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裡的中國文化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漢字裡蘊藏了很多文化,下面就從字形、字音和字義三方面來探討隱藏在漢字中、被我們忽視的秘密。

  從漢字的字形中看中國文化

  從字形上看,漢字在書寫形式上是平面方塊體文字。

  從字體構造上看,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而筆畫在構字時,並非一個筆畫接一個筆畫呈線性展開,而是在一個二維平面裡按照一定的順序和結構多向展開的。這是漢字從外觀上或視覺上所體現出的最明顯的特點,它不同於英語之類的音素文字在構詞時是呈魚貫式線性排列的。

  方塊漢字體現出中華民族穩重、踏實的性情。古代中國人在造字的方式上承襲了傳統建築中「天圓地方」的思想。由於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周而復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像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裡承載著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縱觀自然界,凡是圓形的物體都具有好動和不穩定的特點,就像圓圓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體,都具有靜止和穩定的特點,就像靜靜的大地一樣。

  方形的漢字靜止穩定。由此可見,自古以來中華民族追求的是一種平定、安然、穩定的生活態度,穩中求勝。

  從漢字記錄漢語的方式上看,漢字記錄漢語不實行分詞連寫。通常,音素文字記錄語言,一般是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橫向展開,一個詞裡的所有字母一個挨著一個連著寫,詞與詞之間留有空隙,以顯示詞與詞之間的界限,這種書寫規則叫做分詞連寫。如英語的「蘋果」寫作「apple」,「紅蘋果」寫作「red apple」。可見,在英語的書面語中區別詞是很容易的。而漢字記錄漢語是一個字接著一個字,字與字之間留有空隙,詞與詞之間在書面語中沒有分界,因而漢字記錄漢語沒有分詞連寫的規則。

  一個個方形的漢字就像一個個有稜有角的中國人。從個體上來看,一個漢字就代表一個性情穩定、各司其能的中國人。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崇尚團結友愛、團隊合作的精神。在中國人眼裡,個人的力量就算再大,也不能完成集體的工作。許多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各自發揮自己的強項才能為集體添磚加瓦,作出更大的貢獻。單個看漢字,通常一個漢字就是一個語素,所以單個漢字都是有意義的。但是,要表達更深刻更複雜的道理和意義時,就需要一個個漢字排列起來組成一句話、一段話,或者一篇文章。不實行分詞連寫的規則使漢語的文章看起來更緊湊,一個個漢字組成的詞語間的聯繫更緊密,而不凸顯每一個詞個體的獨立性。而西方國家讚賞個人英雄主義,在很多藝術作品中,通常會看到像超人、蜘蛛俠之類的英雄單槍匹馬拯救世界。東西方文化理念、價值觀不同,在文字的構造和使用上自然也有所體現。

  中國人不好大喜功,不推崇個人主義,在漢字上則表現為漢字之間搭配成詞的組合不固定,需要的時候可以相互搭配表示一定的意義,就像中國人總是遵從「個人永遠服從於集體」一樣,在集體需要的時候永遠服從安排。

   從字音中看中國文化

  文字記錄語言,必然和語言的語音系統相聯繫。現代漢語的普通話中帶聲調的音節總數較多,漢字總數也非常多,但是,音節跟漢字並不一一對應,一個音節往往對應幾個甚至十幾個漢字。因此,漢字中出現了許多同音字。而對同音字的應用之一就是中國人的吉祥用語。

  相比其他國家和民族,中國人向來比較含蓄和內斂,使用吉祥用語時一般還配有圖案或者物品,大體和求福、長壽、喜慶、吉祥有關,這是因為人類對幸福有著共同的追求心理。中國窗花上常常出現蝙蝠這種動物的身影,因為「蝙蝠」的字音與「遍福」、「遍富」諧音。把蝙蝠作為象徵「福」的吉祥圖案,取其寓意:「福中有福」、「福在跟前」、「五福獻壽」、「福壽雙全」、「五福齊天」等。其他象徵吉祥的物品還有「魚」和「如意」等。「魚」諧音「餘」,所以魚是家家戶戶過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取其寓意「年年有餘」。在升學或升職的時候,魚也是不可或缺的物品,象徵著「鯉魚跳龍門」。而如意則象徵著「萬事如意」、「平安如意」等美好的寓意。

