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文字中的漢字我們不認識,漢字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

2020-12-15 z大勇說歷史

日本每年度都會公布一個漢字來表示過去的一年,今年也不例外。我們都知道今年公布的漢字是個「災」字,代表在過去一年日本經歷的很多災難,地震、暴雨、酷暑、颱風等自然災害,還有很多人禍。不過很多日本網友表示希望明年的年度漢字會是「福」字,這也是對明年的一種祈盼。

其實我們發現在日本文字中有很多漢字,我們都非常熟悉,但是卻與我們認識的漢字的意思差別非常大,這是因為什麼呢?那麼漢字又是怎麼傳入到日本的呢?

日本2018年度漢字

日本的文字的組成包括漢字和假名兩部分,假名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日本常用的漢字也僅有2000左右,片假名是根據漢字楷書的偏旁創造,平假名是根據漢字的「草書」創造成的。所以漢字傳入日本後經過日本創造演變至今,雖然我們看起來熟悉,但是意思已經變化很大了,我們不認識也就非常正常了!

五十音圖

起初日本在漢字傳入之後才有了文字,之前是並沒有文字的。在日本史書的記載中,漢字是有個叫王仁的漢人在日本應神天皇時期,從百濟(朝鮮的古國)進入日本,帶去了漢字,此時在中國是晉朝的時候。

不過有人說這個記載晚了,曾經一枚刻有「漢委奴國王」的字樣的金印在日本福岡縣出土,這枚金印中國史書中記載,東漢光武帝時期,「委奴國」派使者到東漢朝貢,這是光武帝所賜給的金印,可見日本在此時已經有漢字了。

漢委奴國王金印

在唐朝的時候,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向唐朝多次派遣遣唐使,人數也非常之多。他們來到唐朝之後,學習唐朝的法令制度、閱讀群書,還有書法、繪畫、圍棋、相撲和馬球等等都讓他們如饑似渴的學習。

他們將學習的這些知識帶回到日本,制定的法令也是仿照唐朝制度,還帶回大量佛經等等,來唐朝學習的還有我們非常熟悉的空海法師,當時就在青龍寺惠果法師門下學習。

複製遣唐使船

漢字在日本也經歷過一次危機,明治維新之後,一些日本人看到西方列強的強大,就想要學習西方,衣食住行也西洋化。

而且二戰日本成為戰敗國,美國藉口改造日本,要求廢止漢字。原因是因為漢字太難學了,日本人民學不會才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讓他們使用羅馬拼音,這樣可以更容易控制日本人的思想,並且可以監督日本政府官員之間來往書信的內容。

