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爐
啦
!
今天(11日)下午
備受矚目的
2020海峽兩岸年度漢字
在臺南學甲慈濟宮揭曉!
悶
「悶」字以87.8萬票
獲選今年海峽兩岸年度漢字!
臺灣中華書學會會長張炳煌
現場宣讀結果
兩岸嘉賓及媒體記者
共同見證這一刻
現場兩岸書法家揮毫潑墨
在長卷上共同書寫
代表2020年的兩岸年度漢字「悶」
● 總投票數達1520萬票
2020海峽兩岸年度漢字節暨兩岸年度漢字評選啟動儀式於上月在廈門海滄舉行,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同步於11月啟動。啟動以來,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通過社交媒體總投票數達1520萬票,再創歷史新高。經過兩岸民眾一個多月的薦字、票選,最終,「悶」字從40個入圍漢字中脫穎而出。
主辦方表示
「悶」字道出了兩岸民眾
對2020年最直觀的感受
又透露了這種感受背後的原因
更隱喻著破解困局的方向
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
許多大陸嘉賓無法到場參加活動
海滄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歐陽麗娟
通過視頻致辭
她表示
每年的兩岸年度漢字推選,都吸引了數百萬兩岸民眾參與,當選的年度漢字因為反映了兩岸社情民意的走向,在海內外關注度極高。
經過多年的實踐,海峽兩岸漢字節活動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今年第三屆兩岸漢字文化創意大賽精彩紛呈,1500多件參賽作品盡顯兩岸年青人的文化創意;「金沙書院」杯兩岸詩聯大賽火熱徵集中,參賽熱度和水平再創新高。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
是海峽兩岸共同的文化符號
是中華文化的精神紐帶
海峽兩岸漢字節由兩岸媒體於2008年發起組織,2014年落戶海滄,實現高位嫁接,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
兩岸年度漢字評選作為海峽兩岸漢字節的主體活動,12年來,先後評選出「震」「生」「漲」「微」「平」「進」「轉」「和」「變」「創」「望」「困」等字,每年都在海內外引起熱烈反響。
2020海峽兩岸漢字節暨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以「漢字文化搭橋,書寫兩岸民意」為主題,由海滄區委宣傳部、海滄區文聯、廈門日報社《海西晨報》、臺灣旺旺中時傳媒集團《旺報》、廈門市書法家協會、臺灣中華書學會、新浪網、ZAKER等聯手主辦。
2020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自11月9日啟動以來,吸引了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臺中市長盧秀燕、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著名詩人舒婷、奧運冠軍諶龍、著名演員趙麗穎等兩岸各界有代表性的知名人士參與推薦年度漢字。經過各界人士積極推薦,產生了40個候選漢字。通過新浪微博、ZAK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票選通道,兩岸民眾為候選年度漢字投票。最終,由臺灣前民意代表、臺灣卓越雜誌社社長曹原彰推薦的「悶」字高票獲選。
一起來看看
海西晨報社社長、總編輯陳煒明
對年度漢字「悶」的解析
解「悶」
海西晨報社社長、總編輯陳煒明解讀「悶」字表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文化載體的漢字意蘊綿長。一個「悶」字,道出了人們對2020年最直觀的感受,又透露了這種感受背後的原因,更隱喻著破解困局的方向。
「悶」字既可讀去聲、也可讀平聲,有時做動詞、有時做形容詞。做形容詞時,「悶」字代表一種狀態,所謂「閉而熱則悶」,悶在其中的人氣息不暢、心情鬱結。當疫情肆虐,人們被迫封城、封門、宅在家裡的時候,你的心情不悶嗎?當經濟不景氣影響收入,導致推遲家庭置業計劃時,你的心情不悶嗎?當兩岸的交流受到阻礙、民生福祉受到影響時,你的心情不悶嗎?當「悶」字做動詞時,代表一種行為,關山阻隔,與鄰為壑,密不透氣,使人氣息不暢,使人心情鬱結。小到個人,你為何悶悶不樂?受到疫情影響行路難,賺錢難;大到兩岸,為何困局重重?交流不暢,無法敞開心扉坦誠對話;再廣到世界格局,地區孤立主義甚囂塵上,全球化浪潮迂迴轉進,同樣因為利慾薰心而溝通無門。試問,2020庚子年,怎能不「悶」?
細品這個「悶」字,我們更加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易經中說,大化流衍,生生不息,陰陽互動,萬物滋生。百年未遇之大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所經歷的國際和兩岸大事歷歷在目,也許可以從中華文化的根裡尋找當下的「解困」之道。答案,或許還在這個「悶」字上——是封閉的門隔絕了我們心的溝通,破門而出,則興之所至,天地寬闊,破門而出,則否極泰來,春風化雨。
我們在困局中求破局,在鬱悶中觀大勢,天道循環,陰陽互動。新冠疫情告訴人類,風險社會已經到來,但只要兩岸人民的心是向善的,溝通的門是敞開的,沒有什麼風險是克服不了的,沒有什麼難關是跨越不了的。
加星標置頂「海西晨報」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來源:海西晨報 圖片:《旺報》
海西晨報記者:潘薇
編輯:小念 小晨 審核:鄭舒平 陳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