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的一些特點

2020-12-18 大語文國學經典

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尤其在儒家思想影響下,中國古代建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特點,作為世界三大建築體系之一,它與西方建築藝術和伊斯蘭建築藝術並列,自豪地立足於世界建築文化之林。

中國最早的史前建築,誕生於距今約1萬年的舊、新石器時代之交,即原始農業開始出現,人們的定居要求開始增強的時候。而最早顯現出初步的關於美的也即廣義藝術要求的建築,則出現於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中期。從一種結構體系而言,中國傳統建築終結於20世紀初。

中國傳統建築以漢族建築為主流,主要包括城市、宮殿、壇廟、陵墓、寺觀、佛塔、石窟、園林、衙署、民間公共建築、景觀樓閣、王府、民居、長城、橋梁大致15種類型,以及牌坊、碑碣、華表等建築小品。它們除了有基本共同的發展歷程以外,又有時代、地域和類型風格的不同.

在以儒家思想為正統的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無所不在,建築物的營造也不例外。嚴格的建築等級制度本質是主張君權至上的儒家等級思想的具體化,根據人們的身份等級制定建築標準,任何人不得逾越,體現出鮮明的中國文化特色。基於中國長期的宗法社會土壤,中國建築以宮殿和都城規劃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權至上的思想和嚴密的等級觀念,體現了古代中國的政治倫理觀,而與歐洲、伊斯蘭或古印度以神廟、教堂和清真寺等為主的宗教建築成就有著明顯的不同。

儒家思想對於我國古建築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講究建築的和諧美。儒家認為和諧是一種最高的倫理準則和美學境界。古代傳統的「前堂後寢」、方正對稱的布局就體現了這種美學主張,中國建築特別重視群體組合,群體組合常取中軸對稱的嚴謹構圖方式但有此類型如園林、某些山林寺觀和某些民居則採用了自由式組合。不管哪種構圖方式,都十分重視對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學性格的追求,體現了中國人的民族審美習慣,這與歐洲等其他建築體系突出建築個體的放射外向性格、體形體量的強烈對比等也有明顯的差別。

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也對建築風格影響深遠。中國傳統的建築活動在儒家「天人合一」理念的影響下,特別強調選址,注意將建築組織到自然環境中,提高整個自然環境的美學質量。許多著名建築群的選址基本是對自然環境的選擇,於是,形成了名山必有古剎的中國古建築的分布特點。勘察地形、看風水是建築動土之前的大事。因此,上至宮殿皇陵,下如茅屋瓦舍無不小心翼翼、認真對待。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建築鑲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個有機組成,而與其他建築體系更強調人工與自然的對比不同。

儒家講究孝道和厚葬,重視喪葬制度,因此,我國古代祠廟和陵墓建築相當發達。中國的宗法倫理觀念,也影響至幾乎所有建築類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賢聖哲的準宗教建築壇廟,以及在特別強調血緣宗親關係、特別重視「慎終追遠」、「視死如生」等觀念的文化背景下發展的帝王陵墓等,它們幾乎是中國特有的建築類型,以規模之隆重,氣氛之肅穆而令人矚目。

儒家思想對民居空間設計影響深遠。從目前存留的種類繁多的民間公共建築如宗祠、先賢祠、神祠、會館、書院和景觀樓閣等來看,無不深深浸染著傳統文化精神。其中民居不但種類繁多,形式十分多樣,而且更直接、更真切地面對普通人生,其所體現的群體文化心態也率真而質樸。中國古代民居以庭院建築為主,布局一般也是將重要建築置於中軸線上,兩側均衡對稱安置次要建築,若干庭院組成建築群。在這類民居中、也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如尊長居中等。民居中尊卑有序、長幼男女有別,各色人等的起居、活動空間有明顯區分的做法,是儒家的宗法禮教等級觀念在居住文化方面的反映,此類建築以北京四合院為代表。

儒家對建築思想的影響不僅僅表現在城市和建築群大的平面布局方面,它的觸角波及單體建築的每一個細小方面。不僅重要建築受禮制的約束,甚至普通民居的開間多少、屋頂的形制、高矮、進深、門的大小、漆畫及裝飾物的顏色、類別、數量等細節,歷朝都有嚴格的等級規定,任何人都必須遵守。

總之,中國傳統建築的總體特點是: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平面布局具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規劃嚴整,造型優美,裝飾豐富多彩,特別注意跟周圍自然環境的協調等。從這樣的建築特點中可以透視中華文化的精神:以宮殿和都城規劃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權至上思想和嚴密的等級觀念:注重與自然的高度協同,尊重自然,講求天人合一;重視對中和、平易、合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是中國人的倫理觀、審美觀、價值觀和自然觀的深刻體現。

