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漢字看文化傳播的重要性

2020-12-16 笙笙寒如水

日本是我國臨邊的由小島組成的國家,日本與中國一直有著十分長久的文化聯繫,早在百年前,日本就派遣使者來到中國進貢進行文化交流。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則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連綿不絕的載體,漢字也經過不斷的演變和傳統,逐漸對周邊的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將中華文明傳播到各地。從現在的日本文字和韓國文字,都能夠看到漢字的身影。

其實日本最早是沒有文字的,在有日本形成自己的文字之前,漢字一直都是日本使用的文字,文字在日本已經有兩千年歷史了。可見文化傳播對世界的影響有多麼深刻。

在近日,日本也公布了2020年的年度漢字—密,中國的文化歷史文明一直都是世界的瑰寶,不論是古代還是當今,中國文化都在世界上有著深刻的影響。

作為文化的宣傳者,微步也將追尋文化,溯源文化足跡,領略更多我國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5月19日下午,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北京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孫建軍在京舉辦講座,講解漢字在日本的發展歷程,探尋中日文化的異同。活動現場從漢字看日本文字是窺探不同文化體系的線索。基督教文化圈用羅馬字、希臘正教用希臘文字、俄羅斯正教地區用西裡爾文字、猶太教文化圈用希伯來文字、伊斯蘭教文化圈用阿拉伯文字、儒家文化圈用漢字,可見世俗世界多有套用「聖典」文字的意識。自戰國時代起,漢字逐漸傳播到境外。有調查顯示直到今天,越南語約90%的詞彙、韓語約70%的詞彙來自漢語。在越南和朝鮮半島,漢字均已經先後被取代,甚至漢字20世紀在中國的遭遇也是一波三折。
  • 漢字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有多大
    它對日本語言、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日語已成為血肉相連、不可分割的整體。  從地緣上看,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近鄰。從歷史上看,中日兩國文化的交往源遠流長。但是,中國人和日本人在思維方式、價值觀、文化觀、哲學觀等方面又大相逕庭。這究竟源自何處?筆者認為,它們與文字、語言、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字又是語言的載體。
  • 朝鮮半島與古代漢字文化的傳播:讀戴衛紅《韓國木簡研究》
    百濟還曾作為中國文化傳播到日本的中繼站,正如新羅統一半島大部以後一度控馭東亞海上貿易所發揮的作用那樣,日本吸收大陸文明是從舶來朝鮮半島文化開始的。總體而言,在中古時代的東亞,百濟對外聯繫可以作為朝鮮半島在東亞歷史上地位的一個象徵來看待。另一方面,百濟的歷史脈絡包括其起源(扶餘人南下)和覆亡(唐朝、新羅聯軍攻滅)都無不與中國王朝東亞政策息息相關。
  • 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5月19日下午,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北京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孫建軍在京舉辦講座,講解漢字在日本的發展歷程,探尋中日文化的異同。活動現場從漢字看日本文字是窺探不同文化體系的線索。基督教文化圈用羅馬字、希臘正教用希臘文字、俄羅斯正教地區用西裡爾文字、猶太教文化圈用希伯來文字、伊斯蘭教文化圈用阿拉伯文字、儒家文化圈用漢字,可見世俗世界多有套用「聖典」文字的意識。自戰國時代起,漢字逐漸傳播到境外。有調查顯示直到今天,越南語約90%的詞彙、韓語約70%的詞彙來自漢語。在越南和朝鮮半島,漢字均已經先後被取代,甚至漢字20世紀在中國的遭遇也是一波三折。
  • 為什麼日本字裡面有漢字?因為日本文化沒有根源,是無本之木
    因為日本早期沒有文字,而是通過借用漢字形成了他們的文字體系。除了漢字以外,日本人還借用了讀音,其中有吳音、唐音、漢音。漢字—日本的最早文字漢字傳入日本的形式比較多,有公元前隨著大陸地區先進的農業技術、手工業技術傳播而影響日本九州的一部分;也有秦漢時期由工藝品中傳播出去的,比如漢光武帝賜給日本的「漢委奴國王印」。
  • 日本明治維新後,為何繼續使用中國的漢字?至今保留1000多個漢字
    中華文化歷經千年傳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魅力,自從漢唐開始逐漸向周邊小國傳播,其中日本、越南、朝鮮等地深受影響,尤其是日本,現存的日本文字就是由中國漢字發展而來的。據統計日本語言當中有1800多個中國漢字,朝鮮等地也曾使用過漢字,只不過現在廢除了,為什麼只有日本依據在使用呢?
  • 漢字在日本文化裡的奇妙意趣
    其實就我個人來說,對於日本文化一直很感興趣,兩年前還一時興起,自學去考了日語等級證書,也是在那個自學的過程中,才越來越多的了解到在日本的文化中,漢字的滲透是起著多麼大的作用。漢字在日本社會和文化中的影響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化對於日本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很久遠以前,在很多方面,中國文化都是日本文化發展的一個基石。
  • 全球化語境下中華文化傳播的理論與實踐 ——2020中華文化傳播國際論壇會議綜述
    來自美國、日本、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柬埔寨、越南等國和中國內地、香港、臺灣的專家學者、教師學生等進行交流研討,發表最新成果與真知灼見,為中華文化的對內對外傳播建言獻策,對漢語言文學、文化類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指導。根據論壇議程安排,在12月5日上午8時舉行開幕式。