不過這一主張並沒有達成目的,日本政府拒絕了美國的要求,認為漢字是日本文化的根基,要堅定立場保留漢字。

在歷史上,我國漢字文化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很多國家如日本、朝鮮、韓國、和越南等一些東亞國家都屬於我們漢字圈的,韓國一度想廢止漢字,但卻並不是很成功。日本的選擇是明智的,繼續留在了漢字圈內,如果一個國家連自己歷史的文字都要忘卻,那麼他如何去研究自己國家的歷史呢?同時也說明,我國漢字文化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日本文字裡為什麼要保留漢字?
    3.廢除日本文字裡的漢字對日本有什麼影響?現在我們一一作答日本文字裡為什麼有漢字?首先我們得清楚的知道,語言和文字不是一回事。簡單來說,語言是人們交流說的話,而文字是記錄這些話的。也就是說先有語言才有文字,也存在一種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情況。比如現在的廣西,也保留著本土壯語,但是壯語的文字幾乎沒人會寫了。
  • 在漢字傳入日本朝鮮以前,他們有文字嗎?是什麼?
    1、日文的來源日本在漢字未傳入之前日本無文字,此一觀點早為公元九世紀時的一部份日本學者所主張。雖然也有人主張「固有文字存在說」,即所謂「神代文字說」,如德川時代後期的國學者平田篤胤(1776-1843)從國粹主義立場著有《神字日文傳》一書,力陳日本早在神代便有文字。
  • 為什麼日本文字中含有中文漢字,意思與漢字一樣?
    因為日本最初並沒有文字bai,而日本文字的創製過du程又受到了漢文化很zhi深的影響。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日本文字中夾雜的漢字的意義與在中國語境中的意義相關嗎?我們來看下面這組詞:非常口、激安、老婆、放題、人參、注文。從推古朝(公元6世紀到7世紀)開始,日本正式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接受儒釋道等思想,漢字正是其媒介。中國文字傳入日本之前的許多年,當地人已經生活了很久並有自己的語言,只是沒有文字。中文傳去以後,他們用漢字的發音來標他們說的話,他們對於漢字的理解也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來的。
  • 漢字傳入日本後經歷了怪怪的變化
    首要目的竟是注釋日本語    日本的文化吸收能力實在是太強。在漢字進入日本以前,日本沒有文字,只有日本語。隋唐之後,漢字大量進入日本,卻並未將漢語全盤傳入,他們引入漢字的首要目的,是注釋日本語。    漢字和漢語進入日本以後,日本人不但用漢字注日語音,而且大量吸收漢語詞。
  • 日本的漢字:不要以為認識漢字就可以去日本混生活
    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是巨大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新近,日本把年號從「平成」換為「令和」,這個糾結了一年才想出來的年號,依然無法擺脫中國文化對其的深遠影響。在中國的古代典籍《儒家十三經·儀禮》,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乃至張衡的《歸田賦》中,早就有相同的意境表達。而構建出詞義的日本文字,也是由中國傳入,並用於解釋日本語言。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漢字,然後才有了「漢字文化圈」。然而,「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和地區對漢字的認識和感情卻是十分的複雜,尤其是日本和韓國。日語與漢字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早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所處時代文化落後,有語言卻沒有文字。然而,同時期的中原華夏的文字體系早已完善,甚至可以說十分發達。
  • 日本漢字和中國漢字有什麼淵源
    「從公元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實際上不僅是日本漢字,整個傳入日本的中國古代文化都是如此。」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在談到由新經典近期推出的《日本的漢字》一書時如是說。
  • 漢字是什麼時候傳入朝鮮的?
    我們知道中國的漢字文化對東亞影響非常深,這裡的東亞是指:朝鮮、中國、日本、還有越南。可能我們提到東亞的時候常常忘了越南,越南早期也是使用漢字的,很晚才把漢字更改為字喃。什麼是漢字文化圈呢?很多學者認為,不僅僅考慮地緣政治的影響,主要是儒家文化,佛教信仰以及政治制度,法律典章等。那麼朝鮮是什麼時候融入這個漢字文化圈的呢?
  • 日本文字裡依舊保留漢字,漢字對日本多重要?不光是日本還有韓國
    但中國漢字傳入日本是一個較為漫長的時期,從東漢光武帝時期,一直延續到了隋唐時代,這先後大概經歷了六七百年的時間,日本才逐漸利用漢字、仿照漢字,從而創造了屬於自己本國的文字。所以說,日本文字當中絕對是有漢字成分的,如果沒有日本古代學習中國漢字的歷史經驗。很難想像,日本文字如今會是一種怎樣的模樣?
  • 日本人為什麼能看懂漢字?專家:日語是在漢字基礎上改的文字!
