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蔡明、郭達和趙麗蓉表演的小品《追星族》在央視播出,小品裡蔡明飾演的女學生追星追得走火入魔,搞出了一大堆啼笑皆非的事情。
沒想到27年過去了,中國的追星熱非但沒有退燒,反而燒得更糊了。
當年小品裡的女學生迷的是四大天王和鄭智化,好歹都是有乾貨的明星。
可現在,只要你有幾分姿色就能被捧成明星受人追捧,甚至被資本相中大力助推,這種畸形的現象令人深思。
一、剖開中國當下追星文化的內核
在皮哥看來,當代中國的追星文化暗藏「兩大毒瘤」。
第一個毒瘤是審醜文化。
從十年前的鳳姐,到五年前的「竊·格瓦拉」,到數年前「髒話連篇」的網紅主播,再到最近的騙子馬師傅,都是在罵聲中越來越火,被罵到最後甚至連他們自己都心生出了一股自豪。
他們身旁聚攏了一幫擁躉,像信徒一般散播他們的「警世格言」,然後獲得一種難以名狀的滿足感。
而一些明星們則樂於炒作自己的緋聞,這成了他們迅速獲得知名度的利器。
第二個毒瘤是偶像式的生殖崇拜。
簡單來說,就是在網際網路的庇護下,許多人混跡於狂熱的粉絲群中,將一些下三濫的價值觀包裝成流行語,藉助追星的方式,像病毒一樣傳播出去。
過去的粉絲再怎麼狂熱,撐死了也就說句:「劉德華,我愛你。」
可現在的粉絲呢,TA們在網上追星的言論簡直讓人三觀盡碎。
比如網絡社區一些男粉絲對女明星的惡俗言論。
面對一個長腿的美女,粉絲會調侃「腿玩年」。
面對身材微胖的明星,粉絲會稱其為「極品實戰利器」,甚至會說「你還是太年輕,以後就懂了」。
面對40+的性感女星,一幫小年輕下面直呼「阿姨,我可以!」、「阿姨,給我買AJ。」
反過來,女粉絲對男明星的YY也是不遑多讓的。
有的粉絲要給偶像「生猴子」。
有人或許會說,這些都是段子啦,網際網路時代需要一點娛樂精神,認真你就輸了。
可是任何一個玩笑裡都會有認真的成分。
你可以試想,如果你是一名父親或母親,當你的孩子在網絡上看到的是這樣動不動就嫁接到「生理層面」的粗鄙之詞,你會作何感想?你還會認為把它當成玩笑一笑而過就行了嗎?
過去的追星再怎麼狂熱,明星在粉絲心中至少都是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我想不會有哪個粉絲會把偶像和生殖器聯繫在一起。
可是現在,偶像卻成了許多人將自己和「性」與生殖器捆綁在一起的情趣玩具,這種偶像式的生殖崇拜要不得。
二、「生殖崇拜」從何而來?
造成這種「生殖崇拜」的原因有很多種。
最直接的原因是,網友都藏在手機後面。
網際網路時代大家都是匿名發聲,為了博關注,許多人嘴上就把不住門了,內心中的惡獸就這麼釋放了出來。
而「屎尿屁」的東西是最簡單粗暴的消遣。
你和三歲的孩子談理想,談偶像,孩子一定聽不懂。
但你和三歲的孩子說我放了個大臭屁,孩子立馬咯咯咯笑起來。
大家工作這麼忙,壓力這麼大,好不容易擠出一點時間刷會兒手機,都不想帶腦子,那麼這些帶葷腥的流行語就像街邊的麻辣燙一樣,6塊錢管飽。
而粉絲對偶像的狂熱是一般人無法比擬的,這些屎尿屁的東西也就改頭換面,借著狂熱粉絲之口傳播出去,然後破圈引發全民跟風熱潮。
其次,影視劇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一大因素。
現在的影視劇,形式大於內容,妝容越來越精緻,但內容卻越來越乾癟。
比如被稱為「四千年美女」的某女星,在新劇裡被綁架了,卻穿得美美的,嘴裡像含著一塊化妝棉。
比如靠《跑男》走紅的某女星,在電視劇裡吃一塊食物都要借位假吃,生怕毀了自己的魔鬼身材。
再比如郭敬明明白年輕人就喜歡好看的面容,喜歡奢華的場景,喜歡極端的撕逼劇情,於是他《小時代》系列就成了這樣一種大融合。
就是這些亂象叢生,造成了大家不再關注影視劇本身的質量,而是開始吹偶像的神仙顏值,明星不再靠實力吃飯,成了「展露身體」的軀殼。
在《圓桌派》上,馬未都就曾經這樣評價《小時代》,大意是說,別人都罵《小時代》是垃圾,但他覺得這部電影有它正面的地方,它很真實地反映了這個光怪陸離的時代,幾百年後,人們如果對我們這個時代比較陌生,看一看《小時代》,就能明白把糟粕奉為圭臬的這時代,其價值觀是有多麼混亂。
另外,資本、平臺的助推同樣也是一大成因。
我們回看近一段時間最火的「一老一少」。
前者是當下「審醜文化」的典型產物,後者則因乾淨、帥氣的面龐而一夜間火遍全國。
但他們的爆火都有個共同點——離不開資本、平臺的助推。
如果我們仔細想一想,絕大部分人關注到他們並不是主動搜尋,而是打開社媒平臺後,這些「熱點」就已經被整理好呈現在我們眼前,此前各類偶像明星上熱搜時同樣也是如此。
所以這些「熱點」究竟是社會現象的客觀歸納,還是摻雜商業或流量目的的精心設計,我們需要有所甄別。也許這背後是資本產業構建鏈條的重要一環,也許會是各家平臺追逐流量的法寶利器,當然也可能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對世界純粹、本真一面的還原。
三、如何拔掉這顆毒瘤?
