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中有多少漢字?

2021-02-19 日之楓

大家新年好,牛年大吉!

今天給大家科普下日語中的漢字~請聽題:

丈夫、勉強、切手、怪我

這些詞在日語裡是什麼意思呢?答案在結尾公布哦~ 

日語中到底有多少漢字呢?

2014年 中日學者雙劍合璧,編撰了一本叫《漢字海》的書。裡面總共收錄了10萬2447個漢字。這是中國目前收錄漢字字數最多的書。

然後,中國的教委也發布了常用漢字表,裡面明確規定了常用的漢字有3500個。而日本,在2010年也發布過他們的常用漢字表,其中規定了到高中畢業為止日本的高中生需要學習的漢字共有2136個。

日本人學漢字可不只是對付升學考試,在日本漢字是一種文化修養的體現,日本的漢字能力檢定考試,簡稱漢檢這個考試可一直都是人氣爆表,30多年來累積有4000萬人次參加,而漢檢的最高等級考到的漢字居然多達6000個以上(小聲:大概中文我都認不出6000個漢字)

漢檢官網的宣傳視頻

可見,日語中的常用漢字數量,完全不比中國的漢字少。除了在文化傳播過程中筆畫發生了變化的部分漢字外(例如「愛」與「愛」)。還有一些日本人自己原創的奇妙用法,比如開篇提到的丈夫(結實)、勉強(學習)、切手(郵票)、怪我(受傷)。也已經與中文的理解相去甚遠。特別是國內已經寫慣了簡體字,雖然看著日文漢字能念個大概,0但要寫起來還得好好鑽研一番。

不過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下點工夫好好學習也是受益無窮哦!

