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生殖崇拜思想與中國傳統的建築文化也有著不解之緣,它依附於中國傳統建築形式並作為傳統建築的規劃選址、造型、構件、裝飾圖案等物化形式而存在,對傳統建築文化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圖為安徽古村落宏村
圖為《人民日報》大樓,圖片源自網絡。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1]這是說,天地交合,化成萬物;男女交合,生育萬物 。在遠古時期原始初民將這些人類自身的繁衍生息、動植物的繁育與自然界的生成變化現象通過聯想並加以神秘化,將其或抽象或具象以此來寄託祈求生育、繁衍人口、豐收等美好願望,由此產生了生殖崇拜觀念。
一、 生殖崇拜思想的流變
原始初民的生殖崇拜,這與現在人們所想的色情無關 ,它關注的只是人口的繁殖,也就是社會生產力的再生產。生殖崇拜的最初階段是對生殖器的崇拜,表現形式是對生殖器象徵物的崇拜,主要包括女性生殖器即女陰崇拜、男性生殖器即男根崇拜、男女交媾生殖力即兩性崇拜。[2]
在人類初始階段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由於認知能力有限,人們不能理解兩性結合與生殖的關係,認為繁育後代是女性單獨完成的,女陰就是生殖之靈的具體化身,將其匯成神圖項禮膜拜。女性被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受到廣泛尊崇。這種尊崇逐漸演化成最早的生殖崇拜——女陰崇拜。在對中國母系氏族社會遺蹟的考古過程中 ,學者們在出土的陶器上發現大量魚紋、蛙紋、植物、花卉等紋樣,巖畫上繪著誇大的女性特徵:細腰、肥臀、豐滿的乳房等,都是原始女陰生殖崇拜的表現形式。
母系氏族社會後期,人們逐漸意識到男根是導致女陰生殖的主宰。於是男根生殖崇拜逐漸佔據主導地位。鳥紋、鹿紋、蛇紋、龍紋等大量彰顯男根生殖崇拜的原始裝飾紋樣層出不窮,到原始社會後期甚至還出現了男性生殖器雕刻、巖畫以及製作精良的「石根」,這種崇拜一直延續到秦漢時期。
至漢代,社會文明得到空前發展,生殖崇拜思想逐漸演變為兩種不同的崇拜形式:一是保留原始的生殖器崇拜形態的習俗在民間和邊緣地區得以流傳 ;另一方面,以中原為中心,人民摒棄了對生殖器造像的崇拜,而是以隱晦、含蓄、多元化的方式,表達對生育繁衍的渴求和祝願。
生殖崇拜的思想內涵並沒有消失,它源遠流長的信仰觀念及其物化形式,至今仍然有跡可尋。它滲透到哲學、宗教、藝術、祭祀、禮儀、建築等社會各個方面從而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承:人類的宗教起源於生殖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是生殖器崇拜的直接發展,也是一種特殊表現;生殖崇拜思想是以陰陽學說為基礎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源頭;其對建築形式與文化的豐富和補充等等。
二、 生殖崇拜思想在古建築形式與文化中的體現
生殖崇拜思想與中國傳統的建築文化也有著不解之緣,它依附於中國傳統建築形式並作為傳統建築的規劃選址、造型、構件、裝飾圖案等物化形式而存在,對傳統建築文化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一) 中國傳統建築規劃選址
從古都到村落 ,從民居到寺廟,中國傳統建築在風水環境的規劃選擇上,有著極為濃厚的生殖崇拜意象。古代都城西北修建高臺建築,宮苑一池三山,力求達到與崑崙、蓬萊相類似的仙境。這是生殖崇拜空問的理想化模式。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崑崙與蓬萊仙境長滿了長生不老藥,住著長壽快樂的神仙,這能夠滿足古人對生命無限,生活美好的希冀。在此生殖崇拜的目的一是希望人丁興旺、繁衍生息,二是為了祈健康求平安。[3]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龜被推崇為靈物,還具有生殖崇拜的意象,龜頭象徵著男根。古人對龜崇拜甚深,並將城市規劃、傳統建築與之相聯繫,寓意「延年益壽,子孫繁衍」,才有了平遙、成都之類的「龜城」。
