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放了寒假開始,神獸就被困在了家裡,出籠遙遙無期。
好不容易等到了分批開學的通知,然而我家那隻低學齡的小神獸,仍然只收到開學時間待定的開學準備通知。
所以,神獸只能繼續在家上網課。
神獸的一年級會不會就這樣結束了??(不,我不要這樣……)
其實,我家神獸在家還算乖巧聽話,網課上得非常積極(那是因為他想趕緊上完就去看電視……),作業也做得非常積極(那是因為他想趕超班級小夥伴),可是,眼看著成天只有語文作業,一本語文書天天抄抄寫寫背背就這樣快學完了,而他前教後忘,大字不識幾個,我就忍不住擔心,這樣學,真的能學進去嗎?
但我也就是空擔心而已,試問,我能做到買一堆參考書、習題冊,天天下班回家輔導他(逼他學)嗎?做不到,所以,與其說是擔心,不如說是對自己做不到雞娃的愧疚而已……
於是,為了粉飾這種愧疚心理,我在給孩子採辦課外書上毫不手軟,試圖讓他在書的海洋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覺學到東西。
比如,天地出版社的這套《我和漢字玩遊戲》,就正適合我家這個正處於一年級認字期的小神獸。
所以,剛拿到書,我兒子又嚷開了,媽媽,這本書好有趣!
嗯,這對他來說確實是很有趣的書。
首先,這是他特別熟悉的拼音加認字的呈現方式。他很喜歡語文課,所以自然也不排斥這樣的呈現方式。
其次,書中字句很短,正適合他這樣「半文盲」的狀態去讀——大段文字對這麼大的他來說很有壓力,而剛剛能認識一點字的時候把書基本讀下來就會較有成就感。
最後,因為這書設計成可抽動的立體小機括,就讓他覺得特別好玩。而且,這些機括,每一頁都不一樣,孩子自然喜歡這樣的新奇感。
基於以上這些原因,我兒子第一次不等我給他講就認真地獨立看完了此書(當然也完全不費力),看完就馬上拿給我分享,媽媽,快看,這是這樣動的!你看還藏了什麼?你猜猜這個是怎樣的構造?……興奮地對我一連串介紹。
等他介紹完,我又跟他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這回,我有意讓他自己念。
「小轉盤,轉轉轉,『乒』『兵』『乓』『丘』都看見。……」
不愧是上了一學期小學的娃,這回終於可以大致念出來了。當然,一些字少不了拼音的幫忙。不管怎麼說,這也是一件令我欣慰的事,跟一年前的娃比,進步可太多了。我心中暗喜:終於可以慢慢讓他自己讀了,不用我這老母親念得口乾舌燥了。
那麼,這麼一小本書,字沒幾個,很快就看完了,可不能這麼浪費對不對?
所以,我必須加點難度,撒些料進去。想到最近神獸的作業變成抄寫生字加組詞,我就讓他每個帶有拼音的字都組個詞出來。當然遇到他不會的地方,我會幫他補齊。
就這樣,邊玩邊念邊學,一本小小的書也講了半個小時。
仔細讀了兩遍,發現《我和漢字玩遊戲》這套書其實還真的挺花心思的。
文字作者溫瑾,是「新閱府」立體書實驗室聯合創始人,又是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在兒童教育及內容運營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她寫的每一頁關於右邊漢字的口訣都朗朗上口,既涵蓋右邊注音的漢字,又涵蓋小機關的動作,巧妙地介紹了這些形態相近、含義和發音卻大相逕庭的漢字。可以說,很容易讓小朋友看明白,又能記住它們。
設計作者陳慶,從事紙藝設計研發及教學培訓工作七年,一定非常了解小朋友的喜好,也懂得紙藝的巧妙機構,能讓孩子讀完書之後,還翻來覆去研究紙張夾層是怎樣的,如何設計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對於我家這個經常動不動就要自制一本繪本的小神獸來說,更是愛不釋手,估計他內心又想著啥時候要仿製一本了。
(右邊是先做的,左邊是後做的
瞧瞧,科字都不會寫了
這就是宅在家學習的成果嗎……)
這兩者一結合,孩子對這些漢字就更加印象深刻,對漢字也能產生更多的興趣了——你瞧,漢字多有趣呀,看上去差不多的字,竟然會有各自不同的讀音和意思,有的相差了十萬八千裡呢,就像「太」和「犬」。
還有「樹」、「權」、「村」,這看似不相干的三個字,其實還真的都有關係。權和村都和樹有關,權杖是樹做的,村莊是用樹圍起來的。
這樣一想,真的越讀越有意思。
而我又發現,其實孩子對學習的興致比我們想像得要高,比如以前我還看到兒子看電視的時候會主動看一些學漢字的動畫片。大人做什麼,他就學什麼,因此他學會了用剪刀、用筆,甚至縫針線活……現在上學了,老師說要學的東西,他都學得不遺餘力。
其實,愛學習是所有孩子的天性,那就像他們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學會穿衣那麼自然。但是我們成人很多人都變得不再喜歡學習。所以,有時候,我不禁會想,究竟是什麼磨滅了孩子愛學習的天性呢?
而像《我和漢字玩遊戲》這樣寓教於樂的繪本,毫無疑問,是鼓勵孩子學習的,並且它把學習做得有趣快樂而不痛苦——要知道,我們說到學習,往往就立刻想到痛苦。
學海無涯苦作舟,可是學習真的只有苦嗎?似乎也不盡然。
不過,這是一個宏大而傷腦的話題,我無意展開,只希望作為一隻神獸的老母親,儘自己所能,讓孩子不要失去對學習的熱情和樂趣。
只有這樣,學習的路上,才有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