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擅自替患者做主,結果被判賠償7萬元

2020-09-17 放射沙龍



案情簡介


患者李某因交通事故受傷,到甲醫院住院治療20多天,住院期間行股骨髓內針內固定術、左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內側副韌帶修補術。治療終結後,患者李某與肇事司機就賠償問題產生糾紛,訴至基層人民法院,後又上訴至中級人民法院,法院最終認定患者李某手術使用的交鎖髓內釘3.4萬餘元、鈦板鈦釘8萬餘元屬高價進口產品,並非不可替代,符合患者李某治療標準的較便宜的交鎖髓內釘、鈦板鈦釘的價格為3萬元左右,中等標準的大概4.5萬元,從保護受害者的利益及公平原則出發,對患者使用的植入器材按照中等價格標準保護,即4.5萬元由肇事者進行賠償,餘款7萬餘元不予支持。患者李某認為由於甲醫院在治療過程中未詳細告知,造成其經濟損失,遂將甲醫院訴至法院。


法院審理


一審法院查明,《患者入院時醫患溝通記錄單》中擬診療費用一項記錄為「5萬--?」,醫、患(家屬)雙方分別籤字。術前籤署了《植入性醫用器材使用知情同意書》,該《同意書》正文產品情況項下的「生產廠家、使用產品名稱及編號、植入性醫用產品的作用、可能出現的問題、術後注意事項、供應科意見、醫務科意見」等應填寫處為空白,告知醫生籤字確認;患者籤名及意見一項載明:使用中可能出現的危險、併發症及質量問題等情況,醫師已向本人(患者家屬)告知交待,患者方面充分考慮和理解可能遇到的風險及問題,經權衡利弊,同意選擇該器材,並接受安裝服務。接受診療及服務過程中,如遇不能獨立行使知情同意權利的,同意由代理人代行知情同意權,具體委託見《患者知情同意授權委託書》,患者籤字或畫押處為空白,代理人籤字或畫押處由患者家屬籤字確認。另外,該《同意書》無其他替代性醫療方案(即其他可選植入性器材)的記載。

一審法院認為,醫方在診療過程中,對於收費可能對患者造成經濟負擔的檢查和治療,應明確告知患者醫療方案及替代醫療方案,以便患者根據自身的病情及經濟狀況進行選擇。本案中,患者使用的植入性器材總價11萬餘元,該項治療方案應認定為可能造成患者較大經濟負擔的「特殊治療」,被告應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向患者告知替代性方案。另外,在機動車交通事故糾紛案件中,法院委託的鑑定意見指出,符合患者李某治療效果的植入性器材(鈦板、鈦釘)較便宜的約為3萬元左右,中檔價位的約為4.5萬元左右,可以證明甲醫院客觀上可以向患者提供多種植入性器材的選擇方案。甲醫院《同意書》無產品價格信息,更未告知患者有任何的其他替代性方案可供其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受傷情況自由選擇,違反了法律規定的規定,存在過錯,導致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依法應當承擔因此給患者造成的經濟損失。判決甲醫院賠償患者在機動車交通事故糾紛中因植入的鈦板、鈦釘為高價進口產品而未能獲賠償的7萬餘元。甲醫院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律簡析


本案中患者李某對於甲醫院的診療行為本身並無異議,患者本人也未發生人身損害,患者只是認為甲醫院在治療過程中未詳細告知便擅自使用進口材料的行為存在過錯,造成其經濟損失。《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即將實施的《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也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此處的民事權益,既包括人身權益,也包括財產權益,因此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導致患者單純財產損害的,也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患者的知情權是指患者享有的知悉自己病情相關信息的權利,相關信息包括疾病情況、診療措施、治療風險、醫療費用等相關醫療信息。患者知情權的實現有利於患者在知悉後做出符合自己意願的選擇,即選擇權與自決權。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權責任是指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等情況而未予說明,或者在實施手術、特殊檢查和特殊診療時,應當向患者或其近親屬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而未盡到義務的,醫療機構應當對患者由此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因此本案的案由應為醫療損害責任糾紛項下的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權責任糾紛。

