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兒子當漢字老師

2020-08-08 人民網

作者給兒子準備的漢字教學圖。

最近有幸聽到北京外國語大學孟德宏老師關於漢字教學的講座,受益匪淺。我特別認同孟老師提到的「應從漢字構成的角度進行漢字教學」的觀點。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分析漢字的來源、結構、意思等,來理解和記憶漢字。比如,「山」是象形字,很像山的形狀,而以「山」為部首的字,大多也與山有關。

我想到這兩年與兒子在國外共同學習漢字的經歷,也真切體會到一個學齡前的孩子在幾乎脫離中文語境的環境下學漢字有多難。學校沒有中文課,街頭商店裡沒有漢字,家裡的中文童書沒幾天就讀完了,除了父母之外,很少與中國人交流,家庭學習難以堅持……

對學齡前兒童來書,學寫漢字更是一大挑戰。有些從小在國外長大的華裔青少年不會寫漢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用得少。所以我決定,在兒子小團上小學之前擔任他的漢字老師。

認識漢字結構

來奧地利時,我從國內帶了兩盒識字卡片,裡面包含三四百個常用漢字。卡片正面是漢字,背面是拼音、組詞和圖形。這套教具的設計理念是,通過建立漢字和圖像關係,讓漢字更形象和直觀,方便孩子記憶。

這在孩子初認漢字時沒有任何問題,但隨著孩子識字量的增加,它的弊端也就出現了。因為漢字不都是象形字,多數漢字是形聲字——一部分表字意,一部分表讀音。如果孩子總是看著漢字的樣子猜它像什麼東西,那就會出現分不清「我」和「找」的情況,因為它們看起來實在太像了。

我教小團認識漢字結構,讓他觀察漢字由幾部分組成,哪部分是已經認識的,不同的部首代表什麼意思,試著根據部首猜猜字的意思。小團也學會了思考——「如」的部首是「女」還是「口」?「輸」為什麼是車字旁?為什麼月字旁能表示「身體部位」和「月亮」兩個意思?四點底代表「火」,為什麼「燕」和「熊」也有四點底?

有一次,小團學到「牙」字。我說「『牙』字加上部首可以變成好多字」,他有了興趣。我先寫了「芽」,他根據部首猜到是「發芽」的「芽」。他寫了「蚜」,我故作思索,說「一定是個蟲子吧」,他笑著說「對呀,蚜蟲嘛」,他又寫了「岈」,我說「不認識,一起查查字典吧」。一查字典,我們才發現,還有「呀」「伢」「枒」等。這種「學一知三」的辦法真是既高效又有意思。

由「會寫」到「會用」

去年,小團有了專業的語文老師。在老師的輔導下,他認識了更多的漢字,學會了正確的寫字姿勢,還學會了寫句子和日記。這時,我的作用就是幫他檢查和複習。

最常見的複習方式就是聽寫。但是聽寫只能達成「會寫」,不能實現「會用」。小團寫句子時,經常混淆同音字。比如,會寫「潑水節」,但不會寫「活潑」的「潑」;會寫「經常」,但不會寫「經過」的「經」。如果這時還讓孩子分析字源,就不現實了。

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孩子寫日記。使用語言是學習語言的「捷徑」,而漢字正是語言的載體。當孩子主動把漢字放在熟悉的情景中時,會加深對漢字的印象。

巧設遊戲寓教於樂

現在的教育理念都強調「寓教於樂」,就連對外漢語的成人課課堂上也會安排遊戲時間。

我和小團也不例外,有時候會玩兒「一個比劃一個猜」的遊戲(一個人表演卡片上的字,其他人猜是什麼字)、詞語接龍(練習組詞)遊戲以及根據紙條線索找寶藏(室內遊戲,練習寫紙條和合理安排線索)等。

出字謎也不錯。小團把「金」寫成了「全」,我便給他出了個字謎——「全差這兩點」;「相」呢,就是「二木(目)不成林」。他也出了字謎——兩口不分開,我猜到是「日」。我接著問他:「『日』字加一筆,能變成9個不同的字,你能寫出幾個?」

