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漢字評選:漢字文化新民俗 內核是傳統文化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年度漢字評選:漢字文化新民俗

  【語言論壇】

  又到了評選年度漢字的歲末時節,這項活動久已成為漢字文化圈的一項文化盛事。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的活動有聲有色,我國國內的評選更是如火如荼,並且隨著活動以比較固定的形式向不同行業、地區擴散,漢字評選也逐漸演化為一種文化新民俗,帶有濃重的總結過去、展望來年、自我激勵的象徵意義。

  年度漢字評選的民俗特徵

  判斷一種民間文化事象是否屬於新民俗,已有的民俗學研究給出了豐富的界定標準,以下幾個方面必不可少:集體性、傳承性、擴布性、穩定性和變異性。我們可藉此來觀察年度漢字評選,挖掘其民俗特徵。

  關注度高,參與性強。年度漢字評選有比較固定的舉辦時間,大體在每年11月啟動,12月中下旬揭曉,同時覆蓋漢字文化圈的多個國家、地區、行業,參與人數眾多,是一種全民性文化現象,社會認同度非常高。2019年國內「漢語盤點」共收到網友推薦字詞數千條,總關注量超過3.5億。

  傳統深厚,多年傳承。這種傳承性既表現為活動自身多年來的延續,更表現為對傳統漢字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年度漢字評選可追溯到1995年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組織的「今年的漢字」評選,2020年日本選出的字是「密」,與「密閉空間、密集人群、密切接觸」相關。我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於2006年起推出年度「漢語盤點」,今年入選的前五位候選字分別是「抗、民、雲、疫、安」。此外,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以及我國臺灣、香港、澳門地區也陸續開始舉辦年度漢字評選。漢字文化圈的這道年度文化盛宴之所以有如此驚人的凝聚力,有諸多鮮活生動的呈現形式,離不開它深厚的漢字文化傳統土壤。可以說,年度漢字評選是漢字民俗傳統與新技術、新媒體共同催生的新花朵。

  擴布性強,覆蓋面廣。一方面,年度漢字評選覆蓋了漢字文化圈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甚至擴大到漢字文化圈以外,如歐洲華語廣播電臺發起的「法蘭西年度漢字」。另一方面,國內的年度漢字評選還擴展到許多省市、行業和媒體,也開始關注不同群體乃至個體,如中國企業年度漢字、山東省年度漢字評選、全媒體年度漢字評選等。同時,年度漢字也已成為一個較為固定的詞或短語,成為一種自我總結的表達方式。以「我的年度漢字」為名的命題作文或徵文活動頻繁出現,引導青少年關注社會語言生活,學習自我反省、自我成長。

  多元發展,趨於泛化。年度漢字評選在穩定與變異中互動發展,穩定的文化內核與多彩的呈現形式共存,並呈現出多元化特點與泛化趨勢。各項活動有相對固定的程序,又呈現不斷創新、不斷升溫的態勢。近年的「漢語盤點」增加了用短視頻發布字詞並講述故事等環節;一些活動還出現了年度漢字評選同行業或地區的文化民俗活動相融合的情況,如2018「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儀式與陝西白水穀雨祭倉聖傳統文化活動結合進行。

  新民俗的內核是傳統文化

  從一個新詞語到一種文化現象,再漸漸演變為一種新民俗,年度漢字掀起一波又一波參與熱潮,也可以泛化到不再舉行儀式。它所總結反思的對象,大到國際風雲、國家大政,小到行業、團體發展乃至個人際遇,不論其表現形式如何變化,其文化內核是統一而穩定的。年度漢字評選戳中了無數人歲末年終的複雜心情和諸多感慨思量,喚起了高度精神共鳴,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社情輿情的獨特視角。

