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傳統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2020-12-11 音樂話題榜

你的問題比較籠統,因為傳統音樂也要分派別和時期的。

簡單的來說,

1、學習和繼承傳統音樂的陳述結構

(1)中國傳統音樂在旋律、音階、音色、節奏等方面與西方音樂存在區別。

(2)中國傳統音樂的陳述方式具有自己的特徵,其中還有一些特定的終止方式;中國民族音樂中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

2、中國傳統音樂與中國傳統文學的結構關係

文學中有對聯,音樂中就有上下句;文學中有「起承轉合」四句詩體絕句,音樂中就有類似的四句結構小曲;文學中有八句結構的律詩,音樂中就有與之結構原則極為相似的、並大量存在於器樂曲的「六十八板體」(它也是八句,只是其中有一句內部有擴展,不及律詩規整);文學中有章回體,音樂中有套曲體;文學中有使用成語的習慣,音樂中也有集曲等使用現成樂思的習慣……;文學中有「棗核詩」等通過數列形態控制的遊戲性詩體,音樂中也就有「金橄欖」等結構形態與之對應。《六十八拍》為琵琶曲。

3、中國傳統音樂結構和曲式對現代音樂的影響

唐大曲和戲曲音樂對現代音樂結構的影響。唐大曲的「散—慢—中—快」的漸變原則和後來的戲曲藉助於板式速度結構來組織等線性結構思維,是我國傳統音樂結構的最高成就。西方音樂結構的最高成就是奏鳴曲。唐大曲的曲式結構特點是:

①音樂是一種多段體結構。

②體現著一種從「散起」到「入拍」又經輕歌曼舞而變作「繁音急節」的快速舞蹈(相當於「破」)的部分;收尾時節奏還有「散」(即「曲終長引聲」)的漸變速度布局。整個樂曲在開始的時候,每個演奏者就開始調琴,他們預先不調琴,用這種方法將聽眾的感覺調進來,調進樂曲的感覺中來。

