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歲的俞衛明是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一名普通民警,也是市公安局首批專業操作警用無人機的「警營飛手」之一。
1989年,俞衛明應徵入伍,2003年轉業,當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人民警察這個職業。2014年,這位從武漢通信指揮學院畢業的軍校優等生與警用無人機結下了不解不緣,俞衛明的「警營飛手」生涯就此拉開序幕。
30餘年,橄欖綠、警察藍,兩件制服裡延續著自己的熱愛與使命,守護在群眾身邊。
老民警結緣無人機 被選為「飛手」
2014年,海寧公安大力開發警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踐應用,當務之急就是挑選出適合的民警來當「飛手」。
時任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特勤中隊中隊長的俞衛明從長長的候選名單中被選中。選中俞衛明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在軍校接受過通信專業的教育,二是退伍軍人勇於擔當。
俞衛明接受命令後的回答更簡單:保證完成任務!
開發警用無人機應用第一步就是購買合適的無人機。為此,俞衛明帶領隊員四處奔波,遠赴廣東深圳、東莞等地的無人機公司進行實地學習。通過多方請教與比較,俞衛明了解到在專業無人機的領域內,多旋翼無人機比較容易上手。很快,海寧公安購入第一架多旋翼無人機。
作為海寧公安首批警用無人機「飛手」之一,俞衛明迅速投身到無人機的操作訓練當中。當時,俞衛明已經45歲了,他笑稱:「每天這樣看教材、找資料和模擬操練的感覺很棒,就像回到當初在軍校學習一樣。」
優秀「飛手」養成 軍人永不服輸
這一架多旋翼無人機雖然構造相對簡單,但對操作者的要求非常高。這對「門外漢」俞衛明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因為身邊沒有專業的師傅和同行來教學與交流,俞衛明回憶道:「第一次接觸到無人機遙控器時,看著遙控器上的按鍵就覺得沒法控制。」
於是,俞衛明利用空餘時間,自行摸索學習了飛行原理、空氣動力學等多本專業書籍,甚至還嘗試自己動手拆卸和組裝無人機。
一個優秀的「飛手」絕對不是一天養成的。要想很精準地完成整個飛行動作,必須保持絕對專注力和判斷力,手指要不停控制操縱杆,調整飛行速度、航向和高度。
「八向操作杆、十幾個鍵位,一次小失誤就可能造成幾萬元一架的無人機墜毀,絕不是小孩玩遙控飛機的概念。」俞衛明感慨道。
每次訓練都膽顫心驚,剛開始模擬練習時,無人機經常出現墜機、撞毀的情況,手上的操作也不靈活,對於一個優秀的老兵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打擊,但俞衛明並沒有氣餒。
訓練要求是合格的「飛手」都要經過至少100個學時的計算機模擬操作後才能進行真機實操,而俞衛明默默地將自己的計算機模擬操作課時定為300個學時。訓練期間,每天除了睡覺就是在飛,一天下來要飛十幾個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一段時間的鑽研與修習,俞衛明不僅可以熟練地操控無人機,同是還掌握了無人機的組裝拆、檢修和維護的硬本領。
為此,俞衛明的兩個大拇指內側已經全被磨出繭,經常在戶外試飛,也讓他的皮膚變得更加黝黑。但軍人出身的俞衛明依然認真對待每一次模擬飛行操作訓練,他時刻提醒自已只有把每次模擬訓練都當成實戰來對待,才能在真正上戰場的時候拉得出打得響。
小小無人機 安保顯身手
每年觀潮節安保工作,都是海寧公安的一項重點工作。自2014年起,潮保工作多了一個項目:警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開展空中巡邏。
在觀潮保衛中,俞衛明操作的無人機在觀潮區域上空進行實時巡邏,並根據遊客人流的集散情況及時調整安排巡邏隊員前往人員密集區域進行處置,有效引導遊客疏散,防止出現踩踏隱患。
同時,無人機上自帶的高清視頻可將圖像實時傳輸到觀潮保衛指揮室,供指揮室決策。
2017年觀潮節期間,俞衛明操作無人機在巡視過程中發現,有兩名男子在潮水臨近時,還在塘壩下釣魚。發現這一緊急情況後,俞衛明立即通知附近的巡邏隊員前往勸止,避免了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