在傳統單體建築的選址時,風水的好壞是古人首先考慮的:除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外,擬人化的、以形示意的生殖崇拜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4]「龍主丁,水主財」。這裡的「龍」指綿延不斷的山脈,暗喻男根;「水」指川流不息小溪或河流,隱喻為女陰。房子一般要建在山麓,背靠山,面向水。房後山脈波瀾起伏,綿延千裡,形若飄動的「飛龍」,以祈求人丁興旺。若小溪或小河流向房子的大門, 以希冀住戶財運好。
(二)中國傳統建築造型形式
1.鳳鳥崇拜與古典大屋頂
鳳鳥作為一種象徵性的符號,與生殖崇拜有著密切的聯繫。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中提到:「無論是風還是燕子(玄鳥),我相信這傳說是生殖器的象徵,鳥直到現在都是(男性)生殖器的別名。」[5]。鳥是男根崇拜的象徵物。自西安半坡時期鳥紋就作為生殖崇拜的象徵物出現。後逐漸演化為對男性的生殖崇拜和對權勢的崇拜。
這種象徵符號在中國古建築中的一個集中體現是「飛簷翼角」。飛簷翼角是中國古典大屋頂建築的一個重要特色,它獨特的造型使建築具有強烈的向天空的升騰感 。碩大的屋頂鋪以漂亮的反曲線和輕巧多姿的翼角,有了舉折,使得體量巨大的屋頂顯得輕盈活潑,與張開雙翅的鳳鳥的羽翼在形象上極其相似。從營造的角度看,飛簷翼角並沒有結構或構造上的必然性 ,它是後世等級高的建築所特有的簷部處理方法,正因為其建築等級觀點與鳳鳥崇拜思想的介入,更促使了人們對這種飛騰形式的推崇。
2.葫蘆符號與佤族、德昂族的弧形屋頂
葫蘆在原始人類觀念中被作為母體的象徵來實行女陰崇拜。葫蘆自身多籽及繁殖力強的特徵,進一步強化了葫蘆的生殖象徵功用。
羅漢田先生在《殘留在民居中的「生殖崇拜」》一書中提到:佤族、德昂族幹欄式木竹結構民居建築山面兩端和簷口大多向上成圓弧形,從而使整個建築的屋頂呈橢圓形。[6]這種弧形屋頂在構造技術上要比直線坡面屋頂的難度大。而建築技術並不十分先進、建築工具也相對比較落後的佤族、德昂族,之所以固執的採用弧形屋頂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是受生殖崇拜信仰觀念的影響,採用「葫蘆」這一形象表達出「瓜瓞綿綿」這一主題,從而達到祈求子息繁盛人丁興旺的生殖渴望的目的。
(三)中國傳統建築構件與裝飾圖案
1.魚符號
魚之所以被原始初民廣泛地作為女陰崇拜的象徵物,是因為從表象來看,魚的輪廓,更準確地說是雙魚的輪廓,與女陰的輪廓相似;從內涵來說,魚腹多子,繁殖力強。早在母系氏族時期,魚就被抽象成魚紋出現在半坡遺址的彩陶紋飾中,或者在更早的時候在山頂洞人的遺址中,就已出現魚骨的裝飾品。[7]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魚符號有了更多涵義,如建築物上的鴟尾,魚形月梁,魚形門鑰,魚形雀替,以及門窗裙板、門頭、磚雕等裝飾物上,都常見魚形紋飾,例如魚躍龍門、連年有餘、雙魚吉慶等。
而以魚作為女性生殖力的象徵實行生殖崇拜在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中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表現形式,那就是懸魚。懸魚是傳統民居建築外部特有的裝飾,它位於山牆頂端,圖案大多是魚形,不僅具有固定封簷裙板,保護懸挑檁頭的功能,而且有豐富的象徵意義,起初象徵水克火,後來多用做吉祥物裝飾,以取「吉慶有餘」之意,同時懸魚蘊含著人們對種族繁衍的熱切期望,蘊涵著他們以魚象徵配偶、情侶、生殖、繁衍的生殖崇拜的信仰觀念。
2.植物花卉