  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也遵循著許多與諧音有關的習俗。如水果「梨」不能分著吃,不然吃的人將會面臨「分離」;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貼「福」字,象徵著新年納福。而且很多人家門上的福字都是倒著貼的,象徵著「福到」;在傳統中式婚禮上,人們要在新人的床上撒上大棗、花生、桂圓、蓮子,寓意新婚夫婦「早生貴子」;而在現代許多中國人的婚禮上,用來裝飾的花束都是百合花,寓意新婚夫婦「百年好合」。

  從字意中看中國文化

  漢字造字法有「六書」,分別是象形、會意、指事、形聲、轉注、假借。最早的象形和會意字的意義都是顯而易見的,大多是表示事物的外形或者表示事物之間的關係。後來的形聲字不光表意,還表音。這樣表達的意義雖然淡化了,但是必定是保留了精髓。

  《說文解字》中對「示」字解釋為,「示,天垂象,見兇吉,所以示人也。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神事也,凡示之屬皆從示。」這表示從「示」字旁的字都與古代祭祀文化有關。而細細整理從「示」字旁的字,就不難發現,中國古代宇宙觀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而示部字則集中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對天、地、人的崇拜與敬奉。

  《說文》中對「神」字的解釋是「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示申」,足以看出古人對神明的崇敬。古人對天神的崇拜還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對日神、月神的崇拜,對星辰的崇拜,對風雨雷電諸神的崇拜等。

  《說文》中對「社」字的解釋是,「地主也。從示土。」所謂地主,也就是主宰土地的神。大地負載萬物,無邊無際。人們生活在大地上,面對巍巍的高山、奔騰不息的河流、茂密繁蕪的森林,便感到大地有一種無窮的力量。在科爾孜族,甚至還有「自己是大地母親之子」的原始觀念,認為人是由地上的泥土繁衍而來。人們對大地崇拜的同時,又對其產生畏懼之情,這是因為大地上的火山噴發、山體滑坡、洪水泛濫、森林大火等駭人現象,並由此產生了對土地諸神的崇拜。對地神的崇拜可分為:高山崇拜、水神崇拜、火神崇拜、植物崇拜等。加之土地是先民們賴以生存的資本,人們的衣食住行,全部取之於土地,於是,人們便對之頂禮膜拜,以表達感恩和祈福。

  另外,中國從母系氏族社會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崇尚男尊女卑,這種思想在漢字中也有許多體現。不少從女字旁的字均表現了對女性的輕蔑和侮辱。如「妥」字,一隻手壓在女子的頭上,女子抵抗不得就要妥協了;「嫉妒」本來是一種人類共有的情感,二字卻都用了女字旁,充分表明在一段時期內,漢族女性的社會地位底下。(樊仁秀)