  雖然是民俗文化的新形式,但年度漢字評選的精神內核深深紮根在漢字文化傳統之中,具有取得廣泛認同的文化基底和心理基礎。

  漢字文化傳統源於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漢字崇拜和漢字情結。在初民萬物有靈的觀念裡,語言文字往往同某些自然現象和自然力聯繫在一起,它能夠致人禍福,可以作為人神交流的媒介,甚至語言文字本身就是禍福的根源。漢字的這種神秘與力量讓人敬畏,在民間有時表現為一種漢字類圖騰崇拜,像大眾喜聞樂見的「福」「祿」「壽」「禧」等字,各種字體的百壽圖、百福圖,還有民間自創的「招財進寶」「黃金萬兩」等「團結字」,滿含人民群眾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嚮往。

  漢字文化傳統的深層動因還有人們對文字傳承先哲思想、知識和智慧功能的高度認可。同時,更加普遍的一種文化心態,則是將文字的構形理據視為是非或價值的判斷標準,也就是自身行動的指南。比如《左傳》所記載的「止戈為武」「人言為信」,就是古代君子以「武」和「信」字的構形,來宣揚武德精神和誠信觀念。當今流行的「『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支撐」也傳承了這種漢字文化傳統。雖然從文字學的專業視角來考量,這種解釋未必準確,但是其文化意義已經超越了一般文字解讀的層次,正所謂「文化,就是以文字來教化」。

  漢字文化傳統之豐饒取決於漢字的特點。漢字一字多義、內涵豐富且相互關聯、意義高度概括抽象的特點,決定了年度漢字經常是一些意義涵蓋力強、具有很大解讀空間的字。比如,近年在各類年度漢字候選字中頻頻亮相的「雲」字,從最初以象形的方式描摹雲氣,到如今被賦予了與信息處理、存儲和共享相關的意義,出現在「雲端」「雲計算」「雲存儲」「雲參與」等詞語中,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超大規模、虛擬化、動態性、易擴展的特點。正是漢字內部意義間所呈現的想像力、類比性、關聯性、概括力、延展性,使其跨越三千餘年而歷久彌新。

  年度漢字評選這一新民俗,既是對漢字文化傳統的繼承發揚,也逐漸表現出對當代社會的深遠文化價值;既鐫刻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也打開了我們的視野和心胸,與漢字文化圈產生更多共鳴。期待今後的年度漢字評選能以更加寬廣的文化視野和深沉的文化擔當,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加深刻地書寫時代編年史。

  (作者:劉凌,系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副編審)

(責任編輯:苗蘇)

