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崇拜,是中國追星文化裡的一顆毒瘤

2020-12-20 皮皮電影

1993年,蔡明、郭達和趙麗蓉表演的小品《追星族》在央視播出,小品裡蔡明飾演的女學生追星追得走火入魔,搞出了一大堆啼笑皆非的事情。

沒想到27年過去了,中國的追星熱非但沒有退燒,反而燒得更糊了。

當年小品裡的女學生迷的是四大天王和鄭智化,好歹都是有乾貨的明星。

可現在,只要你有幾分姿色就能被捧成明星受人追捧,甚至被資本相中大力助推,這種畸形的現象令人深思。

一、剖開中國當下追星文化的內核

在皮哥看來,當代中國的追星文化暗藏「兩大毒瘤」

第一個毒瘤是審醜文化。

從十年前的鳳姐,到五年前的「竊·格瓦拉」,到數年前「髒話連篇」的網紅主播,再到最近的騙子馬師傅,都是在罵聲中越來越火,被罵到最後甚至連他們自己都心生出了一股自豪。

他們身旁聚攏了一幫擁躉,像信徒一般散播他們的「警世格言」,然後獲得一種難以名狀的滿足感。

而一些明星們則樂於炒作自己的緋聞,這成了他們迅速獲得知名度的利器。

第二個毒瘤是偶像式的生殖崇拜。

簡單來說,就是在網際網路的庇護下,許多人混跡於狂熱的粉絲群中,將一些下三濫的價值觀包裝成流行語,藉助追星的方式,像病毒一樣傳播出去。

過去的粉絲再怎麼狂熱,撐死了也就說句:「劉德華,我愛你。」

可現在的粉絲呢,TA們在網上追星的言論簡直讓人三觀盡碎。

比如網絡社區一些男粉絲對女明星的惡俗言論。

面對一個長腿的美女,粉絲會調侃「腿玩年」。

面對身材微胖的明星,粉絲會稱其為「極品實戰利器」,甚至會說「你還是太年輕,以後就懂了」。

面對40+的性感女星,一幫小年輕下面直呼「阿姨,我可以!」、「阿姨,給我買AJ。」

反過來,女粉絲對男明星的YY也是不遑多讓的。

有的粉絲要給偶像「生猴子」。

有人或許會說,這些都是段子啦,網際網路時代需要一點娛樂精神,認真你就輸了。

可是任何一個玩笑裡都會有認真的成分。

你可以試想,如果你是一名父親或母親,當你的孩子在網絡上看到的是這樣動不動就嫁接到「生理層面」的粗鄙之詞,你會作何感想?你還會認為把它當成玩笑一笑而過就行了嗎?

過去的追星再怎麼狂熱,明星在粉絲心中至少都是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我想不會有哪個粉絲會把偶像和生殖器聯繫在一起。

可是現在,偶像卻成了許多人將自己和「性」與生殖器捆綁在一起的情趣玩具,這種偶像式的生殖崇拜要不得。

二、「生殖崇拜」從何而來?

造成這種「生殖崇拜」的原因有很多種。

最直接的原因是,網友都藏在手機後面。

網際網路時代大家都是匿名發聲,為了博關注,許多人嘴上就把不住門了,內心中的惡獸就這麼釋放了出來。

而「屎尿屁」的東西是最簡單粗暴的消遣。

你和三歲的孩子談理想,談偶像,孩子一定聽不懂。

但你和三歲的孩子說我放了個大臭屁,孩子立馬咯咯咯笑起來。

大家工作這麼忙,壓力這麼大,好不容易擠出一點時間刷會兒手機,都不想帶腦子,那麼這些帶葷腥的流行語就像街邊的麻辣燙一樣,6塊錢管飽。

而粉絲對偶像的狂熱是一般人無法比擬的,這些屎尿屁的東西也就改頭換面,借著狂熱粉絲之口傳播出去,然後破圈引發全民跟風熱潮。

其次,影視劇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一大因素。

現在的影視劇,形式大於內容,妝容越來越精緻,但內容卻越來越乾癟。

比如被稱為「四千年美女」的某女星,在新劇裡被綁架了,卻穿得美美的,嘴裡像含著一塊化妝棉。

比如靠《跑男》走紅的某女星,在電視劇裡吃一塊食物都要借位假吃,生怕毀了自己的魔鬼身材。

再比如郭敬明明白年輕人就喜歡好看的面容,喜歡奢華的場景,喜歡極端的撕逼劇情,於是他《小時代》系列就成了這樣一種大融合。

就是這些亂象叢生,造成了大家不再關注影視劇本身的質量,而是開始吹偶像的神仙顏值,明星不再靠實力吃飯,成了「展露身體」的軀殼。

在《圓桌派》上,馬未都就曾經這樣評價《小時代》,大意是說,別人都罵《小時代》是垃圾,但他覺得這部電影有它正面的地方,它很真實地反映了這個光怪陸離的時代,幾百年後,人們如果對我們這個時代比較陌生,看一看《小時代》,就能明白把糟粕奉為圭臬的這時代,其價值觀是有多麼混亂。