關於醫療行為中醫療費用等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方面告知的規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均有明確規定,《侵權責任法》第55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0年6月1日實施的《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三十二條明確規定,公民接受醫療衛生服務,對病情、診療方案、醫療風險、醫療費用等事項依法享有知情同意的權利。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療衛生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同意。《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也對醫務人員知情告知義務的履行及特殊檢查、特殊治療進行了基本相同的規定,即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或者開展臨床試驗等存在一定危險性、可能產生不良後果的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並取得其書面同意;在患者處於昏迷等無法自主作出決定的狀態或者病情不宜向患者說明等情形下,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並取得其書面同意。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八十八條的規定,收費可能對患者造成較大經濟負擔的檢查和治療,屬於「特殊檢查」和「特殊治療」。


本案中,甲醫院給患者使用的植入性器材內釘、鈦板鈦釘總價11萬餘元,該項收費可能對患者的家庭造成較大經濟負擔,且已經發生法律效力機動車交通事故糾紛民事判決認定符合患者治療標準的較便宜的交鎖髓內釘、鈦板鈦釘的價格為3萬元左右,中等標準的大概4.5萬元,同時甲醫院的《植入性醫用器材使用知情同意書》中無產品價格信息,也未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其他替代性方案可供其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受傷情況自由選擇,亦未向患者提供多種植入性器材的選擇方案,據此法院認為甲醫院提供給患者的治療方案屬於可能造成患者較大經濟負擔的「特殊治療」,侵害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權,判決甲醫院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關於醫療費用損失的賠償標準,需要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十五、十九條的規定,並可參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的規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違反診療規範對患者實施不必要的檢查,導致患者支出不必要的檢查費用,患者一方有權要求醫療機構退還。因此,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未盡到知情告知義務,導致患者支出不必要的費用,造成患者財產損失的,患方有權要求醫療機構退還相關費用。

