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先於朝鮮和越南發明文字,為何如今卻堅持使用漢字?

2020-12-08 國史拾遺

在現在世界上的主要文字中,漢字可謂「獨樹一幟」,它是一種指示會意文字體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在古代,由於中華文明在東亞的統治地位,它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畢竟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

不過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語言的官方文字使用漢字,一種是漢語,另一種則是日語,古代漢文化圈的其它國家,有的受西方殖民者影響文字拉丁化了(越南)、有的則是用了自己民族古代給自己語言發明的注音文字代替了漢字(朝鮮、韓國、日本),但是,日語中卻仍然保留了漢字。

那麼,為何日文會保留漢字呢?

其實,這和日本特殊的人文環境有關,在漢文化圈中,日本是較為邊緣的,因為它離中國比較遠,古代中日聯繫也不太緊密,所以日本是周邊各國中最先創造出自身文字的,這就是日語中的假名。

漢字自唐朝傳入日本後,被曾奉為「正政之始」、「經藝之本」,但隨幕府至明治起,中國由盛轉衰、日本民族意識抬頭、和學興起、西學傳入,日本人開始思考漢字的優劣。

接觸西方文化的新井白石最先提出西方的表音文字,優於中國表意文字。1713年至1715年,他寫成《採覽異言》及《西洋紀聞》兩書,在《紀聞》中說:「字母僅廿餘字,貫一切音,文省義廣,其妙天下無遺音……漢之文字萬有餘,非強識之人,不能背誦;且猶有有聲無字者,雖雲多,有不可盡所,徒費其心力云云。」

這段歷史,和朝鮮、越南等過的歷史大致一樣,當時不光是日本人,就連中國的知識文化界都有過廢除漢字的提議,甚至相當一段時間這都是時髦的事情。而且,這些民族不用漢字也有苦衷,因為漢字不同於拼音文字,漢字本身和讀音沒有關係,它是適用於漢語的文字,其它語言用漢字,有時候確實很麻煩,這種「文言二途」卻這些國家的掃盲活動帶來很大阻礙。

漢字拉丁化也曾經相當時髦

1798年,裹本多在《西域物語》說:中國「之文字,僅行於東方之朝鮮、琉球、日本,北方之滿洲諸國,西方之東天竺之內。西域之文字二十五,歐羅巴(歐洲)諸國、亞墨利加(美洲)諸國、亞弗利加(非洲)、東天竺南洋之諸島、日本南洋之諸島、東蝦夷諸島(俄國千島列島)、堪察加、北亞墨利加大國,皆用此記事。雖各國各島言語各異,用二十五字無不可示之物。」

但是,這些思想當時影響力還是比較有限,因為畢竟西方文化傳播還沒那麼廣,但是幕末以及明治維新後,由於有「脫亞入歐」的思潮。這其實,文字改革基本是共識,但如何改革呈現多元路線:學者們或提倡假名(民族派),或羅馬字派(崇洋派),或新造文字、又或廢除日語,轉說英語(激進派);而羅馬字派、假名派、新文字派在各自的派系內,對於應採用哪種書寫方法又有分歧。

各派意見爭持不下,由福澤諭吉提出的減少漢字說,成為一種折中方案。1873年,他編寫小學教科書《文字之教》,在序言中指明,雖然漢字難學,但日文已累積不少漢字,難以一下子廢取。他認為3000個漢字就可應付日常環境,提出先限制漢字運用,往後時機成熟,就可廢除漢字。

也就是說,社會基本共識是,漢字需要廢除,但是不能一下全廢,這樣大家無法適應,要慢慢廢除,那當時有沒有「漢字不可廢派」呢?也有,畢竟,掌握漢字的舊貴族等勢力也很大,1900年,井上圓了多次發表論說,整理成《漢字不可廢論》一書。他質疑假名派或羅馬字派忽視日本同音字多,唯有靠漢字才可消減當中的問題(事實證明這種想法是對的)。

