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

2019-04-24 16:43:35來源:武漢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梁靜

2019年04月24日 16:43 來源:武漢晚報

參與互動 

  身在「楚地」,你可知「楚」字的內涵?

  《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

  「神曲」《生僻字》的走紅,讓人們認識到漢字的博大,但漢字的魅力遠不止於此。作為國內首檔解字溯源節目,《奇妙的漢字》將於4月29日起,每周一晚10點亮相湖北衛視。「楚」字由何而來?含有「山」解構的漢字有哪些?哪些漢字代表樂器?漢字背後藏著的這些寶藏,都將在節目中一一揭曉。

  精妙拆分,常用字還有「兩副面孔」

  記者從23日提前看片會上了解到,《奇妙的漢字》每期節目將設置三輪闖關,每期共有50位「解字團」成員和主舞臺上的5名「解字達人」同場答題,經過漢字答題的現場實時排名進行比拼,5名「解字達人」中比分落後者,將被現場「解字團」中成績最優者現場補位,當期優勝者,將入圍本季「解字高手榜」。

  首期節目中,5位漢字達人有6年發表6本網絡小說的大學宿管阿姨湯杏芬、「中華詩庫」李四維、最會說相聲的小學語文老師李佟等,他們在節目中都有不俗表現。

  不過,儘管達人們對漢字及傳統文化有所涉獵,但首輪關卡中的部分題目,就讓他們絞盡腦汁。比如被拆分成「口、大、火」的「煙」字,和被分成「止、十、又」的「歧」字,就讓達人們慌了陣腳,紛紛交了白卷。而參賽者好不容易通過部件推理拼湊出的「楚」字,在經過現場專家的解析後,才讓人知曉「楚」字由「林」和「足」演變而來,源於人們在樹林中的開闢。被精妙拆分的常用字既熟悉又陌生,往往在揭曉答案的一刻,才讓觀眾恍然大悟。

  相較於第一關的低門檻,參賽者們在第二、三關的表現,才是真正的高手過招「神仙打架」。首期節目中,專家在第二關命題要求參賽者寫出儘可能多的,有「山」字部件的漢字。3位選手們在緊張答題之餘,還不忘互相幫助,前一位寫出「崎」字,便啟發後一位答題者可以「嶇」來作答。而第三關要求參賽者寫出儘可能多的,表示樂器的詞,最終兩位達人的表現,更讓觀眾有種「亂花漸入迷人眼」的驚喜。

  漢字就像二維碼,掃描它背後是豐富的信息

  近年來,文化類的爆款綜藝層出不窮,讓以往高冷、小眾的文化題材,變得親民和大眾,這與節目互動性和參與感的增強不無關聯。《奇妙的漢字》總製片人崔妮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從漢字出發,把傳統文化傳播給大眾,不能只用說教的腔調,我們希望通過具有遊戲性、代入感的方式來實現。」

  因此,《奇妙的漢字》在環節設置上,呈現既有聯繫又有遞進的形態。崔妮介紹,「第一環節面向電視機前的全年齡段受眾,無論身份、背景、學歷、能力,都能很快被代入。第二、三環節是真正對漢字有造詣的人之間的過招,題目也不完全拘泥、深陷漢字的套路。」崔妮認為,節目的核心在於「解字溯源」,「但只是把漢字分解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解讀。你可以把漢字想像成二維碼,你掃描它,便可以了解它背後更多信息。」

  「目前的漢字教育存在某些缺憾,大家往往是聽其音、知其意,但字是怎麼來的,如何組成的,我們往往不知道。」節目總導演童中尉表示,「漢字就像古董一樣,我們可以從中清晰地看見歷史的流變。」這些在漢字背後隱藏的傳統內涵,才是《奇妙的漢字》希望透過節目,被更多觀眾了解到的文化寶藏。