相關焦點

  • 中國建築之上海傳統建築的四大特點
    一、小而美與江南地區的其他都會城市(如蘇州、杭州、楊州等)相比,古代上海地區的傳統建築在規模、形制、裝飾上都要略遜一籌,較少出現大型的廳堂、宮觀,許多宅院、寺廟、園林往往並不宏大,透著一種「小而美」的智慧。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地理的「邊緣性」、「偏僻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源於強調「隱逸」、不事張揚的獨特地域文化。
  • 福建傳統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福建傳統建築特點在古代交通工具不發達的情況下,眾多的山嶺、自成一統的水系使福建成為一個自成體系的社會經濟區域。中原建築文化傳入福建就被阻隔,從而積澱下來。因此,中原傳統建築文化的某些觀念,如今在北方已十分淡薄,在福建卻穩固地留存至今。許多明清建築在風格、作法上仍常常留下北方唐宋時期的特徵。
  • 中國古代建築 木架構 三分法
    中國古代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我國古代的建築藝術也是美術鑑賞的重要對象。而要鑑賞建築藝術,除了需要理解建築藝術的主要特徵外,還要了解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然後再通過比較典型的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特點是多方面的。
  • 中國藏式傳統建築有哪些基本的特點?
    藏式傳統建築是西藏人民的偉大創造,是雪域高原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建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藏漢團結和文化交流的見證。藏式傳統建築有著十分獨特和優美的建築形式和風格,給人以古樸、神奇、粗獷之美感,形成自己獨有的和鮮明的基本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屋頂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對建築立面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那遠遠伸出的屋簷、微微起翹的屋角、富有彈性的屋簷曲線、以及眾多屋頂形式的變化,加上燦爛奪目的琉璃瓦,使建築產生獨特而強烈的視覺效果。中國古建築的發展歷經三千多年,已形成完善的體系。
  • 日本傳統建築「一戶建」的四大特點
    一、極簡設計的魅力日本的一戶建雖然是獨棟建築,但說實話,並非像中國的別墅那樣,用「面積大」來作為衡量的標準,有些一戶建甚至面積與公寓相差不多。但內部來看,極簡設計在一戶建裡體現的淋漓盡致。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室性,空間布局自由,靈活無礙。
  • 古代宗教建築的特點以及代表性建築
    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中國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所有這些宗教建築由於其不同的教義和使用要求,而表現為不同的總體布局和建築式樣。佛教的主要建築有佛寺、佛塔和石窟,道教的主要建築為道觀,從建築的角度講,道觀在很多方面是模仿佛教建築的,因此中國古代宗教建築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佛教的寺、塔和石窟中。佛塔是佛教建築中頗具特色的一種建築類型,起源於印度。最初塔是作為供藏佛骨(舍利)用的,以後隨著宗教的發展,成為一種宗教紀念建築。
  • 中國古代室內設計風格特點
    內外一體的整體風貌內外一體的整體風貌包含有兩方面的內容和特點:一是指傳統民居室內環境具有室外環境和空間形態的意象和特徵,或者說兩者間的界定具有模糊、含混和某些不明確的因素。上述兩點也可以理解為內外一體整體風貌中的兩個側面,彰顯出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整體相對和聯繫等思維特徵在住宅建築中的具體形式和體現,展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獨出機杼的人居觀及具體的設計手法的運用在崇尚「天人合「人地和諧」自然文化觀的中國古人的心目中,無時不在選擇,構築與大自然直面接觸、溝通交流乃至融為一體的人居環境。住宅作為人類的棲居場所,是人與自然契合的首要場所,是人契合於大自然的介質。
  • 中國古典建築的七大特點
    從北部的四合院到南部的竹棚; 從擁有精緻屋頂的宮殿到優雅的花園,中國古代建築具有自己的風格,具有獨特的特色。以下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七大特色。1.木結構 受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限制,木材是用於建造大多數中國傳統建築結構的主要材料。
  • 中國古代傳統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你的問題比較籠統,因為傳統音樂也要分派別和時期的。簡單的來說,1、學習和繼承傳統音樂的陳述結構(1)中國傳統音樂在旋律、音階、音色、節奏等方面與西方音樂存在區別。(2)中國傳統音樂的陳述方式具有自己的特徵,其中還有一些特定的終止方式;中國民族音樂中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
  • 房梁上的「密符」——中國古代建築紋飾地圖
