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在日本的命運幾經起伏,去漢字?不可能

2020-12-15 蘿莉雲朵

現在在假期中很多人都會選擇去國外旅遊,而與中國最相近的亞洲國家日本可以說是比較受歡迎的,而當中國人去日本旅遊的時候無論是站牌還是超市,入目的都是漢字,讓大家生出很多親切感,不過通過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漢子與我們熟悉的有些許不同,而近期蔣建強新出版的《漢字力》中說了很多關於漢字與日本的關係,講述了漢字對於日本文化的影響和內涵。

問:作為一種混合的語言,日語中的漢字承擔了什麼樣的作用,在日語的形成歷史中又佔有什麼地位。

答:因為日語是一種比較獨特的叫做孤立語的語系,而其中含有的除了漢字之外還有羅馬字和平片假名,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少見的文字組合,而作為日語中比較常見的漢字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缺少了漢字那麼這種語言就會被顛覆甚至不存在,而且其他的幾種組合都是從漢子演化而來的,所以漢字可以說是一種核心一樣的存在。

漢字最早傳入那裡之後在平安時代經歷了革命性的演變,可以說在那裡進行了本土化的改變和創新,從而變成了現在這種平片假名與漢字的組合形式的存在,而在歷史中江戶時代則讓日語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問:從社會的角度上來看混合的語言對文化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答:其實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男女有別,長幼有別,他們的語言注重含蓄,這些全部通過文字來表達出來,這與日本一直長期並存男權和母系社會有關係,這些表現在文化中最終形成了現在的表述語系。而漢字之所以在那裡經歷了曲折的命運,是由於日本人天生的文化偏執導致的,他們一方面覺得文字是比較能夠傳達從古代而來的信息,但是又覺得這樣會與中國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內心會產生抵抗感,而在明治維新時代曾經有一段時間曾經想要用英語取代日語,不過在經過嘗試廢除失敗之後就沒有再進行這種去除漢字的活動了。

而漢字作為一種表意的文字,會讓人在看了第一眼之後就能迅速明白其中的大概含義,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文字能比漢字本身更加攜帶更多的含義。

而關於漢字的研究日本方面近幾十年來也不斷的推出了很多書,而漢字作為日本的一種外來文字在他們的文化中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替代的存在了,不過也有研究者覺得應該在以後還是要考慮進行去漢字化的活動,各種聲音和意見始終充斥著日本的文化界。

現在日語熱一直持續,除了中國人之外很多地球上其他的國家也在學習日語,但是只有中國人獨有優勢,對於歐洲人來說漢字始終是一道無法跨國的高牆,但或許也正是漢字的魅力吸引了如此多的人去學習日語。日本對漢字在改進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獨創性的有意思的地方,而漢字傳入日本已經經歷了超過1500年,不可能輕易的被放棄,但是面對本國勞動力減少大量引入外國僱傭人口的時候,漢字確實對現在的日本來說有著更多不同的挑戰。

