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漢字玩成拼圖!《奇妙的漢字》除了「神仙打架」還想「更有用」

2020-12-22 騰訊網

文|攻主(珞思影視研究組)

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之後,「漢字類」文化節目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今晚十點正式於湖北衛視開播的《奇妙的漢字》,或將在「挑戰高難度漢字書寫」的觸手之外,生發出一個全新的互動思路。

這個思路,就是「拼圖」。

口、火、大三個「部件」拼在一起能組成什麼漢字?十、止、又結合起來的漢字是哪個?口、貝、口又能變出什麼謎底?即便你能輕鬆答出煙、岐、圓順利闖關,那由「弓、女、大」組成的謎面,則會讓一大波挑戰者止步於勝利之外。

「以前的漢字節目更多注重『我講你聽,我講你學』,但我們想要做的節目是,讓觀眾通過拆解、拼接的『遊戲式』設置真正去理解漢字的故事和它身後的歷史流變,這中間要有參與性和平等感。」日前,在接受捕娛記(ID:ibuyuji)專訪時,《奇妙的漢字》製片人崔妮如是說。

從「寫」到「拼」引發奇妙化學反應

參與度更高,平等感更強

做《奇妙的漢字》,最初只是因為臺裡下了「任務」,但崔妮和同事們不想僅僅只是完成一個「命題作文」。在操作了三季《如果愛》之後再回到文化命題上來時,她也發現,很多優秀的文化節目必須親民和大眾化,「文化傳統的東西想要傳遞給現在的觀眾,節目一定要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授課式的。

但漢字除了寫,還能怎麼玩?國外節目《艾倫秀》最終給予了她部分靈感,這檔節目中有一個拼詞環節,「當時就有點靈光一閃的意思,雖然它的拼詞是英語系統中的規則,但放到漢字上面,是一樣的。」

由此,將漢字拆解成幾個「部件」、再讓選手根據這幾個散落的部件去還原漢字的創意正式萌生。

不是「寫漢字」,而是「拼漢字」,表達方式的變化,讓《奇妙的漢字》現場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答題時,幾乎所有人都在答題板上一頓塗寫;答案一出,有的答題者因為自己的「亂塗亂畫」忍俊不禁;有的人則在恍然大悟之後狂拍大腿,「啊,原來是它!」

拼漢字的模式,意外觸發了更為龐大的參與度——相比用「癌症」、「詼諧」、「斑駁」去考察「提筆忘字」的國人寫漢字能力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扌、丨、 巳」組成「把」,「口、火、大」組成「煙」,「女、弓、大」組成「姨」的玩法,顯然更有「普適性」和參與度。

《奇妙的漢字》總導演童中尉就提到,節目錄製期間,包括攝像師在內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在手心比劃,「連現場的清潔阿姨都讓我們給她一張紙,她覺得自己反正沒事兒,不如也跟著選手一起做一下。」

除了大大提升參與度,「拼字」遊戲的設置,也意外讓節目擁有了「平等性」。崔妮就提到,在拼字這個環節,「文化程度不一定起決定性因素」,「四年級的孩子可能答題效果會比清華、劍橋的博士都牛。快遞員和宿管阿姨,也有可能在這個環節裡獲勝。」

這種平等感,在她看來讓「遊戲」收穫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它很純粹,純粹到跟你的身份、學歷是沒什麼關係的,誰都可以參與進來。」

「解字溯源」追尋漢字歷史流變

除了「遊戲感」,更願意它是「有用的節目」

在《奇妙的漢字》題型設計者們心裡,除了「遊戲感」,用「部件」去拼接成漢字的題目設置,當然還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系統之一,又是唯一「表音又表意」的文字。崔妮說,漢字拆解後的各個部件其實很像現代人熟悉的「二維編碼」,「這些部件分別表達的含義以及它們組合之後的含義,往往揭示著這個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

在她看來,漢字的「一生」都藏在那些編碼(拆解後的部件)裡,「那我們用拆解的部件重新組合成漢字,再配以專家解讀和動畫展示的漢字變遷,就可以讓所有人很清晰地了解到它的故事。」

