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弗蘭克·蓋裡談中國美術館新館設計競標:又一個最大

2020-12-20 網易財經

83歲的弗蘭克·蓋裡已經為中國美術館新館的項目工作了一年多,他顯然非常在意這次競標。對於作品招標成功後可能面臨的爭議,蓋裡說:「一開始看起來奇怪的東西也會帶來新的討論。」 (弗蘭克·蓋裡建築事務所提供/圖)

2008年奧運會之後,北京已經久違了國際明星建築師和大型標誌性公共建築。不久的將來,在「鳥巢」和中國科學技術館之間,一座新的公共建築又要破土動工——建築面積接近13萬平方米的中國美術館新館。

設計方案的國際競賽日前已進入最後一輪競標的評標階段。等待揭曉的四位國際著名建築師是美國的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英國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法國的讓·努維爾(Jean Nouvel)和加拿大的莫瑟·薩夫迪(Moshe Safdie)。他們中的前3位都獲得過有「建築界的諾貝爾」之稱的普利茲克建築獎。

四位建築師當中,在美術館設計上有著最漂亮業績的當然是弗蘭克·蓋裡。1997年他設計的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建成揭幕,使畢爾巴鄂這個因原有產業衰微而變得奄奄一息的西班牙北部小城,幾乎在一夜間成為世界遊客尤其是藝術愛好者不可錯失的旅行目的地。

當年參加競賽的設計方案只用了30天時間,蓋裡勝過了日本建築師磯崎新和奧地利建築師沃爾夫·普利克斯。中國美術館新館的這次設計競賽對他來說不是一般的漫長,83歲的蓋裡為這個項目已經工作了一年多。他顯然非常在意這次競標。2012年2月,他同美國副總統一起會見了到訪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3月他再次來到北京,儘管競標過程不公開,不能透露任何設計方案細節,蓋裡還是主動邀請中國媒體採訪。

中國的記者很直接地問他:聽說在最後的評審中,法國建築師努維爾的方案更受歡迎,如果他贏了,你會是什麼心情?老先生突然像孩子一樣舉起雙手,在白髮蒼蒼的頭顱上方揮動,喉嚨裡發出「咔咔」的壓抑吼聲。然後他笑起來:「努維爾也是我的老朋友啊。」

能讓觀眾舒適地排隊,這很重要

南方周末:你什麼時候第一次去中國美術館新館的場地?你對場地怎麼理解?

蓋裡:第一次來北京是在我75歲生日的時候。兩年前我再次來到中國,參觀了中國美術館,那以後又來看了3次場地。春天來看過,秋天和冬天也來看過。第一次來的時候非常冷,所以我還真是了解參觀者在冬天來美術館的感受啊。我也同樣用了大量時間去考慮新館場地和周圍建築之間的關係——鳥巢、水立方、中國科技館和玲瓏塔。

南方周末:具體來說,你怎麼考慮美術館和周圍奧運建築之間的關係?

蓋裡:奧運建築各自有非常強的個性特點。跟它們形成關聯很重要,同樣重要的是建造一座屬於大北京和大中國的建築——在這個地方古典和現代的交融難以言表。中國有非常迷人的文化遺產可供借鑑,對未來也有激動人心的規劃。這些都應該納入到新的建築當中。

南方周末:你對北京的氣候,例如多風、少雨、春季沙塵等是否了解,在設計上會怎樣應對?

蓋裡:我幾乎見過了每一個季節的北京。我不能告訴你設計細節,但能讓大量觀眾有一個舒適的地方排隊很重要,別讓他們晾在寒風中或者桑拿天裡。這幢建築能夠很好地利用環境——使用綠色科技調節冬夏室溫,用光伏電池、地熱、自然通風。有非常出色的綠色能源工程師跟我一起設計所有的項目。

南方周末:你對中國傳統有什麼樣的經驗?

蓋裡:我喜歡中國古代山水畫。我小時候學過陶藝,所以對瓷器很有興趣,瓷器也是很有建築性的。你們的傳統風景裡,有一種人文上的「雜亂」,我不知道該怎麼解釋,亞洲別的地區的文化裡都沒有,在日本、韓國我都沒見過。我覺得那種模式很適合當下的生活,因為過去有更簡單的秩序,現代生活是如此複雜和混亂。我希望你們沒有失去這傳統的世界觀。

南方周末:對現有的中國美術館建築,你怎麼理解?