相關焦點

  • 訪談︱姜建強:漢字在日本的命運
    【編者按】日本著名歷史學家西嶋定生教授曾提出「東亞世界」的概念,認為漢字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當代中國人去日本旅遊,看到站牌、店鋪上的漢字,總有幾分親切感,不過也會產生疑問:那些漢字真的是我們熟悉的漢字嗎?最近,旅日學者姜建強先生的《漢字力》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以輕鬆幽默的筆觸談了很多漢字在日語中的用法和意趣。
  • 學好漢字暢遊中日韓,漢字在日韓的變遷
    秦始皇對中華文明的一大貢獻就是統一了文字,文字的統一後,中國各地雖然語音不同,因為有著漢字這個文化紐帶,各地依舊能夠交流。但漢字的影響力不僅僅局限於中國。依託於歷史上中國強盛國力,漢字也流入中國周邊的國家。今天,如果你去日韓越旅遊,還是能在街上看到很多的漢字招牌,就算我們不懂韓語和日語,與當地人用漢語溝通也不失一種方法。
  • 漢字是日本的?日本足球明星認錯漢字道歉,媒體稱是「日本漢字」
    只是,身為國內頂級體育明星,代表著本國的形象,讀錯發音就顯得不太光彩了。眾所周知,日文是由中國的漢字演變過去的,可以說,日本人對中國古代的漢字進行了「閹割」,而形成了現在他們的日文「漢字」。1946年,日本政府對古代傳入的中國漢字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核定,稱「當用漢字」,即當前應該使用的漢字,共1850個。
  • 日本的漢字:不要以為認識漢字就可以去日本混生活
    訓讀是用日語讀漢字(漢語詞)。漢字進入日本後,日本人按該漢字的原意而用日語讀出。例如漢字「川」的意思就是「河」,日語詞稱「河」為「カワ」,於是就將漢字「川」讀為「カワ」。這就是訓讀。日本人按照漢字的原音讀漢字,就是音讀。因漢字傳入日本時間不同,而有古漢音、吳音、唐音之別。總之,日語漢字的讀音來源於古漢語讀音,故雖與現代漢語音常不一致,但仍有關係。
  • 為什麼日本滿大街都是漢字?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
    相信去過日本旅遊的小夥伴們一定發現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去任何國家旅遊都有可能會有語言不通的障礙,但是唯獨去日本卻絲毫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因為日本滿大街都是漢字。日本不管是街名、店名還是地名等等各種名字幾乎都是由中國的漢字組成,只要你認識中國漢字,那麼去日本旅遊時,就幾乎能全部都看懂。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為什麼日本滿大街都是漢字?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說出來大家可能不相信,其實古代日本並沒有文字。
  • 日本漢字和中國漢字有什麼淵源
    「從公元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實際上不僅是日本漢字,整個傳入日本的中國古代文化都是如此。」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在談到由新經典近期推出的《日本的漢字》一書時如是說。
  • 為什麼日本文字中的漢字我們不認識,漢字是什麼時候傳入日本的?
    日本每年度都會公布一個漢字來表示過去的一年,今年也不例外。我們都知道今年公布的漢字是個「災」字,代表在過去一年日本經歷的很多災難,地震、暴雨、酷暑、颱風等自然災害,還有很多人禍。不過很多日本網友表示希望明年的年度漢字會是「福」字,這也是對明年的一種祈盼。
  • 野島剛:不會寫漢字的日本人
    中國的確比日本使用的漢字多,儘管如此,據說在中國大概認識1000個漢字左右就能寫90%的文章,會2500個漢字就能寫99%的文章,會3500個字就能寫出99.8%的文章。總之,掌握2000個字就算不錯的知識分子了,掌握3000個漢字就屬於學者級。超過5000個漢字可能就是隱者或聖人了吧。這麼想來,我們仿佛是浩瀚的漢字海洋邊上的淺灘中戲水的小孩子。真的是「字海」啊。
  • 中國漢字和日本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任文部科學省"常用漢字表"、法務省"人名用漢字"、日本國語辭典、日本國語教科書的編寫委員及幹事。著有《日本的漢字》《方言漢語》《漢字的歷史》等多部著作知日: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漢字研究感興趣的?笹原:小學五年級,大約10歲的時候,我在哥哥房間的書架上看到了一本《漢和辭典》。
  • 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又爭起來了,日本網友也呆了
