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在日本文化裡的奇妙意趣

2020-12-15 緩緩有點慢

對於日本的印象,我們很多人可以說是既熟悉又模糊,我們好奇於它的文化,沉醉於它的風情,這個隔海相望的島國,似乎有著太多的神秘和耐人尋味。其實就我個人來說,對於日本文化一直很感興趣,兩年前還一時興起,自學去考了日語等級證書,也是在那個自學的過程中,才越來越多的了解到在日本的文化中,漢字的滲透是起著多麼大的作用。

漢字在日本社會和文化中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化對於日本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很久遠以前,在很多方面,中國文化都是日本文化發展的一個基石。其實在很早的時候,日本並沒有自己的文字語言,只限於口頭語言,而隨著漢字的傳入和拆解,逐漸形成了日本文字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還有大量漢字更是直接引用,時至今日,如果我們有機會去日本旅行,也會不難發現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中,在店鋪車站等等各種地方,漢字非常常見和普遍,當我們看到這些熟悉的漢字,總有幾分親切之感 。很多漢字的使用,已經組成了日本語中的一部分,而這些沿用多年的漢字,有些經過形變,有些字意上有所改變,而有些和我們的漢字並無兩樣,他們已經與日本文化相融合,有了自己的靈魂和意義。

十六個漢字中的文化與風情

《十六個漢字裡的日本》這本書,就是作者姜建強從諸多日語中的漢字裡選取的足以代表日本文化和風情的十六個漢字,從有著具體表象的月、雨、箸、貓,到頗具日本特色的萌、櫻、色、裸,從虛幻縹緲的神、翳、葬、鬼,到含義獨特的寂、間、縮、旬 ,短短的十六個字,卻從方方面面講日本文化分析的清楚而透徹,見解獨到,手法又奇特,由表及裡,虛實相生,語言和意境之美,就這樣通過對這十六個漢字的解讀,躍然紙上,讀起來著實有趣。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說這本《十六個漢字裡的日本》的作者姜建強。 姜建強是一位旅日作家,20世紀90年代時就留學日本,後來在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擔任客員研究員,致力於日本哲學和文化的研究,介紹日本及其文化,他在國內外開設了多個文化專欄,任日本《中華新聞》的主編,已出版有《另類日本史》《另類日本天皇史》《另類日本文化史》《大皇宮》《山櫻花與島國魂:日本人情緒省思》等。 可見,姜建強博士對於日本文化和語言的研究十分專業,且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之處。

旁徵博引的深刻與專業

這些漢字結合日本的文化,在作者清新自然的文字這下,讓我們不僅通過眼睛,更是通過內心去感受那種情境。書中大量的引經據典,通過對一些名人大家、文豪學者的舉例引用,將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獨特之處描繪的淋漓盡致。

譬如「貓」這部分,我們也許知道日本人愛貓,但是並不知道貓在日本的地位,並不是僅僅被愛這麼簡單,在每年的二月二十二日,更是被設為日本的貓日。日本女人會用「你還不如一隻貓」來訓斥丈夫,他們養貓,愛貓,更是喜歡寫貓。這裡就列舉了日本文學、攝影、漫畫等作品中,多次出現「貓」的形象,對很多中國讀者來說,最為熟悉的應該就是夏目漱石的《我是貓》了,除此之外,還有《飛貓》、《日本靈異記》、《與老貓散步》、《靈柩裡的貓》、《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等等,不計其數。有了這些典故的加持,讓書中的內容更加生動,對作者想要表達的見解也更加容易理解了。

雖然我們隨處可見中華文化對於日本的滲透和影響,但是經過時光流轉,歲月沉澱,很多東西已經獨具日本特色了,從文字到文化,從內在到表象,小到一日三餐用的筷子,大到精神文明的無限遐想。對日本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其實不止可以通過那部經典的《菊與刀》,還可以通過《十六個漢字裡的中國》,對日本文化進行深入的解讀,從不同的角度看日本,通過這些和製漢字的背後,去感悟更深刻的內在審美。

