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崇拜思想如何影響中國古代建築藝術?

2020-12-15 騰訊網

[導讀]生殖崇拜思想與中國傳統的建築文化也有著不解之緣,它依附於中國傳統建築形式並作為傳統建築的規劃選址、造型、構件、裝飾圖案等物化形式而存在,對傳統建築文化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圖為安徽古村落宏村

圖為《人民日報》大樓,圖片源自網絡。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1]這是說,天地交合,化成萬物;男女交合,生育萬物 。在遠古時期原始初民將這些人類自身的繁衍生息、動植物的繁育與自然界的生成變化現象通過聯想並加以神秘化,將其或抽象或具象以此來寄託祈求生育、繁衍人口、豐收等美好願望,由此產生了生殖崇拜觀念。

一、 生殖崇拜思想的流變

原始初民的生殖崇拜,這與現在人們所想的色情無關 ,它關注的只是人口的繁殖,也就是社會生產力的再生產。生殖崇拜的最初階段是對生殖器的崇拜,表現形式是對生殖器象徵物的崇拜,主要包括女性生殖器即女陰崇拜、男性生殖器即男根崇拜、男女交媾生殖力即兩性崇拜。[2]

在人類初始階段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由於認知能力有限,人們不能理解兩性結合與生殖的關係,認為繁育後代是女性單獨完成的,女陰就是生殖之靈的具體化身,將其匯成神圖項禮膜拜。女性被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受到廣泛尊崇。這種尊崇逐漸演化成最早的生殖崇拜——女陰崇拜。在對中國母系氏族社會遺蹟的考古過程中 ,學者們在出土的陶器上發現大量魚紋、蛙紋、植物、花卉等紋樣,巖畫上繪著誇大的女性特徵:細腰、肥臀、豐滿的乳房等,都是原始女陰生殖崇拜的表現形式。

母系氏族社會後期,人們逐漸意識到男根是導致女陰生殖的主宰。於是男根生殖崇拜逐漸佔據主導地位。鳥紋、鹿紋、蛇紋、龍紋等大量彰顯男根生殖崇拜的原始裝飾紋樣層出不窮,到原始社會後期甚至還出現了男性生殖器雕刻、巖畫以及製作精良的「石根」,這種崇拜一直延續到秦漢時期。

至漢代,社會文明得到空前發展,生殖崇拜思想逐漸演變為兩種不同的崇拜形式:一是保留原始的生殖器崇拜形態的習俗在民間和邊緣地區得以流傳 ;另一方面,以中原為中心,人民摒棄了對生殖器造像的崇拜,而是以隱晦、含蓄、多元化的方式,表達對生育繁衍的渴求和祝願。

生殖崇拜的思想內涵並沒有消失,它源遠流長的信仰觀念及其物化形式,至今仍然有跡可尋。它滲透到哲學、宗教、藝術、祭祀、禮儀、建築等社會各個方面從而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承:人類的宗教起源於生殖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是生殖器崇拜的直接發展,也是一種特殊表現;生殖崇拜思想是以陰陽學說為基礎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源頭;其對建築形式與文化的豐富和補充等等。

二、 生殖崇拜思想在古建築形式與文化中的體現

生殖崇拜思想與中國傳統的建築文化也有著不解之緣,它依附於中國傳統建築形式並作為傳統建築的規劃選址、造型、構件、裝飾圖案等物化形式而存在,對傳統建築文化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一) 中國傳統建築規劃選址

從古都到村落 ,從民居到寺廟,中國傳統建築在風水環境的規劃選擇上,有著極為濃厚的生殖崇拜意象。古代都城西北修建高臺建築,宮苑一池三山,力求達到與崑崙、蓬萊相類似的仙境。這是生殖崇拜空問的理想化模式。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崑崙與蓬萊仙境長滿了長生不老藥,住著長壽快樂的神仙,這能夠滿足古人對生命無限,生活美好的希冀。在此生殖崇拜的目的一是希望人丁興旺、繁衍生息,二是為了祈健康求平安。[3]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龜被推崇為靈物,還具有生殖崇拜的意象,龜頭象徵著男根。古人對龜崇拜甚深,並將城市規劃、傳統建築與之相聯繫,寓意「延年益壽,子孫繁衍」,才有了平遙、成都之類的「龜城」。

