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
不管你是否為高校師生,不管你還剩餘幾天年假可以揮霍,春節假期前後的這段時間,氣氛已經不太一樣,「年後再說吧」這句話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姑且稱這段時期為「寒假」。(好像我們真的有寒假一樣)
寒假出門,隨身帶本書,是很好的修飾。
寒假出門,隨身帶本設計書,是最好的修飾。翻起來不累,別人看著也有*格。(此處,請自動忽略設計書的重量)
如果你的寒假生活,不是死宅吃喝以增肥為主,那麼以下5種寒假生活和5本書,可能適合你。一邊休假,一邊在隨手翻翻的紙張觸感中和設計靈感相遇。
第1種寒假生活:度假酒店走起
來自100位跨界生活家以及行業意見領袖
的年度避世出行第一指南
著者:中國最佳設計酒店大獎編委會
書號:9787559814258
出版時間:2019年01月
《時髦避世2019中國設計酒店年鑑》是原外灘畫報旗下的系列圖書。2019年新版將收入60餘家海內外精選設計酒店,通過建築理念、服務功能等多角度敘述,為讀者呈現出年度當紅的潮流之作,展現當代居停美學。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當下,人們更多地轉向了精神層面,思考如何有態度地生活。生活,是每個人正在經歷的過程;設計,是人類高於生存本身的要求。
書摘1
書摘2
新增功能性圖標和酒店信息,掃描二維碼隨時隨地了解更多資訊
第2種寒假生活:小眾民宿走起
民宿可以為人們提供逃離日常生活的空間。與永久性住所相比,這類宿處的設計更為寬容。民宿不僅限於接待臨時到訪的朋友,孩子們還可以在這裡待得久一些,年邁的父母也可以在此住下,而且民宿也已成為社會認可的、賺取額外收入的有利來源,空間愈是曲折多變,愈是受歡迎。
傳統的民宿項目場地都會存在一些富有挑戰的限制條件,包括原有建築和景觀形態。想出一個巧妙的解決方案需要一定的創造力和橫向思維。因此,民宿這一獨特的類型為人們提供一個測試新想法的平臺,短暫停留的場所不會被長期佔用。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們願意為更有趣、更大膽的體驗買單,並將這種體驗推向極致。
精選全球範圍內頗具代表性的182家民宿
作者簡介:
2007 年,室內設計師瑪利亞·夏齊斯塔夫魯在雅典柯洛納基(希臘)創辦了一家名為Lime Deco的建築和室內設計公司。她的項目獲得了世界各地出版機構的高度認可。瑪利亞不斷追尋著自己的夢想,並將極大的熱情投入室內設計領域中。
希臘 聖託裡尼島/設計:喬治·阿萊克斯由;攝影:路易莎·尼古拉多
美國 華盛頓州 馬扎瑪/設計:CAST 建築事務所;攝影:史蒂芬·漢普登
杭州建德/設計:阿科米星建築設計事務所;攝影:杭州富春俱舍
更多民宿設計:學習民宿設計?為你整理民宿主題書單一份
第3種寒假生活:鄉村老家走起
著者:張曉春
書號:ISBN 9787559806192
出版時間:2018年05月
建築師或藝術家在當代中國鄉村建設中的建造實踐,不僅是對空間環境的重建,某種程度上,更包含了對「鄉土建造」觀念的「重建」,進而激發了社會對鄉村問題的反思。它絕非僅是一波建設熱潮,而是一種經濟的、社會的和文化的現象。
本書通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事件和40多個最具代表性的鄉建案例,探討了建築師或藝術家的鄉村設計實踐在呈現出多元化、在地性的同時,如何完成對鄉村產業轉型、社會空間和文化脈絡延續與重建的深度參與,實現從鄉村重建到鄉土復興的變革。
書摘1
書摘2
作者簡介:
張曉春,博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時代建築》編輯室主任。張博士關注近現代上海的城市建築和文化變遷、歷史建築保護與更新、鄉村建築更新等方向,並堅持文化人類學等的跨學科研究視角。
第4種寒假生活:歷史老城走起
《百年城市規劃史》一書榮獲國際規劃史學會(IPHS)設立的圖書大獎
——最具創新意識的規劃史英文圖書一等獎。
著者:(德)沃爾夫岡·桑尼
書號:ISBN 9787559808554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百年城市規劃史》一書通過對20 世紀現代城市規劃設計案例的分析和總結,為讀者建立都市風貌與密度的設計目標和城市理想,這些案例包括功能混合、社區開放、公共空間、城市綜合體、歷史風貌和城市文脈。此書探討了被忽視的近現代城市發展問題,例如密度的設計和產生,致力於傳統城市文化的城市空間發展,同時也記錄了現代城市綜合建築群的創立過程。在重新書寫20 世紀城市發展歷史的過程中,此書將成為解決當前城市規劃問題的重要參考書籍。
作者介紹:
沃爾夫岡·桑尼(WolfgangSonne),德國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多特蒙德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工程學院建築歷史與理論教授。其研究領域主要為19世紀和20世紀建築與城市的發展,是歐美城市設計領域中的著名專家。
詳情連結:重磅新書:《百年城市規劃史》
第5種寒假生活:充電學習呆著
著者:(美)凱薩琳•詹姆斯-柴克拉柏蒂
書號:978-7-5495-9154-1
出版時間:2017年01月
該書基於全球視野,按時間順序描繪了自1400年以來,世界上不同地區在各個時代對創造建築風格和改進建造技術所做的貢獻。這也是本書作者柴克拉柏蒂評價各地建築所表現的「現代性」的重要指標,同時她也開宗明義地指出「西歐和美國並非一直以來都在這兩方面領先世界上的其他地區」。作者的這種觀點將西方和非西方的建築發展等量齊觀,擺脫了此前西方建築史學習慣用西方標準衡量其他文化的「普羅克拉斯提斯之床」,真正描繪了一部自1400年以來的全球建築發展史。
除此之外,該書還特別強調了建築史研究中「人」的重要性。此前的建築史著作通常根據文藝復興之後歐洲偉大建築師(1800年以後則擴展到世界其他地區的著名建築師)的傑作為主線撰寫。該書則將其範圍擴展至業主、施工者和歷代的使用者等「對建造和維護該建築發揮作用的人」。
書摘
作者簡介:
凱薩琳•詹姆斯-柴克拉柏蒂,都柏林國立大學藝術史專業教授,於2007年至2010年間任該校藝術史學院院長。柴克拉柏蒂畢業於耶魯大學,後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先後作為明尼蘇達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主講建築史,並擔任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墨卡託客座教授。
「書都挺好,年後再說吧」和
「近來可好?有空約著見面聊啊」
異曲同工。
以前的寒假,是趁機見該見的人,吃該吃的肉。
現在的寒假,趁機去想去的地方,看動心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