而且,日本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皇室的獨特地位,皇室傳統教育當然會用漢字,當時日本天皇的詔敕仍是以漢字書寫,文化界雖有部分人士力陳平、片假名或羅馬字的好處,但對於詔敕上的漢字一直避免(誰敢惹天皇啊),當然也有愣頭青,1936年5月9日,平生釟(日本文部大臣)在帝國議會貴族院上表示廢除漢字,但這一論說引起貴族不滿。

至今一些很正式的文書上,都是漢字為主

二戰時期,日本和西方決裂,又因中國孱弱,日本有了相當東亞盟主的念頭,這一時期廢漢論被指有違「大東亞共榮圈」的任務,他被迫當眾宣布:「至今為止(廢漢字)的主張尚有許多不成熟之處,還要繼續研究。」同一年,多份雜誌出現批判廢除漢字論的文章。

不過日本這個民族是不撞南牆不回頭,二戰結束後,狂熱軍國主義退潮,瘋狂的媚外主義提升,對漢字的爭論又出現了,甚至出現各種怪論,1946年4月,作家志賀直哉在雜誌《改造》上發表《國語問題》(國語問題),提議廢除日語,採用其自認為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法語。這當然是不可能實現的。

而外國佔領軍當然也希望日本跟著西方走,1946年3月,盟軍最高司令部邀請第一屆美國教育使節團於3月31日發表了第一次美國教育使節團報告書。在這份報告,指出學校教育中使用漢字之弊害與使用羅馬字之便利。

日本政府開始規範化漢字,1946年11月16日由日本內閣發布的《當用漢字表》(當用漢字表)中所公布的漢字,共計1850字,這其實是在漢字全部廢除之前可使用的漢字表。當時的思想是,漸漸淡化漢字使用,不過,後來日本人發現,漢字全廢是相當麻煩的(韓國人和越南人就經常吃虧),而且由於日語的特性(音節很少),可能麻煩更大。

現在,日本雖沒有廢除漢字,但新增詞語中用漢字書寫的漢字詞比例不斷下降,用片假名書寫的外來詞比例不斷增加,這間接減少了漢字的使用。不過,日本人已經意識到了,便於書寫和表達,日本幾乎沒有廢除漢字的傾向,在日本,越正式的文件往往漢字越多,漢字水準甚至成為日本人素養的標尺。