在傳統單體建築的選址時,風水的好壞是古人首先考慮的:除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外,擬人化的、以形示意的生殖崇拜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4]「龍主丁,水主財」。這裡的「龍」指綿延不斷的山脈,暗喻男根;「水」指川流不息小溪或河流,隱喻為女陰。房子一般要建在山麓,背靠山,面向水。房後山脈波瀾起伏,綿延千裡,形若飄動的「飛龍」,以祈求人丁興旺。若小溪或小河流向房子的大門, 以希冀住戶財運好。

(二)中國傳統建築造型形式

1.鳳鳥崇拜與古典大屋頂

鳳鳥作為一種象徵性的符號,與生殖崇拜有著密切的聯繫。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中提到:「無論是風還是燕子(玄鳥),我相信這傳說是生殖器的象徵,鳥直到現在都是(男性)生殖器的別名。」[5]。鳥是男根崇拜的象徵物。自西安半坡時期鳥紋就作為生殖崇拜的象徵物出現。後逐漸演化為對男性的生殖崇拜和對權勢的崇拜。

這種象徵符號在中國古建築中的一個集中體現是「飛簷翼角」。飛簷翼角是中國古典大屋頂建築的一個重要特色,它獨特的造型使建築具有強烈的向天空的升騰感 。碩大的屋頂鋪以漂亮的反曲線和輕巧多姿的翼角,有了舉折,使得體量巨大的屋頂顯得輕盈活潑,與張開雙翅的鳳鳥的羽翼在形象上極其相似。從營造的角度看,飛簷翼角並沒有結構或構造上的必然性 ,它是後世等級高的建築所特有的簷部處理方法,正因為其建築等級觀點與鳳鳥崇拜思想的介入,更促使了人們對這種飛騰形式的推崇。

2.葫蘆符號與佤族、德昂族的弧形屋頂

葫蘆在原始人類觀念中被作為母體的象徵來實行女陰崇拜。葫蘆自身多籽及繁殖力強的特徵,進一步強化了葫蘆的生殖象徵功用。

羅漢田先生在《殘留在民居中的「生殖崇拜」》一書中提到:佤族、德昂族幹欄式木竹結構民居建築山面兩端和簷口大多向上成圓弧形,從而使整個建築的屋頂呈橢圓形。[6]這種弧形屋頂在構造技術上要比直線坡面屋頂的難度大。而建築技術並不十分先進、建築工具也相對比較落後的佤族、德昂族,之所以固執的採用弧形屋頂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是受生殖崇拜信仰觀念的影響,採用「葫蘆」這一形象表達出「瓜瓞綿綿」這一主題,從而達到祈求子息繁盛人丁興旺的生殖渴望的目的。

(三)中國傳統建築構件與裝飾圖案

1.魚符號

魚之所以被原始初民廣泛地作為女陰崇拜的象徵物,是因為從表象來看,魚的輪廓,更準確地說是雙魚的輪廓,與女陰的輪廓相似;從內涵來說,魚腹多子,繁殖力強。早在母系氏族時期,魚就被抽象成魚紋出現在半坡遺址的彩陶紋飾中,或者在更早的時候在山頂洞人的遺址中,就已出現魚骨的裝飾品。[7]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魚符號有了更多涵義,如建築物上的鴟尾,魚形月梁,魚形門鑰,魚形雀替,以及門窗裙板、門頭、磚雕等裝飾物上,都常見魚形紋飾,例如魚躍龍門、連年有餘、雙魚吉慶等。

而以魚作為女性生殖力的象徵實行生殖崇拜在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中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表現形式,那就是懸魚。懸魚是傳統民居建築外部特有的裝飾,它位於山牆頂端,圖案大多是魚形,不僅具有固定封簷裙板,保護懸挑檁頭的功能,而且有豐富的象徵意義,起初象徵水克火,後來多用做吉祥物裝飾,以取「吉慶有餘」之意,同時懸魚蘊含著人們對種族繁衍的熱切期望,蘊涵著他們以魚象徵配偶、情侶、生殖、繁衍的生殖崇拜的信仰觀念。

