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和恢復是兩個概念,一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非常重要,文化的侵略遠比戰爭的侵略更可怕。這兩國和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以前用漢字是歷史問題。至於恢復,不太可能,至少百年內很難實現。除非他們自已願意加我國這個大家庭。推廣是為了交流,而恢復,將意味著失去自我。這個一般的領導人肯定不肯。畢竟他們情況和臺灣不一樣。臺灣是我們的同胞,他們頂多算個親戚。
要廢除漢字的國家。大致發生在同一時期裡的三個將漢字當作通用文字或官方文字的韓國與越南。還有會讓不了解的人大吃一驚的,就是漢字母國——中國。這是五四運動前後出名的一批人主張廢除漢字,實行拼音文字。其中,而將廢除漢字與中國存亡聯繫起來的人物就是魯迅。由此可見,處在相同動蕩變革年代的這三個國家,都發生著要變革漢字主張,根本上,是有著歷史根由的主張。那就是,因中國的衰落導致中華文化(圈)難以為繼,而西方強盛下的西方先進文化已經深深侵蝕了中華文化圈的大背景下,國家獨立,民族自決,除鄙革新意識逐漸成為時代潮流的契機出現,漢字存廢就成為了這一歷史背景和時代契機下的需求。
並不純粹是民族主義的結果。其中社會變革,民族獨立是其主要追求和重要的動力。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應該客觀公正正確地去看待越南韓國的漢字廢除。你想想,時代都逼著中國自己想著要廢除漢字了。這說明什麼?那時大家說明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大家抱著的其實是同理心!然而,最後的結果是,中國放棄了拼音文字的主張,有幸地避免了漢字廢除。走漢字簡化道路,成功實現了漢字再一次的輝煌。而韓國越南則成功地廢除了漢字,實行了拼音文字。
但現在都發生了使用拼音文字現實的和歷史性的弊端。以致他們國內要求恢復漢字的力量一直存在。不過,目前,使用他們的拼音文字並沒有造成文化退步或不適應時代的結果。所以,但凡能維持使用狀態,是不會發生恢復漢字的變革的。這裡值得提一下的是,使用漢字的日本。並沒有加入到發生在中韓越三國的廢除漢字運動中去。也沒有像韓越兩國廢除了漢字。其實,日本也有過廢除漢字的經歷。但他們象中國那樣避免了使用拼音文字的改革。在最後的社會調查下,發現這樣做得不到社會的支持與接受。於是,重新確立漢字的地位。但同時對使用漢字的不適應處進行改革,出現了片假名與漢文字並用的文字體系——現代日文。所以單獨介紹日本,是因為日本在廢除漢字和革新文字上走了不同於中越韓三國的道路。不走漢字廢除而走漢字改革的道路。使日文成為實用性強的文字體系。有避免了廢除漢字的尷尬與不適應。所以在對待漢字問題上獨樹一幟,並與中國一樣,保持了漢字的優越性!
除非中國的軍力,經濟都已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第一,那時全球興起中文熱,比現在還要興趣高,越南和韓國有可能把漢字作為第一必考外語,第二才是英文,要說把官方文字或母語改為漢字那是不可能的,習慣了母語再改成另一國母語吃飽了撐。只有內心裡對中國尊重,對中國文化認可,才可能使用中文。現在根本不具備條件。頂多為了做生意學習一點作為工具。看非洲原西方殖民地國家,雖然幾十年前就獲得獨立,但至今仍然使用原殖民國家的語言和保持殖民地國家的生活習慣 ,這是從內心尊重並認可的表現,絕不是誰強迫的。
文字的使用在遠古是為了交流和記錄,核心思想是為了實用。現在人使用文字多了一點———區別!就是意識形態,就是思想。如我是獨立的國家和民族,我必須有獨立的語言文字,我要和你區分開來,代表我和你不是一國,你休想影響我同化我…這是心理作用,其實文字的種類太多,只會讓人們的交流多了些障礙,阻礙了人類的交流和發展。中國文字是從遠古現實使用中的需求和天地變化演化而來,有很高的實用性和發表意義。當然了,也不否認拉丁字母,阿拉伯數字,英國拼音有它們的特點優勢,但是很多新文字,比如越南韓國等借用古老文字去重新拼與組成新的文字就有點多此一舉了。因為它們的拼寫不是實際作用的意義演化來,沒有一點點內涵文化,而是強行編排新的符號,既費時費力,還阻礙交流形成隔閡,有百害無一利。
反觀世界幾大古老文字的存在,是在沒有文字的前提下,為了相互交流方面,觀察天地變化,根據某種特定的規律演化成的符號,不但有利於交流,還有利於記錄和追蹤古人智慧。這才是文字存在的意義。僅僅為了區別別國隨意編排的符號起不到正常演化來的文字的現實使用意義,很空洞。這種現代非演化的編排文字不但沒有意義,還造成正在高度融合的世界的隔閡和相互不理解。不要過多地從國家民族的獨立尊嚴去解讀別國廢棄漢字。相對於標音文字,漢字從學習和書寫使用都要難得多得多。中國地域廣袤、人口眾多,特別是方言多、差異且大等原因,中國只能使用漢字,不是不想用標音文字,是沒有一點辦法使用標音文字,或者說漢字只有中國適合使用。凡能夠使用標音文字的國家,肯定都會文字改革使用標音文字。
漢語在中國也有過爭論,甚至想廢除(魯迅時代)後新中國成立後,把漢字一簡再簡,變得適合大眾容易認知才發揚光大,所以不要成日取笑鄰國,自己一副高高在上,一副了不起的樣子,多認識一下歷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