另外,資本、平臺的助推同樣也是一大成因。

我們回看近一段時間最火的「一老一少」。

前者是當下「審醜文化」的典型產物,後者則因乾淨、帥氣的面龐而一夜間火遍全國。

但他們的爆火都有個共同點——離不開資本、平臺的助推。

如果我們仔細想一想,絕大部分人關注到他們並不是主動搜尋,而是打開社媒平臺後,這些「熱點」就已經被整理好呈現在我們眼前,此前各類偶像明星上熱搜時同樣也是如此。

所以這些「熱點」究竟是社會現象的客觀歸納,還是摻雜商業或流量目的的精心設計,我們需要有所甄別。也許這背後是資本產業構建鏈條的重要一環,也許會是各家平臺追逐流量的法寶利器,當然也可能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對世界純粹、本真一面的還原。

三、如何拔掉這顆毒瘤?

觀眾是沒有義務進行改變的,每天忙著操心工作和家庭,哪有閒工夫和你掰扯什麼價值觀?嗨就完事了。

作為管理者,就肩負了不可推卸的責任。

從政策指引到平臺管控,應該堅定地撥亂反正,別讓劣幣在驅逐良幣,將一些無底線的腐劇、打擦邊球的主播清掃出門,讓汙點明星永無出頭之日,這樣我們才會迎來撥雲見日的一天。

作為創作者就更加任重道遠。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創作的「筆」從觀眾手中「奪」回

現在很多創作者為了流量,毫無底線地去迎合觀眾,觀眾喜歡看什麼,他們就拍什麼。

比如傳統的男女CP觀眾已經看膩了,現在腐女喜歡看男男基情,那編劇就安排上。

比如簡單的兒女情長觀眾已經膈應了,男女主演戲外的緋聞滿天飛了,還在戲裡裝什麼純?趕緊大尺度的床戲安排上。

當創作者把選擇權交給這些年輕人後,結果就是只能朝著屎尿屁這些簡單粗暴的路子上使勁兒了。

不能再這麼慣著觀眾,創作們應該側重考慮好時代表達和自我表達,用真正嚴謹的態度進行創作,心懷對藝術的敬畏之心。

其次,不管是創作還是平臺,一定是要致力於幫助觀眾提高審美

要知道,任何時代喜歡看風月片的人遠遠比喜歡讀《紅樓夢》的人多,如果只是要一味迎合、滿足人性最淺層的「欲」,前方註定會是一條萬劫不復的深淵。

如今我們已能看到,新一代的年輕人大部分是在短平快的享樂中泡大的,他們閱讀不了140字以上的文字,欣賞不了1分鐘以上的視頻,他們無法忍受延遲滿足的煎熬。

隨著這種自甘墮落逐漸加劇,觀眾的審美被摘掉枷鎖,我們看到當下的明星崇拜已經從精神崇拜過渡到生殖崇拜,很快那種「動物性」也會張揚得越來越明顯。

不管是創作者還是平臺方,我們都應該鼓勵、推動那些對社會價值觀形成有益的事物,即使這些審美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或許會有一定門檻,但我們要相信核心要義都是相通的,他們可以喚醒大眾最深層的渴望。

比如羅翔教授,憑藉法學上課視頻迅速火遍全網,但他能火併不只是因為將刑法講得深入淺出,更重要的是這其中既包含了他對法律、哲學的研究與思考,更將社會本該有的正確價值觀普及給大眾,這是他講課的靈魂所在,也是他能一直火的根本原因。

換句話說,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代,即使真理的空間被擠壓到只剩1%,但這1%仍會產生撼人心魄的力量。

我們希望看到這類靠知識火起來的「高端」網紅,再來100個、1000個我們也樂於見到,他們會成為新的風向標。

當這種風潮慢慢形成後,大眾也會在耳濡目染中學會思考、懂得克制,人性深處的高級快樂也會逐漸替代那種淺層歡愉。當他們帶動大眾審美重新提升後,時代面貌也必然會煥然一新。

