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不同時期發展的特點

2020-12-17 中公教師網

教育在不同時期發展的特點

備考指南:該部分的知識點為考試的,一般以多選備考。大家經常會混淆不同時期的特點,下面我們進行講解:

(一)原始社會的教育(有教育、但無學校教育)

原始社會時期的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特徵:

1.自發性、廣泛性、無等級性。(原始社會的生產資料是公有的,由此決定了兒童是公有的,也是公育的,教育機會對所有兒童都是均等的;)

2.教育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的。(原始社會沒有學校,教育活動融合在生產、生活中;負責教育的是有豐富生產生活經驗的長者,但這些長者還不是從事教育的專職人員;)

3.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教育方法也只限於動作示範與觀察模仿、口耳相傳與耳濡目染。)

(二)古代社會的教育

基本特徵

(1)古代產生了學校,教育成為社會專門職能。教育作為統治階級的工具。

學校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其產生條件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其一,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為學校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其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離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

其三,文字的創造以及社會生產生活知識的大量積累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進行教育的工具和內容,以及進行文字教學和傳授知識的社會需要;

其四,國家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培養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官吏和知識分子。

(2)古代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具有非生產性。

(3)古代學校教育適應古代經濟與政治的發展,具有階級性;封建社會的學校還具有等級性。

(4)古代學校教育適應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表現出道統性、專制性、刻板性和象徵性。

第一,道統性。教育的內容就是統治階級的政治思想和倫理觀念,教育服從於統治之道。

第二,專制性。教育過程是管制與被管制、灌輸與被動接受的過程,道統的威嚴通過教師、牧師的威嚴,通過招生、考試以及教學紀律的威嚴予以保證。

第三,刻板性。教育方法、學習方法刻板,死記硬背,機械模仿。

第四,象徵性。教育的象徵性功能佔主導地位。能夠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標誌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獲得實用的知識,而是受教育本身。經典、教義的教育處於社會較高的地位,習得實用知識的教育處於社會較低的地位。

(5)古代學校教育初步發展。尚未形成複雜的結構體系。

(三)近現代社會的教育

(1)近代教育的特徵

①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幹預,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義務教育最早起源於16世紀的德國);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重視教育立法,倡導以法治教;

⑤出現了雙軌制;