這個過程,被《奇妙的漢字》界定為「解字溯源」。

作為一個四年級小學生的媽媽,崔妮說,中國人在教育階段接受的漢字教育,更多是被動傳授的讀音和意思,「但其實古人早就已經設置了一套系統來告訴你這個字的意思。」比如「杳無音訊」的「杳」,「太陽落到樹裡了」;比如「荊楚」的「楚」,最初是一個人拿著工具去樹林裡開荒,「所以『楚』一開始的含義,是形容有志向,有抱負,有才能。」

用「拆解」和「拼接」,去觸摸漢字最初的含義,把每一個「古董」一樣的漢字分析出歷史的流變痕跡,這在崔妮看來是有更廣泛的意義的,「我希望我們做的是一個有用的節目。」

「神仙打架」直指漢字的博大精深

全素人陣容給出感動和思考

用「拼字」的方式在第一輪擴大參與感,體現平等性,並展示漢字的歷史,但這在崔妮們看來還「不夠」,《奇妙的漢字》在第二輪、第三輪的設置,就是一個充滿文化感的延伸。

今晚播出的《奇妙的漢字》第一期中,在第一輪拼字環節勝出的選手,最終需要在第二輪輪流說出帶「山」字旁的漢字,這個類似「飛花令」的環節緊湊、緊張,而在此之外,它也是一個知識的傳遞,觀眾通過這一輪得到的收穫可謂不言而喻。

而第三輪則會讓所有觀眾在獲得知識之外更能感受漢字的博大精深——在漢語中,哪些漢字能表示樂器?近30輪比拼,30多個表達樂器的漢字背後,中華文化的博大呼之欲出。

崔妮說自己在這一輪的錄製中感觸很深,「比如說『笑』字,英語裡可能只有一個see,一個watch,但我們的選手在這一輪的比拼答題裡,說出了40多個能表達『笑』的字。

有關第二輪和第三輪的設置,崔妮說也是多方考慮後決定的,「首先就是要有一個激烈的比拼感,高節奏,但又能在『神仙打架』之外讓觀眾帶走一些東西。」

一整季《奇妙的漢字》錄製,讓崔妮收穫了成就感以外的感動。據悉,作為一檔全「素人」的文化節目,《奇妙的漢字》網羅了各行各業的普通人,這其中,有痴迷漢字的老外、能寫小篆的俄羅斯女孩、4歲就認識5000多個漢字的小孩,也有快遞員、宿管阿姨。

崔妮說,嘉賓們往往是一面鏡子,「比如,當一個外國女孩能寫一手漂亮的小篆,我們私底下也忍不住反思:對於中國文化,我們是不是了解得太少了?」

而本期節目中從觀眾席逆襲登臺的孫璽濟,則是節目組完全意外的收穫,「他最開始只說自己是李四維的粉絲,沒想到促成了我們第二關、第三關的『高手切磋』,可以說,是他一下子就把我們做這檔節目的信心給提起來了。」