    ◆漢字在國外的命運,就是中國國運的寫照。正解局出品韓國人最近又爭吵起來。連日本網友都在網上圍觀。而且該協會還指責,「韓漢混用將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阻礙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這樣的觀點,自然是不值得一駁。按這個說法,中國全部用漢字,那乾脆就等於放棄信息化、科學化。韓國人有時的盲目程度,完全是超乎想像。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而在日文中,這些詞的含義則如下:「非常口」是緊急出口的意思;「激安」是非常便宜的意思;「老婆」是老年女性的意思;「放題」是自由不受限制的意思;「人參」是胡蘿蔔的意思;「注文」是預定、點菜的意思。而日本仍在本民族文字體系中保留著漢字。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東亞漢字圈的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共享著漢字書寫系統。而現在仍在國家層面上使用漢字的,只剩下中國和日本。「從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 漢字在日本 大漢和詞典收50295個漢字
    隨著海外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和孔子學院的遍地開花,世界上學習漢語漢字的人越來越多,漢字的影響也日益增長。在日本,漢字文化早已融入社會生活,以至於日本語文不可能脫離漢字,換言之,日本自創的音節文字假名(kana)不可能替代漢字,日文不可能完全使用假名而成為純粹的拼音文字。
  • 日本文字裡依舊保留漢字,漢字對日本多重要?不光是日本還有韓國
    但中國漢字傳入日本是一個較為漫長的時期,從東漢光武帝時期,一直延續到了隋唐時代,這先後大概經歷了六七百年的時間,日本才逐漸利用漢字、仿照漢字,從而創造了屬於自己本國的文字。所以說,日本文字當中絕對是有漢字成分的,如果沒有日本古代學習中國漢字的歷史經驗。很難想像,日本文字如今會是一種怎樣的模樣?
  • 漢字源於中國!日本漢字一樣是中國引入的,西方書寫也可用漢字!
    日語是由表意文字的漢字和表音字母的假名(就是類似於中國的漢語拼音)組合而成的語言。一種語言同時具有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書寫體系,這一點不但在東亞地區、甚至在全世界的主要語言中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通漢字在日本是一種地位的象徵,就如開始在英國上層會使用法語一樣。
  • 日本現在為什麼創造不出新的漢字詞彙了?
    第一次去日本旅遊,喜歡京都,古寺、和服、和傘、溫泉,很容易就生出「在日本尋找中國古典」的感慨,即使東京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滿滿的時尚現代感,也好像容易百無聊賴,直到遇見隨處的漢字,才親切了起來。
  • 漢字到底是誰發明的?日本人為何也喜歡漢字?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接觸漢字,從小時候的咿呀學字,到小學時期被古詩詞,文言文,到現在的讀書看報玩手機,看電腦打遊戲,不管在何時何地,漢字都是我們的必備的生活元素,那你知道漢字是怎麼來的嗎?但文字還不完善,不成系統。無法準確的記錄事件。倉頡改進、規範、完善了文字。由於文字的出現,從黃帝時,中國進入文明社會。中國的漢字,傳說中是黃帝時期的史管倉頡發明的。後來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改進,才發展成現如今我們所見的漢字。
  • 日本人真的不尊重漢字嗎
    在發言中,馬挺先生說:「中國人發明了漢字,但其實日本人根本不拿漢字當回事,對漢字不尊重到拿它玩,甚至創造出中國人念不出的漢字。」「我30年前到日本的第一個錯誤是認為日本人是尊敬漢字,學習漢字,承接漢字的,其實根本不是。」筆者以為,馬挺先生的這個發言在認識上是有偏頗的,在學術上也是輕率的,更是與當今日本漢字文化的發展不相符。日本人不尊重漢字嗎?不把漢字當回事嗎?我們來看看。
  • 為什麼日本廢除漢字失敗了?
    其他國家暫且不表,日本當時還是德川幕府執政,德川幕府的幕臣前島密(日本郵政制度創始人)就曾在1866年向德川慶喜將軍提出《御請廢止漢字之議》的報告,他也算是最早正式提出「廢除漢字」的人。而且戰時日本軍國主義用語,如「大詔奉戴日」、「一億玉碎「、「神州不滅」、「國民特攻」等詞語都是漢字,這些殺氣騰騰的字眼讓美國人非常不悅。因為日本是戰敗國,很多事情只能依附於美國。
  • 日本滿大街的漢字,但你可能一個都看不懂!
    [摘要]對日本人來說,漢字好難,單個的字認識一些,但連在一起完全讀不懂。因為日語的邏輯和現代漢語不一樣,從語法上不能理解。日本搞笑藝人島田洋七的阿嬤是個段子手。外孫說不會英語,阿嬤說在答卷上寫「我是日本人」好了;漢字也不太會,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去過日本旅遊的,也許會驚訝街頭處處可見漢字,文物古蹟上的漢字,就更多了。
  • 為什麼日本文字中含有中文漢字,意思與漢字一樣?
    比如萬葉假名,就是拿dao漢字來對應日語中的發音,實際上是拿漢字來做表音符號。所以,日文中的漢字和漢語中本來的意思沒什麼關係。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