(本文系醫法匯原創,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為保護當事人隱私均採用化名)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瀋陽遼中縣醫院擅自摘除患者腎臟被判賠1.7萬元
    新華網瀋陽3月7日電(王野蛟、範春生)遼寧省遼中縣醫院在為一位患者實施左腎探查術時,認為患者的病腎已無保留價值,在未告知患者的情況下,擅自將病腎摘除,被推上被告席。幾年中這場官司歷經法院4次審理,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作出終審判決,侵犯患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遼中縣醫院,賠償患者醫療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1.7萬餘元。
  • 越級手術患者死亡 醫院被判擔全責賠償85.6萬元
    中國消費者報重慶訊(記者劉文新)重慶市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是一家二級醫院,不具備開展「腹腔鏡下全膀胱切除術」等複雜手術的資質,卻違規為55歲的患者實施該手術,導致患者術中、術後大出血,最終不治身亡。近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該醫院承擔全部民事責任,賠償患者家屬醫療費、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等經濟損失共計85.69萬元。
  • 縣醫院越級做四級手術致患者損傷,被判承擔全責,賠償10萬元
    醫院於1月15日為金某某行頸前C4/5、5/6椎間盤切除,C5椎體次全切,鈦網植骨融合,前路鎖定鈦板內固定手術。術後,金某某於2019年1月27日出院。3月7日,金某某因「雙下肢無力進行性加重半年餘,伴左上肢肌肉萎縮2月餘」到另一家市級醫院治療。
  • 患者拒絕轉院最終死亡,法院卻判醫院賠償 44 萬?
    每個工作日傍晚丁香熱議準時更新聚焦醫療熱議話題 追蹤行業最新動態今日熱議:患者拒絕轉院最終死亡,法院卻判醫院賠償 44 萬近日有媒體報導了一起醫療訴訟案因鍾某氣促,醫生建議轉上級醫院治療,但鍾某堅持就在衛生院治療觀察。 就在治療過程中,鍾某出現腰部激烈疼痛、臉色蒼白,醫生立即將其轉至搶救室,給予吸氧、靜推地西蘭、腎上腺素,進行心肺復甦等搶救措施,同時撥打 120 急救電話,但鍾某病情未得到控制。 12 時 50 分左右,120 急救車到達衛生院進行搶救,心電圖顯示:心室停頓(直線),宣告鍾某臨床死亡。
  • 患者病房摔傷,起訴醫院賠償13萬元
    出院後經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雙方自願達成調解協議,林女士自願放棄醫療技術鑑定和訴訟等權利,院方一次性補償乙方人民幣2.2萬元,且約定該協議籤訂履行完畢後雙方權利義務終止,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對方主張權益。後林女士委託乙司法鑑定所進行司法鑑定,鑑定意見為林女士因意外致左髖部損傷的傷殘程度為九級傷殘。林女士認為調解協議顯失公平,起訴要求撤銷調解協議,判令甲醫院賠償13萬元。
  • 網站擅自播放《十面埋伏》被判罰款6.7萬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最新資訊 > 正文 網站擅自播放《十面埋伏》被判罰款6.7萬
  • 一個手術變五個 男子稱醫院擅自開刀致其性無能
    鑑定:  患者腎術前已有損傷  2006年3月24日,陳先生向佛山市醫學會申請醫療事故鑑定,認定不構成醫療事故。陳先生此後又向廣東省醫學會申請鑑定,結果仍為不構成醫療事故。  他們認為不構成病療事故的理由是:儘管手術醫院存在不規範行為,但由於患者術前靜脈腎盂造影出現右腎不顯影,表明右腎功能已經存在一定損害,這是其盆腔腫瘤造成的,術後患者右腎功能喪失是病情自身發展所致,醫療方的過失行為與患者的損害後果並無因果關係。
  • 接生拖延時間致孩子腦癱 醫院被判賠償36萬元
    一年多過去,家長先後6次與醫院對簿公堂,昨日,這場長達3年的官司終於塵埃落定,腦癱兒家長拿到了36萬元的賠償款。  進展:  腦癱兒拿到36萬元賠款    雖然一審打贏官司,可接生醫院不滿判決到佛山市中院上訴,並稱家長無足夠證據證明醫院過錯。    肖元的媽媽鄭女士說:「其他腦癱兒父母的呼聲讓我們更加有信心去打這場官司,為了孩子,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就像不放棄孩子那樣堅持下去。」
  • 女子在法庫縣中心醫院剖宮產後腹痛不止,法院判醫院賠償10萬餘元
    11月13日的檢查結果提示:血紅蛋白濃度84.00g/L,紅細胞壓積25.80%。被告醫院決定將原告緊急送往盛京醫院救治。盛京醫院診斷為:盆腔血腫,貧血,胸腔積液,右腎積水,於2018年11月14日行經皮盆腔血性包塊穿刺引流術。
  • 醫院未經同意切除患者輸卵管 偽造籤名被判賠償