有一次,小團寫「爬」字時,把左邊寫成了「瓜」,我就跟他開玩笑說:「別人爬都是用爪子,你爬的時候要抱著西瓜」,他就記住了。他總是把「鳥」的第一筆寫成向右的「小捺」,我就找了鳥的圖片,還帶他去看真正的鳥,讓他觀察鳥頭上的羽毛到底朝哪個方向,從此以後,「鳥」字也再沒寫錯過。

每次做遊戲時,小團都不覺得是在學習,這樣的反饋效果我很高興,但同時又想到,遊戲要有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學習任務增加,「寓教於樂」應該調整常規練習與遊戲的時間比。

所以,我也會嚴格要求他堅持練字、寫日記。在磨合和矛盾中,小團漸漸長大。前幾天偶然翻到他1年前寫的歪歪扭扭的漢字,才恍然發現,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成長了許多。

(寄自奧地利)

相關焦點

  • 學霸媽媽跟兒子重學漢字書寫 「忄」應先寫兩點後寫豎
    導讀:「是我寫錯了嗎?」潘女士是位80後,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在班上也算是文科學霸,可是字的筆畫順序卻讓她犯糊塗了。隨後,她特地聯繫了兒子的班主任,這才發現不少漢字的筆畫都進行了規範,很多字寫法和他們小時候學的不太一樣。
  • 漢字可以這樣學,我和漢字玩遊戲
    比如,天地出版社的這套《我和漢字玩遊戲》,就正適合我家這個正處於一年級認字期的小神獸。所以,剛拿到書,我兒子又嚷開了,媽媽,這本書好有趣!嗯,這對他來說確實是很有趣的書。基於以上這些原因,我兒子第一次不等我給他講就認真地獨立看完了此書(當然也完全不費力),看完就馬上拿給我分享,媽媽,快看,這是這樣動的!你看還藏了什麼?你猜猜這個是怎樣的構造?……興奮地對我一連串介紹。等他介紹完,我又跟他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這回,我有意讓他自己念。
  • 我的漢字故事:我和漢字的故事450字
    我的漢字故事:我和漢字的故事450字 2012-11-26 16:5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我的漢字故事:我與漢字的故事
    我的漢字故事:我與漢字的故事 2012-11-26 16:51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父親姓萬,兒子姓名讓幼兒園老師崩潰,老師:我對你的名字很尷尬
    導讀:父親姓萬,兒子姓名讓幼兒園老師崩潰,老師:我對你的名字很尷尬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親姓萬,兒子姓名讓幼兒園老師崩潰,老師:我對你的名字很尷尬!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關於我和漢字故事:我和漢字的故事300字
    關於我和漢字故事:我和漢字的故事300字 2012-11-26 16:5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玩轉紙藝機關,探究漢字結構的奧秘——《我和漢字玩遊戲》
    《我和漢字玩遊戲》就是這樣一套漢字啟蒙書籍,也是中國首套用立體紙藝機關呈現漢字結構的圖書。 《我和漢字玩遊戲》這套書把難學的漢字變成了遊戲,讓孩子的認字啟蒙變成遊戲的形式。
  • 如何成為一名好的、專業的漢字老師?
    「識字難、用字難、理解字義難、一字多義一字多音難」等成為困擾教育界幾十年都無法解決的難題,也是語文老師頭疼的難題,特別是想解決「既讓學生理解字義又能大規模快速識字」的千年難題,是每一個語文老師乃至每個中小學教育工作者都想破解的難題。
  • 《漢字小學堂》:一本書中藏著漢字學習的三種方法
    與乾巴巴的字卡相比,兒子更喜歡一些有意思的書。通過看書識字的方法,對家長的要求就降低了不少,不存在電子設備需要控制時間長短的問題,只要我們抽出時間給他念就好了。但是我們選書的時候就要多費些心思了。書裡的漢字最好不要太難,如果有趣一些那就更好了。《漢字小學堂:話說地球與萬物的故事》這本書就符合了我的需求。
  • 從老師眼中的「學渣」到「學霸」,資深媽媽三天將兒子逆襲
    但又在意料之外,更讓我擔心的是他千萬別被班主任老師「貼上標籤」。慢慢地,孩子對考試的結果不再憂心忡忡,而是和我主動地交談起來,他說:「媽媽,我覺得拼音好難啊,別人都考得很好,就幾個人錯的很多,我是不是很笨啊?」我連忙勸他說:「當然不是啦兒子,你非常的優秀呢,你認識那麼多漢字,會算好多數學題,其他小朋友都比不上你的。」