相關焦點

  • 《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
    《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  「神曲」《生僻字》的走紅,讓人們認識到漢字的博大,但漢字的魅力遠不止於此。作為國內首檔解字溯源節目,《奇妙的漢字》將於4月29日起,每周一晚10點亮相湖北衛視。「楚」字由何而來?含有「山」解構的漢字有哪些?哪些漢字代表樂器?漢字背後藏著的這些寶藏,都將在節目中一一揭曉。
  • 湖北衛視《奇妙的漢字》奇妙開講啦!
    在湖北衛視《奇妙的漢字》的第一季第一期,節目就從「楚」字著手,動人講述了「人在山林裡面開荒」的中國故事——曾有日本研究學者將漢字形容為「集成電路」,而在《奇妙的漢字》節目組看來,漢字就像今天隨處可見的二維碼,是巨大的信息寶庫,是等待著我們去開掘、去領悟、去傳承的文化寶藏。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5月19日下午,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北京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孫建軍在京舉辦講座,講解漢字在日本的發展歷程,探尋中日文化的異同。活動現場從漢字看日本文字是窺探不同文化體系的線索。而日本仍在本民族文字體系中保留著漢字。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東亞漢字圈的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共享著漢字書寫系統。而現在仍在國家層面上使用漢字的,只剩下中國和日本。「從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 佛、命、水、冷等52個沒有同音字的漢字,真奇妙
    有一部分漢字沒有同音字,它獨自擁有一個讀音,如「nuǎn」這個讀音,就只有一個漢字「暖」與之對應,「暖」就是沒有同音字的漢字。哪些常用漢字沒有同音字呢?下面列舉的52個漢字,都沒有同音字,有沒有你特別鍾意的?。
  • 把漢字玩成拼圖!《奇妙的漢字》除了「神仙打架」還想「更有用」
    文|攻主(珞思影視研究組)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之後,「漢字類」文化節目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今晚十點正式於湖北衛視開播的《奇妙的漢字》,或將在「挑戰高難度漢字書寫」的觸手之外,生發出一個全新的互動思路。這個思路,就是「拼圖」。
  • 漢字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有多大
    資料圖片  日本文化審議會國語組1月27日審議通過「新常用漢字表」試行方案,新增「虎」、「熊」、「鹿」等191個常用漢字,刪除了不常用的5個漢字。修訂後的新常用漢字表共收錄2131個常用漢字。這是日本時隔28年再次修訂常用漢字表。  日語中的漢字與中國的漢語漢字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文字體系,它是為表達日語而使用的文字。
  • 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5月19日下午,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北京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孫建軍在京舉辦講座,講解漢字在日本的發展歷程,探尋中日文化的異同。活動現場從漢字看日本文字是窺探不同文化體系的線索。而日本仍在本民族文字體系中保留著漢字。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東亞漢字圈的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共享著漢字書寫系統。而現在仍在國家層面上使用漢字的,只剩下中國和日本。「從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 日本文字裡依舊保留漢字,漢字對日本多重要?不光是日本還有韓國
    但中國漢字傳入日本是一個較為漫長的時期,從東漢光武帝時期,一直延續到了隋唐時代,這先後大概經歷了六七百年的時間,日本才逐漸利用漢字、仿照漢字,從而創造了屬於自己本國的文字。所以說,日本文字當中絕對是有漢字成分的,如果沒有日本古代學習中國漢字的歷史經驗。很難想像,日本文字如今會是一種怎樣的模樣?
  • 日本文字裡為什麼要保留漢字?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1.日本文字裡問什麼有漢字?2.日本有沒有想過要廢除文字裡的漢字?
  • 遊小漢字文化節讓孩子在遊戲中領悟漢字奇妙
    春光明媚的四月,遊府西街小學漢語國際推廣實驗部的 「漢字文化節」活動拉開了序幕。2015年5月13日下午,學校大隊部舉辦了一場 「親近中國漢字,傳承華夏文化」 的主題活動。這次活動以豐富多彩的形式來展示中國漢字,通過富有創意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厚重底蘊。實驗一(2)班的孩子們在《漢字對對碰》節目中,把漢字朋友請上臺進行不同的組合,形象地告訴小朋友漢字的結構十分特別,通過不同組合變成不同的漢字,這樣學習漢字就很輕鬆有趣。
