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維新後,為何繼續使用中國的漢字?至今保留1000多個漢字

2020-12-13 靜說歷史

中華文化歷經千年傳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魅力,自從漢唐開始逐漸向周邊小國傳播,其中日本、越南、朝鮮等地深受影響,尤其是日本,現存的日本文字就是由中國漢字發展而來的。據統計日本語言當中有1800多個中國漢字,朝鮮等地也曾使用過漢字,只不過現在廢除了,為什麼只有日本依據在使用呢?其實日本也想更換,無奈漢字已經融入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很多地方無法離不開漢字。

一、漢字傳入日本和佛教有很大的關係

中原秦漢時期,日本剛剛開啟了農耕文明,進入奴隸制社會,當時東亞地區最強盛的只有一個漢朝,日本起初與漢朝的交往並不多,進入東漢以後,日本多次派人前往中原,光武帝劉秀曾經上次給了日本「漢倭奴王金印」。

這枚金印最近剛剛被發現,日本視之為國寶,其實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文明非常不開化,沒有文字的年代,一直使用原始的結繩記事,這種情況直到中原隋唐時期才逐漸消失,當時正值佛教興起,尤其是在東亞地區盛極一時,佛教經由新羅傳至日本。

不久之後,佛教開始在日本風靡起來,是許多貴族的信仰,然而佛教經典教義都是漢字,為了更好地理解其中含義,許多貴族前往中原學習先進文化。

唐朝中期以後,日本派出了大量遣唐使和留學的僧人,這些人深受唐朝文化影響,唐朝是封建王朝詩歌文化達到鼎盛的時期,間接影響了許多日本僧人,由於天生的發音方式不同,為了更好地學習文字,日本人採取音讀和訓讀兩種方式。

訓讀就是了解漢字的含義而不追求其正確讀音,這種方式對文化底蘊要求非常高,通常只有那些貴族人士才能做到,另一種音讀則相對簡單,只是學習漢字的發音方式,對於其中的含義則不需要過多深究,這種方式適合絕大多數人。

日本人學習漢字的方式主要由這兩種,並且隨著時間演變出了自己的文字,就是著名的萬葉假名。

二、漢字已經融入了日本的基本生活

萬葉假名是由漢字發展演變而來,保留了許多漢字偏旁部首,如果不仔細看的話,與中國文字非常相似,其實深究的話,已經出現了很多變化,中國漢字兼具象形文字的特點,然而日本的萬葉假名更像是早期的拼音,兩者在表達方式上面存在很大差距。

古代日本很多人都能寫漢字,卻不會說漢字,即便是在朗讀詩詞經典的時候,生硬的使用漢語發音,卻不理解其中的含義,等到清朝時期,對應日本發展到了江戶時代,日本在原來的基礎之上改良了漢字,稱為候文,直到今天候文還是日本最通用的文體。

日本文字中穿插著許多漢字,許多文人看日本的文章,即便只看其中存在的漢字也能知曉其中的大意。

近代以來,日本也曾遭遇過西方文化入侵,不過日本統治者反應非常迅速,明治維新等運動相繼產生,銳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當時日本內部分離成兩部分,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學習西方語言,廢除漢字,另一部人人認為漢字已經融入到日本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已經無法取代了。

最終日本榮指著決定進行拉丁語言的使用教學,事實證明拉丁文等西方文字並不適合日本國情,後來日本與西方教二,從此廢除拉丁語言,專心致志使用漢字。

三、日本文字中至今還保留了1000多個漢字

二戰以後,日本急需得到西方的支持,英語成績得到普及,然而日本從未放棄自己的文字,現在日本文字當中仍然存在1000多個漢字,這是中華文化高度發展的標誌,即便中日雙方曾經多次爆發戰爭,然而日本不得不承認自己深受中國影響。

朝鮮半島的韓國在廢除漢字之後,教學方面產生了巨大阻礙,越南也是如此,從這之中就能看出漢字在東亞地區的重要性,很多不懂得漢字的人,即便是自己國家的著作。理解起來也十分困難。

可見中國發展數千年年,不僅孕育出了中華文明,對於周邊的國家也產生了促進作用,幫助他們提高了本國的文化知識素養,不得不感嘆,中華文明是世界高度發展的文明,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值得驕傲的事情。

參考資料:

【《固有文字存在說》、《當用漢字表》】

相關焦點

  • 日本明治維新時曾對漢字進行了整改,為何之後又重新開始使用漢字
    本文為探聽歷史的聲音原創,請勿轉載日本明治維新時曾對漢字進行了整改,為何之後又重新開始使用漢字眾所周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進是來源於5000年的文化積澱,更是中國祖先的聰明智慧的結晶。而且中國是一個善於摸索的國家,從當時的甲骨文到現在的簡體漢字,經過了一系列的演變,從複雜到簡單,再到現在的最簡化,無不蘊藏了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人民的心血在裡面。
  • 日本自改革之後,時至今日為何依然使用中國漢字?
    日本自改革之後,時至今日為何依然使用中國漢字?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有著長遠的發展,不僅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對於周邊的一些國家也有一些影響,其中的日本、朝鮮、越南等,這些國家都曾使用過中國漢字,經過多年的發展演變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文字。但目前就日本這個國家來說,依然使用著中國的漢字,對於日本人來說,漢字已經融入了他們的生活。
  • 日語中漢字的「吳音」是什麼?為何中國的吳語會傳到日本?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麼一種發音方式:吳音。
  • 檢定使用能力規定人名用漢字 日本為何嚴格管理漢字的使用
    據《古事記》記載,4世紀末期,王仁從百濟來到日本,帶來了10卷《論語》和1卷《千字文》,被尊為學聖,上野公園現在仍然有紀念碑為王仁彰顯功德。從4世紀末開始,日本便使用漢字記錄語言和表現思想。日本不但利用漢字引進了佛教和儒家的思想,還使用漢字創造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明治時期,日本的知識分子還利用漢字翻譯了西方的技術和文化。在西學東漸和民粹主義影響下,廢除漢字,改用羅馬字或者假名的呼聲曾反覆出現。但是,日本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漢字詞彙已經滲透到文化體系中,如果廢除漢字,勢必帶來混亂。
  • 日本先於朝鮮和越南發明文字,為何如今卻堅持使用漢字?
    不過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語言的官方文字使用漢字,一種是漢語,另一種則是日語,古代漢文化圈的其它國家,有的受西方殖民者影響文字拉丁化了(越南)、有的則是用了自己民族古代給自己語言發明的注音文字代替了漢字(朝鮮、韓國、日本),但是,日語中卻仍然保留了漢字。那麼,為何日文會保留漢字呢?
  • 為啥朝鮮越南都廢了漢字,和中國恩怨最深的日本卻堅持至今?
    日本街頭明治維新後日本全面西化,特別是甲午戰爭後日本對中國極度鄙視,連帶著對漢字也產生了質疑,社會上興起廢除漢字的提議。但日本人的態度非常審慎,畢竟日文跟漢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甲午戰後經過20多年的激烈討論,日本對漢字採用了「削減式」政策,1923年公布了一個包含1962個漢字的《常用漢字表》。
  • 日本使用漢字1000多年,字庫是中國的7倍,為何不廢除漢字?
    在亞洲國家和地區,每一個國家都曾深受中國的影響,尤其是中國的漢唐時期,威名遠播,使得四方各個國家都希望能夠來到中國,他們將學習的各種先進的文化帶回去,幫助自己的國家不斷的發展壯大,尤其是日本和韓國,曾經他們所使用的文字都是以漢字為基礎的。
  • 日本漢字和中國漢字有什麼淵源
    「從公元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實際上不僅是日本漢字,整個傳入日本的中國古代文化都是如此。」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在談到由新經典近期推出的《日本的漢字》一書時如是說。
  • 日本文字裡依舊保留漢字,漢字對日本多重要?不光是日本還有韓國
    簡而言之,之所以日本文字裡依舊保留漢字,是因為日本文字自創造之初,就是模仿和借鑑中國漢字而來的。再加之,日本文字從隋唐時代創造至今,大概也已經歷了1600多年的時間。就算日本政府想要他們的文字徹底擺脫中國漢字,那也絕對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實現的。
  • 日本為何沒有廢除漢字
    漢字進入日本古代東亞,曾經存在過一個「書同文」的漢字文化圈,包括朝鮮、韓國、越南與日本(及琉球)。其中,朝鮮半島與越南都與中國接壤,在歷史上兩地的北部也都曾是中原王朝的郡縣,唯有日本孤懸大海之中,游離於以中原王朝為中心的朝貢體制之外,卻同樣引入了漢字。漢字是何時進入日本的?
