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現在為什麼創造不出新的漢字詞彙了?

2020-12-12 騰訊網

中國人用腳、更用兜裡的人民幣,選出了出國度假最愛的亞洲國度——日本。11月20日,據共同社報導,2018年赴日旅遊的中國遊客預計將突破800萬人次,同時消費總額預計將再次超過1000億日元,再次刷新了紀錄。

第一次去日本旅遊,喜歡京都,古寺、和服、和傘、溫泉,很容易就生出「在日本尋找中國古典」的感慨,即使東京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滿滿的時尚現代感,也好像容易百無聊賴,直到遇見隨處的漢字,才親切了起來。

不過滿大街的漢字,你可能都認識,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最明顯的例子,是日文中的「大丈夫」,做「不要緊、沒關係」的意思,」人參「的意思「胡蘿蔔」,「手紙」的意思是「信」,「汽車」的意思是」火車「,外人」的意思是「外國人」,「真面目」的意思是「認真」,再怎麼聯想,估計也想不出來吧。

再比如「激安」,中國人可能會想,是不是「很安全」的意思?錯了,日文中「安」是便宜的意思,所以「激安」是超便宜的意思。日本看到帶有「手洗」字樣的日文,一般說的是衛生間的意思。在許多地鐵的出站口內,都有一臺「精算」機,用於乘客自助處理超程付費。

在日本少不了要吃美食,不過點菜的時候,就要當心了,你到日本壽司店去點一碟刺身拼盤,菜單上寫著上、並二字。上是上等的,優質的意思,而「並」呢?就是普通的意思。

目前日語中至今保留近2000個漢字,但是現在日本教育的漢字,越來越少了,只有1006個,常用漢字2136個。如果能識讀這些漢字,大概足夠應對日常生活了。不過有人說一般日本人實際使用的漢字,也就500個字左右,大概也就是中國小學生的識字量。

不過有一部分的漢字,是從日本傳到中國的,特別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脫亞入歐,積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還有政治經濟法律,翻譯成日文時,就用了中文裡的漢字,賦予了這些漢字新的意義,也讓漢字煥發了出了新的生命力,比如我們常常說的,像白夜、半徑、飽和、保險、保障、背景、編制、採光、參觀、常識、場合、場所、成分、成員、承認、乘客、出口、出庭、儲藏、儲蓄、傳染病、創作、代表、會計、擴散、勞動、勞動者、勞作、臨床、領海、領空、領土、美術、民主、衛生、文化、文明、文學、無產者、舞臺、主人公、主義、資本、資本家、自由、宗教、總理、作者、座談、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等。

日本人能造出漢字發明國,都能接受並廣泛傳播的漢字詞彙,足以看出日本人儒學功底和漢字造詞能力的深厚,以及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學者莫邦富指出,日本之所以能夠造出那麼多的漢字詞彙,主要是它在明治維新之後成了亞洲的領軍國家,成了西方文明進入亞洲這塊東方土地的橋頭堡,成了西方文獻的翻譯中心,成了在亞洲散播西方文明的文化發信基地。

不過到現在日本人在創造漢語詞彙方面,幾乎沒有再推陳出新了,歸根到底還是與日本社會的經濟文化的沉悶有關,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房產崩盤後,日本社會更是徹底進入了低欲望社會,整個社會的創新氛圍及能力,尤其是新世紀來的網際網路等新科技領域,日本幾乎沒什麼建樹,而中國則飛躍發展,尤其是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成為了中國遊客在日本消費的主流支付方式。

文化,尤其是現代文化,從來都是從經濟強國向經濟弱國傳播,在古代漢字傳播到日本,日本也成為了漢字文化圈的主要國家,便是最好的證明。

金融投資家索羅斯說,我們回顧歷史時,會發現西班牙主宰著十六世紀,之後兩百年法國是最繁榮的國家,英國在十九世紀大放光彩,而二十世紀是美國的世紀。現在二十一世紀是屬於中國的了。中國是一個偉大國家的再現。中文會是下一種世界語言。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我所能給與他們的最佳忠告可能是:讓你的孩子和孫子學中文。在他們的世代,中文和英文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兩種語言。