植物花卉,常被先民用來作為男根、女陰的象徵,崇拜其強大的生存能力,更對其無限的生殖力極為豔羨 ,並且希望能從中受到神秘的感染。在原始思維中,植物葉、花、果有女陰模擬物和象徵物的意義,植物紋樣是中國母系氏族社會文化遺留的一大重要圖案,是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徵。一個典型的例子如蓮花,它之所以能作為生殖崇拜的意象,是因為首先蓮是多子植物,象徵著「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其次,蓮蓬是植物的子房,在印度梵文中「蓮蓬」與「子宮」就是同一個詞。[8]所以印度原始人民常用蓮蓬象徵女陰,以此寄以生殖繁盛的象徵。在中國傳統建築的雕飾圖案中多見蓮花,「蓮蓬」圖案的門簪,垂花門的垂蓮柱,蓮花或蓮蓬的木雕裝飾等。葫蘆常在民居的簷下闌板、垂花門和照壁的雕刻中出現。和「葫蘆」一樣寓意女陰崇拜的南瓜,亦是民居中常見的裝飾元素。民居垂花門上的垂柱有不少做成南瓜柱頭,以南瓜作為造型依據加工雕刻的懸柱柱頭與門簪也很多見。像壯、水、苗族的傳統民居的挑廊懸柱柱頭,多以瓜——最為常見的南瓜或葫蘆為造型依據,因此人們多將此類懸柱稱作「瓜子」。中國傳統建築構件石柱也大多是瓜形或是由瓜形演變而來的鼓形,瓶形和衍生瓶形的葫蘆形的,也是與生殖崇拜關係極大。
再就是「葡萄」圖案。葡萄作為多子的植物,在各地傳統民居中都有講究。在屋頂脊飾中多為葡萄和西番蓮圖案,在隔扇門絛環板上也不時有此圖案。
以上列舉的植物花卉,均是中國傳統的生殖崇拜觀念在民間建築上的具體體現 。
3.「雲紋」和「如意紋」圖案
天水民居雕飾圖案中到處出現的「渦雲紋」和「捲雲紋」以及「如意紋」等 ,實際都是男根的象徵。[9]例如中國天水地方民居的耍頭 ,幾乎全是木雕「雲紋」。垂花門的扶柱板上的雕刻圖案,一般為雲紋,有時用雲紋蝙蝠。而如意紋在隔扇門絛環板以及雀替中多見,含蓄地傳遞著生殖崇拜意念,是地方民居獨特的文化符號。
4.龍蛇崇拜
蛇的崇拜在中國古代是非常突出的,它是男根崇拜的代表。古時祭柱的柱頂一般立有一隻張口猛虎,柱身纏繞著兩條交尾的大蛇。採用交尾的蛇為圖騰,極可能是祈禱宗脈延續的生殖崇拜文化符號。基型為蛇的龍是出現於中國文化中的一種長身、大口、大多數有角和足的具有莫測變化的世間所沒有的神性動物,它是「水神」的象徵,是中國傳統建築裝飾的重要題材,一般用於建築等級較高的建築中,是帝的象徵以及宮廷建築的重要標誌之一 ,民居中甚少出現。龍崇拜文化包含有生殖崇拜男根崇拜的因子,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根深蒂固的淵源關係。
5.古代造園裝飾圖案
生殖崇拜是中國古典園林造園裝飾圖案永恆的母題。我們可以看到有象徵女陰崇拜的蛙、蓮、兔子、荷花、梅花、牡丹、石榴、葫蘆、瓜、繡球等,可以看到表達男根崇拜的穿蓮之魚、採蜜之蜂、鳥、蛇 、獅子、猴子等,還可以看到象徵男女交媾的魚穿蓮、鳥站蓮、蝶戀花、猴吃桃、瓜瓞綿綿、風穿牡丹等圖案,這些源於愛情與生命繁衍主題的藝術符號與裝飾圖案在古典園林中屢見不鮮,有一種創造生命的暗示,表達出先人對生命的崇敬。由此可見,生殖崇拜思想伴隨著文明進程的演變,深深地植根於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之中,其信仰觀念通過種種物化形式得以傳承,足見其在中國文化中的影響是相當廣泛。
參考文獻 :
[1][宋]朱熹.周易本義一繫辭下傳[M].上海:中華書局,2009.
[2]程玉豔.生殖崇拜文化——淮陽太吳陵廟會文化的底色[J].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8,25(1).
[3]李小波.中國古代風水模式的文化地理視野[J].人文地理,2001,16(6).
[4]梁昌俊.客家建築的生殖崇拜[J].山西建築,2005,31(6).
[5]趙磊,張來棟.風鳥崇拜與中國傳統大屋頂建築[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1(3).
[6]羅漢田.殘留在民居中的「生殖崇拜」[J].民間文化旅遊雜誌,1999(2).
[7]侯廷亮,仇曉風.王家大院的魚蓮文化裝飾與生殖崇拜[J].文物世界,2002(4).
[8]石中軍.蓮花與生殖崇拜[J].世界文化,1999(3).
[9]南喜濤.論天水傳統民居建築的「生殖崇拜」意識一天水傳統民居心態文化研究之二[J].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07,27(3).
本文摘自《邯鄲學院院報》第21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