蓋裡:我參觀過幾次現在的中國美術館。我也用了很多時間去走訪北京的老建築,學習我能找到的關於老建築的所有材料。老建築是對它所在時空和文化非常美的反映。我在普利茲克獲獎感言中說過,建築屬於它所在的時代,同時也渴望不受縛於時代,渴望永恆。我努力地理解和採納過去的建築和規劃元素,但會為21世紀的中國做新的闡釋。

弗蘭克·蓋裡設計的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使西班牙小城畢爾巴鄂幾乎一夜成為旅行勝地。對中國美術館新館的設計,他三緘其口,但他認為自己不是「視覺至上」的建築師。 (南方周末資料圖片)

我不是「視覺至上」的建築師

南方周末:新美術館的建築面積是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的5倍,這是否你經手的最大的美術館?

蓋裡:這的確是我設計過的最大的美術館。看看那些驚人的藝術收藏品,你就知道中國美術館值得擁有這麼大的一幢建築。設計大體量的美術館建築,重點之一是如何為每天上萬觀眾設計出高效通暢的參觀流線,要設計足夠大的入口,又不能大到產生壓迫感。還要有合適的縱向動線,能讓參觀者輕易到達所有的展廳。另外,還要有高效的空間分配調度系統,使不同展廳在因布展和撤展而關閉時,不至於影響參觀體驗。

南方周末:你如何考慮藝術家、藝術品對美術館建築的需求?

蓋裡:我一生設計了許多美術館,很了解對藝術家而言什麼是重要的。一個中性的白盒子並不一定總是好的(這是美國和西方美術館的空間傳統)。過去有藝術家跟我說,他到某某重要的場館做展覽——建築不應該只是中性的、普通的,它應該有某種重要性,才能讓藝術家覺得自己的作品展示於此,是重要的。中國的藝術爆炸式發展,需要一個場所,有政府、文化和人民的支持;藝術家能夠在其中展示作品,就是對作品及其藝術成就的認可。

中國美術館新館是北京最重要的文化設施。建這個美術館是為了給全世界看中國藝術家的作品,無論傳統的、現代的、當代的。在研究中,我看到中國在努力尋找一種方式,在21世紀來表達自己。藝術的表達更自由,更快速,因此在尋找表達方式的這場比賽中它是領先的。我想建築應該注意到這一點。

我自己也開始收藏中國藝術品,比如蔡國強、曾梵志等的作品。但我的房子不夠大,只能收藏小尺寸的作品。雪梨有個白兔畫廊,代理150名中國藝術家。我們在雪梨設計一個商業學校,所以老去那家畫廊。有趣的是很多中國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越做越大——你要是看安塞姆·基弗、傑夫·昆斯、奧拉弗爾·埃裡亞松,他們也是越做越大——我想建築師要注意這個趨勢。

南方周末:設計競賽的任務書中,你個人認為難度最大的是什麼?

蓋裡:做一個好的設計,又不能花費客戶太多時間。我的工作過程非常講究協作性。我不是那種「視覺至上」的建築師。重要的是這幢建築是不是能反映出我和客戶的想法。我會和客戶一起工作工作再工作,直到這個設計能夠讓大家都滿意。這樣的工作方式保證了我設計的每個項目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每個客戶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假定他們都是為藝術服務的

南方周末:通過參加這次設計競賽,你覺得北京或中國,希望對世界做出什麼樣的表達?

蓋裡: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美術館就跟雪梨的歌劇院一樣,兩個城市都很清楚,要通過建築來贏得城市的重要性。我不知道在北京這樣已然非常著名的,也有了很多美麗的標誌建築的城市,是否還需要這樣做。

如果我能選擇,我希望能花更多的時間與美術館的管理者溝通交流,努力幫助他們清晰自己的願景,同時在表達這一願景上也努力尋找新的、特別的方式。

我們與客戶的聯繫並不多。我希望能天天跟甲方溝通,也很高興知道對方對設計有什麼具體的修改意見,我也樂於修改。其實希望甲方能有更具體的要求。我從來不會說你給我一個項目,然後我消失3個月,拿一個方案回來,說,就是它了。我們會做各個階段、各個比例的模型,不斷與甲方溝通。不是修改和顛覆,而是不斷求得共識。

南方周末:北京有不少西方事務所和明星建築師的作品都引起過社會爭議,比如國家大劇院、央視新樓,甚至鳥巢。假如你贏了,打算怎樣應對這種情況?

