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年殖民史看畸形英語崇拜文化

2021-02-23 釣魚會

英語已成為百年西方殖民歷史上,最後的一把利器。

所有圍繞英語存廢的鬥爭,其背後的主要動力,就是對文化話語權的爭奪。

過去一百多年,英美制霸全球,他們每打下一個殖民地,首先就是推廣英語教育。語言上佔領優勢,就能在文化上,消滅殖民地的傳統文化。

在推廣英語教育中,英國人無疑是最精明的。除了建立英語學校,建立以說英語人才為高等階級的畸形社會等級外,甚至會把被殖民地皇帝,王公或部落酋長的女兒,帶到英國學習英語。

後來蒸汽船時代促成了美國崛起,美國也開始效仿英國,樹立語言文化的霸權。

以印第安為例。

美國人消滅印第安主要分兩步:

1,為了將印第安人的土地私有化,美國頒布了「 1887 年道斯法」( Dawes Act of 1887);

2,廣泛建立英語學校,進行嚴格的就業與民眾等級劃分,以說英語的為高階級,不說英語的劃分為賤民階級。

1879 年,退伍上尉布拉特在美國政府的資助下,在賓夕法尼亞的卡裡斯勒建立了一所英語寄宿學校,專門為印第安的孩子提供所謂的英語主流教育。

他在士兵的助陣下,前往各個印第安保留地說服家長,讓他們把孩子送到學校裡接受英語教育。

布拉特的說辭是這樣的:「為什麼印第安人那麼貧困,總是受人欺騙?是因為你們不懂得說英語,如果你們的孩子能和白人一樣說英語,那你們再也不會受騙,你們也再也不會繼續貧窮困苦的生活。」

他的說辭,欺騙了很多印第安人,最終,大量印第安家庭把孩子送往學校接受英語全面培訓,這些孩子長大後,就忘記了自己的傳統,成為了母語為英語的二等公民。

這所學校名字叫「美國印第安人培訓和工業院校」。

在初步取得成功後,美國在之後的 20 年裡,於各個印第安保留地上又建立了 200 多所院校,這些院校的目的只有一個:把印第安的孩子,改造成英語人。

由於語言霸權具有國家戰略意義,因此,布拉特對孩子採取的管理,完全是軍事化的,比如穿西方人的統一服裝,禁止穿民族服裝;孩子不準留傳統髮型,必需全部採用西方人的傳統髮型;禁止說部落語言,只要在學校裡,就必需全程使用英語。更重要的是,在學校的長期教育中,不斷灌輸給這些孩子一個概念:你們模仿了美國人,就比其他印第安孩子高人一等,你們過去的宗教傳統,都是落後愚昧的,只有信仰上帝,才是你們的未來。

然而,這些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在這一百多年來,至今沒有任何話語權,並且始終都是美國的賤民階級,被保護對象。美國印第安人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商業領域,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可言。

我們今天絕大部分「慕洋派」,始終堅定推廣英文,並發自內心認為,這不會滅亡自己的國家,而是在救贖中國,並自己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崇高的事業。

現在看來,不是幼稚,就是居心叵測。

很多人會問,如果中國人都學好英語,那麼有朝一日,中國人可以真正滲透到英美上流社會,掌握他們的政治權力,不是很好嗎?

這其實是痴心妄想,也是一種弱者思維。

因為英語在歐美,僅僅是工作語言,並不是控制話語權的語言。上流社會的主要語言,是拉丁語。英語,只是拉丁語的末流。在英國,如果要進入主流社會,考公務員是必不可少的,這其中有不少科目,必須要求考拉丁語和古希臘語,而這些只有貴族私立中學有設這些課程,英國高中會考拉丁語每年有萬人,古希臘語有千人,階級等級從中學時代早已經劃分定了。

所謂西方的現代文明奠定者,如笛卡爾,帕斯卡,斯賓諾莎,以及鍊金術士牛頓,都是使用拉丁語來進行寫作的。

美國作為一個典型的蠻夷國家,也有樣學樣,其上流社會,也以講拉丁語為榮,所以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代表,往往都要用拉丁語進行演說。

一個中國孩子,英語再好,連一個企業高管的可能都十分渺茫。

王思聰從小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教育。參考:王思聰與共濟會

王思聰高中讀的英語學校,叫做 Collegium Sanctae Mariae prope Winoniam,翻譯成中文,就是封地勝城聖母瑪利亞神學學堂

這所聖瑪麗學堂,創建於 1382 年,學校基建工程的設計者,是英國公候愛德華三世負責財政的治黍內史,勝城太守威廉 (William of Wykeham, Bishop of Winchester)。

因此,王思聰內心深處,對英語文化霸權的維護,是有原因的。

過去英語語言文化強大,是因為英國國教的強大,本質則是英美軍事力量的強大。在過去 30 多年裡,沿海殖民地的家長,普遍都希望孩子英語好,最重要最核心的動力,就是希望孩子將來能夠移民英美,享受這些國家的高福利,或者退而求其次,能夠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大城市進入外企工作,獲得更高的福利和薪水。

