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2021考研的小夥伴們心裡都慌慌的,自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以來,已有安徽省、中國傳媒大學相繼官宣進行研究生教育改革。
近日,深圳大學也公布將進行碩招改革。一起來看看發生的變化吧!
1、優化招生專業類型結構
新增機械(核工程)、學科教學(生物)專業,應用化學專業不再招生;
部分原非全日制專業,如法律(非法學)、學科教學(體育)、現代教育技術、學前教育轉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
積極爭取教育碩士、法律碩士、新聞與傳播等專業的招生規模。
全日制招生專業學費均為8000元一年。經過政府批准,法律(法學)非全日制碩士學費調整為90000元。
解讀:
非全日制專業縮水,部分報考深大非全日制專業的21考生應該要考慮是否轉為全日制或者更換學校了。
教育碩士、法律碩士等專業迎來擴招,為適應社會的經濟發展,部分專業領域仍然需要大量的高級應用型專業學位人才。
2、跨界聯合培養啟動招生
成立「學科交叉融合聯合培養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項目」和「產教跨界融合聯合培養專業型碩士研究生項目」。項目分別搭建「學科交叉育人平臺」和「產教融合育人平臺」,並依託平臺,專業化培養一流拔尖創新學術型碩士及高層次應用型專業碩士。
跨界聯合培養碩士將於2021年全面啟動招生,首屆主要採用推薦免試方式招生。
解讀:
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決定,交叉學科將成為第14個學科門類,相信以後統考生也會有機會報考。
3、調整初試考試科目,優化複試考核
所有全日制專業統考考試科目原則上不再選用英語二、改為選用英語一;
除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與化工專業選用數學二以外,所有全日制理工醫專業不再選考數學二,改為數學一;
除教育部有相關特殊規定以外,所有相同專業的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自命題考試科目一致,其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的差異於複試階段再行體現。
從複試環節,進一步對學生的專業素養、研究特長、創新思辨、道德品行、綜合能力等進行考查;
同時擴大各招生學院(部)的自主權,各招生專業可在招生專業目錄的備註欄對考生提出專業背景和能力要求。
解讀:
對於全日制專碩來說,考試難度增大,初試科目由之前的英語二改為英語一。
數一是三門數學考試中涵蓋內容最多的了,數二改考數一,需要多學一門概率論,本來考數二的小夥伴要儘快複習數一那部分。
此外,不管是想考專碩還是學碩,在初試結束之前所學所考都一樣,在之後的研究生培養中進行區分。這意味著未來專碩的含金量將到達新的高度,對於為了就業而考研的小夥伴是大好事。
在複試上加強能力考察,注重綜合評價,複試考察將變得更為嚴苛。中傳同樣進行了複試改革,複試破除「唯分數論」已形成趨勢。平時學業表現不佳、單憑考研高分上岸的路將走不通了。
考研改革的挑戰和機遇:
相信小夥伴們看了各種考研改革的通知已經有些焦慮了,考研並沒有任何投機取巧和「更容易上岸」的方法,雖然研究生呈擴招的趨勢,但是難度也在無形中提升了。
但打鐵還需自身硬,應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最好的辦法是提早準備!對於初試科目調整和類似於深圳大學這樣的改革,只能抓緊時間調整複習計劃,多學點東西!認真複習,積極應對變化,我們就能離上岸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