⑥形成了較系統的近代學校教育制度。

(2)20世紀以後教育的特點

第一,教育的終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的現代化

同學們必須要將不同時期特點理解掌握,清楚每個時期對應的特點,以免題目將不同時期特點進行混淆來考察我們。

以上是《教育在不同時期發展的特點》,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教育與學制:不同時期的學校制度及其特點
    導語:教育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們也都十分地重視教育的作用。但是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學校制度,學制也是古代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殷墟遺址在周代時期,產生了中央和諸侯興辦的國學,以及地方興辦的鄉學。國學和鄉學的產生,主要是因為社會經濟的繁榮,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 全納教育:發展歷程及特點
    全納教育是從特殊教育發展演化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經歷了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過程。由於不同國家的歷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差異,不同國家全納教育發展歷程不盡相同,但其發展脈絡大體相近。  全納教育歷經四個發展階段  根據對待特殊兒童的態度不同,可以將全納教育的發展歷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一是被漠視的黑暗時期。較早的人類社會,特別是在西方文藝復興以前,人類社會生產力極度低下,對自然的認識能力有限,醫學也極不發達,大多數人生活在黑暗、貧困與痛苦之中。
  • 不同年齡階段兒童培養及教育特點(下)
    學齡前期主要為3歲到6-7歲兒童.這個時期的孩子智力發育很快、可以獨立活動的範圍更大,也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兒童教育很重要,需要培養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孩子優良的心理素質.可以通過體育活動、遊戲來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同時也可以在學習和遊戲中學會與人交往和遵守規則.
  • 一年級到高三:不同時期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於從低向高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孩子已經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限。 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是不安的開始。
  • 小學一年級到高三:不同時期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小學四年級心理特徵9-11歲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處於兒童期的後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於從低向高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 一年級到高三:不同時期心理特點及教育攻略[青程-青少年心理]
    但孩子每年都在變化,我們教育的方法自然也不能墨守成規,想起來是不是頭就大了?別急,今天小編就帶來福利,幾張圖帶你了解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孩子各個階段的性格特點,更奉上家長老師教育攻略。家有兒女怎能錯過?還不快來get新技能!
  • 如何看待孩子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
    現在很多父母容易受到培訓機構、教育機構、其他父母甚至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從而變得異常焦慮。如果孩子做了不對的事情或者學習不好,父母就會亂發脾氣甚至打罵孩子,一邊說「我的孩子怎麼不像別的孩子那麼聽話,為什麼孩子不能好好控制情緒」,一邊把自己和孩子弄得身心俱疲。這就是我要先給大家介紹心理學相關理論的前提或者原因。
  • 兒童注意力的發展: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特點規律
    兒童的注意力發展不僅和大腦發育的進程有關,還和孩子當前的認知、心理、情緒和社會性發展關係密切。不同的年齡階段,兒童的注意力發展特點不同。幼兒期是非常好的一個時期,父母可以好好利用孩子的認知特點來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學齡前學齡前的孩子,他們的注意力有了明顯的提升。注意某個活動或事物的時間可以達到半小時。
  • 不同年齡階段兒童培養和教育的特點(一)
    兒童從呱呱墜地至成長為體格健壯、心理成熟的青年經歷了不同的發育時期,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以及青春期.不同時期孩子的生長發育特點和教育特點是千差萬別.新生兒期及嬰兒期.孩子從出生至生後28天為新生兒期;.新生兒時期是孩子與世界接觸最早的時期,也是孩子最為脆弱的時期,需要為孩子提供穩定合適的居住環境,以利於孩子生長發育.同時提倡母乳餵養,這樣也可以促進母親和孩子的交流,早期母親的撫摸也有利於和孩子的早期情感交流.應注意儘量減少孩子和外來人的接觸,以減少感染.
  • 小學一年級到初三:不同時期孩子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孩子心理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師生間、親子間溝通更順暢,更有效。,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生理和心理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 教育的發展所經歷的幾個時期及其特徵
    (一).古代教育的特徵  教育活動可以說與人類的活動一樣古老,在一個很長的時間裡它與人類的生產過程、社會生活過程是同一過程。教育隨著人類的發展而發展。儘管東西方的教育雖然在具體內容和形式上存在許多差異,但都反映了社會發展水平的基本特徵,這些特徵在教育上具體表現為:①等級性,不同的階級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權利和等級,貴族和平民、主人與僕人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②道統性,統治階級的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是唯一被認可的思想,天道、神道與人道往往合二為一;③專制性,教育過程是管制與被管制、灌輸與被動接受的過程,道統的威嚴通過教師、牧師的威嚴,通過招生、考試以及教學紀律的威嚴予以保證
  • 【育兒知識】小學一年級到高三:不同時期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小學四年級心理特徵9-11歲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處於兒童期的後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於從低向高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不同時期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孩子心理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師生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心理特徵:9-11歲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處於兒童期的後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於從低向高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 當代教育的特點與小學教育的特殊特點
    小學教育的特點小學教育一方面體現著一般教育的共同特徵,另一方面由於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不論其社會功能還是其個體功能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因此具有與一般教育不同的特殊特點。一、當代教育的特點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因此既要體現社會的要求,又要關注人的身心發展,從而達到促進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目的。當今世界發展的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等一系列新特點給教育帶來深刻影響,尤其是人與人的關係更多是一種建立在尊重個性基礎上的民主和平等的關係。
  • 初中到大學的班花對比,時期不同特點不同,網友:這就是青春啊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從初中到大學各個階段的班花對比圖,不同的時期的班花有不同的特點,哪一個會讓你覺得驚豔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時期不同版花的特點也不同,網友:這就是青春啊!就是不知道哪一個會讓你覺得驚豔呢?是青澀的初中時代?是充滿朝氣的高中時代,還是意氣風發的大學時代呢?當然,每個時期的學生也都有不同的任務。
  •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目的思想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目的這一部分內容在歷年考試中多以客觀的形式進行考察,此處的重點是區分斯巴達與雅典的教育特點,為了使學生能夠對古希臘時期的教育特點有一個直觀感知,我們一般會將古希臘三哲的教育思想補充在此處,而且他們的教育思想也是客觀題出題的重點內容。
  • 宋時期的流行音樂:中國古代「歌曲」文化的發展與特點
    作為古代中國風氣較為開放的兩個王朝,詩詞文化發展到了世界的頂峰,同樣的受到詩詞文化的影響,眾多的古代歌曲也應運而生,而本文所要闡述的則是唐宋時期歌曲文化的體系、制度以及主要內容。做為一個合格的現代人,我們習慣了現代的喧囂與繁榮,但是我們也可以嘗試一下古代歌曲的停停頓頓。
  • 醫學心理學每日一練:不同時期身心發展的特徵
    除了心理學總論、基礎外,心理健康也是資格證考試的常考點,尤其是不同時期身心發展的特徵就成為很多考生的易錯點和難點。因此我們中公吉林衛生人才網研究院針對不同時期身心發展的特徵進行總結,方便我們考資格證的考生們複習:1、概述:心理健康,也稱心理衛生,指以積極有益的措施和教育,維護和改進人們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的社會環境。
  • 新時期新世紀中國社會文化的結構、特點和發展方向
    所謂新時期新世紀,即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以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為政治主題的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時期,或者說是站在新世紀的起點對新時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進行戰略考察。 所謂新時期新世紀中國社會文化的結構、特點和發展方向,即站在新世紀初的歷史時間點上考察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的文化結構、特點、實質以及發展方向。
  • 一年級到高三:孩子不同時期心理特點全分析,還有溝通方式...
    孩子的心理特徵會隨著成長而變化,各個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掌握孩子心理,會讓師生間、親子間的溝通更順暢,更有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篇文章,文章列出了從一年級到高三的孩子們的特徵,這些特徵在不同的階段相對而言比較鮮明。除此之外,還推薦了家長、老師針對孩子各個時期可以使用的溝通技巧,快來看一看吧!