雖然《奇妙的漢字》只是一個「二線衛視」製造的周一檔節目,但崔妮說,越做越覺得它是個「寶藏節目」,「這種收穫很奇妙,也很讓人開心。」

責編|攻主 排版|廠長 圖編|秦明

相關焦點

  • 《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
    《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  「神曲」《生僻字》的走紅,讓人們認識到漢字的博大,但漢字的魅力遠不止於此。作為國內首檔解字溯源節目,《奇妙的漢字》將於4月29日起,每周一晚10點亮相湖北衛視。「楚」字由何而來?含有「山」解構的漢字有哪些?哪些漢字代表樂器?漢字背後藏著的這些寶藏,都將在節目中一一揭曉。
  • 漢字節目玩出「新花樣」,「弓女大」最終能組成哪個字?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張聰 通訊員張藝露)口、大、火,這三個「部件」拼在一起能組成什麼漢字?如果你好不容易想出了「煙」字,那後面還會有弓、女、大這樣的「終極難題」在等待著你。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用「難寫的漢字」為題掀起的「全民寫漢字」熱潮之後,漢字節目還能玩出什麼花樣?湖北衛視即將於下周一推出的新節目《奇妙的漢字》,或將從「拆文解字」的角度,給這類文化節目一個新的出口。
  • 看《奇妙的漢字》,做這條街上最有知識的仔
    由和其正涼茶特約播出的《奇妙的漢字》陪伴大家度過每個周一晚上的時間,除了帶來歡笑,節目更多的是想為觀眾展現漢字之美,與觀眾們一同享受漢字的魅力!我們再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通過看了《奇妙的漢字》發現漢字文化的魅力,一個漢字文化節目,不僅有參與感,還可以學習到那麼多的文化知識,緩解了工作中的壓力,一家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其樂融融!很感謝有這樣的一檔節目。
  • 《十二生肖時鐘大拼圖》玩拼圖、看繪本、識漢字、鍛鍊邏輯能力……
    商家求團微信:fumubituan這套《十二生肖時鐘大拼圖》有哪些特點打動了必團君呢?一、內容超級豐富,從2歲的小孩到老人都能自己玩,四大玩法,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邏輯思維能力。一般的拼圖,就是常規的一種拼圖法,拼完了就算了,孩子玩著玩著可能就會發現沒有意思了,這款拼圖的玩法就有多達四種。
  • 首發 | 第一款深度學漢字的玩具,為大語文打基礎的啟蒙町漢字拼圖(含字源識字課)
    這就是我們之前一直跟大家聊漢字的原因,也是我們這次選擇團購這款啟蒙町漢字拼圖套裝的理由。—— 這並不是一個以「一個月認幾百字」為目的的產品,而是一個希望能實現幫助孩子在早期用更有趣、更全面、更有深度的方式去認識、理解漢字,幫助孩子舉一反三識字的產品。
  • 湖北衛視《奇妙的漢字》奇妙開講啦!
    就我們自己製作節目的感受來說,在漢字面前,到處都是我們的知識盲區。長此以往,這對我們的文化傳承是十分不利的,作為主流媒體,既然我們有一方陣地,那就有責任去堅守、去倡導、去做我們力所能及的普及。受這檔節目的啟發和鼓舞,接下來,我們還將打造《奇妙的詩詞》等節目,進一步開發『奇妙IP』,打造更多優秀的文化節目。」每當提到漢字,國人都無比自豪。
  • 《奇妙的漢字》今晚湖北衛視震撼首播!
    《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今晚十點,國內首檔解字溯源節目——《奇妙的漢字》將正式亮相湖北衛視。節目以「大力弘揚中國漢字文化」為宗旨,致力於打造一檔觀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節目,用獨特的視角追溯漢字的歷史淵源,探尋漢字背後的故事,重拾漢字之美,集知識性和娛樂性於一體。
  • 遊小漢字文化節讓孩子在遊戲中領悟漢字奇妙
    春光明媚的四月,遊府西街小學漢語國際推廣實驗部的 「漢字文化節」活動拉開了序幕。2015年5月13日下午,學校大隊部舉辦了一場 「親近中國漢字,傳承華夏文化」 的主題活動。這次活動以豐富多彩的形式來展示中國漢字,通過富有創意的活動,讓孩子們感受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厚重底蘊。實驗一(2)班的孩子們在《漢字對對碰》節目中,把漢字朋友請上臺進行不同的組合,形象地告訴小朋友漢字的結構十分特別,通過不同組合變成不同的漢字,這樣學習漢字就很輕鬆有趣。
  • 紹興女孩的「中國積木」漢字拼寫遊戲:很有意思,挺有成就感
    「現在,我還需要依賴圖紙才能拼圖,但是連續拼了幾個漢字,我就能自己創作圖案了。」說著,老人「脫稿」拼了一個「正」字。在摸索出了遊戲規則後,老人們的「玩性」起來了,「善」「美」「壽」等漢字均被拼了出來。「它可以讓我靜下心來,集中精神做一件事。」陳百炯老人說。   「這樣的益智遊戲對於老人來說是有好處的。」