    咱不是搞文字工作的,也不是搞日本這個古文研究的,甚至說日文字都不認識,我只知道幾個發音,啊這幾個發音中國人都知道是不是!所以你就單純憑這一點日語的這個基礎,這個基礎都談不上,皮毛都談不上!的確,當時的日本人,你說讓他自己創造文字不是不行,而改咱們國家的文字,主要是看中了兩點,一種是中國文字和日本的文字,它有共通的地方。意義的文字,都是我們說的是意思山水,這都是有直直接對應的這麼一個字,那麼還有一點就是我們不能否認的,就是當年日本人對於中華文化的這個崇拜。
  • 中國漢字和日本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任文部科學省"常用漢字表"、法務省"人名用漢字"、日本國語辭典、日本國語教科書的編寫委員及幹事。著有《日本的漢字》《方言漢語》《漢字的歷史》等多部著作知日: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漢字研究感興趣的?笹原:小學五年級,大約10歲的時候,我在哥哥房間的書架上看到了一本《漢和辭典》。
  • 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日本文字中夾雜的漢字的意義與在中國語境中的意義相關嗎?我們來看下面這組詞:非常口、激安、老婆、放題、人參、注文。中國文字傳入日本之前的許多年,當地人已經生活了很久並有自己的語言,只是沒有文字。中文傳去以後,他們用漢字的發音來標他們說的話,他們對於漢字的理解也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來的。明治時期,日本學者用漢籍翻譯西歐語言,創造出「經濟」「勞動」「取締」「場合」這些詞語,如今在漢語中廣泛使用。漢字被用於記錄日語,在日本人的手中,逐漸發展出不同於中文漢字的特點。
  • 日本人為什麼沒有放棄漢字?
    一群日本人,為什麼如此賣力地推崇漢字呢,為什麼在原來漢字文化圈的其他國家如越南,韓國紛紛去漢字的時代,漢字卻始終能在日文體系中牢牢佔有一席之地呢?漢字也在那個時候傳入了日本列島。《隋書》中記載倭國「無文字,唯刻木結繩。敬佛法,於百濟求得佛經,始有文字。」日方的史料也確認了這一觀點,漢字典籍是隨佛教經朝鮮半島的百濟國正式傳入日本的。從公元四世紀末到六世紀初,百濟向日本派出多批儒生和僧人傳播儒學和佛教。
  • 日本為什麼還在用漢字
    我們已獲得微信公眾號雙認證(原創聲明認證和媒體認證)另一篇可點擊:漢語中,為什麼日語外來詞越來越多(附B~Z日語外來詞表)中央電視臺記者手持話筒,採訪奈良縣知事荒井正吾先生,請他談中日友誼。荒井正吾指著話筒上的「中央電視臺」這五個漢字,即興發揮說:「每一個日本人都認識『中央電視臺』這五個字——我想,這一點就生動地表明日中兩國的友誼源遠流長。」
  • 漢字在日本的命運幾經起伏,去漢字?不可能
    現在在假期中很多人都會選擇去國外旅遊,而與中國最相近的亞洲國家日本可以說是比較受歡迎的,而當中國人去日本旅遊的時候無論是站牌還是超市,入目的都是漢字,讓大家生出很多親切感,不過通過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漢子與我們熟悉的有些許不同,而近期蔣建強新出版的《漢字力》中說了很多關於漢字與日本的關係
  • 日本文字為何和中國漢字非常像
    公元前108年,漢武大帝平定朝鮮半島,漢字可能已經傳入了朝鮮。在公元3世紀的晉朝時期,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國的漢宗室之後-博士王仁將《論語》和《三字經》漢字傳入日本。靈巖郡百濟國遺址在漢字傳入之前,日本沒有文字,處於「口口相傳」蒙昧階段,使日本在彌生時代實現了從野蠻到文明的跨越。唐朝時期,中國國力空前強盛,漢字的進一步傳播推廣到東南亞地區,漢字在日本進一步普及。
  • 漢字是日本的?日本足球明星認錯漢字道歉,媒體稱是「日本漢字」
    7月5日,日本媒體《J-CAST NEWS》報導:本田圭佑發推對自己誤讀日本漢字一事進行了道歉。什麼?漢字什麼時候成為「日本漢字」了?其實,日文的「漢字」並不同於我們所說的漢字。日文中分為「假名」「漢字」和「羅馬拼音」,「假名」又分為傳承自漢語行草的「平假名」與傳承自漢語楷書的「片假名」。在日本國內,兒童是從假名學起的,要很大年齡的學生才會讀寫「漢字」,因此在日本若遇到一些不會「認讀」漢字的成人,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 博大精深的中國漢字,日本也在用?
    很早以前,日本是一個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國家。據我國《漢書》記載,公元前57年後漢光武帝賜給倭國(現在的日本)的奴國一枚刻有"漢倭奴國王"字樣的金印,從那時起中國的水稻栽培技術、制鐵技術等傳到日本,漢字也隨之傳入了日本。
  • 日本為何一直使用漢字
    漢字是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字,沒有之一。在人類的近幾千年的文明中,文字的出現是一個文明重要的標誌,如契形文字,象形文字等,但是無一例外的是這些文字現在已經沒有人使用了,幾乎沒有人能讀懂它們。而漢子就不一樣,幾千年的演化過程,即使現在,我們還是能夠輕鬆閱讀千年以前的記載,這在國外專家看來是多麼不可思議。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中國的漢字曾被韓國,越南和日本借鑑了過去,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是作為官方語言在書寫。並且古代的越南和韓國在很大一部分的時間裡,都是作為中國古代的附屬國的存在,每年需要向當時所在王朝例如:漢,唐,明交納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