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課堂】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有哪些

2020-12-13 澎湃新聞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有哪些

首席馬:我來說幾句

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以下簡稱《政務處分法》),並於7月1日起開始施行。《政務處分法》強化了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使政務處分匹配黨紀處分、銜接刑事處罰,構築起懲戒公職人員違法行為的嚴密法網。本期「法報小廚」對該法進行了整理,讓您能更清楚理解和認識該法。

焦點一

政務處分解決「政紀不適用,黨紀管不了」問題

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2018年3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首次提出政務處分概念。

政務處分法明確:本法適用於監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政務處分的活動。

政務處分解決了以往對一些公職人員的行為「政紀不適用,黨紀管不了」的現象。政務處分法把法定對象全面納入處分範圍,使政務處分匹配黨紀處分、銜接刑事處罰,構築起了懲戒職務違法的嚴密法網。

焦點二

政務處分對象包括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

政務處分法明確:本法所稱公職人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人員。

依據監察法的規定,公職人員的範圍包括: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

政務處分適用範圍為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意味著除了黨政機關的公務員外,對比如法官、檢察官、國企管理人員、村幹部、公辦的教科文衛體單位的管理人員等都可適用。

焦點三

違反個人有關事項報告規定、誣告陷害等都會被政務處分

為體現政務處分事由法定的原則,政務處分法對現有關於處分的法律法規進行了歸納,從公務員法、法官法、檢察官法和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等規定的違法情形中,概括出適用政務處分的違法情形,參考黨紀處分條例的處分幅度,根據行為的輕重程度規定了相應的處分檔次。

政務處分法中所列出的違法行為,既包括貪汙賄賂、收送禮品禮金、濫用職權等較為常見的一些公職人員違法行為,也對一些應該予以政務處分的違法行為作出了進一步明確。比如,「篡改、偽造本人檔案資料的」「違反個人有關事項報告規定,隱瞞不報」「誣告陷害,意圖使他人受到名譽損害或者責任追究等不良影響的」「拒不按照規定糾正特定關係人違規任職、兼職或者從事經營活動,且不服從職務調整的」「違反規定取得外國國籍或者獲取境外永久居留資格、長期居留許可的」等行為,都被納入政務處分情形,並規定了其適用的政務處分。

焦點四

設立6種政務處分,明確從重、從輕或減輕、免予處分等規則

根據監察法確立的政務處分種類,政務處分法規定了6種政務處分和政務處分期間。

這6種政務處分分別是: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政務處分的期間為:警告,6個月;記過,12個月;記大過,18個月;降級、撤職,24個月。

同時規定,政務處分決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政務處分期自政務處分決定生效之日起計算。

在此基礎上,政務處分法還進一步明確了政務處分的適用規則,明確了「從重給予政務處分」「從輕或者減輕給予政務處分」「免予或者不予政務處分」的各種情形。

其中規定,「阻止他人檢舉、提供證據的」應從重給予政務處分;「主動交代本人應當受到政務處分的違法行為的」可以從輕或減輕給予政務處分;「公職人員因不明真相被裹挾或者被脅迫參與違法活動,經批評教育後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以減輕、免予或者不予政務處分。

焦點五

監察機關和公職人員的任免機關、單位都可以適用政務處分法

政務處分法規定:本法適用於監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政務處分的活動。同時規定:本法第二章、第三章適用於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處分。也就是說,公職人員的任免機關、單位可以適用本法有關規定作出處分。

在明確這兩類主體的基礎上,政務處分法突出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的理念,對兩類主體應發揮的作用和應承擔的責任作出規定。

對任免機關、單位,政務處分法規定: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加強對公職人員的教育、管理、監督,依法給予違法的公職人員處分。

對監察機關,政務處分法規定: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加強對公職人員的監督,依法給予違法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同時規定:監察機關發現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應當給予處分而未給予,或者給予的處分違法、不當的,應當及時提出監察建議。