相關焦點

  • 越南、朝鮮相繼廢止漢字,與中國恩怨頗深的日本,為何還在使用
    越南、朝鮮相繼廢除漢字,中國恩怨頗深的日本,為何還在使用越南、朝鮮和日本,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存在的。雖然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朝代不斷更迭,附屬國也時常反覆,但越南、朝鮮以及日本對於中國文化的吸收學習卻從來沒有中斷過,漢字也因流入這三個國家。後來,越南和朝鮮相繼將漢字廢除,和中國恩怨頗深的日本,卻至今還在使用漢字。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去看看其中的緣由吧!先說越南。
  • 為什麼朝鮮和越南都廢了漢字,日本卻堅持至今?
    漢字作為象形文字,筆畫繁複複雜,並不容易如同英語一般成為全球通用性的語言,然而縱觀東亞文化圈,不難發現漢字在歷史上的朝鮮、越南、日本等國廣泛的使用範圍,迄今漫步日本街頭,以中文寫就的廣告標語仍然處處可見,可是韓國與越南已寥寥無幾。那麼,漢字何以造成如此磅礴的文化輸出?為什麼朝鮮和越南都早早廢止漢字使用,日本卻沿用至今呢?
  • 不是徹底廢除漢字了嗎,為何越南、朝鮮、韓國仍舊使用中文名字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後來流傳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使用,這就構成了龐大的漢文字圈。從古至今,有幾十個民族使用過漢字,比如中國、韓國、朝鮮、日本、新加坡、越南等等。但是到了近代社會,因為各種經濟、政治、環境等原因朝鮮、韓國相繼廢除漢字,日本一直沿用至今。
  • 日本有假名,朝鮮半島有諺文,古代越南有沒有發明過自己的文字?
    漢字,在古代的東亞,可以說這就算是唯一的「正統文字」了,不只是中國,古代朝鮮,越南,日本等國的正式文件都是用「漢字」的,「漢字」才是正式的書面規範文字,當然,有的國家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創建文字,但這些文字地位都比不上漢字,你看日本,自己創建的字母叫「假名」,為什麼說「假」呢?
  • 越南廢止漢字多年,為何如今卻在積極學習中文?這些原因太現實了
    因此語言和文字是每個國家都在極力保護的文化,就比如我們中國的漢字,就得到了妥善的保護。漢字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發明,它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開始使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 越南和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何如今又想重新恢復?原因很現實
    中國的漢字已經有6000多年的發展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不斷的證明著漢字悠久的歷史傳承。可以毫不客氣的時候,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文字,同時也是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力最大的文字之一。
  • 為啥朝鮮越南都廢了漢字,和中國恩怨最深的日本卻堅持至今?
    日本街頭這不奇怪,日本、朝韓、越南,乃至新加坡、馬來西來等東南亞國家,當年都曾普遍地使用過漢字,一些國家的古代典籍甚至全用漢字書寫朝鮮半島最早接受了漢字,成書時間大約在中國西漢末年的朝鮮《留記》,就全用漢字書寫。大約中國東晉時,朝鮮的太學正式把漢文經史作為教材。漢字傳入日本也很早,大約在三國時就已經有日本人閱讀、書寫《論語》《千字文》。
  • 一百年前越南為何堅持廢除漢字?現在為何又大呼後悔
    隨著中華文化的不斷傳播,漢字成為了一種名族的代名詞。在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區曾一度長時間使用漢字,而時至今日的漢字又被他們相繼的廢除,甚至在越南拉丁文字開始成為了他們正式的文字,令人噓唏不已。就讓我們來看一看越南文字的變化的歷程,為何現在會後悔廢除漢字。
  • 曾經屬於「漢字文化圈」的越南,如今為何不認可漢字文化了?
    曾經屬於「漢字文化圈」的越南,如今為何不認可漢字文化了? 漢字在東方國家意義非常深遠,不止僅僅在我國流傳甚廣,在日本,越南,韓國等一些地區也使用過漢字,而且在日本還能看到大街小巷中還有一些漢字的字符,有些人以為這些開的都是中餐館或者中國人開的店面
  • 越南和韓國都廢除了漢字,為何只有日本在堅持?這是日本全民意志
    越南和朝鮮當初延用了漢字文化,為什麼到現在卻把漢字廢止了呢?而和中國有恩怨的日本卻還用著部分的漢字?其實朝鮮的李氏王朝時期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官員階層都把會漢字當成榮譽,一直到公元1446年的時候,身為世宗的李祹為了讓朝鮮有自己的專屬文字,於是就命令學者創建了新的文字。