  記者梅冬妮

相關焦點

  • 《奇妙的漢字》今晚湖北衛視震撼首播!
    《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今晚十點,國內首檔解字溯源節目——《奇妙的漢字》將正式亮相湖北衛視。節目以「大力弘揚中國漢字文化」為宗旨,致力於打造一檔觀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節目,用獨特的視角追溯漢字的歷史淵源,探尋漢字背後的故事,重拾漢字之美,集知識性和娛樂性於一體。
  • 奇妙的漢字|「字典姐」帶你一同享受漢字的魅力
    《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由和其正涼茶特約播出的《奇妙的漢字》,今晚將迎來新的五位解字達人:京劇少年、廈大「字典姐」、越南華裔、心算達人,還有愛好言情作品的南京大學學生,五位選手在本期節目中有哪些精彩亮點呢?三位嘉賓又有哪些精彩點評?
  • 看《奇妙的漢字》,做這條街上最有知識的仔
    《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奇妙的漢字》已經播出五期節目了,受到全國許多學校學生的追捧,不少學校自發在課間播放節目視頻進行觀看,掀起了一股學習漢字文化的熱潮。由和其正涼茶特約播出的《奇妙的漢字》陪伴大家度過每個周一晚上的時間,除了帶來歡笑,節目更多的是想為觀眾展現漢字之美,與觀眾們一同享受漢字的魅力!我們再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 把漢字玩成拼圖!《奇妙的漢字》除了「神仙打架」還想「更有用」
    從「寫」到「拼」引發奇妙化學反應參與度更高,平等感更強做《奇妙的漢字》,最初只是因為臺裡下了「任務」,但崔妮和同事們不想僅僅只是完成一個「命題作文」。不是「寫漢字」,而是「拼漢字」,表達方式的變化,讓《奇妙的漢字》現場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答題時,幾乎所有人都在答題板上一頓塗寫;答案一出,有的答題者因為自己的「亂塗亂畫」忍俊不禁;有的人則在恍然大悟之後狂拍大腿,「啊,原來是它!」
  • 湖北衛視《奇妙的漢字》奇妙開講啦!
    在湖北衛視《奇妙的漢字》的第一季第一期,節目就從「楚」字著手,動人講述了「人在山林裡面開荒」的中國故事——曾有日本研究學者將漢字形容為「集成電路」,而在《奇妙的漢字》節目組看來,漢字就像今天隨處可見的二維碼,是巨大的信息寶庫,是等待著我們去開掘、去領悟、去傳承的文化寶藏。
  • 遊小漢字文化節讓孩子在遊戲中領悟漢字奇妙
    春光明媚的四月,遊府西街小學漢語國際推廣實驗部的 「漢字文化節」活動拉開了序幕。2015年5月13日下午,學校大隊部舉辦了一場 「親近中國漢字,傳承華夏文化」 的主題活動。這次活動以豐富多彩的形式來展示中國漢字,通過富有創意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厚重底蘊。實驗一(2)班的孩子們在《漢字對對碰》節目中,把漢字朋友請上臺進行不同的組合,形象地告訴小朋友漢字的結構十分特別,通過不同組合變成不同的漢字,這樣學習漢字就很輕鬆有趣。
  • 用漢字鑰匙打開中國文化大門 這套書適合漢字啟蒙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娥小學一到三年級是漢字學習的關鍵階段,更是啟蒙孩子探索中華文化的重要開端。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字詞剛需,日前,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知名漢字教育機構「好字在」推出《小學漢字通識課》系列叢書,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掌握漢字和漢語,激發其漢字學習興趣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由「小生字」輕鬆習得「大語文」。據了解,這套書覆蓋一到三年級,每個年級分上、下冊,共六冊。圖書設計緊貼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通過對教材「生字表」的整合和梳理,建立起自己的課程體系。
  • 漢字在日本文化裡的奇妙意趣
    其實在很早的時候,日本並沒有自己的文字語言,只限於口頭語言,而隨著漢字的傳入和拆解,逐漸形成了日本文字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還有大量漢字更是直接引用,時至今日,如果我們有機會去日本旅行,也會不難發現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中,在店鋪車站等等各種地方,漢字非常常見和普遍,當我們看到這些熟悉的漢字,總有幾分親切之感 。
  • 漢字真奇妙,相同的字改變排序,意思就會完全不同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範圍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之一。有專家考證,漢字已經有五千餘年的歷史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彩陶上出現的各種圖畫和符號,可以看作是早期的漢字。神話傳說中,倉頡造字時出現了「天雨粟、鬼夜哭」的奇幻景象。
  • 「錯字連篇」背後的漢字書寫危機
    「錯字連篇」背後的漢字書寫危機 2014-09-17 13:51:17然而更讓人驚詫的是,接受採訪時有初二學生稱自己「除了做作業,很少寫字」;更有大二學生稱,「考試幾乎成了唯一動筆的機會」……所以在相關人士看來,漢字書寫危機的出現,「與其說是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導致的,更不如說是人們對漢字及其背後所承載的文化以及文明的忽視、隔膜、冷淡所造成的。」  事實也的確如此。