焦點六

規範處分程序 保障公職人員合法權益

為保障公職人員的合法權益,政務處分法專設一章,對政務處分的程序進行明確。

其中,政務處分法對調查取證、作出處分決定、處分決定宣布等程序作出詳細規定,如規定「嚴禁以威脅、引誘、欺騙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證據」「不得因被調查人的申辯而加重政務處分」等。同時,政務處分法還設置了「覆審、覆核」專章,明確「公職人員對監察機關作出的涉及本人的政務處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作出決定的監察機關申請覆審;公職人員對覆審決定仍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監察機關申請覆核」,同時規定「公職人員不因提出覆審、覆核而被加重政務處分」。此外,政務處分法還明確了對處分決定被撤銷的公職人員的救濟途徑,規定:政務處分決定被撤銷的,應當恢復該公職人員的級別、薪酬待遇,按照原職務、職級、銜級、崗位和職員等級安排相應的職務、職級、銜級、崗位和職員等級,並在原政務處分決定公布範圍內為其恢復名譽。沒收、追繳財物錯誤的,應當依法予以返還、賠償。

保護公職人員合法權益,一方面體現出對人權的尊重,一方面也體現出對法律公正性、權威性的維護,確保政務處分權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首席記者 馬哲 整理 記者 段濤 手繪)

相關連結

01

哪些人屬於公職人員?

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

《政務處分法》規定:政務處分的種類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政務處分的期間為:警告,6個月;記過,12個月;記大過,18個月;降級、撤職,24個月。

02

哪些情形可以從輕或減輕給予政務處分?

主動交代本人應當受到政務處分的違法行為的;配合調查,如實說明本人違法事實的;檢舉他人違紀違法行為,經查證屬實的;主動採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損失或者消除不良影響的;在共同違法行為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主動上交或者退賠違法所得的;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從輕或者減輕情節。

03

哪些情形應當從重給予政務處分?

在政務處分期內再次故意違法、應當受到政務處分的;阻止他人檢舉、提供證據的;串供或者偽造、隱匿、毀滅證據的;包庇同案人員的;脅迫、唆使他人實施違法行為的;拒不上交或者退賠違法所得的;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從重情節。

04

公職人員犯罪哪些情形將給予開除處分?

因故意犯罪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含宣告緩刑)的;因過失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刑期超過3年的(案件情況特殊,予以撤職更為適當的,可以不予開除,但是應當報請上一級機關批准);因犯罪被單處或並處剝奪政治權利的(公職人員因犯罪被單處罰金,或者犯罪情節輕微,檢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法院依法免予刑事處罰的,予以撤職;造成不良影響的,予以開除)。