  • 從日本漢字看文化傳播的重要性
    日本是我國臨邊的由小島組成的國家,日本與中國一直有著十分長久的文化聯繫,早在百年前,日本就派遣使者來到中國進貢進行文化交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則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連綿不絕的載體,漢字也經過不斷的演變和傳統,逐漸對周邊的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將中華文明傳播到各地。從現在的日本文字和韓國文字,都能夠看到漢字的身影。其實日本最早是沒有文字的,在有日本形成自己的文字之前,漢字一直都是日本使用的文字,文字在日本已經有兩千年歷史了。
  • 《奇妙的漢字》今晚湖北衛視震撼首播!
    《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今晚十點,國內首檔解字溯源節目——《奇妙的漢字》將正式亮相湖北衛視。節目以「大力弘揚中國漢字文化」為宗旨,致力於打造一檔觀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節目,用獨特的視角追溯漢字的歷史淵源,探尋漢字背後的故事,重拾漢字之美,集知識性和娛樂性於一體。
  • 看《奇妙的漢字》,做這條街上最有知識的仔
    《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奇妙的漢字》已經播出五期節目了,受到全國許多學校學生的追捧,不少學校自發在課間播放節目視頻進行觀看,掀起了一股學習漢字文化的熱潮。由和其正涼茶特約播出的《奇妙的漢字》陪伴大家度過每個周一晚上的時間,除了帶來歡笑,節目更多的是想為觀眾展現漢字之美,與觀眾們一同享受漢字的魅力!我們再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 日本首個漢字博物館即將開館(組圖)
    他說,希望博物館的成立不僅可以給日本人提供全面了解漢字的場所,也可以為東亞地區的文化交流提供新的契機。「漢字在古代中國誕生,之後漂洋過海來到了日本,據說在2000年前日本就有了漢字。那時日本雖然有一種叫做『大和言葉』的口語,但是卻沒有文字。日本人把從中國傳來的漢字很好地融入了日本的文化。」
  • 日本古代大量引進漢字,影響深遠,日學者:中國是日本文化的源頭
    在日本大大小小的街道上,隨處都可見到寫著漢字的招牌。日本人十分喜歡漢字,用漢字寫書法也是日本最為高雅的文化活動之一。在日本人的交流過程中,大量的漢字佔據了無可替代的角色。如果沒有漢字,日本的文化必將斷代。
  • 訪談︱姜建強:漢字在日本的命運
    【編者按】日本著名歷史學家西嶋定生教授曾提出「東亞世界」的概念,認為漢字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當代中國人去日本旅遊,看到站牌、店鋪上的漢字,總有幾分親切感,不過也會產生疑問:那些漢字真的是我們熟悉的漢字嗎?最近,旅日學者姜建強先生的《漢字力》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以輕鬆幽默的筆觸談了很多漢字在日語中的用法和意趣。
  • 奇妙的漢字|「字典姐」帶你一同享受漢字的魅力
    《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由和其正涼茶特約播出的《奇妙的漢字》,今晚將迎來新的五位解字達人:京劇少年、廈大「字典姐」、越南華裔、心算達人,還有愛好言情作品的南京大學學生,五位選手在本期節目中有哪些精彩亮點呢?三位嘉賓又有哪些精彩點評?
  • 日本文化|和製漢字
    大家在學習日語時會發現,日語中的漢字有很多和中文相同,意思也很相近,給我們母語為中文的小夥伴們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我們還是會遇到一些我們中文裡沒有的漢字,這類漢字其實是日本人按照中文裡漢字的造字規律,根據當時的需求造出來的字,成為國字、或和製漢字。這些和製漢字中的一些還傳到了中國,我們現在還在使用,今天樂風君就找了一些有意思的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 漢字的象形特徵在於它對物象輪廓的簡約化、概括化和整體協調化
    漢字的結構具有極強的視覺圖形感,不僅可以「讀「,而且可以」賞「,現代漢字可以說是視覺傳達中最直接的表達方式。漢字經歷了數千年的演變,與當初較為具象的圖形相比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差距,但圖形感始終是最為典型的特徵,漢字的奇妙之處在於其字型結構所透出的「圖形」韻味,且比單純的圖形更富有表現力和視覺衝擊力,如「平面設計在中國」,通過了將文字與迷宮相結合,使文字進行錯位、變形方式產生量不同於以往漢字的形式美感,有著極強的視覺衝擊力。
  • 日本人對「湯」,到底有些什麼奇妙的誤解?
    你們的十萬個為什麼喵醬上線啦~當出了中國去到日本,我們也是地地道道的一名外國人啦!那日本人給你說「湯」【ゆ】【yu】的時候,可不要脫口而出你的答案呀!●因為,稍不留神,會帶來一個奇妙的誤會哦!很多時候我們會在日文中看到很多漢字,有些意思跟中文漢字意思差不多,我們猛地一看覺得很眼熟,甚至有時候可以猜出整句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