漢字,將會是全世界的漢字,未來更多的漢語詞彙將會在在中國誕生,因為的世界歷史已經進入了中國時代。

相關焦點

  • 日本為什麼使用漢字而不說漢語?現在就告訴你,原因讓人無語
    日本為什麼使用漢字而不說漢語?現在就告訴你,原因讓人無語!日語和漢語屬於不同的語系。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漢語語序是主謂賓,每個字都有獨立的意思。日語屬於阿爾泰語系,日語在語法和結構上與同屬於粘著語的阿爾泰語系基本相同,其語序為主賓謂,每個句子都需要用助詞來提示,但在詞彙上極少有餘阿爾泰語系同源的詞彙,因此也有的學者以此主張日語不屬於阿爾泰語系,但把蒙古人,韓國人,日本人相互學對方的語言也是很容易的。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明治時期,日本學者用漢籍翻譯西歐語言,創造出「經濟」「勞動」「取締」「場合」這些詞語,如今在漢語中廣泛使用。漢字被用於記錄日語,在日本人的手中,逐漸發展出不同於中文漢字的特點。有些漢字按照古漢語發音,有些按照日語發音;有些字寫法與漢語相同,意義卻不同;日本人為了方便書寫、表義,甚至創造出新的漢字,稱為「國字」。
  • 為什麼日本的文字改了這麼多次,依舊有我們的漢字呢?
    日語和韓語都離不開漢字,漢字曾經是東亞的通用文字,漢語的文言文曾經是東亞的通用語,漢字在東亞世界的地位,正如拉丁文在歐洲的地位一樣,今天的英語、法語、德語、俄語等語言有大量的詞彙來自於拉丁文和希臘文,這些詞彙都是高級詞彙和學術詞彙,當然這些詞彙在每個語言裡的讀法是略有差別的,因為西歐國家的語言都是拼音文字
  • 從日本傳來的漢字詞彙: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結晶,四大文明古國唯一傳承下來的語言文字體系,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文字體系。古代中國,以漢字為基礎,形成了巨大的漢文化圈。現在東亞的發達國家日本,同樣是深受漢字影響的國家。日本的漢字是公元4世紀前後傳入,雖然日本出土的公元3世紀左右的文物當中就有漢字的身影,但是當時日本人對於漢字的認知程度並不高。
  • 為什麼日本滿大街都是漢字?不用翻譯,或許有人知道是什麼意思
    相信很多的人,在看到這些漢字的時候,只要蒙對一半,那大概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基本上都用不到翻譯。為什麼日本滿大街都是漢字?不用翻譯,或許都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實在早期的日本,他們是沒有文字的。現在日本所使用的漢字,也是在三國時期從我國傳過去的,那時候不僅只有日本使用漢字,韓國、朝鮮、越南這幾個國家也都是使用漢字的。
  • 曾經差點放棄漢字的日本人,如今為什麼反而更加熱愛?
    這首漢字歌出自一群漢語狂熱愛好者人群中,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全世界推廣漢字,這群狂熱愛好者認為,漢字哪怕讀音不同,也完全不會妨礙書面的溝通,比起拉丁語系的表音文字,漢字在世界語言溝通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為什麼日本人會如此狂熱的推廣漢字呢?
  • 日本為何一直使用漢字
    而漢子就不一樣,幾千年的演化過程,即使現在,我們還是能夠輕鬆閱讀千年以前的記載,這在國外專家看來是多麼不可思議。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中國的漢字曾被韓國,越南和日本借鑑了過去,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是作為官方語言在書寫。並且古代的越南和韓國在很大一部分的時間裡,都是作為中國古代的附屬國的存在,每年需要向當時所在王朝例如:漢,唐,明交納供奉。
  • 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中國文字傳入日本之前的許多年,當地人已經生活了很久並有自己的語言,只是沒有文字。中文傳去以後,他們用漢字的發音來標他們說的話,他們對於漢字的理解也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來的。明治時期,日本學者用漢籍翻譯西歐語言,創造出「經濟」「勞動」「取締」「場合」這些詞語,如今在漢語中廣泛使用。漢字被用於記錄日語,在日本人的手中,逐漸發展出不同於中文漢字的特點。
  • 日本的文字中有漢字,醫藥中還有漢方,為什麼單單是日本會保留這些...
    X 日本的文字中有漢字,醫藥中還有漢方,為什麼單單是日本會保留這些,我記得朝鮮越南等國都使用過漢字,現在消失得無影無蹤?
  • 日語中日本人自己創造了多少漢字,中國漢字那麼多不夠用嗎?
    大家都知道日語中的漢字,是中國古代傳到日本去的。所以我們的小夥伴們在學習日語的時候,看到很多漢字都是繁體字,當然也會有些漢字跟中文的漢字略微有些區別的,比如壓力的壓字,在日語裡寫成「圧」,裡面的一點沒有了。據不完全考證,是古代用於運輸書籍的船進水了,被泡水了的書,可能一點就沒了。
  • 日本文字裡為什麼要保留漢字?