    其實不然,就像巍巍雄關、浩浩宮城,能夠同那些歷經滄桑的建築一同穿越歷史的長河,它們自然有自己不可或缺的效用。一在談建築紋飾之前,我們必須介紹一些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結構。其中房梁部分最突出的就是榫卯結構。傳說在紫禁城這樣龐大的古建築結構裡,卻找不到一根鐵釘,成就這種奇蹟的,就是榫卯結構。
  • 衝繩首裡城公園,融合了中國和日本傳統建築的特點
    衝繩首裡城公園是曾多次被破壞燒毀,以唐朝風格重建的建築,是琉球王國象徵性的建築。作為衝繩島最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有鮮明的琉球風格,並且糅合了中國和日本傳統建築的特點。蓋滿多少個後就可以在出口處換取小小的伴手禮或者貼紙。
  • 古代建築藝術:四大建築類型之——宗教建築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建築藝術:四大建築類型之——宗教建築,宗教建築。宗教建築是僅次於宮殿建築和陵墓建築的另一重要建築類型。在中國的各類宗教中,最具影響力的是佛教和道教。佛教起源於印度,公元1世紀左右經西域和南海分兩路傳人中國,而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佛道兩教各具特色,既相互排擠,又相互滲透。佛教的主要建築有佛寺、佛塔和石窟,道教的主要建築為道觀,從建築的角度講,道觀在很多方面是模仿佛教建築的,因此中國古代宗教建築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佛教的寺、塔和石窟中。
  • 中國傳統建築的文化反思及展望(圖)
    北京古都乃古代帝王之都。古代帝王為了突出自己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無上至尊,竭力要求在建築美學上加以表達,因而對全城作了非常講究的規劃和設計,整體性很強,藝術性很高,規模也很大。她的美學特點是:以規整、恢弘為基調,以南北中軸線上的皇家建築為主體,以大片民居的低矮襯託它的崇高;灰暗襯託它的輝煌。這是古都的基本風貌。
  • 淺談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時空意識
    另一方面,即在文化觀念上,這又與中國人對「宇宙」、「建築」的體悟息息相關。在二者互為映射的關係中,形成了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獨特的時空意識。宇宙即建築建築作為一種空間存在,以屋頂和梁架為代表的立面是其主要標誌。屋頂可遮酷暑、避風雨,然僅有頂不能成屋,唯同時兼有梁棟,方能使宮室長久屹立於大地。
  • 除了「故宮」,還有「南京故宮」,中國的古代建築有多氣派?
    在中國有著非常多的景點,還有著很多非常有歷史的建築,這些都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長河中保留下來的,有一些能保留的非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在中國很多的文物和有著悠久歷史的景點都是國家級別的保護建築景點。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是出現了非常多的朝代領導著,每一個都是有著自己的特點,在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可以看得出哪些朝代的人都是有著很多的區別。就在中國就有著一些建築是除了「故宮」,還有「南京故宮」,中國的古代建築有多氣派?
  • 成都傳統民居建築的特點,特色建築有哪些?
    四川自古為多民族雜居地區,建築式樣及內容豐富多彩。對於成都,更多的人知道的是川菜、火鍋等,其實古建築更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今天我們了解下成都的傳統建築特色。成都傳統建築特點成都的氣候特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成都民居「外封閉,內開敞,大出簷,小天井,高勒腳,冷攤瓦」的基本建築特徵。「外封閉」是四周建圍牆,牆上不開窗,周有竹林。其功能主要是安全和阻擋北風。
  • 從樣式雷平格圖,探尋中國傳統建築設計的秘密
    從樣式雷平格圖,探尋中國傳統建築設計的秘密演講人:王其亨 演講地點: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演講時間:2018年11月  我們本期講座的主題,是關於中國傳統建築設計理念與方法。
  • 傳承中國古建 弘揚傳統文化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我國古代的建築藝術也是美術鑑賞的重要對象。為了讓同學們更多地鑑賞建築藝術,2020年8月20日、8月22日,寧縣博物館聯合藝苑美術培訓學校開展「傳承中國古建 弘揚傳統文化」社會教育活動。本次活動雙方精心策劃,組織安排。
  •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任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傳統建築分會副會長單位
    2014年9月20至21日,「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傳統建築分會成立大會暨中華建築文化傳承創新與信心城鎮化高峰論壇」在北京國緣賓館召開,會議由中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主辦,傳統建築分會籌備組、北京古代建築設計研究所、《中國勘察設計》雜誌社、《中國古建園林》雜誌社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