③用核心音調(而不是主題或曲牌),即興展衍變形來發展樂思。

④新的聲部控制關係。它是西方現代技術,也與中國傳統音樂的寫法相同。

⑤新的演奏法和新音色。如:樂器蕭的「冒吹」和重直覺、重音響的現代多聲語言等。羅永輝的《千章掃》,符合現代西方音樂中「有控制的偶然」的作曲理念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的一些特點
    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尤其在儒家思想影響下,中國古代建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特點,作為世界三大建築體系之一,它與西方建築藝術和伊斯蘭建築藝術並列,自豪地立足於世界建築文化之林。
  • 宋時期的流行音樂:中國古代「歌曲」文化的發展與特點
    作為古代中國風氣較為開放的兩個王朝,詩詞文化發展到了世界的頂峰,同樣的受到詩詞文化的影響,眾多的古代歌曲也應運而生,而本文所要闡述的則是唐宋時期歌曲文化的體系、制度以及主要內容。做為一個合格的現代人,我們習慣了現代的喧囂與繁榮,但是我們也可以嘗試一下古代歌曲的停停頓頓。
  • 中國傳統音樂和民族樂器
    我們在許多民樂CD中都可看到「國樂」二字,這「國樂」指的是從古代流傳下來,在近代又有所發展的屬於「國粹」的音樂,可見「國樂」的創作時間指的是古代;  「新音樂」指的是那些學習過西方音樂的人所寫的音樂,如學堂樂歌,可見新音樂的創作時間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小調音樂的分類和特點
    孟姜女調:影響我國流傳最廣的一種民間小調音樂,又叫春調、十杯酒、梳妝檯等,擅長表現愛情、離別和悽美哀怨之情,音樂基本形態為徵調式,屬於四個樂句的單段體式,具有起承轉合性,節奏均勻,旋律手法主要以級進為主,音樂深情,潤腔手法細膩,顫音的使用為音樂的藝術效果增添特色。
  • 中國傳統文化中,音樂和樂器的發展
    中國傳統音樂融合了儒釋道思想的精華,注重通過有限的自然形態來傳達無限的生命意蘊,在虛實相生、有無統一、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基礎上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言外之意,強調雋永的韻味。在藝術形式上,中國傳統音樂崇尚中和、典雅之美,節奏舒緩、輕悠,曲調「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思想的人文價值,你有怎樣的認識和了解?
    從專業角度分析,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它既包括於歷史之中產生並流傳的古代作品也包括當代作品。中國傳統音樂屬於民族音樂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具有非常鮮明的音樂風格和特徵。
  • 從儒道相合:淺析中國古代音樂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漢代以後的佛教音樂思想,更是受到儒家與道家的影響而被同化。因此儒家與道家的音樂思想,對中國古代音樂思想的影響遠遠在其他學派之上!今天我們就從儒家與道家相互的融合,淺析中國古代音樂中所蘊含的深刻思想!因此儒家與道家音樂思想,便開始了相互交流融合。儒家與道家經過幾千年的鬥爭、吸取、融合,最終形成:以儒家強調的音樂與社會政治、人倫綱常相符的」禮「為主體,以道家追求的重意輕聲、精神解放的」意「作為補充的~中國古代音樂。也因此中國古代音樂,同時受到了儒家與道家的雙重影響。
  • 《中國音樂遺產地圖》力求復興優秀傳統音樂文化
    專家們指出,非遺音樂具有複雜性、豐富性等特點,希望該項目挖掘其背後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最終以開放性的形態呈現。研討會分為探索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具體呈現模型與研究方向、歷史傳承與發展現狀以及平臺資源數據標準等三部分。與會專家分別從各自專業領域視角出發,就初步成型的項目模型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
  • 盤點民族樂器,中國的獨特樂器,代表著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樂器
    而「琴」字從「今」,強調「當面演奏」,是指其演奏的隆重性、鄭重性而言,它是為高貴賓客演奏用的高級樂器,賓客在聆聽琴曲時,必須正襟危坐,現代西方人欣賞古典音樂時不能隨便離開座位,也是此理。這是一種文化素質和修養的體現,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箏,又稱古箏、秦箏,約(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中國古老的傳統彈撥樂器。
  • 中國國家博物館丨「 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 」 彰顯中華傳統...
    ——《樂記》音樂來源於生活,脫胎於時代的社會經濟基礎,映射著時代的精神價值取向,在推動文明發展、促進交流互鑑、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獨特作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就是希望系統展示反映中國古代音樂發展演變歷程的代表性物證,彰顯中華優秀傳統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
  • 民族音樂體現出什麼傳統文化?
    目前,在現代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我國的信息文化發展傳播也逐漸開始朝著新媒體方向發展,新媒體具有較為強大的互動性、及時性、主動性的特點,並且其傳播速度較快,具有多種形式,都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播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及機遇,我國民族音樂文化也表現出了朝氣蓬勃的發展情況。
  • 中國古代室內設計風格特點
    內外一體的整體風貌內外一體的整體風貌包含有兩方面的內容和特點:一是指傳統民居室內環境具有室外環境和空間形態的意象和特徵,或者說兩者間的界定具有模糊、含混和某些不明確的因素。上述兩點也可以理解為內外一體整體風貌中的兩個側面,彰顯出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整體相對和聯繫等思維特徵在住宅建築中的具體形式和體現,展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獨出機杼的人居觀及具體的設計手法的運用在崇尚「天人合「人地和諧」自然文化觀的中國古人的心目中,無時不在選擇,構築與大自然直面接觸、溝通交流乃至融為一體的人居環境。住宅作為人類的棲居場所,是人與自然契合的首要場所,是人契合於大自然的介質。
  •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浙江音樂學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鄭琳通訊員 周佳麗11月21日、22日,大型戲曲交響音詩《詠絮——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在浙江音樂學院大劇院隆重首演這部由我省著名作曲家談聲賢、孫建國創作,浙江音樂學院歷時三年傾力打造的力作,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鼓勵大膽嘗試,創新表達方式,使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的一次探索性實踐。
  • 大型戲曲交響音詩《詠絮——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在浙江音樂學院首演
    杭州網訊 近日,大型戲曲交響音詩《詠絮——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在浙江音樂學院大劇院隆重首演。這部由浙江省著名作曲家談聲賢、孫建國創作,浙江音樂學院歷時三年傾力打造的力作,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鼓勵大膽嘗試,創新表達方式,使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的一次探索性實踐。
  • 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特點
    近期各地都在開展教師資格考試,很多同學也都進入了備考階段,很多同學在備考教育學教育史這部分會無從下手,尤其是涉及到古代學校教育特點這個部分,是需要大家作為簡答題備考的,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來談一談古代學校教育的特點,幫助大家理解記憶。第一:古代產生了學校,教育成為社會專門職能。
  • 不同類型的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一、改編曲創作特點改編是指將原有音樂作品用其他音樂形式進行移植、發揮、發展和編配。由於鋼琴寬廣的音域和豐富的音色,因此幾乎能勝任任何改編,由此可見,改編曲是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重要形式。(一)意義改編曲反映了儒家「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說,中國鋼琴音樂改編作品對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產生重要影響。
  • 中國古代布料、服飾的特點及演變
    中國古代布料的演變按照中國歷史演進的順序,不少學者和論著沿用傳統的上古、中古、近古三分方式,描述中國古代文化史。中國古代內衣的演變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呈現出了豐富的特徵和風格。上古先秦開始就有記載內衣文化的文字,當時男女內衣區分不大。《說文解字》雲:「褻,私服也。」
  •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音樂的概念與特點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音樂是舞蹈音樂的一個分支,它的概念狹義地說是指那些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的音樂,包括用民間樂隊演奏的器樂曲牌,民歌小調和歌、舞、樂相結合的歌舞音樂。廣義的說也包括那些按舞蹈藝術的規律,為民間舞教材和民間舞劇目而編創的音樂。即從廣場到課堂到劇場,或從民間到教材到劇目這樣一個完整的體系。
  • 高中歷史古代中國經濟基本結構和特點總結
    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與農業相關的農學、天文曆法、數學、醫學等領域,這使古代中國科技具有實用性、實踐性的特點。同時,小農經濟發展的緩慢性也決定了古代科技無法實現根本性突破。  (4)文學:很多文學作品反映了小農經濟條件下人們的理想和憧憬,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反映了當時人們希望擺脫統治者殘暴統治、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
  • 中國傳統音樂體系能再現嗎?
    我們要認識中國音樂,不能僅僅會唱一些中國歌曲,聽幾段傳統樂曲,還必須從民族的、歷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國音樂,了解中國音樂,從而真正理解中國音樂的內涵,了解它在世界音樂體系中的地位和歷史價值。中國民族音樂分為: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民間說唱音樂和民間戲曲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