    3.廢除日本文字裡的漢字對日本有什麼影響?現在我們一一作答日本文字裡為什麼有漢字?首先我們得清楚的知道,語言和文字不是一回事。簡單來說,語言是人們交流說的話,而文字是記錄這些話的。也就是說先有語言才有文字,也存在一種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情況。比如現在的廣西,也保留著本土壯語,但是壯語的文字幾乎沒人會寫了。
  • 為什麼漢字不被日本人稱為外來語?
    二,為什麼漢語不被日本人稱為外來語?在與漢字遭遇之前,日本人沒有自己的文字,但卻有自己的語言系統。日語中的漢語詞彙很多,大多是自古以來長期從中國傳入的,已經成為日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那些較早引進的外來語,有些已經完全融入到日語中,不被日本人察覺為外來語。這一類詞彙曾多採用平假名或者漢字來書寫。
  • 講座|雖然日本人用漢字越來越少,但「漢字力」仍在
    現在世界上只有日本用年號,可以讓大家記著還有個天皇。既用公曆又用年號,似乎也表現了日本人的兩面性。」「其實用年號很不方便,我去日本30年,現在回憶過去也總要換算。日本有一個作家大岡昇平,他反對用世紀這個說法,主張用事件來劃分歷史段落。比如說日本發生東日本大震災,影響非常大,就可以作為時代的劃分。」
  • 為什麼日本文字中的漢字我們不認識,漢字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
    日本每年度都會公布一個漢字來表示過去的一年,今年也不例外。我們都知道今年公布的漢字是個「災」字,代表在過去一年日本經歷的很多災難,地震、暴雨、酷暑、颱風等自然災害,還有很多人禍。不過很多日本網友表示希望明年的年度漢字會是「福」字,這也是對明年的一種祈盼。
  • 日本人為什麼沒有放棄漢字?
    一群日本人,為什麼如此賣力地推崇漢字呢,為什麼在原來漢字文化圈的其他國家如越南,韓國紛紛去漢字的時代,漢字卻始終能在日文體系中牢牢佔有一席之地呢?「訓」,即日語中固有的詞彙來翻譯和解釋對應的漢字,如「山」義為「地面上形成的高聳部分」,日語中表示該意的詞為やま(yama),「山」的訓讀就是「やま」。此即為訓讀
  •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現在就告訴你,其實原因並不難猜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現在就告訴你,其實原因並不難猜!日語中有漢字充分說明日語是藉助漢語才完善了其體系的,也就是日語的發音系統是獨立的,而文字系統是以漢字為藍本改造而成的。一、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相對於漢字而言,日本文字的歷史要短很多。據日本考古界在九州福岡縣發掘到的「漢委奴國王印」來看,漢字最初對日語產生影響在公元一世紀左右。漢字大規模進入日本是在公元四、五世紀隨著一些佛教僧侶將中國的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
  • 為什麼日語中的假名沒有完全取代漢字?
    立山老師,餃子今天想替學習日語的同學們問這樣一個問題,在日本工作或者是學習過的同學都知道,其實有的時候日本人願意寫假名不願寫漢字(有的漢字筆畫多),可是為什麼為什麼日語中的假名沒有完全取代漢字?於是很多人都會抱有這樣的問題,就是「日本的假名為什麼沒有完全取代漢字呢?」在思考日本假名的問題之前,我們可以來觀察一下韓國文字。如果觀察韓國文字可以發現,今天的韓國除了名姓以及歷史遺蹟之外,很少能夠看到漢字的身影了。韓國文字從本質上來說和日本的假名是一樣的,是民間交流和記述的最重要工具。
  • 為什麼日本要把漢字「國」也簡化為「國」?如何看待簡體字?
    日本1946年漢字簡化,當時繁體字國被日本簡化為國。在此之前,中國國內除了繁體字國之外,常用的異體字有囯(裡面是王不是玉)。中國大陸1956年漢字簡化,沒有選囯字,選的是國字。所以你得問為什麼中國大陸也把國簡化為國才對。知道茴字有幾種寫法嗎?
  • 漢字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有多大
    它從一個側面告誡人們,漢字對日本語言、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  漢字——聯繫日本文化的橋梁  公元四世紀前後,漢字傳入日本。由於漢字的輸入,日本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文字。同漢字一起傳入的中國文化提高了日本社會的文明程度、極大地豐富了日本人的文化生活。據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的調查,由漢字構成的漢語詞彙已佔日語總詞彙量的半數以上,它遍布日本社會的各個角落。
  • 他創造了一個漢字,被全國女性罵了十幾年,現在每個人都在用
    漢字又稱中文、中國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最開始是圖形,後面演變為筆畫,從複雜變得簡單。漢字的數量接近十萬個,可是日常所使用的常見字只有幾千個,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在歷史上深受漢文字的影響,所以仍然存在著借用漢字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