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5 16:41:00 來源:今日中國 作者:本刊記者 安薪竹
北京在建的最高建築—中國尊、北京舊城風貌保護、中國第四代火車站設計這些在中國建築史上留下或將要留下深刻印記的作品,都出自中國城市規劃建設設計、文化遺產舊城保護專家吳晨之手。
吳晨生於北京、長於北京,1995年赴英留學,後成為首位獲「英國皇家特許建築師」、「英國皇家特許規劃師」等國際最高專業稱號的中國大陸建築師。他作為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回國工作,現擔任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
帶著「復興城市」的夢想歸國
「人在城市中的活動,是城市生活中最重要的要素,但中國很多城市在高速發展時期都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吳晨說,2000年前後,中國的大城市盲目地追求雕塑型建築、地標型建築,相比城市規劃謹慎、城市保護嚴格的歐洲,北京一度淪為外國建築師的試驗場。吳晨曾經公開發表文章批評這種現象,這也促使他下決心回國,為國人建造具有中國風格的建築。在英國倫敦工作期間,吳晨曾經多次參與重大項目,如英國內政部總部新辦公大樓設計。他發現,進入21世紀之後,英國古老的城市群經歷著變革—大型工廠廢棄後,滯留在市中心的廠房、舊建築沒有成為城市垃圾,而是被重新改造,賦予了新的價值。始於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英國「城市復興」概念,對吳晨影響很大,他從倫敦的歷史沉澱中看到了傳承文化精神的重要性。在他看來,城市復興與文藝復興類似,都是為了追求更為豐富的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完美融合。這個理念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回國以後的建築設計和城市規劃的思路。
吳晨向國外建築師介紹北京大柵欄改造
出於濃厚的家鄉情懷,吳晨率先在北京開始了「城市復興」的實踐。從2001年開始,他積極推動將城市設計技術創新運用於建築工程設計實踐中,2002年,提出了中國「城市復興理論」,用以解釋和解決新時期城市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為傳統神韻注入現代活力
十餘年來,吳晨帶領其團隊在北京舊城進行了大量設計研究工作,範圍覆蓋舊城中的大部分保護區,如北中軸、大柵欄、白塔寺、什剎海、南鑼鼓巷、前門東區等典型的歷史文化保護區。
吳晨在研究與實踐中秉持「積極保護、整體創造、全面復興」的理念,力圖保持和恢復首都傳統風貌、延續歷史文脈、促進首都城市建設可持續健康發展。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也是最富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最近一段時間,吳晨和他的團隊按照他們編制的《南鑼鼓巷地區風貌管控導則》,推進這裡的舊城改造。他面臨的問題是,近幾年有些商戶為了招攬遊客,在這裡私搭亂建。如何讓老巷恢復昔日的風貌,吳晨和他的團隊動足了腦筋。在這份北京第一個舊城風貌保護的地方標準中,小到每一個院落的改造標準、窗戶的高度和尺寸,大到整個街區的風貌,都有著詳細的規劃,儘量保持原有的歷史風貌。
大柵欄的改造則更為複雜。大柵欄曾經是北京舊城的商業中心,距離天安門廣場只有200米,全國各地的遊客來北京,都會去這裡逛逛。但是,2000年以後,隨著周邊現代商業中心快速崛起,這一片老舊街區日漸衰落。
為了讓老北京的大柵欄重新煥發活力,吳晨和他的團隊用了十幾年打磨規劃。原有街區的每一間房子、每一根廊柱,他們都做過精心的測量和評估,僅建築風格就改了十幾稿,最終把大柵欄區域定位為傳承歷史、融合未來生活的街區。如今大柵欄現代時尚的建築群煥發著活力,但是老北京胡同的風味兒卻一點也沒有丟。
2010年,吳晨作為第一方案設計人中標了北京最高辦公建築「中國尊」的設計。「中國尊」總高528米,位於北京東三環CBD核心區,是目前中國建築師主創設計並在建的最高建築,也是在地震八度區世界上最高的超高層建築。
中標過程並不輕鬆,幾乎所有國際著名建築設計事務所和著名建築師都參與了「中國尊」的競標。吳晨團隊的方案在近80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並被最終確定為實施方案。由吳晨親自命名的「中國尊」大廈形如中國傳統的禮器「尊」,這個具有中國歷史意境的建築表現出了新時代的城市意象,是對「中國設計」的成功詮釋。
「中國可能在我們這一代出現世界級大師」
「我非常有幸能夠入選千人計劃,回國工作給了我非常寬鬆的創作環境。從建築師的角度來說,是夢寐以求的。」中國的高速發展給吳晨提供了充分展示才華的平臺。2015年,「北京市城市設計與城市復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吳晨擔任主任,這是國內首個在省級(直轄市)城市設立的相關中心。吳晨說他是建築師,是城市規劃設計師,同時也是一個城市的研究者。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與高速發展和變化的中國息息相關。
中國是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裡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高鐵車站及超大型交通樞紐日益重要。吳晨陸續完成了廣州、南京、青島等7座高鐵站房設計,並提出了中國第四代火車站「站城一體」的設計理念,以城市設計為技術平臺,構成以車站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空間網絡。
工業遺產的復興則涉及城市棕地的再開發和經濟轉型。自2009年起,吳晨帶領團隊持續在北京首鋼地區進行整體城市設計研究工作。這個在2008年奧運會前夕將部分生產轉移至河北的園區,是迄今中國最大的工業廠區改造項目之一。吳晨與他的合作者們的研究與設計,促成了冬奧組委入駐該園區。陸續開展的首鋼廠區改造與建設將使首鋼成為國際工業區轉型發展最重要的示範之一。
2016年開始,吳晨又利用數學模型對複雜城市問題進行系統量化分析和模擬,在北京通州副中心建設中加以運用,實現了精準決策模型在中國的首次創新應用。通州即將建成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將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北京空間格局,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注入了新觀點、新證據。
「對於北京舊城來說,目前面臨著最接近於文化全面復興的歷史機遇。」吳晨認為,城市副中心的建設,以及雄安新區的規劃,為這一歷史機遇創造了條件。作為建築師和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應該充分珍惜和抓緊這一機遇,「中國在我們這一代出現世界級的建築師,是有可能的。」
對此,吳晨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