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越南真是在幾十年間就把國家語言文字更改了嗎

2021-01-07 鴻鵠高飛翔九天

事實上我們通常所說的語言文字這個詞彙是由兩個彼此聯繫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共同構成的:所謂語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話,文字則是一種用於書面記錄的工具。事實上語言的歷史遠比文字悠久。自300多萬年前人類誕生之日起只要不是聾啞人都會開口說話,然而文字的發明不過是最近幾千年的事。事實上迄今為止世界上仍有相當一部分民族只有口頭語言而沒書面文字。

我國的56個民族幾乎都有本民族的語言,然而擁有文字的民族只有31個。美國的一些印第安部落、澳大利亞土著居民以及亞馬遜叢林和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都沒自己的文字。目前已有文字的民族中大多數存在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這種現象:歷史上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以及中華文明這幾大古文明較早形成了自己的文字,所以周邊民族往往會對其文字進行借鑑。

歷史上中華文明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漢字書寫系統,然而當時周邊的其他民族大多還處於一種只有口頭語言而無書面文字的狀態。這些民族在與華夏民族的交流中不斷接觸到各種先進的文化和制度,隨著這些民族的文明程度日漸開化之後就需要用文字對日常的生產生活進行記錄。歷史上越南、朝鮮、琉球等國曾直接使用漢字記錄自己的語言,由此構成了東亞漢字文化圈。

所謂漢字文化圈是指曾用漢字作為本國的書寫文字並在文字上深受漢字影響的國家(民族)。那麼漢字文化圈的範圍究竟有多大呢?漢字文化圈在地理空間上主要包括越南、朝鮮、韓國、日本、新加坡以及其他華裔、日裔、韓裔、越南裔居民聚居的部分地區,在歷史維度上還包括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國、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党項人建立的西夏、女真人建立的金國等古代政權以及在1879年被日本吞併的琉球王國。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在嶺南設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這其中的象郡已囊括了如今越南北部地區。此後歷經兩漢、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這千餘年間越南一直是中國王朝直接管轄之下的郡縣。這一時期作為中國郡縣的越南是以漢字為官方文字的。五代十國時期割據越南的靜海軍節度使政權逐漸發展成為獨立國家。宋朝在南徵失利後不得不承認了這一既成事實。

越南在中國郡縣管轄的千餘年間一直使用漢字書寫本民族的語言,越南成為獨立國家之後以漢字為基礎發明了喃字。一開始喃字只用於民間,官方一般仍使用漢字。直到1400年~1407年的胡朝才首次把喃字確定為官方文字,然而此後漢字又一度恢復官方文字地位。漢字和喃字分別作為官方和民間文字並行這種狀態在越南一直持續到近代。1527年葡萄牙的天主教傳教士來到越南後創製了用於轉寫紀錄越南語的羅馬字。

後來法國、義大利等國的傳教士也開始用羅馬字紀錄越南語。法國殖民越南後在越南大力推行拼音文字以取代越南傳統的漢字和喃字。1945年越南獨立之後借用拉丁字母記錄越南語的「國語字」全面取代了漢字和喃字。越南是最早受到中國漢字文化影響的地區,然而如今越南的文字體系已完全被這種拉丁字母文字取代,現在大多數越南年輕人已看不懂漢字古籍。

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朝鮮半島在歷史上同樣深受漢文化影響:在中國現存的古籍之中」朝鮮「一詞最早見於《山海經》之中「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的記載。據現代史學界推測:《山海經》是成書於戰國中後期,而其參考資料的年代可能更為久遠,這也就是說至少在戰國時代朝鮮就已被當作國名使用了。需要指出的是:《山海經》中的這個朝鮮國是周王朝分封的諸侯國之一。

儘管這個朝鮮國的一部分疆土延伸到了今天的朝鮮半島北部,但嚴格意義上這個朝鮮國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和今天的朝鮮不是一個概念。這個作為周王朝諸侯國的朝鮮國在司馬遷的《史記·朝鮮列傳》中被稱之為箕子朝鮮: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將朝鮮之地封給了商紂王的叔父箕子。當時所謂的朝鮮之地大體在今天遼寧省境內的遼河流域一帶,和今天的朝鮮其實並沒多少關係。

