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報記者 陳 強 通訊員 何家駒
圖片由海寧公安提供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自2014年以來,每年農曆八月十八前後的錢江(海寧)觀潮節期間,在江潮人潮兩相湧的潮城海寧上空,都會出現一架警用無人機執行空中巡邏任務。操控這架無人機的幕後高手,就是海寧警營大名鼎鼎的大叔級「飛手」俞衛明。
稱俞衛明是大叔級「飛手」,是因為相對於20多歲的年輕民警來說,他已年至半百。但50歲的俞衛明當過兵,立過功,研修過通信指揮,英姿颯爽。從部隊轉業,脫下軍裝,穿上警服的那一刻,他面朝國旗標準敬禮。這個敬禮,是他不忘初心忠於人民的誓言。
從軍營到警營華麗轉身
身材魁梧、雙目炯炯有神的俞衛明,現為海寧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民警。
1989年,他應徵入伍;1991年,他通過全軍軍校招考,以優秀的成績被武漢通信指揮學院錄取,成為一名軍校學員,研修通信指揮專業;1993年,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從軍校畢業,被分配到三十一集團軍步兵某師通信營工作。
在通信營工作兩年後,他又回到軍校參加中級指揮培訓,並多次受到嘉獎、三等功等表彰。在軍旅生涯中,他歷任排長、副連長、連長和政治指導員……
2003年是俞衛明紮根部隊的第十五個年頭,在面臨轉業的關鍵時刻,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人民警察這個職業,來到了全新的工作崗位上,成為海寧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的一位民警。
結緣無人機刻苦學習
2014年,海寧公安為應對日趨複雜的治安形勢,開始推進特殊場合警用可視化應用建設,首先就是大力開發警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實踐應用。而要開發警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實踐應用,當務之急就是挑選出適合的民警來當「飛手」。
當時,海寧公安沒有這方面的專業人員,時任巡特警大隊特勤中隊中隊長的俞衛明,因在軍校接受過通信專業的教育,便被選中擔任「飛手」。
無人機買回來後,俞衛明與另一名同事迅速投入到無人機的操作訓練當中。當時,俞衛明已經45歲了,他笑稱:「每天看教材、找資料和上手操作的感覺很棒,和當初在軍校學習一樣。」
剛開始,俞衛明連幾個簡單的升空、平移、轉向等動作都不能順利完成。「學習無人機操作的最大困難,是身邊沒有專業的師傅和同行來教學與交流。」俞衛明利用空餘時間,學習了飛行原理、空氣動力學等方面的多本專業書籍,甚至還嘗試自己動手拆卸和組裝無人機。
永不服輸快速突破
精準完成整個飛行動作,必須保持絕對的專注力和判斷力,手指要不停控制操縱杆,調整飛行速度、航向和高度。
優秀的「飛手」絕對不是一天養成的!「八向操作杆、十幾個鍵位,一次小失誤就可能造成數萬元一架的無人機墜毀,絕不是小孩玩遙控飛機的概念。」俞衛明發出感慨。
每次訓練都膽戰心驚,剛開始模擬練習時,無人機經常出現墜機、撞擊的情況,手上的操作也不靈活,對於一個優秀的老兵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次打擊,但俞衛明沒有氣餒。訓練期間,每天除了睡覺就是在飛,一天下來要飛十幾個小時,一架無人機要換二十多塊電池。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一段時間的鑽研與學習,加上自己的勤學苦練,俞衛明不僅可以熟練地操控無人機,同是還掌握了無人機的拆裝、檢修和維護的硬本領。為此,俞衛明的兩個大拇指內側全被磨出了繭,經常在戶外試飛無人機也讓他的皮膚變得更加黝黑。
但軍人出身的俞衛明依然認真地對待每一次模擬飛行操作訓練,他時刻提醒自己,只有把每次的模擬訓練都當成實戰來對待,才能在真正上戰場的時候拉得出、打得響。
碩果纍纍令人「刮目」
2017年8月,俞衛明代表海寧公安參加了在嘉興舉辦的全省公安警用無人機集中培訓,並作了無人機操作展示。
在展示環節中,俞衛明不僅展示了紮實的理論基礎,更是在實際操作中精準出色地完成了「懸停」「四方位平移」「原地360度旋轉」等高難度項目,令在場的培訓教官和其他學員都對這個大叔級的「飛手」刮目相看。
每年觀潮節期間,安保一直是海寧公安的一項重點工作。2014年起,海寧公安在安保工作上多了一個項目:用警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開展空中巡邏。在觀潮保衛中,俞衛明操控的無人機在觀潮區域上空進行實時巡邏,並根據遊客人流的集散情況及時調整安排巡邏隊員前往人員密集區域進行處置,有效地引導遊客疏散,防止出現踩踏隱患。
無人機上自帶的高清攝像頭可將圖像實時傳回,遇到突發緊急情況時,指揮中心可根據實時圖像傳達指令,及時救援。
憑著一份擔當和對工作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從事公安工作的16年間,俞衛明先後獲得個人嘉獎3次、2010年世博安保工作先進個人、2014年第一屆烏鎮峰會安保省先進個人,7次被評為全市黨員積極分子。2017年、2018年被公安部評為年度警犬技術工作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