觀眾是沒有義務進行改變的,每天忙著操心工作和家庭,哪有閒工夫和你掰扯什麼價值觀?嗨就完事了。
而作為管理者,就肩負了不可推卸的責任。
從政策指引到平臺管控,應該堅定地撥亂反正,別讓劣幣在驅逐良幣,將一些無底線的腐劇、打擦邊球的主播清掃出門,讓汙點明星永無出頭之日,這樣我們才會迎來撥雲見日的一天。
作為創作者就更加任重道遠。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創作的「筆」從觀眾手中「奪」回。
現在很多創作者為了流量,毫無底線地去迎合觀眾,觀眾喜歡看什麼,他們就拍什麼。
比如傳統的男女CP觀眾已經看膩了,現在腐女喜歡看男男基情,那編劇就安排上。
比如簡單的兒女情長觀眾已經膈應了,男女主演戲外的緋聞滿天飛了,還在戲裡裝什麼純?趕緊大尺度的床戲安排上。
當創作者把選擇權交給這些年輕人後,結果就是只能朝著屎尿屁這些簡單粗暴的路子上使勁兒了。
不能再這麼慣著觀眾,創作們應該側重考慮好時代表達和自我表達,用真正嚴謹的態度進行創作,心懷對藝術的敬畏之心。
其次,不管是創作還是平臺,一定是要致力於幫助觀眾提高審美。
要知道,任何時代喜歡看風月片的人遠遠比喜歡讀《紅樓夢》的人多,如果只是要一味迎合、滿足人性最淺層的「欲」,前方註定會是一條萬劫不復的深淵。
如今我們已能看到,新一代的年輕人大部分是在短平快的享樂中泡大的,他們閱讀不了140字以上的文字,欣賞不了1分鐘以上的視頻,他們無法忍受延遲滿足的煎熬。
隨著這種自甘墮落逐漸加劇,觀眾的審美被摘掉枷鎖,我們看到當下的明星崇拜已經從精神崇拜過渡到生殖崇拜,很快那種「動物性」也會張揚得越來越明顯。
不管是創作者還是平臺方,我們都應該鼓勵、推動那些對社會價值觀形成有益的事物,即使這些審美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或許會有一定門檻,但我們要相信核心要義都是相通的,他們可以喚醒大眾最深層的渴望。
比如羅翔教授,憑藉法學上課視頻迅速火遍全網,但他能火併不只是因為將刑法講得深入淺出,更重要的是這其中既包含了他對法律、哲學的研究與思考,更將社會本該有的正確價值觀普及給大眾,這是他講課的靈魂所在,也是他能一直火的根本原因。
換句話說,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代,即使真理的空間被擠壓到只剩1%,但這1%仍會產生撼人心魄的力量。
我們希望看到這類靠知識火起來的「高端」網紅,再來100個、1000個我們也樂於見到,他們會成為新的風向標。
當這種風潮慢慢形成後,大眾也會在耳濡目染中學會思考、懂得克制,人性深處的高級快樂也會逐漸替代那種淺層歡愉。當他們帶動大眾審美重新提升後,時代面貌也必然會煥然一新。
相信時間會給這一切帶去改變。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忍者愛吃魚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