    張葉繪宮外孕做手術,醫院在沒打招呼的情況下就把輸卵管切除,南京溧水市民胡蓉蓉找醫院協商不成,將醫院告上法庭。醫院稱術前術後曾與患者溝通,並有患者籤名,但患者稱籤名非自己所籤。經筆跡鑑定,該籤名系偽造。近日,法院判決醫院賠償胡蓉蓉各項損失8萬餘元。
  • 剖腹產取嬰致使嬰兒骨折,海南一醫院被判賠償7萬餘元
    本報訊 一孕婦由於難產,醫生為其做剖腹產,在取嬰時致使男嬰骨折,嬰兒家屬將醫院告上法庭。近日,海南二中院依法審理該案,並作出判決,海南西部中心醫院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朱某甲各項損失合計70791.62元。
  • 患者搶救無效死亡家屬無理傷醫 被判賠償8000餘元
    患者搶救無效死亡家屬無理傷醫 被判賠償8000餘元 2014-07-11 09:20:43,昨日,蓬江法院公布該案判決結果,被告陸某、黃某,最終因侵權而承擔有關賠償責任,賠償醫院工作人員羅某、梁某損失5000多元、3000多元。
  • 插管不當致患者成植物人 臺灣一醫院判賠2800萬
    插管不當致患者成植物人 臺灣一醫院判賠2800萬 2011年08月17日 08:1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醫院二審被判賠近5萬元
    本報訊(劉雲峰記者雍劍波)近日,廣安某醫院因違法解聘員工,被法院判決支付經濟賠償金近5萬元。據了解,今年2月28日,廣安某醫院通知員工劉某,因其在年度考核中連續兩年被考核為基本合格,經醫院研究予以解聘處理。劉某認為自己工作兢兢業業,成績有目共睹,醫院制定的管理辦法存在嚴重問題且考核未依照事業單位德能勤績廉考核標準進行,僅為10餘名職工相互在寫有名字的「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對應欄下畫勾,考核方式太隨意,人為操作因素大,因此不接受醫院的處理意見。
  • 女患者被醫生擅自切除子宮 術後1個月才發現
    題文無關原標題:醫生擅切子宮 女患者一個月後才知道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消息,阜陽一女子患盆腔囊腫到一家醫院接受治療,手術中竟被醫生擅自切除子宮,直到術後一個月才知情。6月11日,記者從安徽省阜南縣人民法院獲悉,近日,該院開庭審理了此案,判決案涉醫院賠償女患者全部合理損失共計14.9萬餘元,其中包括女患者索賠的4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子宮被切除 患者不知情經查明,2017年2月17日,市民李女士因「盆腔囊腫」到醫院住院治療。
  • 醉酒男子自殺身亡,朋友送他回家為何被判賠償7萬元?
    賠償7萬元事情回顧 李某鴻和死者李某岑是客戶兼朋友的關係。柳州男子酒後猝死 酒宴組織者賠7.9萬元,即賠償6.9萬多元,並賠償原告精神損害賠償撫慰金1萬元。承擔10%的責任,賠償死者家屬7萬多元。三、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對於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控制能力的醉酒者,要在酒後盡到勸阻、照顧、護送的義務,最好將其送至醫院或者安全送回家中。
  • 診所種牙中隨意「掉包」植體 被判賠償消費者26萬
    2015年底,唐女士花費6.53萬元在某診所種植牙。然而,醫生在治療過程中,擅自更換植體。唐女士一紙訴狀,將該診所起訴到法院索賠。日前,市中級法院對該案進行二審判決。該診所行為構成欺詐,需退還唐女士植牙費用並支付3倍賠償金等,共計26萬多元。
  • 擅自使用哆啦A夢玩偶 一淮安企業被判賠償70000元
    法院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行為產生的合理開支共計人民幣7萬元。   10餘家超市因售賣「熊大」相似產品  判賠6000元不等的賠償金   外國的哆啦A夢被擅自使用,本國的熊大也未能倖免。2014年8月,華強公司委託公證處,在淮安十餘家大型綜合超市進行證據保全,證實上述超市的零售門店銷售未經華強公司授權擅自使用與《熊大》美術作品高度近似的「熊」造型的「點播故事機」等商品後,華強公司將其中的一家超市告上的法院。
  • 醫院被判賠償166萬元,只因為沒注意這一點…
    案例回放患者張某,在某三甲醫院體檢時,醫生建議進行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在注射碘普羅胺(優維顯)後,醫生為患者進行了CT檢查。14時40分,CT檢查完畢,患者出現:「不舒服、噁心、心慌」,頸面部及肩部皮膚發紅。
  • 患者親屬質疑醫院過度醫療 法院判醫院作出相應賠償
    出院沒多久,患者再次入院,不到一個月即病逝。患者親屬質疑在患者第一次住院期間,醫院過度治療,將醫院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醫院返還人血白蛋白款項2.9萬餘元;承擔1640元司法鑑定費。不久前,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法院對這起醫療服務合同糾紛作出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