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樊玉梅
愛上中國漢字源於一道網上流傳的老外學中文的考試題。說:某老外苦學漢語10年,到中國參加漢語考試。試題:請解釋下文中每個「意思」的意思:
阿呆給老闆送紅包時,兩個人的對話頗有意思。
老闆:「你這是什麼意思?」阿呆:「沒什麼意思,意思意思而已。」
老闆:「你這就不夠意思了。」阿呆:「小意思,小意思。」老闆:「你這人真有意思。」阿呆:「其實也沒有別的意思。」老闆:「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這老外暈了,一頭霧水。中文的「意思」太深奧了,於是這個老外交白卷回國了....
看完之後,我不覺笑了起來,覺得中國的漢字真是太有趣了,這裡的意思好有意思,中國人一聽就懂的意思老外意思來意思去,看著意思就是不知道是啥意思?不禁感嘆:中國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一個小小的意思兩字就把老外搞得暈頭轉向,中國漢字真是太有趣了,我一下子就對中國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在閒暇之餘便開始學習、認識我們生動、有趣、智慧的中國漢字了。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漢字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漢字七體」,即: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淮南子·本經訓》裡寫道:「昔者倉頡造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傳說漢字被創造出來那天,老天爺感動地用粟米下了一場雨,魑魅魍魎因為無所遁形,而驚嚇地夜晚大哭。
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的構造複雜多樣,令人驚嘆不已。漢字,是中國人宣洩喜怒哀樂、傳承中華文明的特別載體。不少漢字有著美麗的由來。如「日」字,只需加一筆就可以變化出舊、旦、白、田、申、電、目、甲、由等字。
其中「旦」字,雖然是一個十分簡單的漢字,但它卻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旦」在漢字中有「早晨」的意思。「一」代表地平線,「日」表示「太陽」。
再來看一個字「俗」,你我皆凡人,也就是俗人,那什麼又是「俗」呢?「俗」就是一個人一個谷,人吃五穀,就是俗。沒有人能夠脫俗?除非不食人間煙火。那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又是什麼?那就是「仙」了,而「仙」字,一個人一個山,神仙脫俗不在人間,都住在山中。
還有更妙的組合「日」字與「月」字,日月上下為易,左右為明。什麼是「易」什麼是「明」?日為陽也就是白天,月為陰也就是黑夜,「易」就是變化。過去講陰陽,現在說正反。」「明」字,日和月都具有發光發亮的特點,兩個發光發亮的物體組合在一起即為明亮,常常組詞為光明、明亮,引申為要想明白一個事物,就先把正反兩個方面都看到。孫子兵法裡說:「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這樣形象生動的結合在一起,不僅美妙、精巧,還將一些自然現象、人生哲學融入到了漢字中,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魅力與老祖宗的智慧。
漢字的有趣還在於,許多事情只要和漢字沾上邊就會產生非常有趣的效果。比如中國人講究吃,中國的飲食文化自不必說,而中國人竟然可以將生活中與飲食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巧妙地與吃聯繫起來。如,把找工作叫養家餬口;在單位上班叫混口飯吃;把沒能力叫酒囊飯袋;事情簡單叫小菜一碟;任勞任怨叫吃苦耐勞;學得不深叫淺嘗輒止;沒領會精神叫吃不準;事太多叫吃不消;被人算計叫吃啞巴虧;管閒事叫吃飽了撐的;嫉妒叫吃醋;找不著人叫吃閉門羹……呵呵,民以食為天,沒有什麼不可以吃的。
漢字不但有趣、迷人,而且雅致。中國古代文人是最會玩的,他們對漢字的把玩也是我們現代人所不能及的,他們制定一定的遊戲規則,從而形成詩詞歌賦,使得漢字有了溫度、有了感情、有了味道,讓漢字脫口而出時唇齒留香,口吐蓮花,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如:同樣是高興,孟郊高興是這樣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杜甫高興是這樣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李白高興則是這樣的:千裡江陵一日還,輕舟已過萬重山。
面對憂愁,曹雪芹是: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才女李清照是:載不動許多愁。龔自珍卻是: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宋代詞人辛棄疾對愁的理解則更加深刻: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而在家國情懷方面,我們的古代先賢則更讓後人敬佩。看陸遊:位卑未敢忘憂國。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林則徐則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再看同樣是梅花,在王冕心中: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在陸遊心中: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在佛家黃檗禪師心中: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用梅花來象徵一種精神,這象徵本身已包含某種哲理;倘再就其經受的「徹骨寒」與最終獲得的「撲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則作為喻體的「梅花」,更寄寓著另一層深刻的道理。作者是佛門禪宗的一代高僧,他藉此詩偈,表達對堅志修行得成果的決心,說出了人對待一切困難所應採取的正確態度。這也是這兩句詩極為有名,屢屢被人引用,從禪宗詩偈成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古人真是將漢字玩出了新高度,而為了準確、恰當使用漢字,唐代詩人盧延讓在《苦吟》詩中云:「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詩人賈島也發出同樣的感慨「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作詩鍊句之苦由此可見一斑,苦盡甘來後才能達到詩聖杜甫的「語不驚人死不休」。
漢字的有趣還在於,同樣的幾個漢字在一起因排列順序的不同,標點符號不同,語氣的不同,意思也截然不同。
比如排列順序不同:
1.不大一樣,大不一樣,不一樣大,一樣不大。
2.說錯話了,話說錯了,錯說話了,話錯說了。比如標點符號不同:「烏黑的頭髮沒有一臉麻子。」這句話的標點符號放在不同的漢字後面,意思就大不一樣。
1.烏黑的頭髮,沒有一臉麻子。
2.烏黑的頭髮沒有,一臉麻子。
比如語氣不同:1.我去2.你等著3.你試試4.滾。
還有兩個意思相同的字,與不同的詞組合時,是堅決不能互相替換的。比如:二和兩,都是一個意思,不同的詞只能用不同的字。二貨就不能用兩貨;二兩醋就不能用二二醋或兩兩醋;二哥哥就不能叫兩哥哥;二皮臉就不能叫兩皮臉。
漢字還有一個特點,它千變萬化,它有著多音字,可以發出多種音。比如:1.人要是行,幹一行行一行,一行行行行行,行行行幹哪行都行。要是不行,幹一行不行一行,一行不行行行不行,行行不行幹哪行都不行。2.一副對聯,上聯:長長長長長長長。下聯:長長長長長長長。橫批:長長長長。
一路走來,發現漢字是如此的美妙、奇妙、妙趣橫生、妙不可言。進一步走近漢字、認識漢字、了解漢字,使我對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更加自信。漢字的一筆一划,都浸染著歷史的傳承,都隱藏著古聖先賢的聰明與智慧,漢字就是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
我要繼續深入學習漢字,不光學習它的使用,還要學習漢字的起源、發展、變化,因為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