相關焦點

  • 年度漢字評選:漢字文化新民俗-光明日報-光明網
    漢字文化圈的這道年度文化盛宴之所以有如此驚人的凝聚力,有諸多鮮活生動的呈現形式,離不開它深厚的漢字文化傳統土壤。可以說,年度漢字評選是漢字民俗傳統與新技術、新媒體共同催生的新花朵。    擴布性強,覆蓋面廣。一方面,年度漢字評選覆蓋了漢字文化圈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甚至擴大到漢字文化圈以外,如歐洲華語廣播電臺發起的「法蘭西年度漢字」。
  • 2020年度漢字評選,當以「疫」字為代表
    2020年度漢字評選,當以「疫」字為代表文:枯木一年一度的漢字評選,是使用漢字地區常見的歲末文化活動,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自日本以後,其他使用漢字地區也陸續開始每年評選,而且此項活動影響也越來越大,關注的人們也越來越多,以至於成了流行漢字地區的年度主要活動之一。
  • 傳承漢字文化內涵 央視將播《漢字聽寫大會》
    隨著電腦的普及,手寫漢字已越來越少見,提筆忘字也成了很多人苦惱的問題。為了保留手寫漢字之美、傳承漢字文化,央視科教頻道將於今年暑期推出《全國漢字聽寫大會》,該節目由前春晚導演金越執導,將首次通過競賽的方式決出年度漢字聽寫冠軍。
  • 通過對漢字「義」的解讀,理解傳統道德文化的內涵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人類發展的見證。漢字的出現已有近8000年的歷史,從河南賈湖發現的一些刻在龜甲上的符號,到仰韶文化時期的文字圖形,到殷商時代轉化成成熟而系統的甲骨文,再經周代的金文、大篆,秦朝的小篆、籀文,漢代的隸書,唐代的楷書,草書,行書,以致形成今天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最富魅力和美感的語言溝通手段和信息交流工具。
  • 「我腦厲害啦」解鎖漢字新玩法走紅,《快樂大本營》賦能傳統文化
    「我腦厲害啦」解鎖漢字新玩法走紅,《快樂大本營》賦能中國傳統文化傳播文|七號(珞思影視研究組)>最近,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又雙叒火了一個板塊——集燒腦益智、文化傳播於一體的「我腦厲害啦」,它通過解鎖中華漢字新玩法,專治大家提筆忘字、不會寫字的「漢字失憶症」。
  • 2018的年度漢字評選出來了!原來是這個字……意外嗎?
    而前兩天,中國和部分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地區,也先後公布了他們的「2018年度漢字」。 年度漢字的評選活動咱已經舉辦過很多年了,大致的流程是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單位發起、網友們推薦漢字並公開投票。今年獲選的漢字為:奮 (striving)
  • 2019馬來西亞「騙」字當選後,日本年度漢字出爐:「令」
    這既是漢字的迷人之處,也體現了東方人特有的含蓄。當地時間12月12日下午,日本2019年年度漢字在京都清水寺揭曉,日本新年號「令和」中的「令」字,成為反映日本2019年世態民情的年度漢字。據報導,在2019年日本年度漢字網絡評選中,年度漢字「令」從21萬票中脫穎而出。
  • 2020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揭曉 「悶」字高票當選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由臺灣《旺報》和廈門《海西晨報》共同舉辦的海峽兩岸漢字節,自2008年開始迄今已邁入12年,是全球唯一由兩岸共同評選的年度漢字活動。2020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11日在臺南揭曉,「悶」字高票當選。
  • 從日本漢字看文化傳播的重要性
    日本是我國臨邊的由小島組成的國家,日本與中國一直有著十分長久的文化聯繫,早在百年前,日本就派遣使者來到中國進貢進行文化交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則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連綿不絕的載體,漢字也經過不斷的演變和傳統,逐漸對周邊的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將中華文明傳播到各地。從現在的日本文字和韓國文字,都能夠看到漢字的身影。其實日本最早是沒有文字的,在有日本形成自己的文字之前,漢字一直都是日本使用的文字,文字在日本已經有兩千年歷史了。
  • 「疫」字當選2020年馬來西亞年度漢字
    新華網吉隆坡12月7日電(記者林昊 王大瑋)2020年馬來西亞年度漢字評選結果6日在線上揭曉,「疫」字當選為本年度漢字。 年度漢字評選活動由生活在世界各地的馬來西亞籍人士投票選出,今年主辦方共收到實際有效投票12744票。經過統計,「疫」字以超過30%的得票率當選。
