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漢字書寫面臨嚴重傳承危機

2020-12-20 參考消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2012年11月24日,青少年書法愛好者們參加2012中國上海(國際)青少年漢字藝術展開幕式。

參考消息網8月31日報導 外媒稱,在中國,要成為「漢字英雄」,需要付出血汗,還要花上幾個月時間研究字典。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27日發表題為《當中國孩子忘記如何書寫時》的報導稱,每周億萬中國人在電視機前收看這檔由青少年角逐「漢字英雄」稱號的節目。《漢字英雄》是中國式的拼寫大賽,不過,根據比賽規則,年輕的參賽者必須手寫漢字。一筆一划都要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經過激烈的兩輪比賽後,王一諾出局。她向評委鞠躬,然後迅速離開了燈火通明的電視直播間。

她在後臺承認,為了準備這次比賽,她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研究字典。比賽設置了豐厚的獎金;對於17歲的王一諾來說,這是她能夠上電視參加《漢字英雄》比賽的最後一年。

這檔節目的人氣之高或許沒什麼奇怪之處。除了火藥和造紙術以外,許多中國人還將漢字書法視為他們對文明的一大貢獻。

一本很有權威的漢語字典收錄了8.5萬個漢字。日常使用的漢字估計在7000個左右。

報導稱,關於這些漢字的拼寫知識,現在面臨著被遺忘的風險。

在中國各地,人們都出現了在沒有電腦幫助的情況下,想不起怎麼書寫本國語言文字的問題。

智慧型手機和電腦上的軟體讓用戶可以採用拼音輸入法,然後從列出的選項中挑選出正確的字。

結果呢?提筆忘字成了普遍現象。

不過,不起眼的毛筆還是有著用武之地。中國教育部希望孩子們花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如何書寫漢字。

在一所北京小學裡,學生們每天在一間教室裡練習書法。教室專門布置過,牆上掛著中國傳統的書畫作品。

學生們不時抬頭看老師在黑板上書寫的範例,然後小心地在薄薄的宣紙上仿寫。

當問及戴眼鏡的書法老師,既然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經不需要書寫漢字,為何還要教孩子們書法。

這位名叫沈賓(音)的老師說:「書寫漢字的能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學生現在必須學習這些內容,這樣長大以後才不會忘記。」

不過就連沈老師自己也無法避免現代技術所帶來的影響。

這位書法老師笑著承認:「就算是像我這樣的老師,想不起一些字的寫法也很常見。」

她說:「在這裡,我們大家一塊記住如何書寫漢字。」(編譯/李鳳芹)