相信時間會給這一切帶去改變。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忍者愛吃魚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人類偶像崇拜發展簡史:「追星」如何追出「飯圈文化」?
    最近,肖戰粉絲事件讓「飯圈文化」成功出圈,備受關注。而本文就從「飯圈文化」切入,對人類追星歷史進行了一番梳理,拆解偶像流行與粉絲追星之間的因與果。由此導致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直接影響了許多普通人的正常網絡生活,這也讓「飯圈文化」成功出圈、人人喊打。作為一個24k純度的「路人」,為了讓大家更有知識含量地吃瓜,我們對人類追星歷史進行了一番梳理,以更全面地了解偶像與粉絲的重重羈絆。01 刻在人類基因裡的偶像崇拜,並不羞恥追星、成為某個人的粉絲,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
  • 朝鮮,追星一族不哈韓,崇拜本土明星
    每當這時候,都是人們最幸福的時刻,因為可以近距離觀看自己崇拜的明星,享受盛宴。圖片中的這種神情,是朝鮮追星一族最經典的符號。朝鮮人能歌善舞,從小就有天賦,而女孩子最好的未來就是成為專業演員。一般情況下,相關藝術部門在初中就開始選拔好苗子了,等到上了高中,就重點培養。而重點培養對象,是能直接升入對接的藝術院校的。
  • 從原始崇拜到宗教信仰的文化傳承與演變
    而在母系社會的二、三十萬年中,人類則是自然界裡比較渺小的自然膜拜者。(二)「靈魂崇拜」到「生殖崇拜」從「自然崇拜」發展到「靈魂崇拜」也是經歷了漫長的時間,但卻是原始人由認識自然到認識自身的一個重要轉變。
  • 性崇拜思想如何影響中國古代建築藝術?
    二、 生殖崇拜思想在古建築形式與文化中的體現生殖崇拜思想與中國傳統的建築文化也有著不解之緣,它依附於中國傳統建築形式並作為傳統建築的規劃選址、造型、構件、裝飾圖案等物化形式而存在,對傳統建築文化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 是生命意識還是生殖崇拜?
    揭頂:陝北婚俗文化中的一部「生命之書」,是生殖崇拜的古老遺風作者:李貴龍(書房記專欄作家)當下,各地的婚禮儀式中,少有像陝北婚禮一樣,還保留著傳統的、文化內涵豐富的儀式。嗩吶高奏,花炮齊鳴,迎親的隊伍穿過村,進了院,新媳婦迎回來了。
  • 【英語點津】中文裡的「追星」在英語裡怎麼說?
    中文裡的「追星」在英語裡難道是「run after」嗎?當然不是咯。
  • 人類在原始社會的歷史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生殖崇拜?
    所以男女生殖器無疑成了崇拜的焦點。由於孩子是從女人的身體裡出來的,在世界各國的歷史上有關女神的傳說和偶像比比皆是。中國歷史上有女媧造人的神話;法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出土了許多原始女性偶像,這些偶像的共同特點是:不注意面部的刻畫,主要強調肥大的軀幹,突出表現的是碩大的乳房、大肚子和生殖器,體現原始人對生殖的巨大熱情。
  • 山頂9米生殖圖騰引熱議 建造者說是一種文化
    圖騰高9米,因為9是薩滿文化中最高數字。生殖圖騰用了2000多米草繩,共花費幾千元錢。  大眾觀點  遊客說無所謂  網友大多不贊成  昨日14時,長春龍灣薩滿歡樂園內遊客稀少,偶而幾人路過男性生殖圖騰時只是匆匆看一眼。
  • 哈利波特趣解:嗑藥幻覺飛行 魔杖是生殖崇拜
    (危險遊戲,請勿模仿)  魔杖  只是一種生殖崇拜  影片表現  魔杖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屬於必不可少的道具。一個巫師沒了魔杖,就什麼都幹不成。根據著名魔杖製造者奧利凡德的說法,並不是巫師挑選魔杖,魔杖同時也在挑選巫師。
  • 青島中小學生的「飯圈文化」:為追星 月花千元為偶像提熱度
    雖然社交軟體分享的內容可能會有知識和樂趣,但是小學生使用的時候要注意辨識,學會保護自己,不能盲目崇拜。長沙路小學三年級的晚報小記者欒伊諾認為,盲目追星和惡意言論,在網絡上隨處可見。「網絡是接觸外界的主要媒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正面、客觀、有意義的事情。
  • 青島中小學生的「飯圈文化」:為追星,月花千元為偶像提熱度
    雖然社交軟體分享的內容可能會有知識和樂趣,但是小學生使用的時候要注意辨識,學會保護自己,不能盲目崇拜。長沙路小學三年級的晚報小記者欒伊諾認為,盲目追星和惡意言論,在網絡上隨處可見。「網絡是接觸外界的主要媒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正面、客觀、有意義的事情。
  • 生殖變成圖騰,這本身就是革命