相關焦點

  • 教你學日語中漢字,日文無念是什麼意思,對日語漢字有多少了解
    教你學日語中漢字,日文無念是什麼意思,對日語漢字有多少了解 2020-11-18
  • 日語中有很多有趣的漢字?你了解多少?
    日語中有很多有趣的漢字?你了解多少?比如日語中有愛人(あいじん),確是小三的意思。日語中有痴漢(ちかん),寫作痴漢,竟然是變態的意思,尤其是指在電車裡佔女生的變態。老婆(ろうば)是指老太婆。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是指沒關係,不要緊。娘(むすめ)是女兒的意思,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 日語中為什麼有那麼多「漢字」?
    [摘要]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到了我國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但日本最初是把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的,就是日語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日本滿大街的漢字,你可能認識,但可能一個都看不懂!
  •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漢字在日語中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漢字是公元5世紀隨著一批百濟佛教僧侶將中國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有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古代日本雖使用日語但僅限於語音上的交流,並沒有自己的文字。 漢字剛剛傳入日本時,日語完全使用漢字書寫,甚至直接用漢語書寫,也就是「口中說日語,書寫是漢語」。
  • 日語中有大量的漢字,但你知道日語假名與漢字的關係嗎?
    日語中的平假名與片假名是從中國漢字演變而來,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表意文字。四五世紀時傳入前日本並沒有漢字。片假名是取漢字的偏旁部首而來的。日語中的漢字是公元六世紀自中國引進的文字。日語中大量使用漢字。日語中的全部漢字約有幾萬個之多,但是常用的則只有幾千個。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當用漢字表」,列入1850個漢字。1981年10月又公布了「常用漢字表」,列入1946個漢字。在教科書和官方文件中,一般只使用列入「常用漢字表」中的漢字。漢字雖源自中國,但歷經沿革,其讀法、語意有些已經跟原來的中文有了很大的出入。
  • 日語中日本人自己創造了多少漢字,中國漢字那麼多不夠用嗎?
    大家都知道日語中的漢字,是中國古代傳到日本去的。所以我們的小夥伴們在學習日語的時候,看到很多漢字都是繁體字,當然也會有些漢字跟中文的漢字略微有些區別的,比如壓力的壓字,在日語裡寫成「圧」,裡面的一點沒有了。據不完全考證,是古代用於運輸書籍的船進水了,被泡水了的書,可能一點就沒了。
  • 解惑|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你知道嗎?
    前不久在易學國際小語種教育日語N1籤約保過班裡,接到一位初級日語學習小夥伴的題問:為啥這日語中又有簡體字又有繁體字,日本人自己不會混麼?有簡體字有翻譯題還有假名!別說,這個問題可能學日語的小夥伴剛開始的時候都在心中默默問過,當時小編的日語老師告訴我:日本之前進行過一次漢字改革,有一部分漢字就用了現在中國的簡體字,一部分還是保留了繁體字。但是這絲毫沒有解決我心中的疑惑,於是我查閱了很多材料想去搞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不能說以下內容絕對正確,就當是幫大家一起科普一下吧。
  • 為什麼日語中的假名沒有完全取代漢字?
    各位日語學習者朋友們大家好,您現在關注到的是由餃子日語在公眾號上為大家推出的大型訪談類節目 /日語知多少/ 。
  •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現在就告訴你,其實原因並不難猜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現在就告訴你,其實原因並不難猜!日語中有漢字充分說明日語是藉助漢語才完善了其體系的,也就是日語的發音系統是獨立的,而文字系統是以漢字為藍本改造而成的。一、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相對於漢字而言,日本文字的歷史要短很多。據日本考古界在九州福岡縣發掘到的「漢委奴國王印」來看,漢字最初對日語產生影響在公元一世紀左右。漢字大規模進入日本是在公元四、五世紀隨著一些佛教僧侶將中國的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
  • 日語中的漢字怎麼讀?如何記憶?
    日文中的漢字讀音,是每個日語學習者都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之一,但是有很多同學反饋說記不住。其實,想要輕鬆有效的記憶漢字詞彙,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音讀和訓讀。音讀是指模仿漢字的古代發音成形的一種讀法,基本上採用了漢字原有的「音」、「形」、「意」。
  •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日語漢字的讀法技巧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以下只列舉不同或非凡者: 近代產生的日文: 汽車(きしゃ):火車 人造人間(じんぞうにんげん):機器人 日語漢字的讀法技巧 日語詞彙
  • 日語詞彙—讀音「た」開頭的漢字—看看認識多少
    日語詞彙—讀音「た」開頭的漢字—看看認識多少﹟日語考試﹟﹟日本留學﹟﹟日語N1﹟﹟日語達人﹟1、たてがみ2、たて30、たいまつ31、たまたま32、たがね日語詞彙—讀音「た」開頭的漢字—看看認識多少﹟日語考試﹟﹟日本留學﹟﹟日語N1﹟﹟日語達人﹟舉報/反饋
  • 日語中為什麼有很多漢字?含義和中文一樣嗎?
    日本早期只有發聲系統是健全的,並沒有文字書寫方法,為什麼日語中有很多漢字呢?因為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唐宋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巔峰,大批量遣唐使造訪,所以現在日語的很多發音還帶有唐音和宋音。
  • 如何高效地記憶日語中的漢字
    正在學習日語的同學都知道,日語學習過程中中有很多漢字,但其意思與中文有很大的區別,記憶起來也存在著很大的困難,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如何高效地記憶日語中的漢字,大家首先要了解日語漢字和中文漢字的讀音以及書寫方式,同學們牢記下文內容,希望對大家的日語學習有所幫助~  怎麼去記日語漢字,這個要分兩方面去分析。一是怎麼去記漢字的寫法,二是怎麼去記漢字的讀音。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日本文字中夾雜的漢字的意義與在中國語境中的意義相關嗎?我們來看下面這組詞:非常口、激安、老婆、放題、人參、注文。明治時期,日本學者用漢籍翻譯西歐語言,創造出「經濟」「勞動」「取締」「場合」這些詞語,如今在漢語中廣泛使用。漢字被用於記錄日語,在日本人的手中,逐漸發展出不同於中文漢字的特點。有些漢字按照古漢語發音,有些按照日語發音;有些字寫法與漢語相同,意義卻不同;日本人為了方便書寫、表義,甚至創造出新的漢字,稱為「國字」。
  • 日語翻譯公司之日語中的漢字趣談
    眾所周知,日語中有很多漢字(繁體字),我們在日常中雖然聽不懂日語,但在看一些文字性的東西,例如說明書、廣告、視頻字幕時,稍加猜測,也能通過其中的漢字了解大概的內容。不過,有些時候,雖然日語裡的一些漢字和它們在中文裡的樣子一模一樣,但含義卻大相逕庭,所以,不要被它們的表象迷惑哦,它們的真實意思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
  • 盤點:54個日語中有多種音讀讀音的漢字
    我們都知道,日語中的漢字一般都會有音讀和訓讀兩種發音,其中有一些漢字,不僅有音讀和訓讀兩種發音,僅僅是音讀就有兩種及兩種以上的讀音。
  • 日語中的「漢字」在日本人眼中是什麼樣的存在?
    這次我們不糾結中國人是否具有學習「日語」的天賦,我們要聚焦的是漢語和日語的共同點,就是「漢字」,日本人眼中的「和製漢字」和中國人眼中的「漢字」究竟有什麼不同,或者存在何種的理解偏差和思維上的差異呢?我們得先從「對漢字的認識」入手。對漢字的認識你會說,對漢字的認識根本用不上我來說三道四的,這個是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的「漢語」中最基礎的東西。那麼各位究竟有沒有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日本人和中國人在看同一個漢字的時候,腦海中思維順序和浮現的場景是不是一樣的呢?
  • 日語中的這些漢字,中國人或許都不認識!
    了解日語的同學們都知道,在日語中存在著大量的漢字,就算一點日語也不會的人,去日本旅遊也沒有多大的問題。日本街頭的各種指示牌、宣傳冊上的漢字,就算是日語小白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實際上日本曾在1866年提出過廢止漢字,但是卻無法實行。畢竟漢字在他們語言系統裡已經根深蒂固了。
  • 中國人學日語時最容易寫錯的10個日語漢字
    學日語寫日語漢字時,你是否也犯過這樣的小錯誤呢,明明和中文的長得那麼相像的一個漢字,仔細一瞧它不是那個地方多出一點兒,就是缺那麼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