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辯"漢字危機":書寫危機還是教育危機?
隨著《漢字英雄》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熱播,漢字危機引起公眾熱議。提筆忘字、漢字書寫能力退化等觀點,讓許多人認為,漢字危機形勢嚴重,拯救漢字刻不容緩。也有人提出,拼音化書寫是大勢所趨,因為書寫方式轉變為鍵盤和字母,提筆忘字是正常現象。 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和代表之一,已經使用了幾千年,而我國進入鍵盤書寫時代僅有十幾年。
-
合肥大劇院標識錯字連篇 下場口譯為「mouth」
合肥大劇院標識錯字連篇標識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要是犯了低級錯誤,那可是讓人哭笑不得。「不止室外錯字連篇,室內翻譯全為漢字直譯,下場口居然出現mouth這個單詞。此事我已向劇院業主反映多次,至今無人解決」,昨天,網友「格眼看合肥」的這條微博很火,誰也沒想到文化氣息很濃的大劇院,也會鬧出這樣的笑話。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合肥大劇院,仔細觀看了四周的標識,果然錯誤不少。
-
提筆錯字連篇 大數據時代無需用手寫字?
有人將之歸咎於當代人使用電腦打字越來越多,在享受快捷、方便的同時,也造成了書寫能力的退步,丟了傳統。不過也有人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腦打字已很普遍,不必再苛求書寫這一「古老」的技能。時代再進步 寫字不能丟@心理學家周安強:電腦和手機確實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長期依賴電腦、手機進行交流,也讓我們的文字書寫成為了薄弱環節。
-
提示牌錯字連篇,英文翻譯不對 博物館顏面何在
否則,怎麼會錯字連篇,「工作疏忽」「審核不嚴」? 博物館是城市的形象和窗口,也是最該承載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的公共品。大到館內分區、館藏陳列,小到一塊提示牌,一張小卡片,但凡有文字處,都應正確書寫,規範用語,不然,讓前來學習參觀的人們怎麼看?事情看起來小,但寧波博物館的確應該好好檢討一番自己的工作態度和招標程序。(林風)
-
國圖有一卷唐代頑童書寫的《論語》,為何錯字連篇,卻成國寶
但其中有一卷《論語》,卻讓人感到疑惑不解,因為這卷書被抄寫的錯字連篇。既然有錯誤,為何還能成為國寶展出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那就讓小編來從頭揭秘吧:(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直面「書寫危機」
直面「書寫危機」 漢字書寫類節目受到觀眾的高度關注,是因為這類節目撩撥到了民族文化的神經。字是文化之根,文化是民族命脈。大家關注這類節目,本質上是關注民族文化在信息化時代的傳承與發展。作家王蒙曾言:「遺失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之精髓與漢字原形,我們成了數典忘祖的新文盲。」 漢字危機真的來了嗎?漢字書寫能力「退化」是否不可避免?在信息技術應用和現代傳播方式變化的情況下又當如何傳承漢字?
-
大學生400字手寫簡歷現24個錯別字 拯救「漢字危機」
大學生400字手寫簡歷現24個錯別字引討論 拯救「漢字危機」需借力法律 拯救「漢字危機」,需要完善法律法規體系,依法推進語言文字事業發展。這不僅讓她失去了一個工作機會,也讓她成為時下「漢字危機」形勢嚴峻的一個註腳。 信息化時代,鍵盤逐漸取代了手寫,學校漢字書寫教育弱化,提筆忘字用詞不當,公共場所漢字書寫不規範……「失寫症」正在蔓延。 「四大遠古文明中只有華夏文明沒有斷裂並延續至今,其根本的支撐就在於漢字。這樣獨一無二的漢字,如今漸漸遠離了筆尖與紙端。」
-
北大教授張頤武:所謂的「漢字危機」並不存在
訪談者:朱開雲 受訪者:張頤武北京大學教授 青評論:近期,電視節目《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熱播,很多觀眾發現原來很多字自己都不會寫了。您作為《漢字英雄》節目的評委,在這方面有何感受? 張頤武: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漢字書寫在變得越來越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
-
中美協主席寫書法,錯字連篇,網友:快去查查字典吧
前一段時間有一位北京大學教授的書法作品被細心的網友發現有錯字,這件事引起了眾多網友吐槽。因為在之前這位北大教授一直宣稱自己的書法是「文化書法」,結果出現書法出現錯字,這結果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
酈波:百年孤獨 漢字危機
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個問題發生,則漢字之難識難寫是也。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可見,當時知識分子欲求漢字革命的初衷,是認為漢字的書寫認記之難影響了國民普及教育的推廣。在這種想當然的線性邏輯關係中,漢字只是一種純粹的書寫工具,仿佛與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並無什麼本質的關聯。
-
專家:漢字需要書寫
現代化的漢字輸入方式,帶來的是書寫以及交流的便捷,對於中華漢字、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傳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但與此同時,這樣便捷的輸入方式,已經大大縮減了手寫漢字的機會,而漢字作為一種象形文字,長時間的疏於練習,必然會生疏。電腦對手寫漢字的衝擊不言而喻。「電腦普及以來,越來越多都是鍵盤書寫,書寫能力有所下降,像平時我們留個字條,寫個字據,有的人就顯得挺尷尬的。」
-
小學生作文濫用流行歌詞,大學生寫日常公文格式不對錯字連篇,教育...