戰國時代燕昭王在打敗東胡部落後乘勝東擊遼水一帶的箕子朝鮮,箕子朝鮮在燕國的戰略壓力下將統治中心由中國遼東地區遷到了如今的朝鮮半島,就此與朝鮮半島的歷史產生交集。秦末漢初中原戰亂之際一個名叫衛滿的燕國流民逃到箕子朝鮮。衛滿在驅逐箕子朝鮮的君主箕準之後自立為王,由此建立了衛氏朝鮮政權(或叫衛滿朝鮮)。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後在其故地設置了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個郡。

從西漢到魏晉朝鮮半島漢江以北地區一直隸屬於中原王朝的郡縣管轄之下。有人認為中國漢字在這一時期已傳入朝鮮半島,然而具體是在哪個時間點傳入的就沒人能說清了。公元583年半島上的新羅王朝仿照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頒布律令。然而新羅並沒自己的文字,那麼用什麼來記錄律令典章呢?事實上當時的新羅王朝就是直接用漢字來進行記錄,所以可以確定至少在公元583年以前漢字已傳入朝鮮半島。

隨著新羅與唐朝的交流日益密切就使漢字在新羅更為流行普及起來。公元985年半島上的高麗王朝效仿中原王朝創立科舉制度進一步促進了漢字的普及。朝鮮半島的語言屬於黏著語,和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然而卻長期使用漢字記錄本民族語言。由此導致了諸多不便:在朝鮮半島漢字長期屬於知識文化階層的佔有物,而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底層民眾學習漢字卻感到相當困難。

1443年李氏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創建了訓民正音(即朝鮮諺文)。世宗二十八年(公元1446年)世宗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訓民正音。如今朝鮮、韓國所使用的文字就是由訓民正音發展演變而來。不過朝鮮半島在發明訓民正音之後並沒廢除漢字的官方文字地位:在此之後朝鮮王朝的統治階層仍使用漢字作為官方文字,訓民正音更多是作為普及民間識字率的拼音系統使用。

直到20世紀後這套表音字母系統才開始被朝鮮半島的知識文化階層大量使用。1970年時任韓國總統的樸正熙下令施行韓文教育後才將其確定為官方文字。從上世紀80年代起韓國的報紙、雜誌等開始逐漸降低漢字的使用頻率。位於半島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則從1945年開始在黨政機關內部出版物中停止使用漢字,朝鮮民間也在這種自上而下的示範效應下逐漸停止使用漢字。

日文同樣是在借鑑漢字的基礎上發明的:中國唐代時期留學生吉備真備根據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發明了片假名,後來日本人又根據漢字草書的偏旁部首發明了平假名。發展至今的現代日文書寫系統有一部分是日本人當初直接從中國引入的漢字,一部分是根據漢字偏旁創造的假名,此外日文中還引入了一部分羅馬字。在古代日本的文化階層普遍是認識漢字的。

2001年日本NHK電視臺拍攝的大河劇《北條時宗》講述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兩度徵討日本的故事。其中當蒙古國書到達日本時日本人一開始以為上面不知道寫著什麼不認識的文字,結果打開一看發現全是漢字。明末遺民朱舜水在參與抗清復明運動失敗東渡日本,當時日本水戶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就常去拜訪他。由於二人語言不通,所以更多的時候是通過書面文字交流。

在標誌著日本進入近代史的美國黑船來航事件中筆談又一次發揮了作用:由於在此之前日本已經歷兩百餘年的鎖國時期,因此在美日談判中幾乎找不到一個懂英語的日本人,而當時造訪日本的美國艦隊中也無人精通日語。恰巧當時隨美國艦隊前來的傳教士衛三畏是一個多年研究中國文化的漢學家,同時他還邀請了自己在香港認識的中國人羅森一同前往日本。

實際上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份國際條約的談判過程是這樣的:美方談判代表說英語,由衛三畏翻譯為漢語,再由羅森寫下來交給日本官員看。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內一度掀起過一股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的風潮,然而漢字在日本文化中所起的根基作用實在是太強了,所以廢除漢字的想法最終沒被付諸實施。如今日本的書寫系統不過是在漢字以及由漢字演化而來的假名基礎上進一步引入了部分羅馬字。

如今日本的衝繩縣直到1879年之前一直是一個獨立王國——琉球國。在中國明、清兩代琉球國長期接受中國王朝的冊封。琉球王國的政治典章制度、衣冠服飾、法律法規幾乎都仿照明王朝而創設,和當時的朝鮮、越南等東亞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一樣的是:琉球王國以漢字作為官方文字。至於琉球民間百姓則不必刻意學習漢字,而是使用一種由象形符號或假名符號構成的「球字」。