相關焦點

  • 漢字在日本文化裡的奇妙意趣
    其實就我個人來說,對於日本文化一直很感興趣,兩年前還一時興起,自學去考了日語等級證書,也是在那個自學的過程中,才越來越多的了解到在日本的文化中,漢字的滲透是起著多麼大的作用。漢字在日本社會和文化中的影響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化對於日本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很久遠以前,在很多方面,中國文化都是日本文化發展的一個基石。
  • 重建中國漢字與文化的世界觀
    我們今天學習研究中國文字,是透過漢字本身去解讀我們祖先對世界的看法,融入他們的精神領地,承接他們的生命情態,讓每一位炎黃子孫尋回自己的文化家園。 談起文化與思想,就離不開世界觀。一個民族的文化有自己的世界觀,文字也有自己的世界觀。面對漢字,首先,我們不能用西方文字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衡量漢字。
  • 國是大家談 | 王永民:中國文化都在漢字結構裡
    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專訪時,王永民表示,漢語拼音原本是為漢字注音的,如果推行「用拼音代替漢字」,漢字必然會「安樂死」,實際上拼音輸入是漢字文化的掘墓機。而語音輸入法同樣避開了漢字的字形,必然使人提筆忘字,給人們帶來某些方便的同時也讓人們越來越不知道漢字的內涵,離開了漢字的字形,實際上是給漢字文化挖坑。
  • 漢字裡的中國:從歷史到未來
    原標題:漢字裡的中國:從歷史到未來 中國國家圖書館館內的《漢字裡的中國》展覽現場,一個剛剛高過展陳桌的小姑娘,指著「人」字字形演變展板上做拱手狀的「人」,抬頭問牽著她的母親。   「你看,甲骨文中的『人』,是一個側立的人形,好像是拱手而立,表達出一種虔敬的形狀,這是中國人對天地的尊敬,對萬物的尊敬,對自我的尊敬。」母親輕聲念著展板上的介紹。   小姑娘似懂非懂,又問:「什麼是甲骨文?」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引發文化思考
    從新文化運動以來有好幾次漢字危機,我覺得都是技術層面的,不是根本問題。因為從語言學角度來講,影響語言文化發展最關鍵的是民族生存狀態。我們現在鍵盤錄入和語音錄入使得大家提筆忘字,其實是對母語情感的淡化。世界歷史上所有文明的衰亡都伴隨著她們文字的消亡,伴隨著對母語情感的淡化,這是文化層面的危機。它短時間可能體現不出來,但是放在幾十年甚至一兩百年的時間裡,它的弊端可以體現出來。
  • 中國文化,文字的起源,漢字的產生
    大家好,我是小編阿驅,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中國文化,文字的起源,漢字的產生。漢字的產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雖然世所公認的最早的漢字見於安陽小屯村出土的甲骨卜辭,但漢字的產生肯定遠早於殷商時期。山東大漢口文化遺址的陶器上,有許多不同形體的圖形符號和刻畫符號。它們都能按照古文字的規律釋讀,因而被多數古文字學家定為文字。大泣口文化的陶器符號,大約出現於公元前2500到前2000年,依文獻記載推算,大致與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相當。另外,近年來在山西襄汾陶寺附近,也出土一些4000年前的帶文字的陶片。當然,這些文字與漢字的關係,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 漢字裡的生命(漢字裡的故事(一))
    漢字記錄了中國的歷史、社會、民俗等,是記錄中華文明的「活化石」。同時,漢字也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認知和價值取向,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內容。
  • 玄貺:「小區改名」是對中國漢字文化的重視
    曾幾何時,我國的小區名字、建築名字和個人名字均出現了「亂象」,出現了不符合中國漢字文化的字眼,名字出現了四個字或四個字數以上的名字,這些名字讓人讀起來雲裡霧裡不知所云,它的發音是根據外文的發音,和中國傳統漢字文化格格不入。每當和師父靜智道長談起此事,師父就嘆息:幾千年的漢字文化被糟蹋了!漢字有能量,一字一太極!
  • 《對話中國》《100個漢字裡的中國》英文版新書發布會
    8月21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與麥格勞-希爾教育出版集團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舉行了《對話中國》《100個漢字裡的中國》英文版新書發布會暨「對話中國」系列合作備忘錄籤約儀式。
  • 《萬有漢字》:小學就學的漢字部首,藏著中國文化的基因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萬有漢字》的封面像在挑戰讀者——主要圖案是一隻雞爪,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有的讀者可能會覺得奇怪:漢字和雞爪子有什麼關係?封面上這個在今人看來有點奇怪的圖案,恰恰是把漢字起源、漢字文化濃縮為一個圖像,做了非常直觀的表達  早在兩千多年前,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漢字體系就已經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書畫家何大齊的新著《萬有漢字》通過逐一講解《說文解字》的540個部首,為現代人更深入地理解漢字和中國文化,開了一條便捷的途徑。
  • 中國漢字裡的奇葩:合體字
    相傳唐伯虎獨創的漢字,和「才」「財」一樣讀音,「日日有見才」,勉勵自己每天要勤奮。瀋陽一國學文化中心: 孔孟好學
  • 年度漢字評選:漢字文化新民俗 內核是傳統文化
    年度漢字評選:漢字文化新民俗  【語言論壇】  又到了評選年度漢字的歲末時節,這項活動久已成為漢字文化圈的一項文化盛事。一方面,年度漢字評選覆蓋了漢字文化圈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甚至擴大到漢字文化圈以外,如歐洲華語廣播電臺發起的「法蘭西年度漢字」。另一方面,國內的年度漢字評選還擴展到許多省市、行業和媒體,也開始關注不同群體乃至個體,如中國企業年度漢字、山東省年度漢字評選、全媒體年度漢字評選等。同時,年度漢字也已成為一個較為固定的詞或短語,成為一種自我總結的表達方式。