蓋裡:作為美國人、加拿大人……不管什麼人吧,我儘量避免捲入你們的內部爭論。這個國家的成長模式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與之伴隨的政治當然也是極其複雜的,也得到了尊重。我想我是聽從藝術、藝術家以及美術館領導者的要求,我假定他們是協調一致的,並且都是為藝術服務的。

在畢爾巴鄂,最開始也有很多意見反對我,然而(美術館)一旦建成,他們都很喜歡。我想如果你努力去理解某個文化,努力去表達,就會有不同的呈現。一開始看起來很奇怪的東西也會帶來新的討論。

本文來源: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法國建築師競得中國美術館新館設計方案(圖)
    原標題:法國建築師率隊競得中國美術館新館設計方案 1987年他設計完成成名作——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一舉成名。在他的代表作名單上,還有位於明尼阿波利斯的古瑟裡劇院(Guthrie Theatre)和位於紐約的一系列建築。2008年,普利茲克建築獎評選委員會將本年度普利茲克獎授予讓·努維爾。   隨著中國美術館新館中標發布儀式的舉行,鳥巢附近的三大文化工程的設計方案終於塵埃落定。
  • 法國設計師讓·努維爾將設計中國美術館新館(圖)
    新京報訊(記者李健亞)昨日,第三屆中歐文化高峰論壇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中國美術館副館長謝小凡透露,中國美術館新館建築設計方案經過三輪四次評選,最終由法國設計師讓·努維爾和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朱小地聯名的方案獲得了第一,目前該方案正處於深化、繼續完善中。新館坐落鳥巢附近第三屆中歐文化高峰論壇由文化部、歐盟委員會教文總司主辦,來自中外文化界、藝術界的專家就「文化外交與合作」的主題進行探討。
  • 扎哈古根漢美術館_2020年扎哈古根漢美術館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查看詳情   任何一個新興的事物剛發生的時候總是會引起爭議,但時間總是可以來檢驗的。
  • 山東省美術館標誌設計徵集方案
    建館30多年來,山東省美術館積極貫徹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已舉辦千餘場具有影響的各類美術展覽及國內外美術作品展,接待觀眾數百萬人次,成為向大眾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藝術殿堂。為響應山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山東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山東省美術館新館將於2013年落成。
  • 國家美術館概念圖公開 看起來很美
    由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設計的中國國家美術館新館,最近在北京破土動工啦。新館館址位於奧林匹克公園,毗鄰鳥巢體育場。其整體建築面積達12.86萬平方米,比現在的中國美術館面積大5倍。讓·努維爾在他的官方網站上發布了幾張新館的設計圖。我想說,撇開新館建成後的展覽不談,這個尚未建成的美術館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
  • 中國美術館二期設計特色解說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其繪畫藝術、民間藝術光彩奪目,獨樹一幟。作為向世人展示這些藝術瑰寶的場所,不但應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氣息,更應體現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結合,這正是我們設計中國美術館新館的目標和宗旨。【項目概況】中國美術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故宮東北的五四大街。
  • 弗蘭克·蓋裡——靠「揉紙團」來設計建築的「另類壞老頭」
    劇情中,春田鎮的居民們在報紙上得知位於洛杉磯的迪士尼音樂廳取得了巨大成功,於是決定邀請它的設計師弗蘭克·蓋裡也在他們鎮設計一座音樂廳。 那集動畫片播出後,弗蘭克·蓋裡與他的「揉紙團設計法」名聲大噪,而成名的代價就是,從此以後,看過動畫片的人全都覺得他就是那樣的建築師: 「設計作品像地上的爛紙團」 「狂野的、不理性的,過分隨意
  • 反思中國的美術館熱潮:建築是文化的同義詞嗎
    規劃顯示1978年以來,中國國內新增美術館數量已超3500家,一些偏遠地區的美術館更是因缺乏展品,空留下一個低質量和結構的龐大軀殼。  據藝術策展人兼北京國際設計周總監畢月(Beatrice Leanza)介紹說:「這些項目的規模、施工質量、規劃嚴謹性和審美精細程度各不相同。
  • 一個中國建築師的城市復興實踐
    吳晨生於北京、長於北京,1995年赴英留學,後成為首位獲「英國皇家特許建築師」、「英國皇家特許規劃師」等國際最高專業稱號的中國大陸建築師。他作為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回國工作,現擔任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
  • 中國,上海,西岸美術館/大衛 奇普菲爾德建築師事務所