公元920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授意耶律突呂不和耶律魯不古參照漢字創製契丹大字三千餘字。公元1036年西夏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榮用漢字的點、橫、豎、撇、捺、拐等筆畫結構創製西夏文字。據《金史》記載: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顏希尹仿契丹文和漢字制女真字。「女真大字」於天輔三年(1119年)頒行。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又制新字,稱為「女真小字」。女真小字傳世的女真文主要是一種與方塊漢字相似的單文。

越南、朝鮮半島、日本等地都曾使用過漢字,即使是後來發明的喃字、訓民正音、日文也都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同樣歷史上的琉球文字、渤海文字、契丹文字、西夏文字、女真文字也都是以漢字的偏旁結構為基礎創造的,所以這些文字都屬於受漢字影響而發明的文字,使用這些文字的國家或民族都屬於漢字文化圈的成員。然而這並不代表這些國家或民族都使用過漢語。

我在一開始就已指出語言和文字並不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概念,所以漢字和漢語之間其實是不能劃等號的。由於漢字是語素文字,所以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所使用的同一個漢字可以念不同的音。四川人聽不懂廣東人的口語,但四川人和廣東人都是用的一樣的方塊字。秦始皇混一華夏後實行了「書同文」,但從未實行過「語同音」。中國歷史上每個時代的「普通話」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今天的人如果穿越到漢代和唐代,可能聽不清楚漢唐時期的人說的「普通話」究竟是什麼意思,但我們可以看得懂司馬遷寫的《史記》、李白寫的《蜀道難》。這是漢字在時間上所存在的發音不同的現象,同樣漢字在不同的空間地域範圍內也存在發音不同的現象。越南、朝鮮半島、日本等地在歷史曾使用過的漢字都是從中國傳入的,那麼在漢字傳入之前這些地區的人難道都不會說話嗎?

儘管越南、韓國、日本的書面文字體系都深受漢字影響,然而越南、韓國、日本的口語卻和漢語屬於不同的語言體系。19世紀比較學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種語言,結果發現有些語言的某些語音、詞彙、語法規則之間有對應關係,於是他們便把這些語言歸為同一語族。有的語族與其他語族之間又有些對應關係,於是又歸在一起稱為同系語言。各種語言之間的譜系關係由此形成。

這實際上是基於生物學概念假設若干語種是由特定祖語演化而來:按各種語言的親屬關係分為若干語系,每一語系之下又分為若干語族,每一語族之下分為若干語支,語支之下是語種,語種之下是方言。這種劃分模式就類似於生物學中的界、門、綱、目、科、屬、種。目前全世界的語言主要屬於漢藏語系、印歐語系、阿爾泰語系、閃-含語系、烏拉爾語系、高加索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這九大語系。

作為我國官方語言的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漢藏語系是以漢語和藏語為代表的一個有親屬關係的語言群,分為漢語族、藏緬語族、壯侗語族、苗瑤語族四個語族。我國的漢語、藏語、苗語、壯語、土家語、瑤語均屬於這一語系,我國南方的緬甸、泰國等中南半島國家的語言也多屬於漢藏語系。越南語則屬於南亞語系越芒語族越語支:越南語與漢語一樣並無時態及動詞變化,然而其詞序卻恰恰與漢語相反置。

目前韓語(朝鮮語)一般被劃歸為語系未定的孤立語言,也有部分學者建議將其劃為阿爾泰語系。相比之下日語的語系歸屬問題則更為複雜:在明治時代日本人一般把日語劃為阿爾泰語系,但這種說法已遭到國際語言學界的普遍否定。日本學者西田龍雄認為日語屬於漢藏語系,大野晉則認為日語屬於達羅毗荼語系。2007年美國學者Leon Serafim提出「日本語系(Japonic languages)」(或稱「日本-琉球語系」)這一概念。

越南、韓國、日本的書面文字都吸收過漢字元素,然而這幾種語言和漢語的語法結構的完全不一樣的,各自屬於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其實日語、韓語、越南語和漢語並沒有些人想像中那麼接近,事實上同屬漢藏語系的藏語、苗語、緬甸語、泰語反而在語言歸屬上比日語、韓語、越南語更為接近於漢語。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如今只是更改了文字,而語言實際上並沒有明顯的變更。