當這些基礎存在的時候,學英語,等移民的動力會始終存在。當歐美軍力保持領先時,學英語的中國孩子,就會一代又一代成為英美民族的奴隸

可惜,這個基礎已然並不存在。參考:你明明是個優秀人才,卻浪費了大量時間學習英語

但是,民族信心和觀念的改變,卻不是一蹴而就的,至今為止到 80 後這一代父母,依然有著「學英語高大上」的認知幻覺。但這份幻覺,對孩子,對民族,就是一個災難。

除了宗教和政治的因素外,英語霸權的較量與爭奪,更多體現在商業。

做生意的最高競界都是玩文化,玩信仰,英語民族的人,長期說你唐人街是落後的,祭拜先人、燒香拜神是野蠻的,你的文明是落後的,你的產品質量和安全是危險的。這樣,國人越不相信自己,產品就越不行;產品越不行,越是覺得自己的民族不行...這樣就陷入惡性循環。參考:文化與精神殖民,是最高等隱秘的殖民方式

一個民族對自己民族的產品徹底失去信心後,外來品牌就會對殖民地民族產生強大的威脅。

以至於過去 30 年來,任何一個西方品牌,只要描述包裝一下歷史故事,就能搖身一變成為中國人心中的高檔品牌。

這背後的邏輯,就是來自西方百年殖民徵服史。

站在文化與精神高地的西方品牌,說我們的品牌和產品是落後的,我們只能接受自己是落後的印象。

殖民地思想越深入的地方,西方品牌文化的強勢感就越強。所以為什麼星巴克旗艦店能夠在上海落地,而上海沒有辦法誕生阿里?都是一樣道理。

世界 500 強辦事處,絕大多數都在上海。

要融入五百強統治下的上海商業文化,就必需耗盡一生的積蓄,去追逐 Gucci,LV,香奈兒。否則,便會被周圍的環境淘汰。所以,外國品牌強勢,背後是軍事強勢和資本強勢,外國品牌文化強勢的地方,中國人,是沒有出路的。