2.植物花卉

植物花卉,常被先民用來作為男根、女陰的象徵,崇拜其強大的生存能力,更對其無限的生殖力極為豔羨 ,並且希望能從中受到神秘的感染。在原始思維中,植物葉、花、果有女陰模擬物和象徵物的意義,植物紋樣是中國母系氏族社會文化遺留的一大重要圖案,是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徵。一個典型的例子如蓮花,它之所以能作為生殖崇拜的意象,是因為首先蓮是多子植物,象徵著「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其次,蓮蓬是植物的子房,在印度梵文中「蓮蓬」與「子宮」就是同一個詞。[8]所以印度原始人民常用蓮蓬象徵女陰,以此寄以生殖繁盛的象徵。在中國傳統建築的雕飾圖案中多見蓮花,「蓮蓬」圖案的門簪,垂花門的垂蓮柱,蓮花或蓮蓬的木雕裝飾等。葫蘆常在民居的簷下闌板、垂花門和照壁的雕刻中出現。和「葫蘆」一樣寓意女陰崇拜的南瓜,亦是民居中常見的裝飾元素。民居垂花門上的垂柱有不少做成南瓜柱頭,以南瓜作為造型依據加工雕刻的懸柱柱頭與門簪也很多見。像壯、水、苗族的傳統民居的挑廊懸柱柱頭,多以瓜——最為常見的南瓜或葫蘆為造型依據,因此人們多將此類懸柱稱作「瓜子」。中國傳統建築構件石柱也大多是瓜形或是由瓜形演變而來的鼓形,瓶形和衍生瓶形的葫蘆形的,也是與生殖崇拜關係極大。

再就是「葡萄」圖案。葡萄作為多子的植物,在各地傳統民居中都有講究。在屋頂脊飾中多為葡萄和西番蓮圖案,在隔扇門絛環板上也不時有此圖案。

以上列舉的植物花卉,均是中國傳統的生殖崇拜觀念在民間建築上的具體體現 。

3.「雲紋」和「如意紋」圖案

天水民居雕飾圖案中到處出現的「渦雲紋」和「捲雲紋」以及「如意紋」等 ,實際都是男根的象徵。[9]例如中國天水地方民居的耍頭 ,幾乎全是木雕「雲紋」。垂花門的扶柱板上的雕刻圖案,一般為雲紋,有時用雲紋蝙蝠。而如意紋在隔扇門絛環板以及雀替中多見,含蓄地傳遞著生殖崇拜意念,是地方民居獨特的文化符號。

4.龍蛇崇拜

蛇的崇拜在中國古代是非常突出的,它是男根崇拜的代表。古時祭柱的柱頂一般立有一隻張口猛虎,柱身纏繞著兩條交尾的大蛇。採用交尾的蛇為圖騰,極可能是祈禱宗脈延續的生殖崇拜文化符號。基型為蛇的龍是出現於中國文化中的一種長身、大口、大多數有角和足的具有莫測變化的世間所沒有的神性動物,它是「水神」的象徵,是中國傳統建築裝飾的重要題材,一般用於建築等級較高的建築中,是帝的象徵以及宮廷建築的重要標誌之一 ,民居中甚少出現。龍崇拜文化包含有生殖崇拜男根崇拜的因子,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根深蒂固的淵源關係。

5.古代造園裝飾圖案

生殖崇拜是中國古典園林造園裝飾圖案永恆的母題。我們可以看到有象徵女陰崇拜的蛙、蓮、兔子、荷花、梅花、牡丹、石榴、葫蘆、瓜、繡球等,可以看到表達男根崇拜的穿蓮之魚、採蜜之蜂、鳥、蛇 、獅子、猴子等,還可以看到象徵男女交媾的魚穿蓮、鳥站蓮、蝶戀花、猴吃桃、瓜瓞綿綿、風穿牡丹等圖案,這些源於愛情與生命繁衍主題的藝術符號與裝飾圖案在古典園林中屢見不鮮,有一種創造生命的暗示,表達出先人對生命的崇敬。由此可見,生殖崇拜思想伴隨著文明進程的演變,深深地植根於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之中,其信仰觀念通過種種物化形式得以傳承,足見其在中國文化中的影響是相當廣泛。

參考文獻 :

[1][宋]朱熹.周易本義一繫辭下傳[M].上海:中華書局,2009.

[2]程玉豔.生殖崇拜文化——淮陽太吳陵廟會文化的底色[J].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8,25(1).

[3]李小波.中國古代風水模式的文化地理視野[J].人文地理,2001,16(6).

[4]梁昌俊.客家建築的生殖崇拜[J].山西建築,2005,31(6).

[5]趙磊,張來棟.風鳥崇拜與中國傳統大屋頂建築[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1(3).

[6]羅漢田.殘留在民居中的「生殖崇拜」[J].民間文化旅遊雜誌,1999(2).

[7]侯廷亮,仇曉風.王家大院的魚蓮文化裝飾與生殖崇拜[J].文物世界,2002(4).