即使在是文字的變更在這些國家也絕非有些人印象中那樣僅僅只用了幾十年時間而已。

早在公元2世紀左右越南人就發明創造了自己的喃字。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發展成為獨立國家之後為突出本民族特色而大力推廣喃字。喃字在越南還一度被確定為官方文字,此後越南一直並用喃字和漢字直到近代。喃字和歷史上的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一樣借鑑了漢字的偏旁結構。

我們乍一看喃字會覺得和漢字在結構上是高度相似的,可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一個字都不認識。事實上越南人發明喃字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替代漢字的動機,即使是在保留漢字文化較多的日本也根據漢字創造了自己的假名。脫胎於漢字的喃字和假名儘管不可能完全替代漢字,但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漢字的使用頻率,所以越南人在文字上突出本民族特色並不是近幾十年才發生的事。

今天越南的官方的文字既不是漢字,也不是脫胎於漢字的喃字,而是一種拼音字母文字。無獨有偶朝鮮、韓國所使用的書寫文字也是一種拼音字母文字,然而所不同的是朝鮮、韓國使用的拼音字母文字是本民族自創的,越南文字母則是外國傳教士基於拉丁字母所創。從世宗大王創建朝鮮諺文算起到這種諺文在朝鮮半島全面普及開來也用去了五百多年時間。

朝鮮半島的語言和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然而卻長期使用漢字記錄本民族語言。會寫沒法讀在這一時期是常有的事。古代半島人為了能用漢字標記自己的語言就不斷對漢字加以改造,從而形成了雜糅韓風的漢字系統。早在公元7世紀新羅就出現了「吏讀」。所謂「吏讀」顧名思義就是處於社會上層的官吏所使用的文字。吏讀和越南的喃字、日本的假名一樣是脫胎於漢字而又不同於漢字的一種文字。

古代半島人結合自己的需求在「吏讀"裡創造了一堆新的漢字和新的漢語詞彙。這些字在中原士大夫眼中就像越南的喃字一樣看著熟悉,可仔細一瞧卻感覺形同亂碼,只有朝鮮官員自己才能認識。吏讀問世後半島上就逐漸形成了三大人群:一是會說漢語寫漢字的極少數文化精英;二是說朝鮮話寫漢字或吏讀的官吏階層;三是說朝鮮話而不會寫字的底層人民。事實上第三類人才是佔當時朝鮮半島人口大多數的。

直到15世紀中葉李氏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才根據本國特色推出了一套叫做訓民正音的字母文字。訓民正音共有二十八個字母模仿漢字古老的篆書而成,又被稱為朝鮮諺文。朝鮮諺文的出現糾正了囗語與書面語的嚴重不一致。世宗大王談起自己創造文字的初衷時提到兩點:一是為解決朝鮮語能讀不能寫的問題;第二也是看到周邊的蒙古、日本都有了自己的文字,所以朝鮮也希望能在文字上突出本國特色。

然而諺文剛一面世就遭到朝鮮知識分子的反對:以崔萬理為首的士大夫擔心朝鮮創造了自己的文字會進一步拋棄漢字,從而動搖朝鮮二千多年來依靠漢字形成的文化積澱1444年崔萬理滿懷義憤地上書責難世宗,而世宗的回答則是:創造諺文是為了讓朝鮮更多的普通人有機會識字讀書。這非但不是背中華,反而能更好的普及中華教化。事實上世宗創製諺文後並沒廢除漢字的官方文字地位。

朝鮮諺文在問世之後的400多年間實際上被半島的知識文化階層作為學習漢字的音標符號使用,這就類似於我們今天用漢語拼音教孩子們啟蒙識字一樣。最終真正促使朝鮮半島拋棄漢字的是日本人。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後在半島大搞同化教育:由於日文中保留了大量漢字,所以日本在朝鮮半島推廣日文之時也就間接把日文中的漢字也推廣開來,既不是日文也不是漢字的諺文已幾乎沒什麼生存空間。

正是這段被外族殖民的歷史使半島民族形成了一種悲情記憶。我們今天可以看到半島上的韓國和朝鮮儘管社會體制完全不同,然而兩國卻都有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迫切想要掌握自己命運的半島上極力想要在各方面突出本民族的特色。日本殖民時期漢字被汙名化為日本殖民的遺產,而諺文則被視為反日、愛國、革命的象徵。日本戰敗投降後半島南北雙方都不約而同走上了擁抱諺文、拋棄漢字的道路。