  • 同樣是從中國學習文字,為何日本不敢放棄漢字,仍然在堅持使用?
    中國的歷史非常悠久,而受到中國影響,中國周邊國家的文化都受到了中國的影響,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越南、日本和韓國(古代高麗),這一點我想大家都是同意的,而為了學習中國的文化,在古代,這三個國家都在使用漢字,也就是中國古代的文字(繁體字),可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越南和韓國都擁有了自己的文字
  • 越南和朝鮮在二戰後放棄使用漢字,為什麼幾十年就有了自己的語言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為什麼越南和朝鮮,在二戰後都放棄了使用漢語,短短幾十年,就可以擁有自己的語言體系!其實這裡有一個誤區。先說越南這個國家,漢語傳入越南的時間,大約在東漢時期,與朝鮮、日本相比,早上一兩百年,朝鮮在園區大概是三個世紀,與日本的時差不算太長。
  • 越南為什麼要用拉丁字母文字取代漢字
    如今的越南從文化視角看是個頗為奇怪的地方:在越南隨處可見寫著漢字的中國式建築。越南和我國一樣使用農曆,而農曆春節則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熱鬧的傳統節日。臘月三十貼春聯、除夕守歲、放鞭炮、吃團圓飯、看電視晚會節目等習俗都和中國類似。越南還有一部分人有用漢字寫春聯的習俗。在越南不僅隨處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蹤跡,與此同時越南中國當下的影視、音樂等流行文化也極力模仿。
  • 越南一直使用漢字,突然廢漢字強推拉丁文,如今效果怎麼樣?
    其實不僅是越南,像現在文化比較發達的日本和韓國,也都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而使用的類似漢字的語言。 就日本的片假名來說,絕大多數的片假名都是來源於漢字中一些偏旁和部首的演化,這就正是因為漢字很早之前就流入了日本,並對他們留下了源遠流長的影響。
  • 韓國、越南真是在幾十年間就把國家語言文字更改了嗎
    法國殖民越南後在越南大力推行拼音文字以取代越南傳統的漢字和喃字。1945年越南獨立之後借用拉丁字母記錄越南語的「國語字」全面取代了漢字和喃字。越南是最早受到中國漢字文化影響的地區,然而如今越南的文字體系已完全被這種拉丁字母文字取代,現在大多數越南年輕人已看不懂漢字古籍。
  • 日本文字為何和中國漢字非常像
    公元前108年,漢武大帝平定朝鮮半島,漢字可能已經傳入了朝鮮。在公元3世紀的晉朝時期,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國的漢宗室之後-博士王仁將《論語》和《三字經》漢字傳入日本。靈巖郡百濟國遺址在漢字傳入之前,日本沒有文字,處於「口口相傳」蒙昧階段,使日本在彌生時代實現了從野蠻到文明的跨越。唐朝時期,中國國力空前強盛,漢字的進一步傳播推廣到東南亞地區,漢字在日本進一步普及。
  • 漢字到底是誰發明的?日本人為何也喜歡漢字?
    原來的說法是:中國的漢字,是五千年前,黃帝時期的倉頡發明的。但考古發現,在7000年前已經有甲骨文。也就是說倉頡對於漢字的貢獻,很像蔡倫對於造紙術的貢獻。西漢時,已經有紙,但紙的質量差,不能用來書寫。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 在漢字傳入日本朝鮮以前,他們有文字嗎?是什麼?
    事實上,這是留傳於對馬阿比留家者,為朝鮮諺文的竄改,是故所謂固有文字說不足憑信,而日本古代,現在已為一般學者所承認。不寧惟是,多數日本學者鹹主張日本之有文字是在漢人渡日之後。據史志文獻以及日本的考古發現,公元前1世紀,漢字就經由遼東、朝鮮傳入日本的九州、福岡等地。
  • 曾使用漢字的5個國家,竟有3個都廢除了漢字?魯迅先生一語道破
    如果有時光機器的話,你穿越到清朝以前的越南和朝鮮等國家,你就會有個疑惑,我出國了嗎?這分明就是中國啊。 越南 越南也是個好學生,向中國拜師學藝學的非常到位。早在公元1世紀的時候,漢字就被引進到了越南。越南的各種古代文獻資料都是用漢字來記錄的。直到13世紀的時候,越南才根據漢字的書寫規律和構成創造了越南的形聲字「字喃」。
  • 精通漢語的胡志明:為何執意要廢除漢字?隱情讓當下越南自食其果
    顯然,中國就東南亞的小國家的主心骨,這其中包括了日本和韓國,自此也就成為了漢字文化圈的附庸國。 以強國唯命是從,就得拿出小國臣服的誠意,比如學習漢字,以漢族文化作為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這也是為何至今為止,越南街道中還有著大量的中國式建築和漢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