  • 鄉村老師騎行24載 只為讓鄉村孩子寫出「最美漢字」
    騎行二十四載 只為讓鄉村孩子寫「最美漢字」過去的24年裡,秦老師的車輪無數次碾壓過崎嶇的鄉間小道,也曾在雨雪天氣中陷入泥濘,但行駛的終點一直未變——他為鄉村孩子開設的寫字公益課堂。秦翔是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迎仙鎮人,從小酷愛硬筆書法。
  • 爸爸姓「付」,給兒子取了個單字的名,第一天上課就惹怒了老師
    導讀:爸爸姓「付」,給兒子取了個單字的名,第一天上課就惹怒了老師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姓「付」,給兒子取了個單字的名,第一天上課就惹怒了老師!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說說《多功能漢字卡》
    我兒子小的時候除了指讀識字外,我們還常常一起玩漢字卡。我把字寫在5公分見方的紙上,攤在床上,給兒子一根小棍,我說一個字,他就用小棍去打,打對了,我鼓掌,他大笑,其樂融融。「學傳統文化的」又該批評我這樣做是對漢字不恭敬了,恭敬的或許會吧字卡供起來,說一個字,就讓孩子朝著字拜一下,磕個頭。我是沒文化的,當時兒子還不怎麼會說話,只能用這個辦法。開心地把字認識了就好。
  • 《快本》「我腦厲害啦」聚焦漢字文化 知名老師趣玩中國字
    本周六晚20:20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快樂家族攜手佟麗婭、翟天臨、尹正、杜淳,體驗全新板塊「我腦厲害啦」,全面升級漢字比拼,感受漢字絕美意境。 本期節目中,請到了知名歷史老師王磊做客,王磊老師談起中國文字就說道:「中國的漢字,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形美如畫,音美如歌,意美如詩。」
  • 有趣的漢字
    引子       我的名字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我會這個名字?為什麼我不和媽媽姓?為什麼媽媽不和爸爸姓?
  • 推敲漢字之美 語文老師應保護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而一項針對三至五年級學生的「漢字文化知多少」調查,更讓他大跌眼鏡。   關於「我國最早的一本字典」,選擇正確答案「《說文解字》」的學生只有24%,近一半學生選的是「《論語》」,這讓高老師很是不解,因為三至五年級學生已在語文課本學習中接觸過《論語》,應有所了解。高躍永的分析是,老師們在教授名言時缺乏知識拓展的意識。   外來文化吸引力更強?
  • 對外漢語老師如何教外國學生學漢字?
    作為對外漢語老師,你可能經常聽學生這樣說:漢字太難了,我記不住。漢字很有意思,課時我學習的時間有限,我想先學會聽說,所以可以只用拼音嗎,不學漢字嗎?我非常喜歡漢字,因為每個漢字都有故事!句子裡的漢字我都認識,但是我還是讀不懂。
  • 漢字筆順有改變讓家長犯難 教孩子寫字卻被告知錯了
    22日晚上,市民竇先生在家教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如何書寫漢字。兒子問到。竇先生按照筆順給兒子寫了「快」字。「不對爸爸,老師說豎心旁不是這麼寫的。」竇先生的兒子說。竇先生又寫了一遍,覺得沒錯啊。「『快』字的豎心旁,應該先寫兩點再寫一豎,而不是點、豎、點這樣從左寫到右。」竇先生的兒子開始糾正起自己爸爸的錯誤。
  • 盤點2018 年我的年度漢字
    選定一個漢字反映全年國內的焦點。因借漢字的言簡意賅,年度漢字具備相當的概括性和高度「濃縮性」。   而今天剛好看到一篇「表哥」(三表龍門陣)的推文,他也選用一個漢字來概括自己的年度狀況。   糾結了許久,應該有大半個月了,給自己選了個 2018 年度漢字:「知」。
  • 小學語文親子教育睡前閱讀:365夜漢字故事玩轉漢字
    小朋友們,中國東漢時期有個叫許慎的人,編寫了一部書叫做《說文解字》,他告訴我們,每個漢字都有它獨有的特點和規律,這就是「字理」。我們跟漢字交朋友、認識和記住漢字時,要學會了解「字理」,這樣,每一個漢字都成了「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數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