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年度都會公布一個漢字來表示過去的一年,今年也不例外。我們都知道今年公布的漢字是個「災」字,代表在過去一年日本經歷的很多災難,地震、暴雨、酷暑、颱風等自然災害,還有很多人禍。不過很多日本網友表示希望明年的年度漢字會是「福」字,這也是對明年的一種祈盼。
其實我們發現在日本文字中有很多漢字,我們都非常熟悉,但是卻與我們認識的漢字的意思差別非常大,這是因為什麼呢?那麼漢字又是怎麼傳入到日本的呢?
日本的文字的組成包括漢字和假名兩部分,假名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日本常用的漢字也僅有2000左右,片假名是根據漢字楷書的偏旁創造,平假名是根據漢字的「草書」創造成的。所以漢字傳入日本後經過日本創造演變至今,雖然我們看起來熟悉,但是意思已經變化很大了,我們不認識也就非常正常了!
起初日本在漢字傳入之後才有了文字,之前是並沒有文字的。在日本史書的記載中,漢字是有個叫王仁的漢人在日本應神天皇時期,從百濟(朝鮮的古國)進入日本,帶去了漢字,此時在中國是晉朝的時候。
不過有人說這個記載晚了,曾經一枚刻有「漢委奴國王」的字樣的金印在日本福岡縣出土,這枚金印中國史書中記載,東漢光武帝時期,「委奴國」派使者到東漢朝貢,這是光武帝所賜給的金印,可見日本在此時已經有漢字了。
在唐朝的時候,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向唐朝多次派遣遣唐使,人數也非常之多。他們來到唐朝之後,學習唐朝的法令制度、閱讀群書,還有書法、繪畫、圍棋、相撲和馬球等等都讓他們如饑似渴的學習。
他們將學習的這些知識帶回到日本,制定的法令也是仿照唐朝制度,還帶回大量佛經等等,來唐朝學習的還有我們非常熟悉的空海法師,當時就在青龍寺惠果法師門下學習。
漢字在日本也經歷過一次危機,明治維新之後,一些日本人看到西方列強的強大,就想要學習西方,衣食住行也西洋化。
而且二戰日本成為戰敗國,美國藉口改造日本,要求廢止漢字。原因是因為漢字太難學了,日本人民學不會才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讓他們使用羅馬拼音,這樣可以更容易控制日本人的思想,並且可以監督日本政府官員之間來往書信的內容。
不過這一主張並沒有達成目的,日本政府拒絕了美國的要求,認為漢字是日本文化的根基,要堅定立場保留漢字。
在歷史上,我國漢字文化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很多國家如日本、朝鮮、韓國、和越南等一些東亞國家都屬於我們漢字圈的,韓國一度想廢止漢字,但卻並不是很成功。日本的選擇是明智的,繼續留在了漢字圈內,如果一個國家連自己歷史的文字都要忘卻,那麼他如何去研究自己國家的歷史呢?同時也說明,我國漢字文化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