如果說朝鮮半島推廣本民族的諺文是為了突出民族特色,那麼越南文字母可不是由越南人自創的。越南字母起源於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德羅於1651年編著的「越南語-拉丁語-葡萄牙語辭典」。法國殖民越南時期這種越南字母曾被法國殖民當局強制推廣,然而在推廣過程中這種字母文字遭到長期在越南流傳的漢字和喃字的阻擊,所以直到越南獨立時這種字母的推廣進度仍相當有限。

越南獨立之初其實真正想推廣的既不是漢字,也不是由法國人帶來的拉丁字母文字,其實越南人何嘗不想推廣本民族的喃字呢?然而在獨立後的掃盲的過程中越南人發現的確是法國傳教士當年的辦法更加行之有效,所以在胡志明的堅持下越南最終還是決定將這種拉丁字母文字推廣開來,由此形成了今天的越南國語字。越南人從中國引入的漢字書法藝術也開始被一部分用於書寫這種國語字。

從越南國語字的推廣可以看出:越南、朝鮮、韓國的文字變遷歷史除了有突出本民族特色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層現實的考慮就是掃盲。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朝鮮半島、越南等地和當時的中國一樣絕大多數人其實是不識字的,所以這些地區的漢字文化長期以來所影響的都是當地的知識文化階層,事實上漢字並沒在這些地區佔人口絕大多數的底層民眾心中紮下根。

其實沒任何一種文字是十全十美的。拼音文字在推廣普及方面確實有優勢,因為只要會說話就能比較容易地學會寫字。當然拼音文字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表達意思不精確、同音字難以區分。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在獨立之初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提高人民識字率的問題,而在採用化繁就簡的拼音字母文字後也的確提高了全民識字率,可時過境遷之後這些國家又出現了一些恢復漢字的聲音。

類似的例子還有我國壯族的文字變遷:古壯文是根據漢字的偏旁結構演化而來的方塊字,所以又稱"方塊土俗字"或"方塊壯字"。然而壯族在歷史上一直隸屬於中原王朝,從未像契丹、女真等民族一樣形成過自己的統一政權,所以古壯文不可能依託於政治力量去推廣。古壯字始終沒形成統一的規範,久而久之各地的壯字就出現了字形不一、筆划過繁等現象,能使用這種文字的也限於當時壯族上層的文化精英階層。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為提高壯族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也採用了拼音文字:以壯族北部方言為基礎方言,以武鳴縣的壯語語音為標準音,用拉丁字母拼寫壯語從而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壯文。從1957年11月29日起這種壯文開始在壯族地區試點推行。至此壯族人民有了合法的、統一的文字。如今人民幣背面所印的四種少數民族文字中就有壯文。在這種拉丁字母壯文普及多年後的1989年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古壯字字典》。

語音和文字其實是可以分離的兩套系統:任何一種語言誕生之初就一定有語音,然而並不是任何一種語言都會形成自己的書面文字系統。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語音系統和文字系統出現分離也是挺常見的事情。古壯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朝鮮諺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等文字都曾受到漢文化影響:漢族周邊的民族和國家或直接用漢字記錄本民族的語言,或在漢字形體的基礎上發明創造自己的文字。

在近代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東亞各民族曾有過一段同文時代。漢字或依託於漢字發展起來的本族文字已成為漢族周邊民族文化體系的一部分。這些民族要了解自己的歷史文化幾乎都無法繞開漢字。韓國、越南出現的恢復漢字教學的呼聲也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但與此同時我們對這件事也不要過分誇大。韓國、越南所謂的恢復漢字教學實際上是針對專門研究歷史文化的專業而言的。

韓國、越南所謂的恢復漢字教學並不是說要把漢字作為全民從小接受的必修課。即使是漢字文化在這些國家最昌盛的時期也從沒達到過全民習漢字的程度。另外所謂韓國、越南廢止漢字其實也存在一定誤解:韓國、越南所廢除的是漢字的官方文字地位,並不是以行政命令的手段禁止民間使用漢字。然而漢字在民間的生存空間本就有限,所以在官方的示範效應下漢字自然也就被邊緣化了。