原標題:《【普法課堂】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有哪些》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公職人員受到政務處分的後果有哪些?
    不少網友好奇地在後臺留言追問,不同種類的政務處分到底會給公職人員帶來哪些後果?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紀律君」如是說 政務處分作為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自然會給受處分人在職務、職級、薪酬待遇等方面帶來一定的後果。不過,這種後果因為受處分公職人員身份的不同而不盡相同。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表決通過 推進政務處分的法治化、規範化
    那麼,新通過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將如何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推進政務處分的法治化、規範化?政務處分是監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的懲戒,是監察法規定的一項新制度。監察法對政務處分作了原則規定,公職人員哪些行為應當給予政務處分,給予什麼樣的政務處分,按照什麼程序給予政務處分,都沒有明確。
  • 公職人員注意!有這些行為將會被政務處分!
    此前監察法規定,「政務處分」是監察機關對違法公職人員給予的懲戒。但公職人員哪些行為應當給予政務處分,給予什麼樣的政務處分,又該依照什麼樣的程序,監察法都未明確。作為監察法律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政務處分法》的出臺,意在明確政務處分的原則、情形、權限、程序以及處分的種類和措施。
  • ——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在監察法以法律形式明確政務處分概念的基礎上,通過立法健全完善政務處分制度,是強化對公職人員監督的需要,也是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障。  強化對公職人員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  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第九條 公職人員二人以上共同違法,根據各自在違法行為中所起的作用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分別給予政務處分。 第十條 有關機關、單位、組織集體作出的決定違法或者實施違法行為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中的公職人員依法給予政務處分。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第十條 有關機關、單位、組織集體作出的決定違法或者實施違法行為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中的公職人員依法給予政務處分。第十五條 公職人員有兩個以上違法行為的,應當分別確定政務處分。應當給予兩種以上政務處分的,執行其中最重的政務處分;應當給予撤職以下多個相同政務處分的,可以在一個政務處分期以上、多個政務處分期之和以下確定政務處分期,但是最長不得超過四十八個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四章 政務處分的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第四章 政務處分的程序第四十二條 監察機關對涉嫌違法的公職人員進行調查,應當由二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監察機關進行調查時,有權依法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情況,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情況。
  • 【微黨課】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有哪些?帶您一圖了解
    【微黨課】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有哪些?帶您一圖了解 2020-07-08 1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1)
    第三條 監察機關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加強對公職人員的監督,依法給予違法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加強對公職人員的教育、管理、監督,依法給予違法的公職人員處分。第十條 有關機關、單位、組織集體作出的決定違法或者實施違法行為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中的公職人員依法給予政務處分。
  • 六個問題讀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編者按】6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以下簡稱《政務處分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全面系統規範公職人員懲戒制度的國家法律。《政務處分法》適用於哪些人群?聚焦哪些內容?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為您解答。
  • 織牢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網」——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
    此前,關於公職人員處分的情形、適用規則、程序等方面的規定,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缺乏集中統一的規定,這也就制約了政務處分工作的規範化開展。《政務處分法》的出臺,有利於推進政務處分工作的規範化、法治化,為監察機關實施政務處分提供了法律依據,從而更好地實現全面從嚴治黨治吏。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出臺,生命力在於執行
    比如監察法規定,「政務處分」是監察機關對違法公職人員給予的懲戒。但在這個原則之外,公職人員哪些行為應當給予政務處分,給予什麼樣的政務處分,又該依照什麼樣的程序,監察法都未明確。而作為監察法律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政務處分法的出臺,意在明確政務處分的原則、情形、權限、程序以及處分的種類和措施。
  • 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焦點透析
    政務處分法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使政務處分匹配黨紀處分、銜接刑事處罰,構築起懲戒公職人員違法行為的嚴密法網。  焦點一:政務處分解決「政紀不適用,黨紀管不了」問題  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2018年3月施行的監察法首次提出政務處分概念。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三審增加了哪些內容?請戳!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二審稿對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作了規定。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部門建議,對一些應予政務處分的違法行為進一步予以明確。增加主動糾正和澄清機制對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二審稿中覆審、覆核的部分內容,此次三審稿也進行了修改,增加了澄清制度和主動糾正機制。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二審稿中規定: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決定被撤銷的,應當在原政務處分決定公布範圍內為其恢復名譽。
  • 中紀委網站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對於所有的公職人員,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在共同違法責任承擔、從輕或者減輕情節、從重情節、違法所得追繳、政務處分自動解除等方面,作了統一的規定,體現了共同的嚴要求。」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法規室有關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對於不同類型的公職人員,根據其身份、職業等特點,在處分後果上作了有針對性的規定,以保證政務處分的有效性。
  • @所有人,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有哪些?帶您一圖了解
    @所有人,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有哪些?帶您一圖了解 2020-06-24 0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六大焦點透析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消息,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點擊查看全文)。政務處分法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使政務處分匹配黨紀處分、銜接刑事處罰,構築起懲戒公職人員違法行為的嚴密法網。焦點一:政務處分解決「政紀不適用,黨紀管不了」問題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
  • 公職人員注意了!7月新出臺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你知道嗎?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共七章六十八條,系統梳理了公務員法、法官法、檢察官法和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等現有關於處分制度的法律法規,從中提煉概括出適用於各類公職人員政務處分的違法情形,根據行為的輕重程度規定了相應的處分檔次。那麼,有哪些重點是需要我們知道的呢?接下來小編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一、公職人員是哪些人?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二審 進一步規範細化政務處分程序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記者朱基釵、孫少龍)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26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第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對政務處分的程序進一步規範、細化,完善了聽取被調查人陳述和申辯制度,增加了政務處分的辦案期限,同時完善了政務處分決定的程序以及內容和形式。
  • 看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自7月1日起公布施行。看了看。一、該部法律所指的處分對象是誰?從名稱可以看出來,主要是規範對公職人員的政務處分行為,這裡的公職人員不單指公務員,任何行使公權力的國家工作人員都屬於本法所指的公職人員,比如,村長、國企的行政領導、事業單位行使公權力的工作人員等等。是不是只要犯了錯誤的公職人員就可以依據此法進行處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