相關焦點

  • 激辯"漢字危機":書寫危機還是教育危機?
    隨著《漢字英雄》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熱播,漢字危機引起公眾熱議。提筆忘字、漢字書寫能力退化等觀點,讓許多人認為,漢字危機形勢嚴重,拯救漢字刻不容緩。也有人提出,拼音化書寫是大勢所趨,因為書寫方式轉變為鍵盤和字母,提筆忘字是正常現象。  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和代表之一,已經使用了幾千年,而我國進入鍵盤書寫時代僅有十幾年。
  • 美華媒:在鍵盤時代 勿讓漢字書寫成為奢侈事
    但快節奏的生活和科技的發展已使書寫漢字成為一件奢侈的事,當多數中國人要依賴輸入法來識別敲擊漢字的時候,漢字的傳承就有了生存危機,漢字承載的傳統文化也就面臨傳承困難。  文章摘編如下:  近日,在中國大陸電視臺被音樂選秀欄目扎堆的黃金時間檔,一檔以考察中國人漢字書寫的欄目《中國漢字書寫大會》卻引起了中國觀眾的普遍共鳴。
  • 專家:漢字需要書寫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語言研究所的程榮教授說道,「寫不上來,就寫個大概齊,或者寫個錯別字,而這個問題越迴避,就越嚴重。」  「悲劇」寫成「杯具」  世界通用語言的英文中,26個字母,字母本身在詞義表達上已經不包含任何意義。作為世界唯一一種表意的文字,漢字本身就傳承著中華文化。形成漢字的每一個構件,都表達著自己的意思。
  • 北大教授張頤武:所謂的「漢字危機」並不存在
    訪談者:朱開雲  受訪者:張頤武北京大學教授  青評論:近期,電視節目《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熱播,很多觀眾發現原來很多字自己都不會寫了。您作為《漢字英雄》節目的評委,在這方面有何感受?  張頤武: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漢字書寫在變得越來越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
  • 「錯字連篇」背後的漢字書寫危機
    「錯字連篇」背後的漢字書寫危機 2014-09-17 13:51:17然而更讓人驚詫的是,接受採訪時有初二學生稱自己「除了做作業,很少寫字」;更有大二學生稱,「考試幾乎成了唯一動筆的機會」……所以在相關人士看來,漢字書寫危機的出現,「與其說是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導致的,更不如說是人們對漢字及其背後所承載的文化以及文明的忽視、隔膜、冷淡所造成的。」  事實也的確如此。
  • 中華漢字書寫指導辦公室成立 聚焦漢字書寫傳承發展
    &nbsp&nbsp&nbsp&nbsp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 1月14日,中華漢字書寫指導辦公室揭牌儀式暨「拯救漢字書寫、弘揚傳統文化」系列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部、文化部、中國書法家協會、北京市教委等部門及機構代表應邀出席。
  • 申論範文評析:傳承優秀文化 拯救漢字危機
    傳承優秀文化 拯救漢字危機(132公考評析:對稱式標題,對仗工整,朗朗上口,「拯救漢字危機」是文章的核心觀點。泱泱中華五千年,漢字以其特有的創作方式和表現形式,傳承著源遠流長的中國文明。但如今電腦普及並廣泛使用,使人們出現了「提筆忘字」的現象,漢字危機愈行愈近。保護漢字勢在必行,學好漢字是傳承中華文化的第一步。
  • 「漢字書寫」獲各界積極反映 如何拯救網友獻策
    本報「從手寫漢字看文化傳承系列報導」刊登後,得到各界積極反映,他們或在網上,或直接來信來電,表達了對這個議題的極大關注,並對改進手寫漢字現狀,從各個角度發表建議、獻計獻策。本報今天摘登部分網友、讀者來信,對他們熱心中國文化傳承的做法表示由衷謝意,並以評論為本系列報導作結。
  • 直面「書寫危機」
    直面「書寫危機」  漢字書寫類節目受到觀眾的高度關注,是因為這類節目撩撥到了民族文化的神經。字是文化之根,文化是民族命脈。大家關注這類節目,本質上是關注民族文化在信息化時代的傳承與發展。作家王蒙曾言:「遺失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之精髓與漢字原形,我們成了數典忘祖的新文盲。」  漢字危機真的來了嗎?漢字書寫能力「退化」是否不可避免?在信息技術應用和現代傳播方式變化的情況下又當如何傳承漢字?
  • 評論:設立書寫日,留住「筆尖上的漢字」
    在正在召開的北京「兩會」上,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的《關於加強漢字書寫文化教育的建議》針對這一現象,提議設立首都「漢字書寫日」。  近幾年,在地方「兩會」及全國「兩會」上,都有代表委員提出設立「漢字書寫日」。比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在2013年和2014年的全國「兩會」上,均呼籲設立「全民漢字書寫日」。