  • 原創IP漢字島再度燃爆暑期檔,玩耍間Get超600個漢字知識點
    今天小編要分享的方案來自漢字島,一個探尋與傳承漢字之美的文創品牌。漢字是古今傳承的中華文化符號,具備民族精神上的治癒力量,正契合疫情過後的社會大環境;而漢字自帶的親子教育屬性,正契合暑期親子檔的節點需求。
  • 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寓教於樂 打開漢字之門
    人體拼成漢字、通過漢字猜成語……坐落在北京國際漢語研修學院的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常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漢字愛好者體驗漢字遊戲。大家膚色不同、年齡不同、所在的國家不同,但置身於這座體驗園時,都被漢字世界所吸引。  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體驗園中,「巧拼漢字」展板上用磁鐵做成的漢字筆畫靜靜地躺在田字格裡。在「口」字展板前,兩名外國女孩正比劃著組漢字。擺好筆畫,便喊同伴拍下與漢字的合影。
  • 老外學中文 了解漢字背後的故事很重要
    老外學中文了解漢字背後的故事很重要漢字作為世界古老文字之一,它承載著中華偉大的傳統文明,也是歷史傳承的重要載體。認識漢字是閱讀的基礎,尤其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海外華人華僑和中文愛好者從零基礎開始學習中文,掌握一定的文字知識對理解中國文化還是很有必要的,因此老外學中文也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國文字背後的知識。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和漢字打交道。
  • 品味漢字魅力!長沙市直機關青少年走進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
    (8月7日,長沙市直關工委、市直婦工委組織的「品學俱重·身心兼修」長沙市直機關青少年暑假系列體驗之「品味漢字魅力·傳承中華文化」漢字藝術體驗活動在湖南省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開啟。)(此次活動以寓教於樂的形式,讓青少年在實驗中學習漢字、愛上漢字。)
  • 佛、命、水、冷等52個沒有同音字的漢字,真奇妙
    有一些漢字是同音字,它們的讀音是相同的。也就是,兩個或者多個漢字共用一個讀音,其聲母、韻母和聲調都一樣,當然包括零聲母和輕聲的漢字。比如,吾、吳、梧、毋等漢字都讀wú,餓、鄂都讀è。有一部分漢字沒有同音字,它獨自擁有一個讀音,如「nuǎn」這個讀音,就只有一個漢字「暖」與之對應,「暖」就是沒有同音字的漢字。哪些常用漢字沒有同音字呢?下面列舉的52個漢字,都沒有同音字,有沒有你特別鍾意的?。
  • 激活古老漢字的年輕活力(玩轉漢字(中))
    以活字為媒介、融合漢字藝術與現代設計的文創品牌字在不斷打破常規,嘗試賦予漢字文化更多可能性;先後聚集多名對漢字感興趣的藝術家、書法家等的文創平臺漢字造夢不僅將對漢字的理解和熱愛投射到產品上,更是提出「將漢字玩到全世界」;時光印記活字印刷體驗館讓人們在活字印刷體驗中感受漢字之美……漢字不再是靜態的,而是幻化出各種形式
  • 2020日本年度漢字背後的社會心理
    來源:海外網2020年12月14日,日本年度漢字「密」公布。(圖/京都新聞)據《讀賣新聞》12月14日報導,「密」字當選2020年日本年度漢字。由於漢字言簡意賅,具備高度的概括性和濃縮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年的社會事態和社會心理,所以很多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經常在年末進行年度漢字評選。比如,「疫」字當選馬來西亞2020年度漢字。從1995年開始,為向民眾宣傳漢字博大精深的魅力,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每年年末都會向全國徵集能夠反映出當年世相的代表性漢字,然後在京都的清水寺公布。
  • 【知書】《漢字樹》:「復活」漢字本來面目
    從東漢的《說文解字》到現在,漢字訓詁已走過千年。然而,在數以萬計的漢字裡,常用漢字大約也有五千多個,這五千多個方塊字的構成,到底有什麼樣的邏輯可循?如何解讀漢字最容易讓大眾接受?又如何在正確解讀漢字的同時,能夠傳遞悠久的中國文化?
  • 2020「守望漢字」嘉年華在鎮江華夏漢字研學館舉辦
    8月22日,2020守望漢字嘉年華活動在鎮江米芾書法公園的華夏漢字研學館成功舉辦,由鎮江市教育局選拔的來自鎮江市各區市400多位中小學生、部分學生家長一起參加了該活動。通過豐富的文字互動活動,引導青少年熱愛漢字、熱愛書法,從而體會到漢字的藝術美,體會到漢字中蘊含的中國智慧。舞動的漢字(互動式講座)漢字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髓,漢字是中國人民暢遊世界的名片,漢字是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柱。
  • 漢字有缺陷?英國諾貝爾獎得主羅素一針見血:漢字有「三大缺陷」
    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能夠延續五千多年,漢字的功勞不可忽視。可在漢字的漫長歷史中,它也備受爭論,其書寫複雜所導致的「漢字落後論」一度被廣泛認同。國內外的許多學者都曾認為漢字阻止了中國文化的發展,諸如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便提出漢字存在3大缺陷。那麼羅素所說的這3大缺陷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一探究竟這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