  • 練字就是弘揚傳統文化,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練好每個漢字,寫好每個漢字,在體會漢字書法的審美價值中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這也是學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書法愛好者鍾情於漢字文化,並立志將其發揚光大。貝藝達書法以傳承祖國書法文化為己任,以「正字、正人、正根」為理念,踐行「快樂文化」成就「快樂服務」的核心價值觀,立足解決中小學生的各類書寫問題,把學生培養成為既具備書法技能,又知曉傳統國學文化的優秀人才,讓學生因一手好字而自信一生。為什麼貝藝達要弘揚書法?
  • 試論漢字承傳的書法文化價值
    是傳統書法還是現代派或泛稱現代書法的一根命脈,即漢字結構與語義。事實上,中國書法、日本書道、韓國書藝三者同根,但是衍生出的不同民族性,歸根到底是對漢字的不同認知所致。日韓擺脫了漢字「形、音、義」三位一體的思維定勢,比我國更早開始現代書法意識轉換,促成當代國際書法多元發展。在這種多元發展中,更突顯出中國書法和日韓書法在歷史淵源、師法宗尚、創作理念、審美取向、表現形式等方面的種種不同。
  • 「悶」字當選2020海峽兩岸年度漢字!
    ● 總投票數達1520萬票 2020海峽兩岸年度漢字節暨兩岸年度漢字評選啟動儀式於上月在廈門海滄舉行,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同步於啟動以來,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通過社交媒體總投票數達1520萬票,再創歷史新高。經過兩岸民眾一個多月的薦字、票選,最終,「悶」字從40個入圍漢字中脫穎而出。
  • 弘揚漢字藝術 溯源中華文化——2018「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臺北...
    自2010年起,秉承以漢字藝術為載體,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宗旨,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和臺灣中華文化總會等單位發起的「兩岸漢字藝術節」開始在陸臺兩地輪流舉辦,在兩岸享有盛譽,掀起漢字藝術的熱潮。兩岸學者對於漢字及其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入的學術探討和交流,對促進兩岸藝術家和學者對以漢字藝術為載體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傳承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青島東川路小學:傳承傳統文化,感受漢字魅力
    為了增加師生的閱讀興趣,感受語言、漢字的魅力,挖掘傳統文化的底蘊。青島東川路小學邀請知名專家王澤釗老師,為師生帶來兩場別開生面的閱讀拓展課。教師專場——感悟語言魅力11月17日下午,語文老師們相聚古色古香的圖書館,靜靜聆聽王澤釗老師《閱讀人生》主題講座。
  • 漢字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有多大
    從1995年起,日本漢字能力鑑定協會都要組織一項年度性活動,向全國徵集一個適合該年度日本世態的代表性漢字,用以表現該年度所發生的重大事件的影響。2008年,被挑中的是「變」字。資料圖片  日本文化審議會國語組1月27日審議通過「新常用漢字表」試行方案,新增「虎」、「熊」、「鹿」等191個常用漢字,刪除了不常用的5個漢字。修訂後的新常用漢字表共收錄2131個常用漢字。這是日本時隔28年再次修訂常用漢字表。  日語中的漢字與中國的漢語漢字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字體系,它是為表達日語而使用的文字。
  • 京都尋漢字
    走在古城京都,處處能尋到漢字的蹤影,能一窺漢字文化在日本的發展,以及中日之間深厚的歷史淵源。令:美好、明亮  日本年度漢字評選始於1995年,由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主辦,向日本民眾徵集最能表現日本一年社會面貌的一個漢字,其中得票最多者即當選。
  • 「悶」當選2020海峽兩岸年度漢字
    中新社臺北12月12日電 2020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11日晚間在臺南揭曉,「悶」字以87.8萬票當選今年兩岸年度漢字。今年的評選以「漢字文化搭橋,書寫兩岸民意」為宗旨,是2020海峽兩岸漢字節的配套活動。11月24日至12月8日,共有1520萬人次的兩岸民眾參與投票,投票人次創歷史新高。
  • 「密」字評選為2020年日本年度漢字,盤點歷年日本年度漢字
    作者丨張育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12月14日,日本2020年年度漢字出爐,「密」字被選為能夠反映日本2020年世態民情的年度漢字。
  • 昱見|日本年度漢字為「災」,日本人為啥迷戀漢字
    由於斷電和航站樓受損,札幌市新千歲機場同樣一度關閉。天災給日本經濟造成困難,今年第三季度日本出口額9月同比減少1.2個百分點,自2016年11月以來首次下降。北海道北部災區一名現年42歲的女子說,「災」字當選年度漢字「提醒我自然災害多麼恐怖。地震後立刻斷電,我第一次在停電情況下生活了好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