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英國建築師在19世紀上半葉嘗試了每一種想得到的復興風格,但哥德式復興和古典式復興顯然是他們的最愛。在數量上超過哥德式復興建築的恐怕只有古典式復興建築了。不過,浪漫主義時期英國建築的最大特點是折衷主義。在英國,崇高類型建築的鼎盛時期是18世紀90年代。哥德式復興建築包括詹姆斯.懷亞特的方特希爾修道院,位於威爾特郡的方特希爾.吉福德。其主人威廉.貝克福德想要搶走草莓山的風頭,於是建造一座體現哥德式傳奇小說的恐怖和陰鬱的中世紀住宅。這所宅子高達驚人的36米,不僅外觀極像哥德式大教堂,規模也與之相似。
宅子內部到處可見中世紀風格的細節和無盡的陰暗、狹窄的走廊,加上巨大而高聳的塔樓,讓人產生柏克所謂「無限崇高」的感覺。室內不僅大膽地融合了多種元素,而且還因各部分不規則的整合而顯得別具一格。大多數復興者並不追求崇高,而是通過歷史主義、異國情調、如畫和聯想主義特質來滿足自己對浪漫主義的渴望。最著名的哥德式復興建築是由查爾斯.巴裡爵士和A.W.N.普金設計的議會大廈。它是在老樓被燒毀後政府於1836年下令重建的,競賽要求新樓用兩種「英式」風格中的一種進行設計,而97件參賽作品中有91件用的是哥德式。巴裡是建築師總長,其最著名的是古典式或文藝復興式復興風格的作品。不出預料,他把建築設計成一種對稱、整齊的樣子。
他還明智地聘請了英國一流的哥特專家普金來設計出樓內外的每一個哥德式細節。普金憑藉縝密的歷史準確性,用華麗的垂直風格來設計這些細節。一般認為如畫的塔樓也是普金的貢獻。哥德式復興風格非但沒有變得崇高,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走向了如畫和聯想,專門用於喚起民族自豪感。19世紀的古典式復興建築中,絕大部分實際上是對古代建築直截了當的模仿,比如格拉斯哥和愛丁堡這樣的城市,幾乎全部是以新古典主義風格修建的。在古典式復興方面,崇高類型建築的最佳代表人物可能是約翰.索恩,他所設計的英格蘭銀行可謂這方面的典範。1788年,索恩被任命為銀行總監,此後一直擔任這個職務直至去世前不久。在此期間,銀行不斷擴建,最終成為由幾十座大樓組成的複雜建築群,這些大樓全部由索恩設計。正如統一公債部所表現的,索恩受到皮拉內西的影響,把建築設計得十分巨大,但建築內部卻樸素無華,這也反映了勞吉爾對他的影響。
統一公債部內部的設計意圖是喚起古羅馬的崇高、偉大,所以將巨大的中央大廳擴展成帶有稜拱和筒拱的跨間,讓人想起戴克里先浴場。公共浴室所用的那種弓形窗增強了這種聯想,為了顯得樸素和突出幾何形狀,這些窗戶並沒有安裝窗框。約翰.納什是這個時期最傾向折衷主義的建築師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正是這種風格的代表人物。索恩的折衷主義傾向同樣很突出,二人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納什可以靈活、快速地在不同風格之間切換,往往有驚人的大膽設計。他並不拘泥於風格,其特點就是奇巧、多樣,而大多數建築也是多種元素不對稱的組合,令它們看上去仿佛附加結構的堆積。他今天可能設計一個帶有茅草屋頂的小村莊,明天就可能會設計一棟義大利風格的別墅,隨後也許是一座帶有中世紀雉堞的宅邸。
1815年,納什將流行的「東方」樣式用在布賴頓的攝政王皇家亭閣之中。他接手時,這座建築已按照帕拉第奧風格建起了一部分,造成了一些障礙。但他迅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整個帕拉第奧式正立面上安裝鐵架,以支撐生鐵鑄造的洋蔥形穹頂和尖塔。在亭閣內外則使用哥德式、中國、伊斯蘭和印度的建築元素,創造出一個美輪美奐的奇幻世界,迎合了時人對異國他鄉和遙遠過去的浪漫主義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