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都在開展教師資格考試,很多同學也都進入了備考階段,很多同學在備考教育學教育史這部分會無從下手,尤其是涉及到古代學校教育特點這個部分,是需要大家作為簡答題備考的,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來談一談古代學校教育的特點,幫助大家理解記憶。
第一:古代產生了學校,教育成為社會專門職能。
公元前17世紀以前的夏代就已經出現了學校,如《孟子·滕文公上》中記載:「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不同名稱的學校,擔負著不同的教育任務。目前,比較清晰系統的學校是周代的學校,因為周代建立的宗法制度需要通過一定的教育制度加以維護。西周時期的學校分為「國學」和「鄉學」兩種。「國學」是設在周王朝都城和諸侯國都城的學校,供大貴族子弟就讀;「鄉學」是各地設立的地方學校,供普通貴族子弟就讀。
第二:古代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具有非生產性。
中國的教育在原始社會就已經誕生,比如歷史中「燧人氏教民鑽木取火」,「伏羲氏教民結網捕魚」和「神農氏教民制耒耕作」就說明了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教育。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擴大,教育與生產勞動走向分離,成為一種專門的活動,需要在專門的場所進行,也就出現了學校,這部分人也就從生產勞動中脫離出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
第三:古代學校教育適應古代經濟和政治的發展,具有階級性;封建社會的學校還具有等級性。
從本質上講,國家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關係。
封建社會的等級性相對來說劃分會更嚴格,更有層次性,比如唐朝的「六學二館」有嚴格的等級限制,規定:弘文館、崇文館招收皇親、大臣的子孫;國子學收三品以上文武官員的子孫;太學收五品以上文武官員的子孫;四門學收七品以上文武官員的子孫;書學、數學、律學則收八品以下子孫及庶人通讀學者」。
第四:古代學校教育適應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表現出道統性、專制性、刻板性和象徵性。
1.道統性。教育的內容就是統治階級的政治思想和倫理觀念,教育服從於統治之道。
2.專制性。教育過程是管制與被管制、灌輸與被動接受的過程,道統的威嚴通過教師、牧師的威嚴,通過招生、考試以及教學紀律的威嚴予以保證。
3.刻板性。教育方法、學習方法刻板,死記硬背,機械模仿。
4.象徵性。能夠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標誌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經典、教義的教育處於社會較高的地位,學習實用的知識處於較低的社會地位。
第五:古代學校教育的初步發展。尚未形成複雜的結構系統。
以上介紹了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特點!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