    表現為文化模式,則分別是生殖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宗崇拜。祖宗崇拜是圖騰崇拜的順延,我們以後再說;圖騰崇拜則是生殖崇拜的革命,是此刻的事情。它很可能就發生在姜人東遷的途中。牛替代羊,則意味著革命成功。這就不是簡單的遷徙。其意義,不亞於中國工農紅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生殖變成圖騰,怎麼就是革命呢?首先,生殖崇拜男女平等,甚至女先男後;圖騰卻只崇拜男性,男尊女卑。
  • 當《天官賜福》裡的三個毒瘤遇上花城,會發生什麼化學反應?
    《天官賜福》現已完結,小說採用插敘的方法,講述的了八百年前的謝憐是威風八面,人人崇拜的太子殿下。但是有一天,因為一個原因這個萬人供奉的武神,被一貶再貶,沒有信徒沒有香火,他將一個少年撿回家,這個少年就是他曾經救過的小男孩,那個時候他還是人人崇拜的四美景之一,現在他卻與一個四大害在了一起!最後是這個四美景之一和四大害之一聯手去打君吾,一個神武大帝,三界千年第一武神。
  • 學生怎能變成追星「利器」,可怕的飯圈文化何時了?
    01現象在一班級群中,一位「於老師」在群裡公開給學生家長布置任務,讓家長鼓勵孩子們多讀讀肖戰的勵志語錄,你們看錯,是肖戰的勵志語錄,估計肖戰自己看到這些都會感到心驚了吧,家長看到這裡,其實也很無奈,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所受到的就是這樣一個追星狂熱愛好者的教育
  • 《氣球》因一隻保險套引出女性困局,生殖崇拜背後,請對孩子負責
    如同一面鏡子,映射出了這個藏區家庭的第一面,關於生育,也關於生殖崇拜。而九零年代末期,一方面適逢計劃生育政策實行,另一方面,屬於新舊交替時代的女性開始意識到自身並非生育工具。正是在這樣的矛盾之下,有了一份劇烈的關於現實和信仰的衝突,可藏區宗教講究轉世,每一個孩子的到來都代表了前世的一段緣,所以意外再次懷孕的母親,一下子打破了所有寧靜的日常生活。
  • 陪孩子長大(27)——孩子追星有些瘋狂,家長如何引導?
    有一個特別苦惱的母親,她說最近自己的女兒出現了一種讓她覺得簡直是得了精神病的情況:孩子瘋狂地迷戀上了外國的偶像明星,受到韓流、日本文化的衝擊,喜歡穿大肥褲子,耳朵上扎了四五個耳朵眼。媽媽非常擔心,說現在這個孩子好像審美觀也出現了問題,而且每次電視上出現這些明星的畫面,女孩就在家裡尖叫,有時整天張嘴閉嘴都是明星,好像如果不說明星,跟媽媽就沒有話講。
  • 奧齊克筆下「現實我與理想我」,如何解開偶像崇拜的「莫比烏斯環」?
    金庸當時也正值國家體育強大崛起之際,中國女排奪得世界第一個「五連冠」的成績也迅速掀起了大眾的崇拜浪潮。隨著文化的融合發展,港臺、韓國的文化也漸漸被國人所崇拜,追星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三階段是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偶像。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粉絲文化也慢慢呈現出個性化的特徵。2005年開始的選秀綜藝「超級女聲」以及到後來的「快樂男聲」、「星光大道」等以顏值和才藝共存的模式吸引大眾的注意。
  • 為何中國的上層社會喜歡崇拜西方文化,卻看不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
    為何中國的上層社會喜歡崇拜西方文化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商業、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新政要,他們是社會的精英。近代以來,西方走上了工業革命的道路,而中國則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越來越貧窮落後,西方越來越發達和先進。在近代的100年裡,經濟的落後也使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沒有自信。這種不自信代代相傳,成為我們的文化基因。
  • 漢字裡的中國文化
    漢字裡蘊藏了很多文化,下面就從字形、字音和字義三方面來探討隱藏在漢字中、被我們忽視的秘密。  從漢字的字形中看中國文化  從字形上看,漢字在書寫形式上是平面方塊體文字。   從字音中看中國文化  文字記錄語言,必然和語言的語音系統相聯繫。現代漢語的普通話中帶聲調的音節總數較多,漢字總數也非常多,但是,音節跟漢字並不一一對應,一個音節往往對應幾個甚至十幾個漢字。因此,漢字中出現了許多同音字。而對同音字的應用之一就是中國人的吉祥用語。
  • 何仙姑:女性神仙符號的崇拜意義及美學意義
    施傳剛先生在《西王母及中國女神崇拜的人類學意義》中所表達就是民眾對女神的崇拜以及女性身上獨有的氣質,表現出女性自身所體現的魅力,及女性的生殖崇拜,代表人類生存的繁衍,女性有自身所獨有的特點是男性所無法取代的氣場。其闡述的觀點如下:「人類最為普遍的一種內在的心理需求就是對於母性的敬仰、依賴與愛戴。在人類最為原始的階段,先民對於大自然的不確定性,如在不可控制和生死吉兇的迷茫與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