[8]石中軍.蓮花與生殖崇拜[J].世界文化,1999(3).

[9]南喜濤.論天水傳統民居建築的「生殖崇拜」意識一天水傳統民居心態文化研究之二[J].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07,27(3).

本文摘自《邯鄲學院院報》第21卷第3期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的一些特點
    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尤其在儒家思想影響下,中國古代建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特點,作為世界三大建築體系之一,它與西方建築藝術和伊斯蘭建築藝術並列,自豪地立足於世界建築文化之林。
  • 中考熱點專題:中外古代文字、思想和宗教
    中國古代思想百家爭鳴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他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4) 孔子的思想後來由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5) 孔子是中國古代普及教育第一人,他創立的儒家學說在漢武帝時開始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對世界影響也極大。孟子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戰爭。荀子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繫社會秩序。
  • 古代建築:象徵等級的建築現象——建築顏色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建築:象徵等級的建築現象——建築顏色,古代建築的顏色主要反映信仰和等級,決不能簡單地把顏色看作建築的裝飾手段。不同歷史階段的顏色有著不同的內涵,因而顏色反映的等級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
  • 王瑞芸:東方思想對於美國當代藝術的影響
    比如西方現像學和中國老子思路的類似;又比如後現代混淆藝術和生活的立場與禪宗「變人生為藝術」的主張雷同……因此,我們開始獲得一種表情和語氣:他們有的,其實我們中國早就有了!這真是令中國人振奮啊。然而,中國精美的古典審美理念和重視人格修養的哲學立場如何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中呈現,我們中國人拿出完整答案來了嗎?我們有沒有理論家對此做過專門的研究?
  • 【外國古代建築史第1章-古代埃及的建築】
    建築頂端立有金字塔。    整個建築中軸對稱。有嚴整的縱軸線,對稱式的構圖體現了紀念性。藝術手法:    場地內的雕像和建築物、院落和大廳作縱深序列布置,完善了序列處理手法。    整座建築擁有幾層柱廊,產生豐富的光影對比,增強了紀念性的效果。
  • 古代藝術:古代四大建築類型之——古典園林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藝術:古代四大建築類型之——古典園林,古典園林。中國古典園林的本質是通過對山、水、建築、植物等要素的有機組合,構成一個富有情趣的、飽含藝術意境的美的環境。首先,中國古典園林重視自然美。在造園的總原則上,必須以天然景物為基礎。即使是改造和模擬自然,也必須遵循「有若自然」的原則。其次是追求曲折多變。在布局方面,一般不用宮殿的中軸對稱手法與完整的格局,而是在師法自然的基礎上,採用靈活多變的自由方式。再次是強調意境。受傳統山水畫的影響,中國園林不僅重視園林的形式美,而且要求能通過外觀的景致體現出人的內在精神世界。
  • 古代建築藝術:四大建築類型之——宗教建築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建築藝術:四大建築類型之——宗教建築,宗教建築。宗教建築是僅次於宮殿建築和陵墓建築的另一重要建築類型。在中國的各類宗教中,最具影響力的是佛教和道教。佛教起源於印度,公元1世紀左右經西域和南海分兩路傳人中國,而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佛道兩教各具特色,既相互排擠,又相互滲透。佛教的主要建築有佛寺、佛塔和石窟,道教的主要建築為道觀,從建築的角度講,道觀在很多方面是模仿佛教建築的,因此中國古代宗教建築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佛教的寺、塔和石窟中。
  • 泰國佛教建築的藝術特點
    清萊、清邁的佛教建築的造型藝術特點尤為明顯。  清萊佛寺塔門建築特點:   受當時西歐雕塑風格影響,清萊的佛寺塔門雕造講究精巧而不過多追求其空間。這一特點跟中國的佛塔塔門製造上就有著一定區別。中國佛寺追求其獨立的磅礴氣勢。
  • 「天人合一」思想對古典園林山水布局的影響
    園林設計中人們經常提到「天人合一」,我們將其稱為一個思想。可以說,「天人合一」思想已經滲透到社會上的各個方面,中國的建築、環境、文學、繪畫、園林等都與「天人合一」的相關理論有關。本文以「天人合一」思想與古典園林山水空間的構建為依託,分析了「天人合一」思想對皇家園林及私家園林山水布局的影響。
  • 中國古代藝術理論史揆要
    從文明社會開始,中國思想家就把審美與藝術同宇宙、社會、人生的根本問題直接聯繫起來加以觀察和思考,雖在表述和論證上顯得不夠系統,但在根本上貫穿著自己獨特的哲學觀念。在古代文明發達的幾個國家中,中國藝術理論自成一個獨立的嚴整的系統,有著清晰的發展脈絡。以下作一點簡要描述。
  • 中國古代建築 木架構 三分法
    中國古代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我國古代的建築藝術也是美術鑑賞的重要對象。而要鑑賞建築藝術,除了需要理解建築藝術的主要特徵外,還要了解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然後再通過比較典型的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特點是多方面的。