  • 奇妙的漢字|「字典姐」帶你一同享受漢字的魅力
    《奇妙的漢字》開啟漢字背後的寶藏由和其正涼茶特約播出的《奇妙的漢字》,今晚將迎來新的五位解字達人:京劇少年、廈大「字典姐」、越南華裔、心算達人,還有愛好言情作品的南京大學學生,五位選手在本期節目中有哪些精彩亮點呢?三位嘉賓又有哪些精彩點評?
  • 有趣的中國漢字
    那就是「仙」了,而「仙」字,一個人一個山,神仙脫俗不在人間,都住在山中。還有更妙的組合「日」字與「月」字,日月上下為易,左右為明。什麼是「易」什麼是「明」?日為陽也就是白天,月為陰也就是黑夜,「易」就是變化。過去講陰陽,現在說正反。」
  • 除了華夏在用漢字,這幾個國家也在用漢字,你知道嗎?
    漢字是漢語的書寫文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表意文字。漢字對周邊國家的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形成了一個漢字共同使用的漢字文化圈。除了中國,還有哪些國家在使用漢字?一、日本漢字於3世紀通過朝鮮半島傳入日本。長期以來,中國人以漢字為載體,傳播思想,表達感情,稱漢字為「真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開始限制漢字的數量和使用,頒布了《當用漢字表》和《人名用字表》。除了從文本中引入漢字外,日本還創造和簡化了一些漢字。今天,日本漢字仍然有1000多個簡體字。
  • 講座|雖然日本人用漢字越來越少,但「漢字力」仍在
    這裡有一個誤解,那就是日本人當年並不是把西方概念翻譯成日語,而是翻譯成當時東亞的普遍語言——漢語,就叫『新漢語』。有他們用漢字的意思創造的,如『野球』,意思是在野地打球,我們叫『棒球』,意思是用棒子打球;也有把古已有之的詞語改造了意思,例如『革命』。其實,這種譯法也是跟中國人學的,但他們譯得更多更好。
  • 漢字「玩」出新花樣
    我想投身於此。」葉天宇說。   漢字對於葉天宇而言,是工作也是愛好,更是「朋友」。初知漢字時,葉天宇遙望無數的漢字就像遠觀別人家的麥田,即使成熟壯觀,他也一度以為那只是模子壓出來的而已。隨著深入了解,他才知道,那麥田是莊稼人的手藝,而那漢字是一個個有歷史生命的「人」。   他如此形容自己對漢字的感受:「我努力走近字體,用心感受,再閉上眼來構建印象。
  • 漢字可以這樣學,我和漢字玩遊戲
    其次,書中字句很短,正適合他這樣「半文盲」的狀態去讀——大段文字對這麼大的他來說很有壓力,而剛剛能認識一點字的時候把書基本讀下來就會較有成就感。最後,因為這書設計成可抽動的立體小機括,就讓他覺得特別好玩。而且,這些機括,每一頁都不一樣,孩子自然喜歡這樣的新奇感。
  • 關於漢字起源,除了倉頡造字,你還知道哪些?
    關於漢字起源,除了倉頡造字,你還知道哪些?   作者·默默老師   漢字是我們漢民族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一般認為最古老的漢字是公元前13至公元前11世紀商代的「甲骨文」。
  • 玩轉紙藝機關,探究漢字結構的奧秘——《我和漢字玩遊戲》
    《我和漢字玩遊戲》就是這樣一套漢字啟蒙書籍,也是中國首套用立體紙藝機關呈現漢字結構的圖書。 可是美麗歸美麗,學起來卻沒那麼簡單,據不完全統計,漢字有589283個之多,可人們實際上常用的不過6、7000,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不認識的字。
  • 激活古老漢字的年輕活力(玩轉漢字(中))
    今年8歲的學琪正讀小學,她也將這件自己珍視的禮物拿給美國同學看,「他們很喜歡,有幾名同學還說漢字像畫一樣,今後也想學。」  因為對漢字的好奇,學琪還找來很多與漢字相關的歌曲及視頻來聽來看,最喜歡的是《生僻字》這首歌:「我們中國的漢字,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讓世界都認識。
  • 日語中有多少漢字?
    今天給大家科普下日語中的漢字~請聽題:丈夫、勉強、切手、怪我這些詞在日語裡是什麼意思呢?答案在結尾公布哦~ 日語中到底有多少漢字呢?2014年 中日學者雙劍合璧,編撰了一本叫《漢字海》的書。裡面總共收錄了10萬2447個漢字。這是中國目前收錄漢字字數最多的書。
  • 漢字還影響著哪些國家 韓國:漢字與中國「同行」
    在韓國,不少企業都會對應聘者提出這樣的問題,漢字考試也出現在企業的招聘考試中;在日本,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接受漢字檢定考試;在越南,儘管能夠認識漢字的人已經不多,但漢語近年來成了僅次於英語的熱門外語,漢字書法家也在當地社會受到格外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