■ 本報記者 魏如松 小學生作文中引用流行歌詞抒發感慨,大學畢業生所寫日常公文格式不對,錯字連篇……母語教育漸次被邊緣化,寫作是否面臨著危機?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省內高校的老師,請他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
400字簡歷現24個錯別字:拯救漢字危機需借力法律
這不僅讓她失去了一個工作機會,也讓她成為時下「漢字危機」形勢嚴峻的一個註腳。 信息化時代,鍵盤逐漸取代了手寫,學校漢字書寫教育弱化,提筆忘字用詞不當,公共場所漢字書寫不規範……「失寫症」正在蔓延。 「四大遠古文明中只有華夏文明沒有斷裂並延續至今,其根本的支撐就在於漢字。這樣獨一無二的漢字,如今漸漸遠離了筆尖與紙端。」
-
知錯不改怕花錢 藥店廣告牌錯字連篇卻掛兩年
知錯不改是怕花錢 藥店廣告牌錯字連篇卻掛了兩年 「我們家附近有一家大藥店,廣告牌上3個英文單詞錯了兩個。」昨天,家住田家花園的楊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記者隨後趕到寧夏路的這家藥店探訪。 昨天下午2時,記者在寧夏路大潤發超市西側找到了這家藥店。
-
外媒:中國漢字書寫面臨嚴重傳承危機
參考消息網8月31日報導 外媒稱,在中國,要成為「漢字英雄」,需要付出血汗,還要花上幾個月時間研究字典。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27日發表題為《當中國孩子忘記如何書寫時》的報導稱,每周億萬中國人在電視機前收看這檔由青少年角逐「漢字英雄」稱號的節目。
-
王寧:不同意「漢字危機」的提法 不符合事實
「書寫的文明傳遞,民族的未雨綢繆」——這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的宣傳口號。而此前,一檔名為《漢字英雄》的文化綜藝節目也在河南衛視熱播。這些節目在全社會迅速掀起一場漢字文化傳承大討論,聽寫比賽高收視率的背後,是國人漢字手寫能力普遍下降的嚴峻現實。
-
北大校長演講錯字連篇,清華橫幅鬧烏龍,頂尖高校如何立口碑?
清華橫幅鬧烏龍,北大校長演講錯字連篇,頂尖高校如何立口碑?一、嚴謹的辦學態度無論做一件大的事情還是一件小的事情,態度首先都要端正,而教育同樣也是如此。北大校長演講錯字連篇,清華橫幅鬧烏龍,頂尖高校如何立口碑?
-
大學生手寫簡歷錯字連篇被拒
揚子晚報:作為一名教師,在我看來,寫好漢字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還能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耐心,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方塊漢字這一具有獨特魅力的傳統文化理應得到傳承。儘管不需要人人都是書法家,但把漢字寫好也是學生的本分,學生沒有理由不寫好漢字。 水滸故事雜談: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小蔡同學的應聘教訓可謂深刻。
-
揭秘:民國時期為何要求"廢滅漢字"用拼音替代?(1)
拉丁漢字出版物(資料圖) 央視《漢字聽寫大會》成人聽寫團的正確率僅為8%,而現實生活中,一則「大學生手寫400字簡歷24個錯字」的新聞也讓不少人想到自己提筆忘字的尷尬經歷
-
了不起的漢字:漢字發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危機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漢字曾經歷了三次重大困境和危機。第一個是構形困境、造字困境;第二個是書寫效率低下的困境;第三個則是面臨存亡的危機。 本文摘自《守望與思索:人文清華講壇實錄III》,根據黃德寬教授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人文清華」講壇發表的公共演講《了不起的漢字》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