  • 每日一練 | 單元檢測(十)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朱子學日益流於空談性理,嚴重脫離社會現實,無補世用。於是,以柳馨遠、李瀷、丁若鏞、洪大容、樸趾源、樸齊家、崔漢琦等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立足於社會現實,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張。他們深受從中國傳入的啟蒙思想及實證的考據學的影響,並藉助於歐洲科技典籍,積極尋求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方案,特別強調儒學中「經世致用」及利用厚生的思想,力倡遠虛文近實用,學以致用,以變革社會,救國救民。
  • 中國古代建築屋頂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對建築立面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那遠遠伸出的屋簷、微微起翹的屋角、富有彈性的屋簷曲線、以及眾多屋頂形式的變化,加上燦爛奪目的琉璃瓦,使建築產生獨特而強烈的視覺效果。中國古建築的發展歷經三千多年,已形成完善的體系。
  • 專題複習丨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與文藝
    1.與時俱進的中國古代儒家思想(1)春秋時期,孔子結合社會動蕩的時代特點和個人的認識,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2)戰國時期,孟子進一步發揮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戰國時期法家、道家思想精華,豐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內涵,使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 原來促進中國古代民族建築發展的主要原因是這些
    在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千差萬別的地理與自然環境、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多姿多彩的民族信仰和風俗孕育了絢爛多姿的人文文化,也逐漸催生了具有獨特的民族審美、結構、建造技藝的中國民族建築。彰顯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藝術特徵,中國民族建築是中國古代優秀文化傳統、科學技術、藝術傳承和發展重要的載體之一。
  •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古代文學804中國古代文學考研詳細解析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古代文學804中國古代文學考研詳細解析【才思·考研】今天咱們來對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一考試科目610文學基礎專業二考試科目804中國古代文學今天我們就來對>804中國古代文學進行詳盡的分析中國藝術研究院考研專業二概述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專業二在考試時,是第二天下午的時候考察,考試時間為14:00-17:00,考試分值150分。
  • 清源藝校中國古代壁畫|「牆」上的藝術,中華的瑰寶
    藝分享之中國古代壁畫|「牆」上的藝術,中華的瑰寶牆壁潔白無瑕,是不是激動地搓搓小手,想要描繪未來、大展身手?街頭塗鴉,潮流時尚?牆繪裝潢,精緻美麗?不,今天我們來真正的藝術,壁畫!在中華這片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湧現了各種燦爛的文明成果,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走近另一種以「牆」為介質的藝術——中國古代壁畫!領略歷經千年風雨依舊璀璨的中華瑰寶。
  • 四合院:「中國的盒子」,從北京四合院看中國傳統建築的人文藝術
    ;當歌曲和傳說都已沉寂,已無任何東西能使人們回想一去不返的古代民族時,只有建築還在說話。 建築,被譽為「石頭的史書」。建築,伴隨著人類而出現,建築,人類思想文化的承載物。四合院建築,被汪曾祺先生比喻為「中國的盒子」,一座小小的四合院,看似古樸簡單,實則蘊含了中國古人的無窮思想智慧。
  • 古代宗教建築的特點以及代表性建築
    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中國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所有這些宗教建築由於其不同的教義和使用要求,而表現為不同的總體布局和建築式樣。宗教建築是人們從事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包括佛教的寺、塔、石窟寺、道教的廟觀,伊斯蘭教的清真寺等。此外,寺廟建築除石窟寺外多營建成院落式。在中國的各類宗教中,最具影響力的是佛教和道教。佛教起源於印度,公元1世紀左右經西域和南海分兩路傳人中國,而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
  • 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練習題及答案
    2011年2月歷史必修三好題收集   第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第8課 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   一、四大發明   (浙江寧波市2011屆考試)6.右圖為講史話本《新全相三國志平話》(元刊本)書影,對此解讀不準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