  • 王永民:去中國化與「漢字危機」
    所以,一旦我們廢棄漢字而改用「拼音文字」,就不可避免地丟失中華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各個省區,都必然用「拼音」來書寫本地區自己的方言,文字變成「方言的符號」,由此必然會出現「港文」、「粵文」、「滬文」、「川文」……,必然會出現語言文字的「五代十國」,各「國」互相聽不懂,看不懂。
  • 2020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傳承優秀文化 拯救漢字危機
    泱泱中華五千年,漢字以其特有的創作方式和表現形式,傳承著源遠流長的中國文明。但如今電腦普及並廣泛使用,使人們出現了「提筆忘字」的現象,漢字危機愈行愈近。保護漢字勢在必行,學好漢字是傳承中華文化的第一步。學好漢字能幫助我們提升文化水平。
  • 陳振濂代表:網際網路時代應重視漢字書寫教育
    記者 吳佳佳/攝  中國經濟網3月14日訊(記者吳佳佳 專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告訴記者,今年,他已持續第5年提交有關漢字保護的建議,今年,他最關注的是網際網路時代下漢字教育的起點問題。  「網際網路時代,當孩子掌握拼音字母後,就會對鍵盤敲擊與拼打產生依賴,不願再回到筆順書寫。
  • 用漢字激發創意靈感,以「書寫」喚醒文化自信
    陳教授惟妙惟肖地講述了自己40年的教學經驗和書法研究心得,深刻剖析了現當代漢字傳承和藝術教育的緊迫問題。 翻開歷史捲軸 追溯文化自信的前世傳奇 20世紀初,中國近代對傳統文化的批判與繼承在曲折中進行。
  • "翰墨飄香 書寫經典 傳承文明"中小學生規範漢字書寫大賽
    (通訊員:李雲濤)9月8日,岱嶽區山口鎮2020年&34;中小學生規範漢字書寫大賽活動在山口鎮第二中學舉行,全鎮各中小學40名選手參加比賽。此次中小學生規範漢字書寫大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教育部、國家語委《
  • 書寫中華漢字 傳承中華文化—健康路小學舉行漢字聽寫大賽
    漢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的精髓,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是我們民族祖先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明最燦爛的瑰寶之一。學習語文,書寫方塊字,讓孩子們在學習與書寫中領略漢字所蘊含的文化,體會中華漢字的魅力。  根據上級部門精神和相關部署,9月11日,安陽市北關區健康路小學舉行了漢字聽寫大賽初選賽
  • 大學生400字手寫簡歷現24個錯別字 拯救「漢字危機」
    這不僅讓她失去了一個工作機會,也讓她成為時下「漢字危機」形勢嚴峻的一個註腳。  信息化時代,鍵盤逐漸取代了手寫,學校漢字書寫教育弱化,提筆忘字用詞不當,公共場所漢字書寫不規範……「失寫症」正在蔓延。  「四大遠古文明中只有華夏文明沒有斷裂並延續至今,其根本的支撐就在於漢字。這樣獨一無二的漢字,如今漸漸遠離了筆尖與紙端。」
  • 書寫美麗漢字 傳承中華文化!上蔡三小開展生字書寫比賽活動
    校園通訊社:書法,是民族藝術中的精華,「橫豎撇捺折建構華夏漢字,篆隸楷草行會意炎黃文明」,一撇一捺無不透露著特殊的美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在這一個詩情畫意的冬季裡,為傳承中華經典文化,豐富校園文化,培養學生規範書寫美觀漢字的能力,上蔡三小南北校區於12月10日開展了「二年級生字書寫比賽」活動。本次活動南北校區二年級學生全體參與。比賽書寫內容以本期要求掌握的一類字詞為主,採取現場書寫形式,統一用鉛筆書寫。
  • 王寧:不同意「漢字危機」的提法 不符合事實
    「書寫的文明傳遞,民族的未雨綢繆」——這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的宣傳口號。而此前,一檔名為《漢字英雄》的文化綜藝節目也在河南衛視熱播。這些節目在全社會迅速掀起一場漢字文化傳承大討論,聽寫比賽高收視率的背後,是國人漢字手寫能力普遍下降的嚴峻現實。
  • 全球都在用字母,為何我們中國能保住自己獨有的漢字書寫體系?
    換句話說除了亞洲部分國家文字還保留了自己的書寫體系,整個世界的文字都已經嚴重拉丁字母化了。就連用了幾千年漢字的越南,也在法國殖民統治之後,逐漸走向字母化。漢字作為整個東方文化的核心載體,面臨拉丁字母化的威脅。作為拉丁字母的使用者的老外們,就對晦澀難懂的中文開始了各種無釐頭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