相關焦點

  • 為啥韓國還有越南,在短短幾十年當中就把文字給更改了?
    中國在古代的時候還是非常強大的,那時候周邊的不少國家都是我們的藩屬國,我們最熟悉的日本,韓國還有越南等等,在古代都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他們使用的文字也都是漢字。不過在近代的時候,由於中國的國力下降,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韓國還有越南都不在使用漢字,日本雖說不再是我們的藩屬國,但是他們現在使用的文字還能看到漢字的影子。
  • 越南和朝鮮在二戰後放棄使用漢字,為什麼幾十年就有了自己的語言
    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歷史上很多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歷史上他們的民族語言都是漢語,比如越南和朝鮮,這兩個國家在二戰之前,一直使用漢語,二戰之後,完全放棄了漢語,很多人聽不懂,想創造一種語言體系。只需要幾十年。中國的中華文化發展了幾千年才有這樣的成就。
  • 不是徹底廢除漢字了嗎,為何越南、朝鮮、韓國仍舊使用中文名字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後來流傳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使用,這就構成了龐大的漢文字圈。從古至今,有幾十個民族使用過漢字,比如中國、韓國、朝鮮、日本、新加坡、越南等等。但是到了近代社會,因為各種經濟、政治、環境等原因朝鮮、韓國相繼廢除漢字,日本一直沿用至今。
  • 為什麼韓國和越南都要恢復漢字教育?真相卻讓他們萬般無奈
    為什麼韓國和越南都要恢復漢字教育?真相卻讓他們萬般無奈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就好像越南人說的是越南話,韓國人說的是韓語,但其實這兩種語言在歷史上誕生的算是比較晚的了,都是國家在開始廢除國內的漢字的時候才開始的,這兩個國家的兩種文字,都是我們所熟知的表音文字。
  • 韓國和越南廢止漢字,如今卻悔不當初,坦言: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語言,在中國已經傳承了至少6000年的歷史,由象形文字開始發展到甲骨文,最終歷經數千年中國人的完善,歷經多朝多代的更改變形,最終形成了中國漢語體系。不過雖然漢字如今看起來很發達,但在一段時間中其實是被看成是落後的標籤,甚至最後還被廢除過的,這樣的情況自然不是發生在我國,而是發生在那些古代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就比如這兩個國家就都廢止過漢字。古代中原王朝繁榮巔盛,建立了一種朝貢制度,來管理周邊的國家,其中包括如今的越南和韓國兩國國家。
  • 韓國和越南會恢復漢字嗎?除非中國變得非常強大,不然不可能!
    要廢除漢字的國家。大致發生在同一時期裡的三個將漢字當作通用文字或官方文字的韓國與越南。還有會讓不了解的人大吃一驚的,就是漢字母國——中國。這是五四運動前後出名的一批人主張廢除漢字,實行拼音文字。其中,而將廢除漢字與中國存亡聯繫起來的人物就是魯迅。由此可見,處在相同動蕩變革年代的這三個國家,都發生著要變革漢字主張,根本上,是有著歷史根由的主張。
  • 越南為什麼要用拉丁字母文字取代漢字
    由此可見越南自古以來就深受中華文明薰陶。然而越南的歷史是具有兩面性的:歷史上越南本就曾是中國郡縣直接管轄的領土,而當越南在政治上獨立於中國之後也逐漸萌發了要在文化上獨立的念頭。越南史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不斷在吸收中華文明和突出民族特色之間搖擺的。越南在作為中國郡縣的上千年間一直是以漢字為官方文字的,然而這一時期越南人的口語卻並不是漢語。
  • 外國不用中國地名嗎?日本越南韓國的地名和中國一模一樣
    地名凸顯了一個地區的文化,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地名更改新聞,各地展開去除「崇洋媚外」地名的行動,就連酒店店名也要求更改。而曾幾何時,璀璨的中華文化曾受到東亞多國的仰慕,就連中國的地名都被日本、韓國、越南爭相模仿,許多地名直接是「複製粘貼」使用。
  • 越南韓國曾廢止漢字,為何現在又爭著恢復漢字教育?
    封建王朝時期我國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周圍的很多國家就都來向我國學習,而越南、朝鮮在古代甚至本來就是我國的一部分,曾經他們也學習我們的文化和語言,可是到了近代之後,因為清王朝的腐朽統治,中國就逐漸的走上的衰落,韓國和越南看到中國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輝煌,所以他們就紛紛廢止他們國家的中國文化
  • 越南女人更喜歡嫁到韓國而非中國,稱韓劇好看,嚮往嫁給韓國歐巴