品牌文化話語權缺失的地方,當地人往往會有比較出色的模仿力,模仿外國品牌形象,模仿外國的文字,文學,模仿他們的口音,這都是殖民地人民最擅長的事情。

全民學英語,根本就是個笑話。

公子鑌

相關焦點

  • 王旭東:英文試卷,"英語adore(崇拜)"
    (1月9日《武漢晚報》)    I服了YOU,瘋狂英語,瘋狂試卷。可以視為別出心裁的創新,另闢蹊徑的嘗試;也可以認為,是對英語的adore(崇拜)。「元芳,此事你怎麼樣看」,元芳不懂英語,肯定也不解其意。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從最美英語老師來看「女神崇拜」
    網上一條「最美英語老師」的微博被熱炒。四川師範大學一位新來的女英語教師,因長相清純甜美,受到網友們的關注。許多人評價這簡直是張「明星臉」,多數覺得她像佟麗婭,還有人認為像劉詩詩。這條微博還引發了網友們的「學習熱情」,微博稱她的英語課上男生出勤率已爆表。
  • 生殖崇拜,是中國追星文化裡的一顆毒瘤
    可現在,只要你有幾分姿色就能被捧成明星受人追捧,甚至被資本相中大力助推,這種畸形的現象令人深思。一、剖開中國當下追星文化的內核在皮哥看來,當代中國的追星文化暗藏「兩大毒瘤」。可是現在,偶像卻成了許多人將自己和「性」與生殖器捆綁在一起的情趣玩具,這種偶像式的生殖崇拜要不得。二、「生殖崇拜」從何而來?造成這種「生殖崇拜」的原因有很多種。最直接的原因是,網友都藏在手機後面。
  • 看膚色選外教是英語崇拜寄託
    看膚色選外教是英語崇拜寄託   看膚色選外教是英語崇拜寄託  時下,國內的學校尤其是培訓機構都流行聘外教教英語。但無奈中國市場龐大,「僧多粥少」,據調查,大多數外教主要是來華旅遊的背包客和留學生,並沒有教師資質。  無論承認與否,這就是國內英語培訓市場的現實。
  • "英語崇拜"已成為中國人精神和物質負擔
    舉報 語言的背後是文化
  • 是誰讓我們如此"盲目崇拜"英語?
    如今在上海,隨著英語的廣泛應用,講一口流利的英文成為許多滬上白領身份和品位的象徵。然而在9月18日舉行的「紀念推廣普通話20周年」座談會上,上海的語言專家和教育專家卻指出,在某些行業尤其是上海的工商界,存在著英語過度使用的情況,這種現象背後其實透露的是一種盲從的心態。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院長更是直言:「這是盲目崇拜!」
  • 為何中國的上層社會喜歡崇拜西方文化,卻看不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
    為何中國的上層社會喜歡崇拜西方文化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商業、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新政要,他們是社會的精英。在近代的100年裡,經濟的落後也使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沒有自信。這種不自信代代相傳,成為我們的文化基因。
  • 英語四級作文範文:論偶像崇拜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四六級作文>正文英語四級作文範文:論偶像崇拜 2013-09-20 19:18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從原始崇拜到宗教信仰的文化傳承與演變
    例如西安半坡母系社會遺址的陶器、青海柳灣出土的馬家窯文化彩陶壺上等都有明顯的的「魚紋」、「蛙紋」及「倒三角形紋飾」形象,這些就是生殖崇拜的文化證明。特別是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大型祭壇(女神廟),是專門用來對女性生殖神進行祭祀的場所,其文化意義非常巨大。
  • 瘋狂英語創造人李陽談皈依佛教:特別崇拜釋永信
    其實,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熱愛中國文化,希望通過英語把中國文化傳播到全世界」;第二是他認為佛教是真正的大智慧,需要用一生去感悟和修行;第三,李陽提到光靠教英語無法教育好下一代,他認為當下傳統文化缺失,需要擁有信仰。另外,對於選擇在少林寺皈依,李陽解釋稱自己從小就是少林寺的信徒,而且特別崇拜釋永信大師。李陽仍然沒有忘記推廣自己的瘋狂英語。
  • 古羌人文化標本:千年馬家窯,來這裡看的不僅是文化
    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地方類型之一,距今也足有5700年——4200年左右。史料考證,馬家窯文化有石嶺下、馬家窯、半山、馬廠等文化類型,主要分布區域以甘肅中部及青海東部為中心,邊緣地帶延伸到甘肅東部、寧夏南部及四川北部。
  • 泰戈爾與中國的文化淵源:崇拜中國文化,促進中印交流
    泰戈爾的家庭,尤其是他自己,都十分精通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泰戈爾的父親戴賓德納特·泰戈爾及祖父德瓦爾伽納特·泰戈爾都曾訪問過中國。泰戈爾不僅崇拜中國文化,也深深地同情中國民眾。泰戈爾一直熱切期望著訪問中國,這個願望在1924年得以實現。
  • 一口朗姆酒,一部美洲殖民史
    但真正的朗姆酒故事,其實是一部甘甜資本主義的殖民史、海盜橫行的掠奪史,也是現代美洲與歐洲激烈碰撞的歷史。新世界與甘甜資本主義朗姆酒的故事,最早可以從11世紀末講起。第一次十字軍東徵時,歐洲人在亞洲大陸發現了甘蔗。
  • 宗教、文化、儀式,古希臘植被隨處可見,為何還會產生植物崇拜?
    可以說植物崇拜是一種文化現象,對於古希臘人來說植物崇拜對於他們的生活和宗教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對整個人類的文明都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希臘的植物崇拜那麼古希臘與植物崇拜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淵源呢?是與其特殊的地理地位有關嗎?還是和宗教及文化相關呢?
  • 畸形的飯圈文化何時休
    近日,湖南衛視回應正在調查有關情況,一同被推到輿論風口浪尖上的還有應援與飯圈文化。  應援的概念來自日韓,泛指粉絲為偶像加油助威的各種表達方式,包括揮舞螢光棒、穿統一的服裝、送禮物、組織線上線下活動等。近年來,很多明星的粉絲群體逐漸規模化,應援尺度也受到質疑。年初,有教師組織學生為明星應援、粉絲團體強迫成員購買明星專輯和代言產品,已經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 天涯熱風:尋訪海口百年華僑大宅「何家大院」
    天涯熱風:尋訪海口百年華僑大宅「何家大院」   中新社海口10月17日電 題:尋訪海口百年華僑大宅「何家大院」  中新社記者 王辛莉  今年76歲的何子健走進位於海口市義興后街67號祖宅「何家大院」,眼前依稀浮現中門敞開紅毯鋪路的場景。
  • 英語教材的百年演變
    整整120年,日新月異,唯一不變的是對英語的堅持。清朝末期的英語教材看著確實有點簡單,不過在當時,能有學習英語的想法,並能編撰出版英語教材已經實屬不易了。2000年以後,英語課本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圖片越來越豐富,內容越來越詳細,版本也越來越多。新世紀的英語教材,不僅體現了對語言技能的重視,而且突出了對文化意識的重視。
  • 人類偶像崇拜發展簡史:「追星」如何追出「飯圈文化」?
    可惜,這一腔深情李白表示「婉拒」,因為他崇拜的可是南北朝詩人謝靈運,在詩中引用謝靈運的詩句共110次,大概就相當於改了一百多遍QQ籤名吧。當然咯,謝靈運也有自己的偶像……停!禁止套娃!所以說,現代人的追星戲碼真的是不夠看的。
  • 美洲殖民史之神秘的黃金國:只因「國王」違背人性,導致結局悲慘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是個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國家,作為唯一一個延綿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文化的延續和流傳是有一定原因的。中國文化自起源到發展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內涵。而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曉北美殖民地的歷史,其中就是夾雜了屠殺和掠奪的發展史。
  • 評論稱中國幼兒教育誤入歧途 畸形偏向於知識傳授
    評論稱中國幼兒教育誤入歧途 畸形偏向於知識傳授 鑑於此,中國教育需要體系性變革,變革的核心是設計合理的制度,走出知識傳授崇拜,讓教育走上「立人」之路  六一兒童節之前,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其「說明」中明確提出實施《指南》的第一個原則: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