  • 日本現在為什麼創造不出新的漢字詞彙了?
    中國人用腳、更用兜裡的人民幣,選出了出國度假最愛的亞洲國度——日本。11月20日,據共同社報導,2018年赴日旅遊的中國遊客預計將突破800萬人次,同時消費總額預計將再次超過1000億日元,再次刷新了紀錄。
  • 中華鄰國為何獨日本保留漢字?韓國不配使用漢字,島國值得敬佩。
    回顧整個亞洲古代史可以發現,由於自身文化落後或者歷史上一度歸屬於中國,半島,日本,越南使用中華漢字已經長達千年之久,其中日本使用至今,儘管其民族口語與漢語語法差別很大,但是書面的「文言文」卻幾乎是一致的,近代中日,中韓文人皆可以使用「筆談」進行交流,半島,越南古代官方歷史著作,以《
  • 日本文字中用了那麼多漢字,那麼明治維新前,普通百姓說漢語嗎?
    日本文字是從漢語詞彙中吸收過來的,如今還能看到很多漢字的影子。 明治維新期間,日本廢除了漢字,那麼在明治維新前,日本的普通老百姓說漢語嗎?在日本的遠古居民,是沒有文字的,於是開始借用漢字記錄。在唐朝的時候,由於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日本派出大量的訪問人員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和科技,所以有大量的古代漢語詞彙隨著漢字由中國東北的渤海國和朝鮮等地被傳入日本。於是,日本人開始用漢字記錄,且是官方文字。根據資料記載,日本學者諸橋轍次編撰的《大漢和辭典》中收入漢字5萬餘個。
  • 為什麼朝鮮和越南都廢了漢字,日本卻堅持至今?
    漢字作為象形文字,筆畫繁複複雜,並不容易如同英語一般成為全球通用性的語言,然而縱觀東亞文化圈,不難發現漢字在歷史上的朝鮮、越南、日本等國廣泛的使用範圍,迄今漫步日本街頭,以中文寫就的廣告標語仍然處處可見,可是韓國與越南已寥寥無幾。那麼,漢字何以造成如此磅礴的文化輸出?為什麼朝鮮和越南都早早廢止漢字使用,日本卻沿用至今呢?
  • 日本網民:漢字降低了日語的功能性,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國,日本也使用漢字。漢字引入日本後,隨著時間的發展,已經融入日本人生活,變得不可或缺。以前朝鮮半島和越南也是使用漢字的國家,但是他們都已經廢除漢字,只剩下日本還堅持在語言中使用漢字。日本歷史上也出現過廢除漢字的聲音,但是均未能成功。有日本網民發帖吐槽稱,「平假名裡面混用漢字,感覺降低了語言的功能性,日本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嗎?
  • 韓國廢除漢字,還嘲諷日本保留漢字,結果被網友懟
    中國人並不是使用漢字唯一的國家,但是漢字起源於中國這是毋庸置疑的,在古代中國的文化產業十分發達,我們就是周圍國家爭先學習的榜樣,由於之前漢字的廣泛傳播,在亞洲形成了一個漢字文化圈,其中主要就是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為主,漢字也是他們國家在漢字廢止活動之前的一種主要使用的語言
  • 越南、朝鮮相繼廢止漢字,與中國恩怨頗深的日本,為何還在使用
    越南、朝鮮相繼廢除漢字,中國恩怨頗深的日本,為何還在使用越南、朝鮮和日本,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存在的。雖然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朝代不斷更迭,附屬國也時常反覆,但越南、朝鮮以及日本對於中國文化的吸收學習卻從來沒有中斷過,漢字也因流入這三個國家。後來,越南和朝鮮相繼將漢字廢除,和中國恩怨頗深的日本,卻至今還在使用漢字。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去看看其中的緣由吧!先說越南。
  • 同樣是從中國學習文字,為何日本不敢放棄漢字,仍然在堅持使用?
    ,為何日本在創立了自己的文字後,依然在使用中國的漢字呢?作為一個中國人,走在日本的大街上,即使不懂日文,也可以從文字和一些標識中大概明白一些,由此可見日本即使在現代對於漢字的使用率也是非常高的,為何日本沒有全面使用自己的文字呢?其實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麼一種發音方式:吳音。熟悉漢音」——《日本紀略》那現代日語中的漢字音主要是什麼呢?因為現代標準日語是以東京話為基礎方言建立起來的,而近代明治維新後,日本人又用漢音於大量創造新詞彙(和製漢語,比如現在什麼化學,政治,社會等詞語,都是和製漢語)。
  • 漢字到底是誰發明的?日本人為何也喜歡漢字?
    7000年前,中國已經有了最原始的文字。但文字還不完善,不成系統。無法準確的記錄事件。倉頡改進、規範、完善了文字。由於文字的出現,從黃帝時,中國進入文明社會。中國的漢字,傳說中是黃帝時期的史管倉頡發明的。後來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改進,才發展成現如今我們所見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