    語言不通,中文又很難學。心理上終於崩潰,結果就是要逃。逃跑的越南新娘已經不是新鮮事,河南和福建都發生過越南新娘集體消失逃離的事情。▲越南少女找越南的媳婦的不只是中國人,還有一些韓國人、新加坡人。而近年來韓國統計局有相關數據顯示,去年越南女性在韓國成為外國新娘中所佔比例最大,首次超過中國。
  • 為什麼韓國和越南想要恢復漢字教育?其實原因讓他們很抓狂!
    這兩種語言的誕生相對較晚,它們都是在中國漢字的基礎上創立的。近年來,越南和韓國的許多學者開始呼籲社會恢復漢字的使用和學習,強調從小學習的必要性。那麼是什麼導致越南和韓國想要恢復漢字教育?其實原因讓他們很抓狂,因為他們不懂漢字,他們不了解自己的歷史書籍和古代文獻。不要看越南和韓國都是獨立的國家,但它們都有著不能與中國隔絕的文化根源。
  • 有人說越南和韓國會再恢復漢字使用,你覺得呢?
    越南和韓國曾經在歷史上都是中原王朝的藩國,由於深受政治文化的影響,也長期使用漢字作為他們通用的文字。然而在近代隨著中國的衰落,這些國家深受外地殖民的影響逐漸都廢除了漢字使用。越南在成為法國殖民地後廢除了漢字,改用羅馬化文字,而韓國在二戰以後也廢除了漢字。
  • 漢字逐漸走向國際,為何韓國越南卻要廢除?原因很簡單
    眾所周知,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而文字又是在語言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是用於輔助人們交流的工具之一。目前,在我國有80多種語言和30多種文字,而其中漢字和普通話是國人的通用文字與語言。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並且國人也非常愛護自己的母語文化,對於中國人,也不例外。
  • 漢語成為越南的第二語言,越南未來將步入拼音文與漢字並行的時代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曾經的世界各國大部分的習俗以及文字也多來源於中國的漢文,但是,在世界第二次大戰結束後,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研究專屬自己國家的文字,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等,但是如今越南再次掀起學漢文熱潮。
  • 越南,朝鮮等國家的歷史書,是如何評價我們中國的?
    1.越南: 越南還真是一個神奇的國家,歷史上我們國家因為一些原因,不得不發動了越南戰爭。我們國家的教科書關於和越南的戰爭大大小小都被記錄了下來,可是越南就不這樣了。各個國家的歷史教科書一般都是以自己國家角度來寫,這個大家應該也是沒有什麼疑問,所以可能會有一些出入。
  • 越南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為何有人會說越南人是漢人?
    但在永樂年間,陳朝遭到外戚胡季犛篡位,引發了明朝不滿,明成祖朱棣下令徵討安南,這一次明軍吸取了元軍失敗的教訓,一舉攻滅安南,設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越南自五代之後再度併入中國。不過此時越南已經獨立四百多年,民族意識非常強烈,再加之明朝官吏統治措施不當,導致越南民變四起。
  • 漢字正變得越來越流行,越南韓國為什麼要廢除?
    因此,國家才能發展文化,富有民族凝聚力。因此,保護母語文化是每個國家都在做的事情。即使目前很多國家都在推行英語教育,也對其進行了一定的改變,富有自己的文化獨特性。我們漢字也是如此。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根據考古學史的發展,漢字大約有6000年的歷史。現存最早的漢字是公元前1300年商代的甲骨文。
  • 對越南影響最大的國家竟是韓國?越南人表示很羨慕韓國人!
    從1986年革新開放到如今,越南的發展突飛猛進,目前已經成為東南亞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隨著大批的世界工廠向東南亞國家轉移,越南因政策優勢、房租、人工成本優勢成為眾多大型企業的首選投資地。目前,蘋果、三星、耐克、富士康都在越南設立了工廠。
  • 越南會成為下一個韓國嗎?
    越南會成為下一個韓國嗎?這個問題提得好,我的答案是不可能。
  • 越南以漢字為通用文字長達幾千年,後被廢止,如今越南人要求恢復
    說到越南這個國家,雖然如今越南語是它的官方語言,但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間裡,漢語才是它的通用語。由於當時越南部族還沒有文字,漢字和漢語便在此地生根發芽,在越族中廣泛流行起來。到了漢代,交趾(中國古代地名,今越南北部)、九真(中國古代地名,今越南中部)地區的地方官吏有意識、有組織、有計劃地傳播漢字、漢語,使越族中懂漢字和漢語的人漸漸增多,三國、隋唐時期,越南懂漢語、識漢字的人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