  • 為什麼日本廢除漢字失敗了?
    大家都知道,曾經有很多國家都使用過漢字,並接受受漢字文化的影響,比如韓國、日本、越南、朝鮮、蒙古等國家,和我們一起被稱為「漢字文化圈」。在美國人眼裡,漢字難學難記,而且字數過多,對於傳播知識很不利。而使用羅馬字就可以很簡單的監督日本官員的書信,並且控制他們的思想。
  • 西北師大:「雲」中傳播漢字文化
    6月11日,歷時一個月的「西北師大華文雲課堂——漢字文化與漢字教學」系列課程在甘肅蘭州圓滿結課。西北師大華文雲課堂系列課程涵蓋漢字起源與演變、「六書」與漢字構造、漢字教學方法與技巧、漢字與中華文化、漢字信息處理與在線漢字教學資源等五大主題,通過十二個單元具體講授這五個主題模塊的內容。第一個主題「漢字的起源與演變」於5月14日上線,上線當天facebook與釘釘雙渠道直播課程內容,一小時覆蓋人數超過4000人,播放超1000次。
  • 守望漢字文化,傳播華夏文明
    守望漢字文化,傳播華夏文明——2020第三屆&34;國際青少年書法大賽決賽•懷化分賽區在人民路小學成功舉辦本次書法大賽由(全國)教育書畫協會、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守望漢字聯盟、本次&34;國際青少年書法大賽決賽•懷化分賽區,進一步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和米芾書法藝術。
  • 文化強國!看漢字如何影響鄰國,十分相似
    #傳統文化#俗話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不中斷的文化。不僅僅是我們十幾億中國人這麼認為,而且包括我們鄰國,他們也同樣認為中華文化非常適合他們民族發展、延續。於是我們周圍的韓國,日本和東南亞等地,我們會發現中華文化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今天我們就從漢字這個方面帶大家一起旅旅遊,看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兼收並蓄。
  • 日本人為什麼沒有放棄漢字?
    但移民帶來的漢字卻沒有在日本社會普及開來,在長達五六百年的時間裡都未能得到大規模的傳播和應用。這一方面是因為漢字結構複雜,需要複雜的社會結構和行政組織才會對漢字有較高的需求,才更有可能向平民傳播。日方的史料也確認了這一觀點,漢字典籍是隨佛教經朝鮮半島的百濟國正式傳入日本的。從公元四世紀末到六世紀初,百濟向日本派出多批儒生和僧人傳播儒學和佛教。六世紀以後,日本上層普遍信仰佛教,從那時起,為了理解佛教,日本的精英才開始自覺學習使用漢字。
  • 日本古代大量引進漢字,影響深遠,日學者:中國是日本文化的源頭
    在日本大大小小的街道上,隨處都可見到寫著漢字的招牌。日本人十分喜歡漢字,用漢字寫書法也是日本最為高雅的文化活動之一。在日本人的交流過程中,大量的漢字佔據了無可替代的角色。如果沒有漢字,日本的文化必將斷代。
  • 日本人對漢字的迷戀實在是太喪心病狂了!
    想給大家介紹負責組織評選年度漢字的機構,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以下簡稱漢檢),以及由此看出的日本對於漢字的痴迷和為傳播漢字的魅力操碎了的一地的心。顧名思義,這個漢檢主要是會組織一個考核漢字能力的考試。會出教科書,合格了會頒發證書。官方說法是每年會有220萬左右的日本人會參加這個漢字能力檢定考試。
  • 昱見|日本年度漢字為「災」,日本人為啥迷戀漢字
    日本應該的目前全世界範圍內漢字普及率僅次於中國的國家,按照日本文部省的要求,一個日本中學生(相當於中國的初中生)完成義務教育時所掌握的「當用漢字」應該在2000個左右,僅略低於同期中國孩子的水平。漢字自傳入日本後,填補了日語沒有書寫方式的空白,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被作為官方文字來使用,早期的日本官方正式書函、文獻、歷史、文化典籍都是完全用漢字書寫,例如日本的古典名著《古事記》、《日本書紀》和《萬葉集》等。即便在具有日本特色的表音符號"假名"出現後,漢字的正統地位依然根深蒂固,事實上所謂的"假名"也正是與"真名"漢字相對而言。
  • 日本漢字和中國漢字有什麼淵源
    「從公元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實際上不僅是日本漢字,整個傳入日本的中國古代文化都是如此。」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在談到由新經典近期推出的《日本的漢字》一書時如是說。
  • 韓國廢除漢字,還嘲諷日本保留漢字,結果被網友懟
    中國人並不是使用漢字唯一的國家,但是漢字起源於中國這是毋庸置疑的,在古代中國的文化產業十分發達,我們就是周圍國家爭先學習的榜樣,由於之前漢字的廣泛傳播,在亞洲形成了一個漢字文化圈,其中主要就是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為主,漢字也是他們國家在漢字廢止活動之前的一種主要使用的語言
  • 日本的歷史文化深受中國影響,中國的漢字,在日本隨處可見
    鴨江風情 局部駐留日本多年,我一直從事著中國水墨畫教學及日本繪畫藝術的研究工作。研究日本文化時發現,日本的文化理念很有特殊性。早在隋唐時期,從公元630年至894年的260餘年間,日本多次派遣隋使和唐使。據史料記載,僅派遣唐使就有19次,每次都有200到500人參加,主要是來中國學習,當然更多的是學習唐朝文化。如高向玄理、吉備真備等為了學習中國文化而長期駐留中國。又如日本的大學者阿倍仲麻呂也與中國唐代詩人李白及王維結下了深厚友誼。
  • 日本文字裡為什麼要保留漢字?
    日本也屬於這種情況。日本一開始只是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漢字的傳入,讓日本人有了記錄他們語言的一種形式。關於漢字傳學日本的歷史,很難有一個準確的歷史定論。大概有兩種較為大眾所接受的說法:其一是在公元六世紀中期,當時的百濟國佛教僧侶向日本傳播佛教而被引入,同時還向當時的大和朝廷傳播了論語及千字文等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