  •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漢字簡化非文化「簡化」
    中新社成都3月20日電(記者 胡敏)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20日在成都說:「簡化字從古至今,簡是對的,不簡是不對的,但簡的同時不要把文化給簡了。」  當天,名為「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講座在四川省博物院舉行。
  • 用漢字鑰匙打開中國文化大門 這套書適合漢字啟蒙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小學一到三年級是漢字學習的關鍵階段,更是啟蒙孩子探索中華文化的重要開端。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字詞剛需,日前,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知名漢字教育機構「好字在」推出《小學漢字通識課》系列叢書,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掌握漢字和漢語,激發其漢字學習興趣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由「小生字」輕鬆習得「大語文」。據了解,這套書覆蓋一到三年級,每個年級分上、下冊,共六冊。圖書設計緊貼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通過對教材「生字表」的整合和梳理,建立起自己的課程體系。
  • 中國漢字文化:靈活的——構詞能力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漢字文化:靈活的——構詞能力,詞是語素構成的。字是漢民族文化中一個特有的概念,而漢語中的字既不同於拼音文字中的字母,也不同於拼音文字中的詞。漢字是記寫漢語詞,表現漢語詞的。漢字記寫漢語詞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一個字記寫漢語裡一個詞;一種是兩個字或多個字記寫漢語裡的一個詞。由於一個字代表一個音節,因此在以單音節詞為主的古代漢語中,多數情況下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而隨著漢語的不斷發展,漢語詞彙的不斷豐富,雙音節詞便相應增多。
  • 小學就學的漢字部首,藏著中國文化的基因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萬有漢字》的封面像在挑戰讀者——主要圖案是一隻雞爪,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有的讀者可能會覺得奇怪:漢字和雞爪子有什麼關係?封面上這個在今人看來有點奇怪的圖案,恰恰是把漢字起源、漢字文化濃縮為一個圖像,做了非常直觀的表達早在兩千多年前,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漢字體系就已經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書畫家何大齊的新著《萬有漢字》通過逐一講解《說文解字》的540個部首,為現代人更深入地理解漢字和中國文化,開了一條便捷的途徑。
  • 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寓教於樂 打開漢字之門
    人體拼成漢字、通過漢字猜成語……坐落在北京國際漢語研修學院的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常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漢字愛好者體驗漢字遊戲。  「有時候項目老師也會跟體驗者們來一局《漢字大富翁》廝殺,這是一場漢字愛好者之間關於成語、漢字、詩歌知識的比拼,有時候,一盤遊戲會將老師困在遊戲室裡數小時。遊戲設計老師在親身體驗中找到新思路,汲取新靈感,與體驗者們進行漢字思維上的交流與碰撞,做出來的遊戲更加好玩有趣。」
  • 中國漢字是全世界最有文化藝術的智慧文字(文化遺產)
    這不是吹牛皮,是用事實說話,細心的朋友們,你們肯定早都注意到了中國漢字的魅力,幾乎每個字都有深刻哲理和藝術價值,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嘆服了。請看上圖美女,這就是中國漢字的魅力,美的讓人驚訝,讓人陶醉……細心的朋友們,你們看懂了上圖的內容了嗎,看懂了請在評論區留言,發揮你的聰明細胞,寫下你精彩的感想。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5月19日下午,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北京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孫建軍在京舉辦講座,講解漢字在日本的發展歷程,探尋中日文化的異同。活動現場從漢字看日本文字是窺探不同文化體系的線索。而日本仍在本民族文字體系中保留著漢字。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東亞漢字圈的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共享著漢字書寫系統。而現在仍在國家層面上使用漢字的,只剩下中國和日本。「從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 弘揚漢字藝術 溯源中華文化——2018「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臺北...
    9月26日至10月10日,中國藝術研究院和臺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18「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臺北舉辦。本次活動是兩岸藝術家以藝會友的盛會,也是此前舉辦了七屆的「兩岸漢字藝術節」活動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