    由大衛 奇普菲爾德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上海「西岸博物館」已正式向公眾開放。如先前的報導,該機構將與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合作舉辦一系列展覽,作為中法兩國文化合作的一部分。
  • 深圳科技館(新館)設計效果圖出爐
    深圳科技館(新館)設計效果圖。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楊曦)近日,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官方發布了深圳科技館(新館)設計效果圖。深圳科技館(新館)位於光明科學城內,建成後將成為廣州–深圳科技創新長廊的明珠,展示並鞏固深圳作為全球創新技術領先的中心地位。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現場工作,計劃於2023年完成。 據悉,深圳科技館(新館)的選址位於新湖街道,緊鄰樓村水北岸,周邊將聚集科學公園、光明書城、美術館等一大批公用設施項目,總面積約為125000平方米。
  • 螺絲島上「雙子星」同時閃耀 嶽陽市圖書館和美術館新館正式開館
    1月3日上午,伴著濛濛細雨,嶽陽市圖書館新館、市美術館新館正式開館,清風掠過·劉雲藝術作品展同步開幕,螺絲島上「雙子星」同時閃耀,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看書、觀展。預計市圖書館新館可藏書80萬冊,擁有閱覽坐席800多個;市美術館新館最大展覽作品容量可超過500件,能承接中國美協、中國書協等單項國展和省、市級藝術節書法美術攝影展覽。 開館儀式上,第一位讀者獲頒讀者證及「榮譽館員」證書,並獲贈了一套《嶽陽歷史文化叢書》。
  • 郭樹清省美術館新館、文化館調研:讓群眾參與進來
    郭樹清到山東省美術館新館 文化館調研 來源: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9月29日訊(記者 王鎮富 王新立 王玉棟 王丕成)據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報導 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昨天到山東省美術館新館、省文化館,調研十藝節場館建設情況,檢查指導展覽布置等籌備工作
  • 嶽陽市圖書館、美術館標誌(LOGO)設計方案徵集啟事
    嶽陽市圖書館創辦於1990年9月,先後被中國圖書館學會、全國婦聯評為「全民閱讀優秀組織」、「全國家庭親子閱讀體驗基地」等,被文化部評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 嶽陽市美術館於2015年正式成立,集展覽、收藏、研究及公共教育與服務功能於一體,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益性機構。
  • 中國建築師的設計費為什麼這麼低?
    首先,中國建築師的收入高嗎?
  • 原研哉為臺南美術館設計新LOGO,卻遭網友吐槽
    據悉,美術館新館的建築由日本建築師坂茂(Shigeru Ban)設計完成,坂茂建築設計曾經執行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大芬美術館、遊牧美術館、紙藝術博物館等知名設計作品,擁有豐富的美術館設計經驗。日前,臺南市美術館推出了由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先生設計的全新LOGO。新LOGO用簡單的線條象徵性地表現美術館的「五角形」構造,建築特徵和美術館(Museum)的頭字母「M」。
  • 天堂缺個建築師,所以把他帶走了……
    如果我一開始只做形式,我就會是雕塑家,不會成為建築師。建築師首先必須把一切事情整合起來,之後才創造形式。你得同時考量許多事情。但形式絕非不重要——其實,那不是最終目的。
  • 北京有哪些值得打卡的美術館?王中軍180元門票的松美術館值嗎?
    建築師將幾個不同的建築體以迴廊和庭院聯繫起來,同時將空間延伸到地下。院子裡199棵松樹極具中國特色,室內外每時每秒變換的光影使松美術館獨具匠心。樹美術館宋莊是北京著名的藝術家聚集地,很多人對這裡充滿好奇,但是沒有本地藝術家朋友的帶領很難在這裡遊覽,樹美術館的建造改變了這一點,建築師戴璞在入口處修建了環形坡道將遊客引導進入美術館。
  • 奇妙博物館|去美術館,感受一次奇妙的藝術之旅
    ,由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設計。通過當地傳統磚瓦為建築主體元素,將現代主義的極簡質樸與綿延起伏的山脈、流水等周遭景致融為一體,烘託出恍如中國古典文人山水畫般的意境,這樣一個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的美術館,你不會心動嗎?
  • 坪山美術館館長公布!著名建築師劉曉都擔任館長
    5月30日上午,坪山區舉行坪山美術館館長聘任發布會,著名建築師、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學術委員劉曉都任館長。他表示將把坪山美術館打造成為獨具特色、多元創新的公共美術館。    打造獨具特色、多元創新的文化新地標    劉曉都是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學術委員,香港大學、湖南大學、深圳大學、清華大學建築系客座教授,深圳設計之都推廣促進會首屆會長,20 17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總策展人,應邀在多個國際學術機構講座並擔任國際競賽評委,是中國當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