭有較大的依賴感,「等、靠、要」的思想比較嚴重。據了解,目前在國內大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啃老族」的現象。
  • 如今大學生「嚴重過剩」,為何還要供孩子讀大學?讀書真的有用嗎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專的畢業生都能有「鐵飯碗」,大學就更不用說了,更是披著「金外套」,如今的社會,遍地是大學生,就算你是本科畢業,也未必能找到高薪工作,那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惜一切供孩子上大學呢?還記得網上有一個視頻,讓我感觸很深,「3000塊錢僱不到一個農民,卻能僱到一個大學生」,雖然是一個搞笑段子,但也很諷刺,太多的大學生簡單工作不願幹,有難度的工作又幹不了,眼高手低,待業在家成為啃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